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运北
治理能力从何而来?
郭运北
每当提及环境治理能力,一种悲观的论点总会占上风:GDP至上主义阻碍了环境保护。
听到这个论调的时候,我总不免会想起因一本《寂静的春天》而推动环境保护事业从无到有蓬勃发展的卡逊来。由一本书而开启了一项事业,这个结果就连作者本人恐怕也是始料未及的。当然美国农业部也预料不到会有如此局面,委托一个科普作者调查农药的危害,她却刨根问底满世界去寻找鸟儿:春天为什么如此寂静?一项不太专业的委托调查,一个更不专业的电视科教片文字作者,居然就开启了一项关乎人类生存的事业。
这在我们这辈后进眼里看来简直像是个故事,美好,浪漫,但不靠谱。在大多数自认靠谱的人眼里,环境保护应该先有完美的机构,有严谨到滴水不漏的立法,再有充足的资金做后盾,红头文件八百里加急一道追一道,地方行政长官都经过绿色和平组织多年洗脑,污染企业老总们个个茶饭不思追悔莫及,这时候我们再重拳出击,毕其功于一役,于是到处莺歌燕舞山青水秀,我们这些环保功臣弹冠相庆满世界传经送宝。
事实上,还有比这更不靠谱的吗?
地方行政长官当然首先想的是解决就业,否则他的屁股就坐不稳;企业主治理污染肯定会偷工减料,多投入一分意味着利润减少一分;法制历程步履维艰的社会里,环境立法更难以一蹴而就;资源浪费、产能过剩、金融监管乏力的格局下,别指望银行捧着大把银子主动来求你花在环境治理上。
那么,环保部门是不是就该上班时斗斗地主,有机会时弄点课题经费喝点小酒,或者干脆关门大吉得了?
恐怕不能。不但不能,而且还要加大监管力度,提高环境治理能力。
这个能力从何而来?
从思想而来,从观念而来。这些思想这些观念不需要多么高深,事实上好的思想观念从来就很简单,就像当年卡逊的想法那样简单:春天本来就是鸟儿歌唱的季节。我们的观念也不复杂:天应该是蓝的,水本当是清澈的。我们的存在就是要让大家明白这个道理,如果有人假装不明白,我们就跑去不厌其烦地告诉他。
有人或许会讥笑:这个工作我们早就做了。
真是这样的吗?
2014年北京车展的主题是“汽车让未来更美好”。这样的表达准确吗?肯定不准确。石油钻井刚起步的好年景里,一定有人提过“石油让未来更美好”这个口号,然而以后的事实证明,石油的开采和加工给后来的世界带来了很多麻烦。所以“汽车让未来更美好”的提法是片面的,不完整的,甚至具有某种误导性质。
那么,有人跑去交涉了吗?有人跑过去跟车展的主办方说:你的主题有问题,应该换一个更理性的口号,比方说,绿色出行才会让未来更美好吗?
有人去做这个工作了吗?据我所知没有人去。
也许环保行业的人也逛了车展,路过这条口号标语的时候一脸麻木。
你为什么就没有那种敏感了呢?这不正是该你出来说话的时候吗?
你也许不好意思,你觉得人家会说你傻,连你自己都会觉得这样做了会看起来很二。
当年达尔文在宣讲进化论的时候,有个妇人提问并挖苦道:请问先生,您的祖上是猴子吗?
如果达尔文感觉自己很二,不再坚持自己的观点,情况会是什么样子呢?这个很难讲,或许会有达尔武,达尔文武,也持有相同观点,也大讲特讲从猴子到人,但如果他们都顾及别人会怎么看,社会进步只能是句空话。类似的例子很多,比如哥白尼,布鲁诺。就算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的美国,估计也会有人嘲笑卡逊:鸟儿唱不唱歌有那么重要吗?有庄稼和树木的病虫害防治重要吗?
对于环保,我是个外行,但是我也知道环保事业是项伟大的事业,治理能力也从行动而来、从坚持而来。投身这个事业或许不需要多高的智商,但肯定要有很高的情商,要有对未来很大的憧憬,要有很大的毅力和决心,要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义无反顾。当然情况多半不至于如此严重,如今的领导差不多都具备较高的智商和情商,环境保护这种利在当下功在千秋、于官于民都大大有益的事情他们都明白,只要你坚持,再三坚持,死气白咧地坚持,事情总会有所推进,你也不至于有身家性命之虞,相反,你的能力会有大大提高。不信?你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