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艺
(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山东济宁 272045)
2种树脂修复老年人楔形缺损的临床疗效
马 艺
(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山东济宁 272045)
树脂;老年人;楔形缺损
楔形缺损是一种牙体硬组织的非龋性疾病,中老年人患病率达50%以上[1]。我们选择流动树脂和光固化复合树脂修复老年患者楔形缺损,追踪观察2年的临床疗效。
选样2009-2010在我院牙体科诊断为楔缺的老年患者108例360个牙,其中男58例,女50例,年龄60~80岁;尖牙72个,第一前磨牙88个,第二前磨牙70个,第一磨牙64个,第二磨牙 66个。按 Smith等[2]的牙齿磨耗指数(tooth wear index,TWI)分为5度。0度:牙颈部外形无改变、无磨损;I度:牙颈部外形轻微改变、少量磨损;Ⅱ度:缺损深度<1 mm;Ⅲ度:缺损深度1~2 mm;Ⅳ度:缺损深度>2 mm。纳入标准:磨耗指数为Ⅱ、Ⅲ度,且患牙其他部位无龋坏、无修复体,牙髓和牙周组织健康。
按就诊顺序将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流动树脂)和对照组(光固化复合树脂),每组180个牙。实验前对所有患者进行口腔卫生宣教,清洁牙面。所有患牙充填前不做洞形预备(楔缺波及龈下的使用排龈线),冲洗、隔湿、吹干后,将自酸蚀粘结剂(3M,美国)均匀涂布在缺损区,气枪轻吹使其不再流动,光固化10 s。实验组:将流动树脂(3M,美国)缓慢地注射在缺损区,当树脂稍高于牙体时停止注射,用探针引流树脂到合适的充填位置,去除多余的树脂,恢复外形后,固化20 s。对照组:将复合树脂(3M,美国)加压充填在缺损区后,恢复外形,光固化20 s。两组固化完全后,打磨、抛光。治疗后1、2年复查,采用改良的美国公共健康部直接临床评价系统[3]进行评价。出现充填体脱落、继发龋、过敏症状、牙髓炎和根尖周炎症者,评价为失败;出现重叠症状,只选择最严重的一项,不重复记录。
为避免因主观原因造成的误差,方法及结果测量分别由两人完成。
表1 2种修复材料修复后临床疗效对比
本结果显示2种树脂修复楔缺1年后的临床效果无显著差异,但2年后差异显著。影响楔缺临床效果的关键在于处理好边缘微渗漏的问题。Kemp等[4]认为流动树脂与复合树脂相比具有良好的边缘密合性,这与填料的含量有关。本结果中1年后2种材料修复效果相当,主要与修复时间较短有关。2年后流动树脂的效果明显高于复合树脂,主要由于流动树脂的“流动性”有关,能使流动树脂与牙体组织均匀结合,产生的微裂隙较小。
为预防流动树脂收缩形变带来的边缘不密合及悬突,要严格控制其充填量,我们以稍高于牙体为标准,通过熟练操作掌握其收缩程度;并充分利用其流动性能,用探针将树脂引流到合适的充填位置;把握好光固化的时间,在流动树脂到位后,立刻快速进行光固化,待流动树脂固化后,对充填体表面进行由粗到细的打磨、抛光。流动树脂修复老年人楔缺短期效果比较理想,长期的临床疗效需要进一步观察。
[1]Jiang H,Du MQ,Huang W,et al.The prevalence of and risk factors for non-carious cervical lesions in adults in Hubei Province,China[J].Communitydent Health,2011,28(1):22 -28..
[2]Smith BG,Knight JK.An index for measuring the wear of teeth[J].Brdent J,1984,156(12):425-428.
[3]陈平.3种方法修复深度楔状缺损的临床观察[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2,3(2):153-154.
[4]Kemp-Scholte CM,Davidson CL.Marginal sealing of curing contractiongaps in Class V composite resin restorations[J].Jdent Res,1988,67(5):841 -845.
R781.05
D
1005-2593(2014)01-0059-01
2013-02-06)
·基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