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克绳 申风平 张玉春 柳春岩
【摘 要】文中介绍了我国应急物流的概况和一些不足,为加强我国应急物流的发展和建设,提了十点建设性的想法,期望为我国应急物流能力的提升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应急物流;不足;建议
1.应急物流的概况
当前,我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整个国家进入高速发展的关键战略机遇期,但自然灾害、社会安全、重大事故和公共卫生等领域出现了一些严重的突发问题,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后果,造成的损失也逐渐增加。根据亚洲开发银行的统计,2003年的SARS给中国经济带来了176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当时约合人民币1550亿元[1],这才引起了人们重视应急物流。应急救灾包括应急物流组织结构的构建、应急救灾设备技术的研发、应急物流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应急所需资金与物资的紧急筹措、应急救灾物资和装备仪器的储存与管理、应急物流配送中心的组建、应急物资的运输、配送与发放等内容。我国应急物流体系是由国家行政部门统一指挥,各级地方政府和职能部门集中部署,互相配合。地方政府有应急物流的管理权限,在各管辖范围内实行调度、指挥、控制的统一执行,合理调配应急物流的设备和应急物资。
2.应急物流存在的不足
近年来,我国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多次发生,如2003年肆虐的“非典疫情”,2008年初我国南方的雨雪冰冻灾害,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2010年的舟曲泥石流,2013年的四川雅安地震等,都给受灾群众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苦难。当前,我国应急物流系统还不完善,物流机制相对不够健全,预警突发事件的效用没有完全发挥,对公共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不强,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其一,应急物流信息处理能力不强。我国中央行政部门与各级政府部门、各级应急物流部门之间缺乏有效联系和沟通,对我国应急物流的水平和能力缺乏了解,难以统一指挥和管理。其二,应急物流运营困难。我国应急系统往往都是从各单位临时抽调人员和设备,虽然有一定的影响力,但应急物流的效率较低。其三,应急预警机制和应急预案不充分。如果在公共事件发生前有效、及时地预警,那么损失会大大减少。但我国相关部门之间信息缺乏高度的共享,很难在事故、灾难发生前进行排查和预警,很难提前采取有效应急物流措施[2]。其四,应急物流法规不健全。虽然我国现在已经出台相应的应急物流法律法规,我国对公共突发事件的立法比较落后,没有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3.加强应急物流建设的八点建议
在考虑我国应急物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和应急物流现实基础,应该抓住发展的大好机会,加强应急物流信息建设,保障受灾群众的安全,维护国家的发展水平和速度。文中认为,在建设應急物流时还应该加强以下十个方面的力度。
第一,在经费、政策和技术上要进一步加大投入。由于自然灾害的不确定性和突发性,使得应急物流信息系统的建立不一定很快能发挥作用,并且应急物流系统的建立在短时间要花费一定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所以建设信息系统难免有“做亏本生意”之嫌,投资回收期也很难确定,但我们都知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平时没有充分的准备,灾时难免手忙脚乱。
第二,以政府为主导的应急救灾管理体系应更加完善[3]。目前各类慈善机构、救灾基金、民间救灾组织、个人救援等都在救灾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如何进一步理顺他们之间的关系并发挥他们的救灾作用,需要进一步考虑,避免像红十字会那样的信用问题再出现。如何将这些优势信息资源更好地集成在信息系统中,在灾难发生时,能有针对性地调集最有利的救灾资源,实施最有效的救灾方案。
第三,加强应急物流人才的培养和任用。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学科专业中,没有应急物流而只有普通的物流专业,我们应当立足普通物流突出应急物流的不同之处来培养应急物流人才,尤其是应急物流信息化人才。政府可以与部分高校开展定向委托培养合作,专门招收部分应急物流学员,开设应急物流课程,加大对应急物流的科研投入,达到培养应急物流人才的目的。同时,应急物流系统涉及的领域多、学科杂,对工作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要求都很高,在选拔和任用人才时,要考虑相应的学科专业背景,这对于应急物流人才的培养和选拔都是十分有利的。
第四,加强基础信息数据的建设。由于应急物流信息系统所涉及的基础信息数据很多,包括参与救灾各个单位的信息,救灾人员信息、灾区气象信息、地质信息、医疗卫生、交通道路等信息,必须准确掌握这些基础信息,才能制定合理的救灾计划、开展应急救灾。同时,还必须利用现有的和灾时的应急网络资源,连通各个救灾人员、单位,实现与应急物流信息系统数据的动态交换,保证系统所需的基础信息是最新的;在制定计划和做决策时,确保所需要的基础信息数据是准确可靠的。
第五,灾时应简化手续实现应急物资的快速调运和采购。在汶川和芦山救灾中,发现救灾的帐篷不够用,许多群众只能用塑料纸、篷布等暂时遮风挡雨;食品、药品、水等生活物资的缺乏也会出现,致使受众群众的生命安全在危难关头没有保障。有的运输程序还得逐级审批,浪费了大量的救灾时间,应启动灾时应急审批等,简化工作流程,减少审批程序,提高运行效率。避免因物资缺乏,出现争抢物资等现场面失控的现象发生。因此,加快应急物资的调运、筹措和采购十分重要。
第六,加强网络化虚拟应急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由于突发事件和灾害具有不确定性,需要紧急配送大量的救援人员、救灾物资、设备等,这都需要大量的运力,这时单靠部分政府部门的应急物流力量很难完成,需要建立网络化虚拟应急物流配送中心,实现救灾物资的快速配送。比如在纽约市的城市应急物资管理中心,还掌握除自身以外,包括各级政府、非营利机构和盈利企业等相关信息,可以迅速查找最有利的救灾资源。网络化虚拟应急物流配送中心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在国家已经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的地区,对应地建立长期的官方应急物流配送中心;在此基础上,还应根据各地的应急救灾预案,将当地的社会团体和各个物流企业的运力按照加盟的方式,网络化虚拟到官方的应急物送中心里,当灾情发生时,可调快速调用这些民间运输力量,以提高应急物流配送的时效和运力。
第七,确保应急物流设施仪器、道路专用工具能快速投入使用。保证救灾交通“生命线”的畅通是重中之重。在汶川、舟曲、芦山等地的救灾中,由于是山区,再加上余震等灾害,所以保证交通生命线的通畅就显得更加困难,成为救灾的主要瓶颈,如在芦山救灾中,有的救援人员和车辆在去往救灾的路上被堵十几个小时,有的伤员由于需要转运到其他医院堵到路上奄奄一息。因此应急物流设施设备、道路专用工具的快速投入和场地的迅速开辟就显得尤为重要。
第八,完善相应的应急物流法规制度。目前,我国没有任何法规性的文件对应急物流进行指导,也没有政策性的文件来支持,在突发事件发生后,主能使用行政命令来指挥协调整个救灾工
作。这样的缺点就是应急救灾社会成本高、整体秩序乱、效率不高。对于受灾地区来说,救援工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非连续性,一旦灾区不是人们和政府关注的热点,没有媒体的宣传引导,救灾和重建工作可能会被“耽误”。应急救灾没有规范化、制度化,而是依靠“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全民齐上阵方法,虽然救灾时轰轰烈烈,但确实存在组织指挥凌乱、物资调运不及时等遗留问题。只有在救灾时“有法可依、有法可据”的情况下,应急救灾设备的征用、救灾经费的申领、灾民的补偿和抚恤以及平时演练等才能常态化、制度化,才能更好地保障受灾群众、控制灾难蔓延、恢复灾后重建。 [科]
【参考文献】
[1]欧忠文,王会云等.应急物流[J].重庆大学学报,2004,27,(3):164-165.
[2]钟利军.应急物流系统绩效评价[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03).
[3]吴志丹.应急物流信息系统设计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