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鲁甸地震探讨高原山区地震医学救援

2014-02-01 17:02:59陈华勇彭守坤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4年10期
关键词:伤病员卫勤灾区

杨 斌,陈华勇,彭守坤

基于鲁甸地震探讨高原山区地震医学救援

杨 斌1,陈华勇2,彭守坤3

本文结合云南鲁甸地震紧急医学救援的实践,分析高原山区地震救援的特点并总结高原山区地震医学救援的工作经验,提出一些高原山区地震救援工作的建议,旨在为今后的高原山区地震医学救援提供借鉴。

高原山区;地震;医学救援

北京时间2014-08-03 16:30,云南鲁甸发生6.5级地震,震源深度12 km,造成615名死亡,3143名受伤。笔者所在由30名队员组成的救援队于震后3 h深入鲁甸震中龙头山镇执行地震救援任务,成功救治171名重伤员,治疗伤病员1560名,开展巡诊义诊工作,巡诊3500名伤病员。笔者回顾救援队在此次地震救援中17 d的医疗救援工作,分析高原山区的地震救援特点,总结紧急医学救援工作的经验教训并提出一些高原山区地震救援工作的建议,旨在为今后的高原山区地震医学救援提供借鉴。

1 高原山区地震救援的特点

1.1 地理人文特点 云南省鲁甸县龙头山镇地处高原山区,环境恶劣,人口密集,经济落后,资源匮乏,卫生条件差,地质灾害频发,群众就医困难,基础卫生力量薄弱[1]。青壮年常年外出打工,常住人口以老人、留守儿童为主,避震常识和自救能力差,且房屋建筑多为土石砖瓦结构,抗震性能差。震区为高山峡谷地貌,道路崎岖,损毁严重,交通不畅,加之灾区余震不断,救援形势严峻。

1.2 气候特点 亚热带季风气候,垂直性气候变化明显。本次地震时发夏秋之交,紫外线强烈,山区气候湿热,昼夜温差大且异常多变。白天温度较高,可超过40 ℃;夜间气温低至3~4 ℃,且正处于雨季,地震引发严重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使得医学救援展开困难。

1.3 保障特点 高原山区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候恶劣。震区地域广泛,交通闭塞,道路险要,医疗资源匮乏,医疗保障难度大,加之地震后塌方,泥石流,余震等灾害导致道路、桥梁损毁,水电和通讯中断,伤员转运和救灾物资输送难度加大,后勤保障困难。

1.4 伤情特点 地震灾害瞬间发生,短期内造成大批不同类型的重伤员,伤情复杂多样,伤病情严重、紧急,必须及时迅速抢救,灾区卫生机构遭受重创,但交通不畅限制伤员后送,人员伤亡严重。

2 高原山区地震救援的工作与经验

2.1 快速反应,迅速保障 我院医疗救援队能在第一时间快速出动、迅即展开、有效保障,这得益于平战结合的卫勤战备训练,包括现场包扎、止血、伤口临时处理、固定肢体、搬运伤员、抗休克、检伤分类,以及后送等。救援医疗队按抢救分类、抗休克、手术、留观后送、医技、卫生防疫、后勤保障职责分工迅速成立野战医院。震后72 h伤病员救治黄金期的主要任务是搜救伤员、现场急救、及时后送伤病员到后方进行专科救治。现场急救中采取灵活多变,就地取材的策略以克服医疗资源有限的困难。并与当地卫生院、诊所等取得联系,以获得帮助,或用木棍、床单、绳子、衣服等进行简单急救。伤病员后送时采取直升机空运和陆路机动后送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后送效率,以减少伤病员的感染。

2.2 适时转换任务,合理配置救援力量 72 h伤病员救治黄金期后,救援工作由前期紧急搜救伤员转换为搜救、医疗并重。救援后期主要工作是走村入户巡诊义诊,对轻伤员进行回访、复诊。地震灾害突发性强、破坏严重,交通和物质供应面临困难,需要科学统筹、合理使用医学救援力量,既要避免因力量不足而延误救援,又要避免卫勤力量过度使用导致的低效率[3]。

2.3 注重心理救援,确保身心健康 地震过后过后,灾区群众面对家园被毁,亲人遇难等,多会出现抑郁、悲伤、恐惧等消极心理活动,此时的救援工作的重心应从医学救援向心理救援调整。我医疗队部署医学救援力量,适时成立心理工作站,将医疗和心理力量重新整合,增派医疗、心理力量到一线对灾区群众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及时疏导,使灾民的情绪稳定,减轻失去亲人的痛苦,消除灾民们对自然灾害的恐惧,树立其灾后重建的信心,确保灾区群众的身心健康。

2.4 开展疫病防疫,强化健康教育 针对“大灾之后必有大疫”,救援中后期,医疗队派出卫生防疫组6名队员遂行部队,对灾区进行消杀灭菌工作,消毒面积共12万平方米,以预防流行性疾病的暴发,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同时培训灾区民众的卫生知识、食品安全常识,监督其饮食饮水卫生,防止病从口入、食物中毒等事件发生。宣讲预防毒蛇、马蜂、狂犬等动物咬(蜇)伤及急救知识,强化健康教育,提高灾区民众和部队官兵的自身防病意识[2]。

3 加强高原山区地震医学救援的几点设想

高原山区环境和气候恶劣,地震伤情复杂,救援难度较大,因此建立一支思想作风过硬,反应迅速,技术精湛的医疗卫生队伍是高原山区抗震救灾取得胜利的关键。而医学救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需结合高原山区救援特点对卫勤力量进行一系列优化。

3.1 强化高原山区战备意识 高原山区地震灾害频发,所导致的人员伤亡较大,加上医疗卫生资源相对薄弱,救援难度较高,因此卫勤应急保障分队必须从思想上予以高度重视,时刻做好出动准备,提高警惕,超前反应,提升高原山区地震灾害卫勤保障能力,积极探索克服高原山区卫勤保障困难的对策。

3.2 完善高原山区地震灾害医学救援预案 立足于高原山区震后恶劣的自然环境及艰难的医疗救援处境,充分、全面预想医学救援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各种突发状况,制定、完善适合高原山区地震灾害医学救援应急预案,从人员分组、物资筹措、装备配备、部队开进与救援展开等各个方面与高原山区卫勤保障特点相结合,优化应急预案细节,融合形成实用的医学救援应急预案。

3.3 加强高原山区卫勤保障针对性训练 针对高原山区的地震灾害及救援特点,日常开展严格的卫勤战备训练,同时加强与同区域的应急救援队伍之间救援技术的交流,救援案例的分析,队伍管理与作战能力的互检,确保地震发生后救援卫勤分队能够快速出动、迅即展开、有效保障。同时注重个人防护意识、体能的训练,提高队员的自我保障能力,防止救援过程中救援队员的伤亡。

3.4 加强高原山区卫勤救援装备的配备

3.4.1 完善医学救援卫生装备 部分卫生救援装备过于笨重,装卸麻烦,对展开地域要求高[4]。所装备移动医疗车辆机动性、越野性能不佳,通过性不强等问题突出。如此次鲁甸地震医学救援中出现手术检验车跟不上车队,移动车载医院不能进入震中灾区现场等情况。并且早期救援中的药品、器械几乎都要靠徒步运输。因此今后要加强研制小型化,轻便化的医疗卫生设备,有利于山区救援的开展。

3.4.2 加强空中救援力量 山区交通闭塞,道路险要,加之地震后塌方、泥石流等灾害导致道路损毁交通中断,空中救援力量不足,医疗队等救援力量在第一时间难以到达现场,不得不采用徒步的形式进入灾情严重的区域;大型卫生装备跟进不便,缺乏伤员后送工具,导致错过最佳救治时期[5]。配备专业的医疗救援直升机是高效快捷的转运方式能有效缩短伤病员后送时间,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

3.4.3 改进卫勤通讯装备 卫勤装备与实际要求依然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卫勤信息不够通畅,在灾害和野战环境下,卫勤分队通讯装备不专业,主要依靠移动电话,效果不好,通讯难以保障;前方与后方、分队与前指之间未能实现实时互联互通,导致指挥机构无法及时获取准确的信息用于决策等。下一步应着眼平战结合,配备安全可靠、时时通畅的专业通讯装备,提高卫勤分队通信联络能力,提升卫勤指挥决策的科学性和卫勤保障的精确性。本次救援中,国家应急广播在灾区发挥了重要作用。广大群众在第一时间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应当如何处置及避险,既稳定了灾民的情绪,同时又建立起高效、便捷的沟通渠道,进一步促进医疗、食品等相关物资调配及寻人寻物等信息的传达。该做法值得在以后的灾害救援中推广应用。

总之,针对高原山区地震救援的特点,强化战备意识,提高警惕;制定有效的应急反应预案,快速反应;平战结合,加强针对性训练;积极探索,完善卫勤救援装备等对于提高高原山区地震救援的卫勤保障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车 杰,郭生海,杨 娟.高原部队卫勤应急机动力量建设及其特殊性思考[J].中华灾害救援医学,2013,1(1):42-44.

[2] 庄江能,池 巍.亚热带丛林地区抗震救灾卫勤保障的特点及对策[J].西南国防医药,2013,23(3):336-337.

[3] 易晓阳,刘学科.浅谈地震救援卫勤保障中应把握的几个重点[J].西南军医,2006,8(4):92-93.

[4] 王 谦,周俊奇,王 林,等.高原部队玉树抗震救灾卫勤保障体会[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1,18(1):33-34.

[5] 李清杰,付炳才,刘 阳.芦山地震医学救援实践与思考[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2013,20(7):601-604.

(2014-09-24收稿 2014-10-23修回)

(责任编辑 付 辉)

Exploration on the earthquake medical relief in plateau mountainous area based on Ludian earthquake

YANG Bin1, CHEN Huayong2, and PENG Shoukun3.

1.Department of Emergency, 2.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3.Department of Radiology, Yunnan Provincial Corps Hospital,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s, Kunming 650111, China

Combined with the medical relief work in Ludian earthquake,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rthquake relief in plateau mountainous area and summed up experiences and lessons of emergency medical relief work,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future earthquake medical relief in plateau mountainous area.

the plateau mountainous area; earthquake; medical relief

10.13919/j.issn.2095-6274.2014.10.011

杨 斌,本科学历,主治医师,E-mail: 754751635@qq.com

650111 昆明,武警云南总队医院:1.急诊科,2.理疗科,3.放射科

R821;R129

猜你喜欢
伤病员卫勤灾区
50万升汽柴油保供河南灾区
安庆石化:驰援灾区显担当
基于排队论的战时伤病员急救建模仿真研究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千里移防,卫勤保障不中断
解放军健康(2017年5期)2017-08-01 06:27:44
阳澄湖三十六个伤病员的由来
解放军健康(2017年5期)2017-08-01 06:27:42
某部抗洪抢险卫勤保障经验做法
某部冬季野营拉练卫勤保障体会
西南军医(2016年3期)2016-01-23 02:18:02
打包式分诊模式在突发群体伤病员中的应用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
西南军医(2015年1期)2015-01-22 09: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