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革伟
【摘 要】铜陵镇地处东南沿海,经几年来的努力已对辖区内可造林的十二个海岛计1666亩实施造林,现已全部绿化完成。笔者针对海岛造林护绿几个要点进行一下总结。
【关键词】铜陵镇;造林技术;树种选择;护林;开发利用
1.实地堪察地形
对已准备造林的岛屿先行堪察:主要是岛屿的土壤条件、造林地块、植被情况、船只靠岸地点、苗木上山路径等对象。
(1)土壤条件:海岛多为风化土、少数为砂壤性红壤、沙质土,决定是否有客土条件和施肥数量。
(2)造林地块:岛屿上部分为岩石裸露地,不宜造林,决定苗木的数量。
(3)植被情况:存在部分本土灌木,建议不宜破坏。
(4)船只靠岸地点:因海岛无码头,只能选择沙滩或较平坦的岩岸,便于人员容易上下船和苗木搬运,以防人员安全和苗木浸入海水。
(5)苗木上山路径:应选择平坦的路径,便于苗木的运输。
2.关注气象条件,确定造林时间
造林季节应选择在3-5月梅雨季节,但该季节下雨时常伴随风大浪大,应时刻关注天气预报,关系到人员安全及当年的造林质量。因海岛无码头,大船不可能靠岸,只能用小挂机船运送人员及苗木,有条件的应用大船运输到临近岛屿,再用小船运上岛;造林时间应选择在下透雨后且植后有连续阴雨天气最佳,因海岛造林无条件进行人工浇注定根水,植后雨量是否充沛决定了当年的造林质量。
3.整地、挖穴
采用穴状整地,挖穴规格40*40*40㎝,(适度深挖半穴回土种植)充分利用地形,挖穴应结合种植密度尽量选择凹部,因凹部的土壤相对较疏松、土层较厚且有利雨水的儲积。对林木生长有利,密度选择2*2m,可根据各岛屿的实地情况适度调整。坡度较大的有条件应选择壕沟式整地挖穴。
4.树种选择
选择抗风耐旱的品种:木麻黄或相思树一年生的容器状苗,直径0.5㎝、高度为50-70㎝,苗木的装运应采用结实的筐、箱,便于运输搬运,减少容器苗的破坏。苗木从苗圃到种植地需经:起苗-上车-码头-大船-小船-上岛-种植地多次运输,应加强对容器苗的保护,确保苗木的质量。
5.造林
根据天气预报,在种植穴充分湿透后,昌雨种植且种后连续几天阴雨天气。因海岛土质肥力较差,根据条件应实施客土并加有机肥和过磷酸钙,采用半穴种植回土,余下半穴做为储水坑,植后应将周边杂草覆于种植穴,起延长种植穴保持水分的作用。
6.补植
因海岛种植无法实施定根水浇注及种植后的浇水管护,成活率无保障,在种植后一段时间,天气条件适合应查看成活率情况再进行补植,确保当年的造林效果。
7.存在问题
7.1各级政府对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建设经费和用地未落实到位
各级政府对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还认识不足,未充分认识开展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是抵御自然灾害、减轻地质灾害的有效措施,是改善沿海地区生态状况,优化投资环境,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防护林体系建设至今未纳入城市建设的预算体系,其建设的经费得不到保证,这是海岛防护林建设滞后的最主要原因。
7.2多头管理权属争议海洋渔业局、林业局、当地政府等各自为政多头管理现象,互相制约等原因造成管理不到位
由于历史原因在建设八尺门引水工程时云霄水产收购站搬迁到尾涡屿,造成权属争议在实际造林过程中,尾涡屿曾出现云霄海洋渔业局渔政执法大队进行干涉和阻拦。虎屿头由于距离漳浦古雷镇较近,村民长期以来在周边海域从事水产养殖并上山活动形成争议,造林过程中虎屿头曾出现漳浦古雷镇政府和林业部门进行干涉和阻拦。且海岛远离陆地,海岛周边海域养殖户上岛活动破坏林木现象严重,自然灾害的频繁侵袭如台风、干旱的破坏、上岛屿维护管理不便等,造成本来就脆弱的海岛防护林建设更加困难。
7.3造林补助标准低
海岛造林困难较大,误工误时严重,所需资金较多,省级补助资金远远不够,沿海防护林造林补助标准低,难于有效实施本区地处沿海,海岸一带无山体阻挡,缺少天然屏障,易遭多种自然灾害的频繁侵袭,必须投入一定的资金建成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稳定安全的生态屏障。
7.4防护林分布不合理,海防林体系有很大脆弱性,整体效益低下
防护林主要分布在海岛(占防护林面积的65%),平原防护林严重不足(仅占防护林面积的35%)。多数海岛防护林林相较差,不能有效发挥生态防护作用,还有待改造、提高。海防林体系有很大脆弱性,受强台风和病虫侵袭,海岛防护林成片受损、死亡,多数形成灌木林,整体效益低下,严重影响森林植被的生态安全。
8.对策
8.1提高各级政府对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重要性的认识
主城区由于陆海交替、气候多变,导致台风暴雨、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全球气候变暖,沿海地区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越来越高,加快构筑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增强沿海地区防御自然灾害能力已成当务之急,各级政府必须提高认识,按照中央、省领导批示精神切实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作抓紧抓好。将防护林体系建设经费和用地纳入城市建设的预算体系,林业部门必须参与土地利用等方面的规划论证和必要的审查审批手续,明确防护林带建设由当地林业部门统一协调负责,克服多头管理现象。
8.2对岛屿的生态林及自然景观,应加强保护,严禁任何形式的开垦等破坏森林植被的行为
同时,应将这些岛屿列入本级规划,享受本级相应特殊生态补偿政策。加强海岛植被保护,在封山育林的基础上,开展林相改造和枯死松树清理,增强山林季相,完善林种树种结构,建设健康森林,促进生态效益最大化,全面提高山地森林环境质量。另外,还要加快沿海滩涂绿化,构筑东山城区第一道生态防线。
8.3解决争议明确行政区域,减少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成立解决行政区域界定小组,林业局、海洋渔业局、国土局、当地政府等部门应通力合作,通过行政区域管理部门和界定管理工作者,解决县与县、镇与镇、村与村之间的行政区域,明确行政区域界,维护争议边界地区的和谐稳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对于未能解决的区域应搁置争议,采取生态优先的原则,确保海岛造林绿化的优先进行和生态保护。
8.4政策保障措施
(1)将防护林体系建设纳入城市建设的预算体系,其建设的经费和用地列入预算。严格执行省政府办公厅文件规定,沿海防护林带林网是耕地的配套基础设施,所占用的耕地性质不变、权属不变。对因营造沿海基干林带占用权益者的,可采用等价置换、补偿等多种形式处理,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在明确土地性质不变的前提下,项目建设要按规划营造沿海防护林对造林面积超过规定标准的,可优先安排一定比例的建设用地)。
(2)提高沿海防护林造林补助标准。省林业、财政部门,应重新制订政策,提高沿海防护林造林补助标准,特别是海岛基干林带困难地造林。
9.技术保障措施
9.1营林和经营措施提倡根据立地条件“一地一策”
对立地条件较差的部分防护林,主要通过封山育林,并且进行补植、抚育的途径,增加和恢复阔叶林的比重,建设健康森林,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对林相较差的低效防护林,主要通过卫生伐和带状采伐、带状造林的方法进行改造,淘汰生态效益低、景观差的树种,逐步替换新的生态效益高的观赏树种,如东门屿现已逐年用华棕、榕树、凤凰木等树种替换品相较差的先锋树种木麻黄和相思树,增强生态和景观功能;对发展为生态公益林的疏林地、荒山荒地、火烧迹地等,在严格采取封山育林措施的同时,要及时用人工播种、人工植苗或人工促进天然更新的方式,使其尽快恢复森林植被,达到绿化、美化环境之功能;对风口、裸岩多、土壤瘠薄且不适合栽种的海岛造林困难地,提倡应用抗逆性强的、景观优美的本岛乡土灌木树种绿化。
9.2控制森林采伐
《森林法》规定,防护林、特用林只准进行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根据铜陵镇实际,应以抚育间伐为主,严禁皆伐。生态公益林的采伐权,由区林业主管部门直接审批。
9.3开发利用森林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充分利用东门屿-赤山林场国家级森林公园和四A级风动石景区的优势为依托,根据海岛的独立性,采用“一岛一品”一岛一特色的经营理念,大力发展海岛特色的旅游和特种养殖,在开发利用的同时加强对海岛的森林防火和林木、林地管护和监控,使开发利用和保护进入良性循环。海岛森林公园和各景点的森林,占全区生态公益林面积的70%,随著东山县知名度的提高,铜陵镇森林旅游将成为人们向往的旅游、度假、休闲之地。开发和利用森林旅游资源,把森林旅游和整体旅游结合起来,使森林三大效益得到最佳的结合。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