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建邺区打造有特色的社会治理服务品牌

2014-02-03 08:49:28卞加海
中国民政 2014年4期
关键词:街道网格机制

卞加海

近年来,南京市建邺区高度重视社会治理服务创新实践,2013年5月率先成立建邺区社会管理服务局,创建三级社会管理服务平台,赋予社会治理服务创新新的内容,着力打造具有建邺特色的社会治理服务品牌,实现了区域由社会管理向社会治理的转变。

强化资源整合系统化,完善工作机制,提高社会治理整体效率。完善资源共享机制。整合区、街、社区更多资源聚集三级平台,贯通人、财、物、事在区街社区的下沉通道,建立统一的资源调度和协调机制,实现行政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完善社会管理服务统筹协调机制。优化、整合社管局工作职能,按照社会建设、民生服务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职能,统一扎口、统一调配、统一考核评价,形成统一的指挥协调系统。建立行政事务进社区准入机制。完善街道与社区的职能定位,严格落实社区减负工作,属于区专业部门的行政职责,必须委托街道负责,需要进入社区的,由社管局扎口,区委办公会研究决定。建立以民意为导向的考评机制。以网格为基础,完善考核评价指标,量化考评结果,加大考核结果运用。将部门、街道与社区纳入“下考上”逆向考评机制之内,形成工作考核和居民群众满意度、幸福感相协调的考评机制。

强化承载平台信息化,建立外网受理内网处理机制,打牢社会治理信息技术支撑。优化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借助智慧建邺平台,对相互关联的基础数据进行整合,完善区内人、地、物、事等基础数据库,建立全面覆盖、动态跟踪、联通共享、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实现全区各类信息的集中、集约管理。扩大虚拟社区运用。鼓励公众通过网络参与社会治理,及时更新发布政策信息、收集民众诉求,分析网络舆情,及时了解民生需求。建立外网受理内网处理机制。贯通民意民情上传通道,充分利用宜居幸福热线、互联网互动平台受理群众诉求,内网进行办理、回复和反馈,真正实现一网全联。

强化管理服务扁平化,深化街道职能定位,提升街道民生服务统筹能力。厘清区部门与街道的责权。充分发挥街道在地区事务中的主体地位,切实把地区性、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工作事权下放给街道;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厘清综合管理、专业管理、协助管理事项中街道和部门间的权力责任。健全街道履职的制度保障。按照“权随责变”原则,确定街道服务管理事项,授权、委托街道执行涉及行政执法、行政管理等工作权力;按照“费随事转”的原则,加大投入,增强街道整合公共资源和社会资源的能力。按照“社区准入”办法,理顺职能部门与街道(社区)在专业性管理事项中的职责关系,确保专业性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到底。转变监督统筹方式。健全区委、区政府对街道办事处的统一考评制度,由区委组织部、区社管局负责实施,各专业职能部门不再考评各街道。制定街道社区考核评价区部门的实施办法,赋予街道、社区考核评价区部门的权力。建立特约监督员、居民和社会单位代表对街道定期进行考核评议制度。建立依托平台自主创新、主动作为的激励机制,制定奖励办法。

强化工作基础网格化,优化社区功能,健全基层综合管理服务平台。优化社区服务功能。严格执行行政事务进社区的规定,把社区工作重心转到民情信息收集、协助社会管理、提供社会服务和动员社会参与上来。建立网格工作标准化。制定网格化社会管理服务运行办法、考核办法,建立服务管理项目清单,建立网格基础数据库信息采集标准,优化社会事务处置流程,制定网格巡访工作规范,强化网格的源头预防,矛盾排查调处和零距离服务。强化管理服务。以网格为基础,动态掌握居民的不同情况、不同需求,匹配相应工作力量,采取针对性的服务管理措施,形成定向服务、分别管控、更新及时的信息库,做到管理精细化、服务个性化、工作科学化。

强化服务功能社会化,加强社会组织培育发展,激发社会活力。大力发展“枢纽型”社会组织。推动以团委、工会、妇联等群团组织为主体的区级枢纽型社会组织,带动和引领相关领域的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并逐步扩大枢纽型管理的覆盖面。完善配套扶持措施。降低登记注册门槛,简化登记手续,明确扶持社会组织的方式和程序,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培育社会急需、市场急需的社会组织上来,重点培育新市民融入、心理干预、矛盾调处等公益服务类和社会管理类社会组织。健全公益项目创投机制。加大公益创投资金投入,资助一批能够解决普遍性社会问题、提供专业解决方案和稀缺性服务优秀项目,有效满足和解决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建设好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建立社会组织交流沟通平台,为初创期的社会组织提供活动场地、人员培训、技术支持、管理咨询,为社会组织提供必要的支持。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建立推进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统筹机构,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法规,在重点领域先行先试,逐步把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

强化成效评判公众化,建立公共议题群众参与机制,扩大社会治理公共参与度。建立网格巡访调查制度。借助三级平台中的全能社工、社会组织充当联络员,建立入户走访、座谈会制度,主动了解、反映居民的民生需求。推广“幸福建邺圆桌会”。对反映比较集中,具有典型性、普遍性的公共服务需求召开“圆桌会”,邀请居民代表、利益相关人等参加,形成对社会管理服务的共商局面。建立民生项目征询制度。实施民生项目征询、参与制度,在项目确立之前征询居民的相关意见,在项目实施之时,积极吸引居民参与项目建设之中,增强居民对项目的认同感。建立公众评判机制。加大“民意调查”的比重,把居民群众的参与度、满意度和幸福感作为评判改革成效的唯一标准。

猜你喜欢
街道网格机制
用全等三角形破解网格题
热闹的街道
反射的椭圆随机偏微分方程的网格逼近
自制力是一种很好的筛选机制
文苑(2018年21期)2018-11-09 01:23:06
重叠网格装配中的一种改进ADT搜索方法
热闹的街道
基于曲面展开的自由曲面网格划分
风居住的街道
琴童(2016年7期)2016-05-14 10:58:55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中国卫生(2015年9期)2015-11-10 03:11:12
街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