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党峤
富强:中国共产党人的坚定追求
文/党峤
导读:党的十八大在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涵中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同时,在阐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时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把“富强”列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首要观念。本期党课围绕“富强”这一主题,提供一组学习参阅。
所谓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的“快要”二字作何解释,这点是许多同志的共同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应该也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应该也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但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5日
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现在,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得太慢,老百姓一比较就有问题了。所以,能发展就不要阻挡,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搞快点,只要是讲效益,讲质量,搞外向型经济,就没有什么可以担心的。低速度就等于停步,甚至等于后退。要抓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我就担心丧失机会。不抓呀,看到的机会就丢掉了,时间一晃就过去了。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28日—2月21日
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自强不息,从未放弃对美好梦想的向往和追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夙愿。
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在2010年基础上翻一番,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习近平:《在接受拉美三国媒体联合采访时的答问》,2013年5月
富强:中国共产党人的追求
富强主要是一个经济的概念。我国最早的经济学中文译名就是“富国策”或“富国学”,亚当·斯密的经济学名著《国富论》在19世纪末的中国亦曾被译为《富国策》。
一般意义上说,富强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中国很早就有富民强国的思想,如《论语》的“足民”即富民主张,《管子》的“富民”治国之道。特别是近代以来,面对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贫弱,从洋务派提出的“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到维新派提出的“变法图强”,再到孙中山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实业救国,“振兴中华”,具有先进思想的中国人进行了各种富强之道的探索。但是,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在一个半殖民地的、半封建的、分裂的中国里,要想发展工业,建设国防,福利人民,求得国家的富强,多少年来多少人做过这种梦,但是一概幻灭了。”
中华民族面对的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重大任务,历史地落在中国共产党及其团结带领下的中国人民的肩上。建设“富强”的中国,写进了不同时期的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或《党章》中,作为为之努力奋斗的目标。早在革命战争时期召开的党的七大,就在其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提出,“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和富强的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召开的党的八大通过的党章中提出,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富强的、先进的”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时期召开的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中提出,促进社会主义祖国日益“繁荣富强”;党的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的报告中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七大、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富”与“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富”并不等于“强”,物质上的富裕、GDP的高指标并不一定意味着国力的强大。国家实力取决于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等发展,取决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制度文明、生态文明等诸多因素,既体现在硬实力方面,也体现在软实力方面。换言之,一国除了是经济富国、强国之外,同时还是政治强国、军事强国、文化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等方面的强国,才是一个完全意义的强国,才真正称得上国家富强。
《大国的兴衰》
《大国的兴衰》的作者是保罗·肯尼迪(1945-),英格兰人,曾获牛津大学博士学位,皇家历史学会会长。
《大国的兴衰》,这是一部广泛论述国际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历史的巨著。作者反思五百年来世界各大国兴亡盛衰、成败得失的经验教训,强调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力量是军事实力的后盾。大国兴起,起于经济和科技发达,以及随之而来的军事强盛和对外征战扩张;大国之衰,衰于国际生产力重心转移,过度侵略扩张并造成经济和科技相对衰退落后。
曾经的日不落帝国
与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英国,在1588年与西班牙无敌舰队的海战中大获全胜,就此逐步登上世界舞台。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对海洋探险和贸易的鼓励、开明的治国态度和处理社会矛盾的妥协手段,使这个地处边缘的岛国,迎来了早期的辉煌。
随着英国殖民扩张和海外市场的成熟,商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手工工场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为了鼓励发明创造,英国颁布了世界上最早的《专利法》。这一切,使得英国出现了全民热衷于发明、生产和贸易的景象。当牛顿发现了宇宙运行的规律后,科学的精神渗透到英国社会中;当瓦特最终以万能蒸汽机解决了最核心的动力问题后,英国工业化开始以惊人的速度全面展开;当亚当·斯密以《国富论》指出了自由竞争的市场规律后,英国人开始在本国强大工业能力的支持下,推行自由贸易,拓展全球市场。在各种合力下,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在此期间,英国打败了强邻法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殖民帝国。19世纪中后期开始,殖民地日益成为英帝国的负担,而自由市场经济的弊端也逐渐显现,英国的发展开始减慢,最终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
1.近代是谁提出“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的富强观?
A.冯桂芬B.张之洞C.黄遵宪
2.提出“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的会议是在哪次党代会上?
A.党的七大B.党的八大
C.党的十二大
3.《歌唱祖国》这首歌的词曲作者是?
A.冼星海B.贺绿汀C.王莘
答案:1.A 2.A 3.C
请您点题
“党课”一直以来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为了使“党课”更好地贴近基层、服务党建,欢迎广大党员和党务工作者提出宝贵意见,有什么需求,有什么点子,希望刊登些什么课题,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约请专家撰写有针对性的讲稿。谢谢您的关注和建议。联系邮箱:xpw@8531.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