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肖天,任志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警察院校教育在现代警务工作中的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吴肖天,任志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大学理念与警察院校、现代国家与现代警务,两者都是派生与互动的关系。警察院校教育就是运用现代国家、现代行政理论,围绕现代警务工作的核心基础,进行反思、阐释、抽象,建立起自己的现代警务理论,同时解剖现实并通俗易懂地交给学生。政治性、科学性、服务性是现代警务管理工作的基本属性。警察院校教育必须解决教学目标问题,培养具备创新精神的警界人才和实践能力超强的警务人员。警察院校要发展学科优势,突出专业特色,注重形成自己的学术品牌和就业渠道;要创新教育方法,不断探寻建立新型警界人才培养模式的途径;要加强科学研究,提升理论水平,把教学、科研、实战有机结合起来;要发挥“直接为社会服务”中蕴涵着相关的两大功能,即批判的功能和导引的功能。
警察院校;教育;现代警务;战略定位;发展目标
大学从十一世纪末的意大利诞生,时至今日,大学理念几经演变,发展成为“教育、研究、服务”六个字,即大学是积累和传授知识、文化的机构,是培养“独立人格”、“社会新人”教化的机构(与我国古代教育“传道、授业、解惑”相似);大学又是发展和创造知识、科学研究的中心;大学更是一个服务(培训)的机构,为社会服务、为复杂的行业和专业部门提供系统的训练和智力支持。①第一个理念及功能是任何一个学校都必须努力做好的,第二个理念与第三个理念对每个学校是应该有所侧重的。在教育、研究与培训上,成为齐头并进处于“领先”地位的大学毕竟是少数,大多数需要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合理定位,政府与有关机构也要根据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制定相关的政策来引导学校的定位。警察院校在我国是中等与高等院校,特殊的“国情”与“转型”的现实,使之不同于国外单独培训的警察院校。我国警察院校是大量的学历教育与大量的培训教育相结合,承担着人民警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专业技能的训练任务,同时又是警务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另外还承担着各类警察的职务培训及社会上的成人培训。所以,社会普通高等院校的三点基本理念和功能都是适用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定位为建设成“世界一流警察大学”,那就必然是警察院校三个基本理念与功能的“领头羊”;其他各省的警察院校要以培训为主,学历教育为辅,扬长避短地发展自己。所有警察院校都要在培养警界人才、发展警察科学和直接为警察机关服务、为基层警务服务、为社会服务上发挥独特的职能作用。
卡尔·马克思把国家分为“古代国家”与“现代国家”,强调这两种国家的内在逻辑是完全不同的。“古代国家”是在国家权力作用下的国家与社会的合一;“现代国家”是国家适应社会要求的产物,社会决定国家,国家与社会二元分立。②从应然上说,国家与社会是一种积极互动状态,是国家公权与社会自治之间各自发挥其功能,同时又对对方发挥积极影响的状态。形成这样的互动局面,首先需要将国家权力有效加以规范和控制,解决公民认同国家的前提条件即合法性(或曰正当性)问题。这样,国家就具有了促使所有成员认同的深厚基础。与此同时,社会应当成为大大小小的共同体,既满足其成员利益要求,又超越小共同体狭隘的利益诉求,真正关注社会成员间团结、友爱、互助的空间。在此基础上,国家为社会的健康机制供给相关制度条件,而社会为国家输送秩序力量。国家权力与社会组织之间形成富有成效的审议民主秩序,从而对国家和社会的有序运作提供雄厚的支持力量。③这种国家与社会的健全互动机制,是最为理想的国家建构与社会建设的状态。
现代社会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现代国家的兴起。根据学术大师们的观点,可以概括出现代国家的基本特征:第一,现代国家体现为在特定领土上存在一套独特的机构,这一机构垄断了合法使用暴力的权利;第二,现代国家对使用暴力权力的垄断是以它对税收权的垄断联系在一起的;第三,国家垄断合法使用暴力的权力与税收的权力,目的不在于为国家机构自身或国家机构的成员谋求福利,而在于为一国的人民提供公共产品。这种公共产品至少包括对内提供服务与秩序,对外提供安全保障两方面。④
中国告别传统国家向现代国家转型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确立具有公共性的最高权力,或者说最高权力及各级权力必须体现出以人民主权所延伸的公共性,从而使国家成长以公共权力为轴心得以展开。中国现代国家成长的历程,从一个角度表现为从民族国家(以主权为核心的组织形式)到民主国家(以主权在民为合法性基础的制度体系),从另一个角度看表现为从皇权帝国到主权国家、从全能国家到市场国家、从市场国家迈向公民国家。⑤在中国目前的环境下,构建现代国家面临双重任务,即在缩小国家权力范围的同时增强国家的能力,在限制国家专断权力的基础上强化国家提供公共产品的能力,或者换句话说,在解构全能主义国家(de-totalization)的同时实现现代国家构建(state building)。⑥改革开放的实践已经证明,建设现代国家正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作不可或缺的基本前提。
与现代国家相伴随并体现国家意志的是现代公共行政,现代公共行政的不断改革与完善,也是现代国家不断成长的内在逻辑。适应工业化社会发展,以韦伯“科层制”为代表的现代行政组织形式,是一种高度理性化的效率最高的组织机构,是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其特征是:合理的分工;层级节制的权力体系;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形式正规的决策文书;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合理合法的人事行政制度。这种典型的官僚集权式的行政组织是能够最大限度发挥效率的,对人进行绝对必要控制的最合理的手段,在精确性、稳定性、严格的纪律性和可靠性等方面都比其他组织形式要优越,它具有普适性,能够应用于各种行政管理任务当中。资本主义依靠它有了发展,社会主义科层化程度应该更高,更需要它。当然韦伯及其后人也看到了它的弱点,“铁笼中的民主问题及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丧失自我、丧失精神、丧失情感”等等,韦伯等西方学者感到两难,感到悲观。作为一种希望,并指望人类将运用“超凡魅力”的革命性力量来冲破官僚制造成的沉闷局面,延展合理化的进程。⑦
从世界警察的产生、发展历程看,现代警务是现代公共行政的一部分。按照“科层制”理论建立起来的警察组织是富有效率的专业化组织。结合我国的国情,现代警务的未来发展趋势是:警察体制的集中与统一化、警察人员的专业化与专家化、警察职能的扩张化、警察业务的广泛化、警察勤务的科学化、警务类别的多样化。⑧从而具体实现警务资源整合化、警务工作信息化、警务行为规范化、警务装备现代化、警务运作高效化、警务工作社会化和警员素质实战化。⑨
现代警务必须遵循现代公共行政运作的规律,使公共行政原理融入到科学警务、实战警务、主动警务、信息警务、效能警务之中。警察机关要切实承担起新时期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必须按照现代警务的要求对传统的警务制度进行改革,不断更新警务理念,创新警务举措。警察机关传统的粗放型、被动式、机关化的警务制度,是在长期静态封闭的环境和超低发案率的条件下形成的。其中既有历史的积淀,也有现实的困扰;既有主观认识的偏颇,也有客观环境的影响。因而尽管近年来为了应对治安形势的发展变化,各级警察机关大力推进警务制度改革并取得了许多成绩和经验,但总的来说,公安警务的组织运作管理仍然没有完全摆脱传统警务的影响,处在与现代国家、现代行政不相符合的状态,与现代警务科学、实时、高效用警的要求相距甚远。警察机关要切实承担起新时期的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切实当好和谐社会构建的“重要建设力量”、“重要保障力量”,就必须按照现代警务的要求对传统的警务制度进行改革,不断更新警务理念,创新警务举措,转变新形势下警察机关战斗力的增长方式,推动警务工作的内涵式可持续发展。⑩从而使现代警务在现代国家构建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警察院校教育就是运用现代国家、现代行政理论,围绕现代警务工作的核心基础,进行反思、阐释、抽象,建立起自己的现代警务理论,同时运用现代警务理论解剖现实并通俗易懂地交给学生,使其理论基石发挥导先劈路、贯彻始终的作用。警察院校要针对现代警务管理工作的基本属性即政治性、科学性和服务性,理清思路,抓住根本,围绕核心,开展教育。
中国现代警务的政治性是阶级性与公共性的统一。首先是阶级性,警察机关及人民警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无产阶级及其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这是被历史证明的政治合法性(正当性),由此衍生出的公共性,正逐渐成为当代警察政治的主要内容。警察职能的公共性来源于政府职能的公共性,是警察机关的政治本质。政治是人类的公共生活领域,是关系到生活在一个共同体中的多数成员利益的公共事务。政府的本质在于它的公共性,在于公平正义,无论是宏观上的执政为民还是微观上为民服务,都是通过公共性原则体现出来的。警察职能的公共性通过提供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即维护公共秩序、人性化执法以及为社会和民众的具体服务体现出来。但也要看到,政治合法性不是一劳永逸的,会在政治的有效性与无效性中增长或削弱。警察政治正为中国政治的有效性及合法性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现代警务管理作为国家行政管理的一部分,公共性是不可偏离的目标,在警务合作治理、有效治理中不断累积警察政治的合法性。
警务管理离不开技术与方法。在比较、梳理与借鉴传统方法、技术的基础上,引入新的“大计算”(云计算)技术,把警务管理所有在微观和中观层面的各项具体制度完全落到实处,把在墙上挂的落实到管理软件系统和探头中。精心制作警务管理简明扼要的工作流程与经典案例,以供学习、训练和研究;引入“新科学”中的“混沌理论”和“复杂性理论”应用于警察组织管理与危机管理之中,在引入“官僚制”的同时,超越“官僚制”和传统的机械思维,切实改变抱残守缺、固步自封及“问题意识”淡薄等现状,在警务管理人才培养中,注重社会科学相关领域重大理论进展的同时,特别注意吸收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汇处中相关领域的新进展,以增强警务管理教学中新的活力。〇
在全球化背景及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的条件下,现代国家行政就是服务行政,国家行政主体的行政就是一种公共服务,行政管理机关融管理和服务于一体,其主要职责就是为行政相对人提供服务,公务员就是提供公共服务的职员,这无论在观念上还是体制上都是一种根本的转变。服务型执政党的定位,是由中国共产党的宗旨、理想信念及精神追求所决定的。服务型政府中服务型警察机关的定位,要求进一步提升警察机关行政伦理,提高各级人民警察的素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在管理——控权、服务——合作的治理中,寻求平衡点,成为党和政府“元治理”的先锋队,不辜负党和人民赋予的重托与使命。
针对现代警务管理的政治性与服务性,需要警察院校在“忠诚”教育和警察伦理教育中下功夫。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要在灵魂深处即“信仰”上做文章。通过各种形式多样的有效活动,打动心灵、触及灵魂。在调查研究占有大量实证资料的基础上,尽快制定出量化分解指标,使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避免定性的“空洞”与“随意”。现代警务管理的科学性,需要警察院校站在科技与实战的前沿,善于借用和整合力量,发展和创造现代警务管理所需要的科学技术,创造条件,把教学和科研有机地结合起来。
目标明确才有动力,有了动力才有持久的竞争力。警察院校教育必须首先解决发展目标问题。
第一,确立教学目标。警察院校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具备创新精神的警界人才和实践能力超强的警务人员。首先,应培养、强化学生和学员的理论思维能力,即研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其次,绝不能忽视对学生技能性的培养,这种技能性培养与专业设置密切相关。警察院校的特色在于发展学科优势,突出专业特色,注重形成自己的学术品牌和就业渠道。专业必须有学科的指导,学科必须有利于专业的学习和深化,从而在技能与学术的相辅相成中培养出现代警务所需的有用人才。
第二,创新教育方法。警察院校要创新教育方法,就是要不断探寻综合高等院校教育与职业院校教育相结合的方法。针对学生网络信息多、知识面宽的特点,无论是运用“反思——主体参与型”、“争辩——互动型”,还是“分析——应用型”的教学方法,以及树立新的教育理念,都要着力提高教师新的授课水平,增加授课内容和知识的信息量,最终探究建立新型的警界人才培养模式及其途径。这个模式主要包括总体设计、培养方案、培养规格、教学内容体系、课程设置、专业特色、人才质量评估等等,深刻理解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辨证关系,积极探索培养预备人民警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第三,加强科学研究。研究是为警务实践提供思路,而不是对策。警务管理研究者(主要指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者)不是警务实践者。警务实践者注重问题的解决,无暇顾及深入的思考和“漫长的科学分析”,在有限的现实中,常常被纷繁复杂的表象所迷惑,而看不到问题深层次的因果联系。警务管理实践者往往对于自己选择的一个方案(符合当时历史条件)为什么成功是模糊的,警务管理研究者就是剔除无关的要素,把导致成功的因果关系清晰地展现出来。这种理论抽象,才能使警务管理实践者的经验为他人所借鉴。研究者不能迷失自己的使命,关注的不是具体对策,应当是带有普遍性的、警界存在的一般问题和社会的公共问题。有研究价值的是:能够证伪现有理论的案例;能够揭示因果关系的案例;能够发现关键因素发展理论的案例。因此,警务管理研究者对警务管理现实的关注不同于警务实践者,虽然议题来源于实践,但有自己独立的取舍;即使关注同样的议题,其关注点也各不相同。实践者之所以需要研究者,就因为研究者有不同于他们的广阔思考,否则,一旦沦为管理者的代言人,就会丧失自己存在的价值。所以,两者要明确各自的分工。研究者首先帮助实践者从外部的视角认知现实、理解现实;通过筛选潜在的信息和隐含的预设帮助实践者打开思路,更好地理解真实的警务世界和“大千世界”;将多种视角汇聚起来,帮助与促进理性审议,推动警务行动路径的探索,从而认知“真实的世界”。总之,警务管理研究者要把自己的使命定位于“解释世界”,就能够引导警务实践者,如果定位于“提供对策”,将永远被实践者所左右,并在缺乏学术积累中而丧失自己的价值。(12)
此外,高等院校的科学研究要侧重于学科建设和管理软件的开发。“集中精力搞学科,面向学科搞科研”,这是成功院校的经验。科研经费要向学科大力倾斜;(13)完善激励机制,联合攻关,开发独特的警务管理软件,使管理软件不但在制度落实上发挥重要作用,在学科建设中也起到辅助作用。打造中国特色的警务管理学科,为警察院校建设奠定雄厚的理论基础。
第四,竭诚服务社会。警察院校“直接为社会服务”还蕴涵着相关的两大功能,即批判的功能和导引的功能。(14)所谓批判的功能,也称“理性批判思考”,是指警察院校在传递知识和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既要传播精华,又要批判糟粕;既要扬善也要抑恶,引导学生以批判精神观察和分析警界问题和社会问题。就目前而言,警察院校的批判功能主要体现在:批判传统的警务观念和陈规陋习,以促进现代警务体制的健全和完善;批判警务活动中那些不合法、不合理、不道德的言行,以推动警察道德建设;批判警界中各种腐败现象,促使警界的政治清明和廉政建设;批判警察机关及警员不负责任、文过饰非、得过且过、拖拉推诿的工作态度和作风,以推动警察职业伦理建设;批判不健康、不高雅、不文明的社会文化现象,提高警务人员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以推动警察文化建设,等等。总之,警察院校教育的批判功能在现代警务建设中的作用举足轻重,是促进现代警务发展与进步的必要环节。所谓导引的功能,是指警察院校通过发挥其批判的功能,从较高的层次上积极参与、导引、规范现代警务的变革与发展。“大学是时代的火车头”。警察院校要以先进的理念和思想为先导,通过培养高级警官和应用型警务人才,引导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科技创新;推动警察文化科学,促进现代警务的文明发展。所以,对这两个功能要予以高度的重视。
注释:
①丁学良:《什么是世界一流大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13页。
②林尚立等:《制度创新与国家成长:中国的探索》,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6页。
③任剑涛:《建国三个时刻:马基雅维利、霍布斯与洛克的递进展现》,共识网,2012年10月11日。
④肖滨:《中国现代国家成长的三波》,《南方都市报评论周刊》,来源:爱思想(http://www.aisixiang.com)。
⑤李强:《国家能力与国家权力的悖论》,《中国书评》,1998年第2期。
⑥⑦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36—38页。
⑧程文亮:《现代警务发展趋势》,上海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4期。
⑨李跃明、张志文:《对现代警务机制基本特征、重要意义及其存在问题的思考》,《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4期。
⑩张跃进:《从传统警务走向现代警务》,《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第4期。
(11)马骏等主编:《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危机与重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6页。
(12)马骏等主编:《反思中国公共行政学——危机与重建》,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4-147页。
(13)梳理近30年来科研成果(主要指社会科学),真正有价值的成果有多少?与科研经费是否成比例?有价值的对策研究只能是思路与视野。学校特色主要是学科特色,学科发展滞后已严重影响了专业的发展,要集中精力抓学科,学科知识需要一步步积累,需要几年、十几年,甚至几代人的努力。
(14)田建国等:《大学教育现代化》,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311-312页。
(责任编辑:蒋国长)
D631.15
A
1674-3040(2014)02-0024-04
2014-01-20
吴肖天,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任志安,该校公安管理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