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理的角度论群众路线的价值

2014-02-02 17:06郑晓容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2014年2期
关键词:群众管理

郑晓容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广东 茂名525000)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组织路线和工作路线,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岁月里,它曾经发挥了克敌制胜的巨大威力。这个巨大威力正在于其所产生的民族凝聚力、集体荣誉感、高度责任心等,亦即产生了非同一般的管理效应。新时期,各个领域都在考验我们的管理智慧。汲取前辈们的管理经验,当下中国各领域的管理应该发挥“走群众路线”这一传统的管理优势。

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与管理

(一)“一切为了群众”的管理宗旨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要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1]毋庸置疑,管理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因此,“一切为了群众”是我党本着管理的根本目的而确立的工作路线。“一切为了群众”无非两个内涵:一是坚定的价值态度——为人民;二是实在的行为方式——如何为人民,即要处理好为群众谋长远利益与为群众谋现实利益的关系。因此,管理过程中要兼顾老百姓、现实社会与未来社会三重利益。

那么,如何具体理解“一切为了群众”所具有的管理价值呢?联系现实,我们从“一个批判”“一个不提倡”“一个管理宗旨”三个层次来体会,从中凸显“一切为了群众”的管理效应。

“一个批判”就是批判“唯利是图所致的非人性管理”。其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在满足社会需求的基础上获得相宜的自身利益与进一步发展的各种条件,而纯粹是为了“己利”。例如,食品安全问题、豆腐渣工程问题、煤矿事故问题,其中根本原因就在于不择手段,唯利是图。“唯利是图所致的非人性管理”往往表现为强制性,把人当做工具来管理,只管用,不顾及被管理者的感受及应有的权利;个体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唯利是图的氛围中递减,进而整体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递减。这种管理的最终结果就是自身诚信的丧失进而丧失人民给予的信任,是矛盾的积累而非积极性的提高。失去诚信就等于失去实施管理的最好条件。如此低劣的管理方式对当下老百姓、整个社会以及未来社会有着不可小视的破坏性影响。

“一个不提倡”就是不提倡“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管理理念,即非主动地对人民、社会、自然负责,根本目的还是为自己,虽然顾及社会影响,但如果遇到不当的重大利益需要取舍时,问题就出来了。一些管理者选择了不当利益的获取,从而将管理推向被动。这可以通过中国某些知名品牌出现假冒伪劣问题来佐证。品牌发展壮大的原因无不在于正确处理质量与盈利的关系,在利润最大化的理念中顾及社会评判。品牌企业的假冒伪劣问题颠覆了“品牌”的含义,给中国企业管理抹了黑。这让我们看到,当获取更多利益的欲望膨胀而毫不顾及社会影响时,“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就彻底变成了一个伪命题。所以说,这是一种低层次的管理认识,管理者所能承担的只是不确定的有限责任。这种被动管理方式对当下老百姓、整个社会以及未来社会三重利益的实现造成了一种风险。

“一个管理宗旨”就是本着“一切为了群众”的管理宗旨,推行严格自律的管理方针,主动、真诚地对人民、对自然环境、对当前社会与未来社会负责,管理者将“为人民群众做事”视为基本职责与真诚愿望。换言之,一切管理的首要目的在于“为人”,而不是“为己”。

我们可以从下面两个例子中得到一些答案。例一:云南昆明市嵩明县,政府办公楼40 年未改建、扩建,投亿元为学校建楼供学生上课。迄今已建成四十余所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学校,有的学校环境甚至超过了大学,即使县里最偏远的农村学校,其教学条件也和城里一样。这是典型的民意化社会管理。该县社会管理因此取得多重效应:(1)重视教育投资和教育公平是民心所向,政府取信于民,社会管理难度则降低;(2)此番作为会引发外界信任,极有可能获得利于本地经济发展的诸如投资、共建等宝贵契机,经济管理赢得主动;(3)本县青少年对学习条件满意,释放出活力。青年有朝气,地方也就有朝气;精神面貌好是社会管理顺畅的大好情状。总之,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办事,干群关系和谐,社会便形成自觉自愿的遵从态度,良好的社会管理局面就会打开。例二:延安时期,缘起一个农妇的抱怨,制定了减少行政开支的精兵简政政策,并掀起自给自足的延安大生产运动,有效地减轻了延安人民的公粮负担。因为尊重民意,延安时期的党群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在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模式中,党群关系好,就是管理效应佳的最好呈现。管理中的民意化,不仅不会削弱管理的集中性,反而有助于管理者通过正确的决策实现“集中管理”的目标。当前需要警惕的是“一切为了领导”的不良社会意识,它造成干群距离拉大,致使干群矛盾加深,有的地方甚至发生严重的群体性事件,党员干部的管理主导权明显受损。对此要深刻反思,回归“一切为了群众”的行政理念。

目前我们党的“科学发展观”出自以人为本的理念。在这样的理念下,根据群众无数次反复的实践经验,总结出实施意见或办法,如女车工必须将发盘起并戴上帽子,所有车工不得敞开衣袖上机床;逐步改善劳动环境;也会根据企业的盈利势头相应建立起员工工资增长机制等。

我们看到,本着“一切为了群众”的管理宗旨,推行严格自律的民意化管理路线,无疑是一种高层次的管理认识,管理效应远远大于“唯利是图”式和“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式。在“一切为了群众”的管理态度中,管理者注重引导人们自觉自愿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齐心协力、调动精神要素对人的内心世界进行潜移默化的管理。这样的管理手段容易引起共鸣,容易获得积极的互动,容易产生“正己正人”的管理威慑力。

(二)“一切依靠群众”的管理效应

2011 年胡锦涛七一讲话提到了三件大事,是这样表达的:“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这段话把中国共产党的制胜秘诀进行了高度概括,那就是“一切依靠群众”。单单一个英雄是创造不了历史的,单单一个政党也是创造不了历史的。我们党是依靠人民把人民组织起来创造历史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就是要用水来载舟。习近平同志同样道出真意:“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3]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以来所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无疑有着深远的社会管理意义。

从管理的角度看,依靠群众是以为了群众为归属的,管理中万万不能把人民作为单纯利用的对象。功利地利用是不能得到高级的管理效应的。一切依靠群众,终其根本就是看能否调动起群众发自内心的责任感、积极性与创造热情。这方面,海尔集团与深圳华为公司在人本化管理方面提供了典型经验。海尔集团的“人人是人才,赛马不相马”赋予员工择岗自由的公平权利,充分调动起员工的首创精神;集团分别给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一线工人制定三种“职业生涯设计”,每一种都给予升迁机会,这是将员工个人命运与企业命运有机结合的智慧管理之举。《华为公司基本法》可谓贯穿了人本管理理念,高度肯定员工的责任感、合作意识、自尊自强精神,客观看待“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认为“华为绝大多数员工是愿意负责和愿意合作的,是高度自尊和有强烈的成就欲望的”[4]。这样一些尊重群众主体性、创造性、个体尊严的管理理念带来的是成功的管理及辉煌的业绩。我们也由此看到了走群众路线的管理效应。

联系现实的一个思考点就是干群关系、劳动关系问题。目前,部分干部在如何管理群众的问题上缺乏对群众主体价值的尊重与挖掘,干群关系、劳动关系表现为下对上的被迫遵从。这是管理最大的忌讳。毛泽东论群众路线时就明确指出过:“不抛弃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那末,什么任务也是不能实现的。”[5]强势管理压制创造性,挫伤积极性。一味地要求下属服从,一味地传达命令,一味地部署任务,但同时不去了解基层情况,不去问询下属的想法,不去注意调动其参与组织发展的主人翁精神,久而久之管理局面就会僵化。一方面,管理者只重“管”,致使权力膨胀,脱离实际;另一方面,员工将工作仅视为“谋生”手段,主体意识淡化。单位虽一片忙碌,工作氛围却沉闷压抑,一线员工与管理者的距离越行越远。这种干群关系、劳动关系是极为脆弱的。软环境的疲乏,必将使单位活力大减,有损管理的良性运转。要突破社会管理的难度与障碍,脱离基层的领导务必回归到人民之中,而非居于人民之上。因此当前最紧要的就是去除官僚主义的社会危害,为良好的社会管理扫清障碍。

由上,“一切为了群众”和“一切依靠群众”是目的与手段的有机统一,是“给”与“取”的两位一体。两者的相互依存构建起良性管理局面——一方面,通过给予人民物质与精神、眼前与长远的利益,获得人民发自内心的认同与拥护,建立起管理的社会基础;另一方面,通过从人民那里汲取发展的动力,最终获得实实在在的管理成效,实现管理目标。

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与管理

管理就是实施一种思路,是管理者将自己对人、事、物的认识变成具体方案与具体流程的实践活动。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也就是“群众——领导——群众”的管理过程,其管理路径为:“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6]“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决定管理政策和依循管理政策实施管理的有效程序。党在历史上积累了值得推广的几种管理经验。

(一)广泛调查与集中研究相结合

这正是毛泽东在领导与管理过程中尤其注重的。毛泽东尖锐地指出过:“只有一个改造世界或改造中国或改造华北或改造城市的主观愿望,而没有一个像样的图样……老爷们既然完全不认识这个世界,又妄欲改造这个世界,结果不但碰破了自己的脑壳,并引导一群人也碰破了脑壳。”[7]没有对实情的把握,主观与客观分离,主观的愿望必会陷入客观的混乱。各项管理首先是要做实际调查,然后开动脑筋分析、判断与决策。毛泽东在《实践论》中为我们提供了广泛调查与集中研究相结合的具体方法,即在实践中收集感性材料——对感性材料进行科学的分析——通过综合形成理性认识并付诸实践;也正如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所指出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也即“从分析这些事实中找出方针、政策、办法来”[8]。总之,搞管理,必须了解实情,切忌主观主义;搞好管理,必须拿出决策,彰显管理者智慧。不掌握准确的实际情况,管理能力就落空;没有分析判断决策能力,面对实情也只能是束手无策,庸庸无为。

(二)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

“任何工作任务,如果没有一般的普遍的号召,就不能动员广大群众行动起来。但如果只限于一般号召,而领导人员没有具体地直接地从若干组织将所号召的工作深入实施,突破一点,取得经验,然后利用这种经验去指导其他单位,就无法考验自己提出的一般号召是否正确,也无法充实一般号召的内容,就有使一般号召归于落空的危险。”[9]管理工作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要将管理的点与面联系起来,处理好管理中的特殊性与普遍性有机结合的问题。这是因为一方面管理就是一种号召,要调动和集中起群众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管理过程又是具体的、动态的,管理中的情况随时在发生变化,无论是管理理念还是管理方法都不可僵化不变,都要遵循从个别到一般再到个别的循环认识过程,所以注意管理中特殊的点即个别经验,才能逐渐形成并推广管理的一般经验。管理者要善于下基层,深入各部门,融入员工之中,摸索并形成管理范式,并运用它去推动整个管理面的工作。总而言之,管理既要避免抽象的教条化,又要避免感性的经验化,管理需要精细化,管理措施尤其长期制度必须慎重出台。

(三)管理骨干与广大群众相结合

管理是纵横交错的,如横向看高校就有教务管理、科研管理、党务管理、后勤管理等,纵向看有校级管理、院级管理、系级管理等。在人事复杂的环境中实施管理,其管理任务莫不在于厘清关系,分工有序;其管理目标无非就是群体工作高效化,组织绩效提升化。管理中,人具有主体与客体的双重身份(既是管理者同时又是被管理者)。这种身份凸显出管理干部(中层)亦即“管理骨干”在管理上重要的“中介”意义。如果说高端管理者重在打造中端管理骨干队伍,那么,这些中端管理骨干如何与广大员工结合根本上决定着组织的活力、前途与命运。毛泽东对这一问题所带来的管理效应与管理要点看得十分清晰:“只有领导骨干的积极性,而无广大群众的积极性相结合,便将成为少数人的空忙。但如果只有广大群众的积极性,而无有力的领导骨干去恰当地组织群众的积极性,则群众的积极性既不可能持久,也不可能走向正确的方向和提到高级的程度。”[10]显然,管理中层是不能脱离群众的,他们的积极性要与群众的积极性一致,而被调动起来的积极性又不能是空洞无为的,还需要中层管理干部头脑清晰,设计方案科学,能恰当地将群众的积极性组织起来付诸各项目标性事务。这种结合是一种互动,更是一种引导,管理中层与广大群众有机结合是组织发展的命脉,其中,中层骨干的能力与品性至关重要。当下中国,建设规模扩大,城市发展迅猛,社会矛盾突出,管理骨干如何与基层群众相结合成为一个时代的挑战,毛泽东提出的这一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探究。

(四)“两参一改三结合”

这是毛泽东对当年鞍钢企业管理经验的总结,即干部参加劳动(走基层,干部不能浮着),工人参加管理(做单位的主人而不是旁观者,工人不能闷着),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随时修正、进步,制度不能空着),企业中干部、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这对企业管理要旨是何等精炼准确的概括!这样一个对企业管理核心问题的全局性把握难道不可以广而用之吗?在经济社会里,经济组织繁多而庞大,但也无非如毛泽东所言的三大构成。“三结合”为我们提供了让管理化繁为简的思路,是目前企业管理、行政管理、社会管理等皆可参照的模式。鞍钢的成功,是“两参一改三结合”管理模式的成功,而“两参一改三结合”又是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路线最恰当的运用。

综上所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所发挥的管理效应是实实在在的。我们看到了社会各类管理的优劣跟是否为群众、是否与群众密切联系有着密切关系。要真正抓住管理的要点和秘诀,就务必尊重人民的实践活动、首创精神。纵观中国社会管理现况,坚持走群众路线,实施柔性管理意义重大。我们呼唤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两位一体,双管齐下,让我们热爱的工作、我们共有的集体、我们栖息的社会绽放活力。

[1]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1 年2 月20 日。

[2]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 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1 年7 月2 日。

[3]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载《人民日报》,2013 年3 月18 日。

[4]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华为公司基本法》(第65 条),http://baike. baidu. com/link?url = S5Ib0e_6_SVM0GODuhCP0RV PI81Y5cmdSdLnGsxQiAhLAoXs3WWhfAqHni8O96Tc.

[5]《毛泽东选集》(第1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140 页。

[6][8][9][10]《毛泽东选集》(第3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年版,第899、853、897、898 页。

[7]《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年版,第486 页。

猜你喜欢
群众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云治理”要贴近群众
多让群众咧嘴笑
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如何加强土木工程造价的控制与管理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