“中国梦”的宣传教育:路径与策略

2014-02-03 12:41
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宣传教育中国梦方法

韩 伟

(哈尔滨工程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引起了国内外强烈的反响和高度的关注,同时也成为了社会各界的焦点。“中国梦”是在实干兴邦的前提下,在国家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关键历史时期,以实现两个“一百年”为奋斗目标,以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和凝聚中国力量为路径,致力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紧紧依靠中国人民来实现的梦,“中国梦”不仅造福于中国人民,而且造福于世界人民。如何开展“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全体人民紧紧围绕“中国梦”的理想信念不懈努力,已成为刻不容缓的问题。

一、“中国梦”宣传教育的三位一体结构与目标

“中国梦”的宣传教育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梦”的主体认同与价值目标的实现,体现着中国在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过程中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总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实现“中国梦”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在我国仍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面前,“中国梦”的价值目标的实现,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在实现“中国梦”的总途径过程中具体实现五位一体的总布局:

第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实现“中国梦”的物质基础与经济目标。

第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实现“中国梦”的政治基础与政治目标。

第三,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与文化目标。

第四,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社会基础与社会目标。

第五,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生态基础与生态目标。

“中国梦”的实现还需要发挥党的坚强领导核心作用,因此,中国共产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做到不精神懈怠、不脱离群众、不消极腐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艰苦奋斗,实现“两个一百年”的阶段性奋斗目标。

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两翼”——显性教育方法与隐性教育方法

(一)“中国梦”宣传教育的显性教育方法

所谓显性教育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组织实施的,专门对教育对象进行直接公开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正规工作方式的总和。”[3](P408)显性教育法具有专门性、公开性、规范性等特征,它能够对人们的思想、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发挥鲜明的导向作用。“中国梦”的宣传教育离不开显性教育方法,具体可采用的方法如下:

1.通过政治理论课进行直接的灌输教育

学生的理想信念的形成离不开政治理论课的直接灌输,我国在各级各类学校中开设政治理论课,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坚定学生的政治信仰,在当前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设要注意遵循教育规律,符合青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和道德养成规律,对教育对象、教育内容进行分阶段、分层次的安排和进行,做到层次明晰、对象明确、内容适宜、方法适当。对于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方式上,通过系统的开设政治理论课,主要是围绕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的教育,民族精神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共同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认同感,增强他们对国家的责任心和自豪感。

2.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实践教育

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我国在开展政治理论课进行直接的灌输式的教育的同时,也注重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实践教育。实践教育法更易于将理论输出内化为人们自身的价值观念,有益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所谓实践教育法,是指组织、引导人们参加多种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的方法,即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的方法。[4](P125)社会实践能够促使人们的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也是检验人们思想正确与否的标准。实践教育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形式有劳动教育、组织参加社会服务活动、进行社会考察。劳动教育包括生产劳动、公益劳动、义务劳动、实习劳动、家务劳动等,它能够让人们懂得劳动的价值和意义,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了解到我国社会发展需要大家共同的奋斗和努力,体会到我们国家发展成果的来之不易。社会服务活动主要是学习雷锋活动、志愿者活动等,通过开展社会服务活动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服务意识、集体主义观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社会考察方法能够使人们在掌握大量信息材料的基础上,做到从现象中分析本质,深刻的认识到我国的国情和目前所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3.通过先进典型进行榜样示范教育

“中国梦”的宣传教育离不开先进典型人物及其先进事迹对人们的教育和激励,这种方法被称为典型教育法,也叫示范教育法。“典型教育法就是将抽象的说理变成活生生的典型人物或事件来进行教育,从而激起人们思想情感的共鸣,引导人们学习、对照和仿效。典型教育法具有形象、具体、生动的特点,它较说理教育更富有感染性和可接受性,是我们党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一。”[4](P142)通过榜样示范教育能够激励鞭策人们努力进取,养成积极上进的自尊心和责任感,发挥自身积极性和主动性,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例如开展学雷锋活动,就是一个鲜活的实际范例,通过对雷锋精神的学习培养了人们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爱祖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观念,培养人们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集体主义观念。

(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隐性教育方法

所谓隐性教育方法,“是利用人们社会实践和人生活动(组织管理、职业活动、人际交往、文化娱乐等),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的方法”。[3](P441)它是相对显性教育方法而言的一类方法。隐性教育方法能够将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渗透和潜隐到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当中,能够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同样离不开隐性教育方法,具体可采用的方法如下:

1.利用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与艺术资源进行宣传教育

我国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与艺术资源,利用好这些资源,有助于培养人们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利用有力的载体,对人们尤其是青少年进行隐性的教育,如通过书法、绘画、音乐、建筑等形式,将我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蕴含其中,如此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同时能够增强爱国情感和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现今,国家通过大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对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如组织学生参加描述抗战时期历史的歌剧、评剧、影片,朗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等活动,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利用现代大众传媒进行宣传教育

“中国梦”的宣传教育需要依托当代大众传媒的报道和宣传。大众传媒是党和政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这些载体主要有电视媒体、报纸媒体、网络媒体等,通过大众传媒的宣传教育,能够在人们无意识的状态下将“中国梦”的理想信念与目标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从而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达到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要求。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尤其是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许多新型传播媒介开始涌现,如博客、微博、微信、数字电视等,方式呈现多样化,这无疑对“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提供了机遇和有利条件。对“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更需要利用好这些新型的大众传播媒介,也更能体现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三)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合力——家庭、学校与社会的综合教育

事实上,简单依靠显性教育或隐性教育中的个别方法进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是不能达到一劳永逸、事半功倍的效果的,因此,在“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方法上应注意到将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意识的结合在一起,产生教育方法合力,如家庭、学校与社会的综合教育就内含着二者的结合运用。家庭、学校与社会的综合教育体现着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产生的教育方法合力作用。在家庭、学校与社会三者合力的综合教育中,应注意:第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每一部分都不可忽视,即单一部分缺失;第二:要避免家庭、学校与社会整体合力教育效果中的个项弱化,即整体中的部分弱化;第三,要避免在家庭、学校与社会的综合教育中采用单一的教育方法,要在实际操作中将显性教育方法与隐性教育方法结合在一起,产生教育方法合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中国梦”宣传教育途径的“三结合”

(一)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开展宣传教育

“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是与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分不开的,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它是整个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民族骄傲,同时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自身代表着中国这个有着悠久历史的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的发展历程,它是中华民族形成的内源性历史与思想的积淀,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就是中华民族生成与发展过程中理论的创造、继承与超越,代表着中华民族不懈的理想追求和实践探索的结果。它的许多思想至今还闪耀着灿烂的光芒,为我们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提供内在的动力。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包含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位卑未敢忘忧国”的高风亮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愚公移山”、“人定胜天”的奋斗精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理想等,千百年来孕育和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真实体现,这些思想和精神至今仍闪耀着不朽的光辉。

毛泽东曾指出:“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继承这一份珍贵的遗产。”[2]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宣传与传播,代表着中华民族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振兴以及对国家强盛的希冀。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梦”有着共同的时代特征,它们本身都属于全体中国人民、属于整个国家,具有主体的广泛性,同时深深体现着我国文化的包容性;它们都具有家、国、天下的社会理想,将个人、民族、国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它们代表着中国人民的利益与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深深的包涵着爱国主义的思想,同时坚定地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因此,“中国梦”的宣传教育需要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

(二)与现代公民教育相结合开展宣传教育

“中国梦”的宣传教育需要与现代公民教育相结合。所谓公民教育,就性质而言,“是普通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国家有目的、有计划地持续对所有公民实施的,以权利与义务统一为基本取向的教育”。就其内容而言,“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主要包含政治、法律、道德等方面)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简言之,公民教育是国家对其公民进行某种社会制度、社会责任以及认同某种社会制度的教育,是使其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和法律社会化的重要途径。[5]从当今世界各国的教育来看,公民教育在培养共同的价值观和国家意识、国家认同感上起着不可偏废的作用,公民教育有益于提高国民素质和整个国家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我国应该借鉴其他国家公民教育的有效经验,为“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提供合理有效的途径。以新加坡的国民教育为例证,新加坡的国民教育呈现着“民族危机感”教育、“共同价值观”教育、“国家认同感”教育、“多元文化观”教育等特点[6]。在国民教育中,新加坡尤其注重国家意识的教育,注重培养共同的价值观,如1991年新加坡政府发表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提出五大共同价值观念,即“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维持,同舟共济;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新加坡作为现代文明国家,在凝聚国家向心力和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目标上,以东方的价值观为基础,同时吸收现代西方国家的文明成果,有意识地培养国民的爱国心和民族责任感、奉献精神和国家归属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当前“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实践中,应该坚持培养人民国家利益第一的意识,强化人们的国民意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坚持集体主义的原则,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同时注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全方位、分层次的开展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做到明晰教育层次、对象与方式方法,遵循教育规律,遵循教育对象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道德形成规律,发挥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开展各种形式的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的方式方法,尤其要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培养人们的法制观念,在宣传说教的方式下结合严格的立法、执法,形成规范的奖惩机制。

(三)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开展宣传教育

当前“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应该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容包括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以24个字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核是以人为本,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才能凝聚人心,实现我国政府和人民为之奋斗的共同价值取向,实现“中国梦”的共同理想。

“中国梦”的宣传教育,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能够为我们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势,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和支流,透过现象,看清本质。马克思主义至今并没有过时,马克思主义的价值理想仍是激励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仍是指导国家和社会发展的理论工具,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仍然是我们必须坚持的理论品质。中国需要马克思主义,世界也需要马克思主义。

“中国梦”的宣传教育,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紧紧地将国家、民族和个人联系在一起,强调了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富裕目标的实现。“中国梦”是中国之梦,是中华民族之梦,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的美好憧憬与期盼,它是当下全中华儿女为之奋斗的共同理想,它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所在,只有具有崇高和远大的理想,我们才会有充足的勇气向理想迈进,我们才不会迷失方向,失去前进的向导。

“中国梦”的宣传教育,需要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历史证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精神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尺度,它是我们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不竭源泉。在五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勇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这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具有丰富的内容,它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开拓创新、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梦”的宣传教育需要坚持荣辱观教育。胡锦涛同志在2006年“两会”期间,明确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只有分清荣辱,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荣辱观教育能够让亿万中国人民懂得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能够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深深地与亿万人民的“中国梦”融合在一起。

[1]习近平.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奋勇前进[N].人民日报,2012-11-30(01).

[2]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33-534.

[3]罗洪铁,董娅.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基础理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4]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和思想政治工作司组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范芬雄.“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语境分析[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专刊.

[6]周伟.新加坡国民教育的特点[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3).

[7]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光明日报,2012-11-18.

猜你喜欢
宣传教育中国梦方法
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宣教载体
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
做好新形势下的人防宣传教育工作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宣传教育 先行先导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