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宏
【摘 要】高校计算机教学中首当其冲的应该是对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创新能力是其他一切能力的基础,有了创新的能力,其他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本文对提高高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若干方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创新能力
1.深刻领会各专业的需求,合理地处理教材
计算机类专业对计算机电路基础的要求各有不同。传统的教材偏难,相互之间的界限也较模糊。如果照本宣科,始终围绕着教材转,就肯定不会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对于老师来讲,深刻领会大纲的实质,结合学生的特点,对教材内容增添删减,使之更贴近于实际,更适合于教学,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教好这门课的基础。
2.转变教学观念,强化实践教学
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培养学生创造力与实践能力的前提。教学观念就是指教育理论、教育思想体系的变革,首先教师应该认识到教育不仅是向学生灌输知识,而且要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认知的过程。面对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高校学生,计算机教师应该从传统的偏向传授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向注重提高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方向转变,以学生的专业技术应用技能和岗位工作技能为重点,提高学生整体综合素质。
2.1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想法,创新的“新”就在于强调和他人的不同。因此,尊重学生个性对培养创造力是非常关键的。学生的个性需要老师的细心观察和挖掘,并加以鼓励。譬如,有的学生偏好程序编写,有的偏好动画制作,有的偏好硬件,还有些偏好游戏,这些都没有好坏之分,而恰恰是多样性的体现。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加强正确引导,让他们在相关的领域得到充足的发挥。哪怕是玩游戏(在完成学业的基础上,游戏制作和测评人才也都是非常受欢迎的)。有的学生个性内向,不太喜欢在课堂上发言,对于这一类型的学生不必刻意对他们有太多的要求,可以课后多和他们沟通,这样效果会更好;有的学生却有较强的好胜心和表现欲,他们喜欢钻研一些小难题和小技巧(例如,通过修改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注册表以实现某些特定功能),以便在同学面前适时“卖弄”。针对这一类型的学生,笔者通常会故意留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给他们完成,这样做不但可以让他们更加投入,而且可以引起其他同学的学习欲望,并以此营造互帮互学、相互赶超的良好的学习氛围。
2.2“教”与“学”相结合,增强互动性
计算机教学的互动性比较强。教师与学生之间要有一个相辅相成的教与学的过程,教师要在教授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协助学生完成计算机的实操内容。对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要一一做好耐心讲解与指导,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所学知识。同时,教师应该通过学生的上机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剖析,找出更好的教学方式。学生对自己难以解决的问题由教师进行整理并系统讲解,形成一个很好的互动氛围,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增强学习的信心。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对学生整体素质的一次提高,有了缜密、活跃的思维,其他课程的学习对学生来说也是小菜一碟了,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日后进入社会的处事能力、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都会起很大的作用。
为适应社会的需求,计算机教学必须加强学生掌握计算机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加强对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在高校的计算机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对提高学生设计能力和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有着很大的益处。这对以后即将进入社会并对广告设计、平面设计等方面有兴趣的学生有很大的帮助。
3.1运用分析方法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分析的实质是认识事物本质的过程,通过对整体的解剖,分离、分析各组成部分,阐明各部分所处的地位、作用及与其他部门相互联系的规律。综合是把事物的各个方面在思维中结合成一个统一整体进行考查、研究。分析与综合在认识过程中总是相互联系的,没有分析就不可能有综合;通过对事物的分析,人的认识才能深入,离开了分析,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就会肤浅空洞;分析的材料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因此,只有分析,没有综合,就不可能形成对事物完整和全面的认识。
3.2运用抽象、概括方法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抽象是把事物的本质属性、特征抽取出来,并把这些本质属性、特征与其他属性、特征分离开来的思维过程。概括是把抽象出来的本质属性、特征推到同类事物中去的思维过程抽象和概括是紧密联系着的。如果没有从事物中抽取出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就不能进行思维的概括。而在抽取本质属性与共同特征时,这些属性与特征是以概括的形式加以思考的,抽象和概括是在比较的基础上进行的更高级的分析与综合。
4.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激活创新意识
兴趣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会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4.1合理设计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针对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创设教学内容要力求角度新颖,富有启发性,使学生易于接受,着眼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将技能性、趣味性、理论性相融合,从而使学生带着一种学习兴趣来获取知识。同时,要重视教学目标的导向功能,既要有认知目标,又要有创造性思维、创造能力的培养目标,这样,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在體验学习乐趣的同时,充分发挥其创造力,更好地接受更多丰富的知识。
4.2活跃课堂氛围,增强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创新的课堂氛围,有效引导学生的思维意识,让学生能够保持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进行教学的互动,进一步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理论知识。有效活跃课堂气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互动中去,发挥其能动性,敢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最大限度地表现和展现自己的能力,激励学生进行自我批评和完善,诱发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增强教学效果。
5.提供实践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计算机是一个实践性,动手能力非常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主动权交给学生,留给学生更多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主动参加学习实践活动,锻炼职业技能,提高创造力水平。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实践活动能够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要组织一些专业技术实践小组,开展一些针对性较强的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创造力。
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实验,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完成实验教学的总体目标。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验,一旦完成了各项目标,在学习中就会有一种成就感,更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动力。
6.结语
综上所述,要培养创新人才,就必须改革传统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的,使其创新潜能得以激发、展现和生长的环境,这一课堂教学操作模式既符合学生的心理需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拓宽了学生的思维广度,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学生探索创新精神,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良好的创新能力的形成。 [科]
【参考文献】
[1]魏小梅.计算机教学中的能力培养.科学教育论坛,2006.
[2]韦伟,陈刚.浅谈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科学教育论坛,2006.
[3]杨泓.计算机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