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 牟薇
打造园林文化新品牌
——山东省日照植物园的改造建设
文·图 ◎ 牟薇
规划占地面积24.6公顷,本着“生态、自然、节约、人本、文化、景观”的原则,坚持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处、生态与艺术完美结合,以自然景观为主体,以文化景观为内涵,强调了自然元素、人居环境与艺术的完美结合,日照植物园的改建运用了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手法,揉合日照的历史、文化和生态、时尚、动感等元素,打造出了园林文化的新品牌。
图片说明1.菊展2.娇艳的郁金香3.竹园水景4.文轴廊架晨景
利用空间分隔营造自然舒适的视觉艺术 日照植物园构景时精心设计,按照“花街、水岸、文轴”进行功能分区,通过花街分为南北两区,由水岸及文轴进行串联。为充分展现园林自然景观,体现空间艺术与视觉艺术的全新创意,对园内各种空间比例关系进行了深度研究,利用线性语言营造出曲径通幽的深远意境;运用各具特色的植物专类园分割空间,使园林建筑融于山水园林之中。而各种园林设施穿插其间,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市民的休闲、娱乐、游憩、科普教育和艺术享受的需求以及对自然环境的寄托感。
利用地形营造跌宕起伏的意境 为改变原日照植物园地势平坦、景色一览无余的不足,设计建设者对原有地形、地貌进行了加工和改造,进行地形塑造,用高低起伏的自然地形来分割空间园路、布置铺装和植物配置。园内除充分利用高低起伏的地形组织空间外,还采用对景、借景、隔景、漏景、框景等造园手法,将自然景物加以艺术处理,在有限的空间内创造出立体化的景观效果;园内的道路路牙、驳岸护坡等的处理也摒弃了规整的传统铺装,利用龟纹石等自然山石堆叠护土,达到了功能、景观与视觉的高度统一。整个园区显得舒适、优雅、宁静、自然、生态怡人,在与城市融为一体的同时,又以全新的创意散发出浓郁的个性色彩。
利用线性语言营造曲径通幽的意境 线在园林中是最基本的造型要素、视觉要素,日照植物园在线性语言的应用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充分利用线性语言追求曲折多变的自然式构图,因地制宜,采用折线和曲线,建设了透水混凝土园路、青石路、青砖路、石板路、草坪格石子路等园路,创造出了“步移景异、移步换景”的效果,产生了多个视觉角度,延长了亮点之间的步行距离,增加了游人的逗留时间,在适当的转点利用植物造景设施等障碍物,虚虚实实,营造出了曲径通幽、放松心灵的意境。
突出叠石与植物的生态自然性 整个日照植物园园内没有一处水泥砌成的挡土墙,所有的挡土墙均采用自然的整块叠石,无任何人工凿琢痕迹,搭配以观赏草,展示了岩石与植物的自然结合,是追求意境美的园林文化的精彩展现。日照植物园内所有的叠石都模拟自然山势,同时突出植物的生态自然性,植物园内现有1 000余种园林植物,其中乡土树种达420种,都是以营造仿自然林的形式进行自然式灵活布置,在植物造景上师法自然,三五成群、疏密结合,采用不同高矮、冠形和色彩的组合搭配植物,有一定的空间层次变化,形成自然优美的天际线,创造了植物群落的整体美。
理水手法突出水景的柔性美 景观因水而灵秀,水因景观而鲜活。水成了日照植物园最有灵性的景点。园内有两处水景,一处是位于园区东部的水系——水岸,本着尊重自然的原则,保留了原有的湿地以及芦苇等本土水生植物基础的水花园,占地4 000平方米,引种栽培了40余种水生及湿生植物,利用线性语言建设了曲折环绕的亲水木栈道、亲水平台、古朴自然的草厅和拱桥,使整个景观以自然水景为脉,柔美灵动。园内另一水景,就是以竹、亭、水榭为主的竹园水景,以水造景,利用叠石的高差,流水与静水形成动静对比,水中的天光云彩和周围景物的倒影,水中的游鱼、荷花睡莲等,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使竹园水景更为生动活泼。
图片说明5.日照植物园6.日照市首届园林文化节盛况7.日照植物园-文轴-体现日照特色文化元素的植物雕塑8.生态自然的日照植物园-阳光草地-满足市民亲近自然、休憩、郊游、野餐等需求的万余平方米阳光草地9.两小儿辩日雕像-日照文化融入园林10.廊架-中轴广场廊架,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廊架下还有日照市第一盏压力感应灯,可以与人互动,富有童趣
植物配置突出公园的季相美 日照植物园立足收集地方植物种类,保护和利用原有植物资源,结合引种驯化,丰富园内原有的植物结构构成,柔化公园林际线,使其与城市天际线相协调。17个植物专类园共收集植物种类1 000余种,园内动静结合、绿树环抱、流水潺潺、亭榭掩映,极好地融入了中国传统的自然山水意境。由于树种不同、季相不同,配置手法各异,使得园内植物色彩异常丰富,层次十分鲜明。早春的连翘、仲夏的合欢,秋季的色叶植物和观果植物,冬季的梅花,使得整个园区季季有花迷人眼。在植物搭配上构建了复层的乔灌草3层群落,上层采用大乔木银杏、水杉、柿树、栾树、柳树等构建出和谐的天际线;中层采用紫叶李、石榴、紫薇、木槿等种类丰富、生长繁茂的花灌木;下层采用种类繁多的开花地被植物,如春季的鸢尾,夏季的慈姑、石蒜,秋季的玉簪及各种宿根花卉。再加上湖边的再力花、千屈菜等水生植物,展现了日照植物园四季景观分明的美好景象。
图片说明11.日照植物园秋意浓12.园路-采用透水混凝土建造的透水、环保的园路13.水花园芦苇丛-保留原有湿地、芦苇等本土水生植物,增设了亲水木栈道、休憩草亭、水生植物14.玫瑰园一角
打造花境艺术 位于日照植物园中部的花街,是一条横贯园区东西向的花境轴线,采取了大型色带与草坪自然结合的栽植模式,各种花卉高低错落排列、层次丰富,既表现了植物个体生长的自然美,又展示了植物自然组合的群体美,呈现出三季有花、四季有景的动态的季相变化。同时,对环路等两侧有背景林的绿地进行了自然式的混植模式,合理混植各色花卉植物,增加了园区的野趣性与田园化,同时也有效分隔了空间与组织游览路线。景石旁及石缝处多种植细叶麦冬及德国鸢尾、金娃娃萱草等草花植物,使乔灌花草与周边环境很好地融为一体。大乔木树池周围则利用草花的不同高低及颜色的搭配凸显出小花境的层次感。
专门设计建设了文化轴线——文轴,将文化元素纳入公园的设计和建设中,并进行了艺术造景。文轴成为日照植物园改造工程的点睛之笔。植物园沿文轴两侧用园林手法融入了地方文化,以做深日照“昨天文化”、做实“今天文化”、做活“明天文化”为主线,精心设计建设了体现龙山文化、黑陶文化、海洋文化的植物雕塑和铸铜雕塑。这些植物雕塑有展现日照悠久历史文化、世界黑陶经典之作——高柄镂空蛋壳杯植物雕塑,有体现现代日照时尚海洋文化的水上运动之都的代表——帆板运动植物雕塑,在休闲草坪中还设置有体现日照传统历史的著名典故——两小儿辩日的铜铸雕塑……这一草一木、一花一雕塑的精心搭配,不仅给人以艺术的享受,还将日照独具一格的龙山文化、海洋文化、太阳文化等“三天文化”徐徐呈现在人们眼前,让游人在感受自然环境的同时参与其中去感受日照文明的历史气息。植物园园区南入口的铺装也模拟波浪流线型铺装方式,采用亮色调,体现了日照海滨城市的特色,表现了日照的海洋文化。注重将群众文化、民生观念融入园林设计建设中,建设了极具人性化的盲人日照植物园,以及为孩子们打造的儿童乐园和阳光草坪。
突出园林的植物文化 注重用园林手法展现中国传统文化,把树木花卉加以人物化,让人们在观赏时有了全新的角度。园内专门建设了“岁寒三友”——竹园、梅园、松柏园和体现日照绿茶文化的茶园,是17个专类园中文化园林的代表。以竹园为例,展示了紫竹、淡竹、斑竹、凤尾竹等竹类植物,其间的长廊亭榭、流水山石与挺拔秀丽、婀娜多姿的竹子营造出竹林荫翳、清新幽静的环境,不仅体现了日照“南方的北方,北方的南方”独有的地域文化,同时园内的竹文化广场也使市民受到竹文化的熏陶。而茶园的建设,对日照知名绿茶进行了栽培展示,茗茶誉四方的品牌形象提升了整个园林的文化内涵,也提高了人们对日照独特地域环境的认同感。园内种植了大量的色叶、观花、观果花木,重组了公园空间结构和植物线性语言,极大地提高了园林的观赏性和艺术性。在岩石园,利用岩石塑造山势,模拟自然地形,收集了90余种岩生植物,营造出植物与岩石相生相依、“石中有花、花中有岩”的自然岩石景观。充分运用市树黑松、银杏和市花桂花等植物,凸显地方特色;采用植物木化石,紧扣日照植物园的植物主题,展示植物进化的悠久历史。
牟薇 山东省日照市园林管理局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