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先行先试促发展 凌波踏浪立潮头

2014-01-31 06:00:25张一申卢友行陈守珊
中国水利 2014年15期
关键词:水权水资源量晋江

张一申,卢友行,陈守珊

(福建省泉州市水利局,362019,泉州)

一、水资源概况

泉州东濒台湾海峡,境内河川密布,仅流域面积在100km2以上的溪流就达34条。其中,晋江水系15条,九龙江水系5条,闽江水系9条,单独入海5条。泉州人民的“母亲河”晋江,流域面积5 629km2,河长182km,是福建省第三大河流,多年平均水资源量51.2亿m3,是泉州文明的发祥地和主要供水来源,承担全市80%供水任务。

泉州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达96.78亿m3。但泉州的水资源形势却不容乐观:一是多年人均水资源量仅为1 158 m3,是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1/2和1/3。沿海片区更是严重缺水,石狮、晋江、惠安的人均水资源量仅有102~389 m3,属于绝对贫水区。二是时空降雨分布不均,雨季集中在4—9月份,且70%的水资源量分布在人口较少、经济水平较低的山区。三是蓄水工程偏少,拦蓄调节能力低,出境外流量大,多年平均外流水资源量达34.32亿m3,占全市水资源总量的35.5%。泉州实际可利用的水资源量十分有限,用水紧缺形势日趋明显。

二、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工作亮点

为破解水的“瓶颈”制约,泉州先从“开源”入手,初步建成以山美水库为主要水源、龙门滩引水为补充、各大中型水库为支撑、金鸡拦河闸为分水枢纽、南北渠和湄南工程为主要输水通道的沿海配供水网络体系,并计划新建白濑水库、彭村水库等一批水源工程,扩蓄山美水库、桃源水库,充分挖掘可利用的水资源。然而,面对晋江流域水资源超过40%的开发利用率和经济社会用水需求加大,单纯依靠工程措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泉州缺水问题,“节流提效”势在必行。

近年,泉州在水资源的配置、节约、保护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得到了上级水利部门的高度肯定和大力支持,先后被列入全国第三批节水型社会试点、红黄蓝分区管理试点和全国地下水保护行动试点,以及全国加快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等。

泉州充分发挥地处海峡西岸经济区及流域和区域统一的地理优势,创新性地探索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促进了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体制创新,一体化管理高效运作

面对“多龙管水”的状况,要实现高效的水资源管理,需要一个高层次的议事协调机构作为“神经中枢”,进行一体化管理。

2010年7月,泉州市委、市政府作出“改革水资源管理体制,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体制”改革的决策。2010年10月,泉州市水资源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水管委)成立,负责全市水资源的宏观管理,统筹水资源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对水资源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监控,确保全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用水需要;确保当出现缺水和水污染等应急事件时能及时启动预案,快速高效处置。

市水管委主任由市长亲自担任,常务副主任由分管水利的副市长担任,成员由23个部门以及各县(市、区)政府分管水利工作的领导组成。水管委下设水资源管理办公室,实行与水利局合署办公的改革模式。与其他地区成立水务局的水务改革方案相比,级别更高,更具权威,更能协调和监督市水管委各个成员单位、职能部门和各县(市、区)实行水务一体化管理。

2.科技创新,动态系统科学管理

现代化的水资源信息平台是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和“三条红线”管理的技术手段和支撑工具,该平台建设也是实现水利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泉州通过持续不断努力,投入2 600万元,于2012年建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水资源动态管理系统,实现了水资源的实时监测、实时评价、实时预警、实时调度和实时管理。

水资源动态管理系统以计算机、通信网络、遥感技术、水资源自动监测以及远程监控等技术为依托,整合环保、气象、水文、防汛、公用事业等涉水相关信息,通过对全市供水水源地实时水质水量信息和用水状况的在线监控分析,进行实时调度配置管理,实现全市水资源的科学调度和优化配置。该系统建立了包括全市各县(市、区)现有水资源量和人均水资源量,各水源点、取水点、用水户的实时流量,各水库、河流水质等数据库。

在水资源动态管理系统中,水质、水量、用水效率三大指标都能通过红、黄、蓝三种颜色来表征其是否正常,是否“生病”了,并能实现自动应急响应。以水质红黄蓝管理为例,如果显示蓝色,表示水质符合正常标准;如果出现黄色预警时,问题点就会一直闪烁,提示水源水质处于临界状态;当出现红色预警时,将提示水质污染告警。

运用系统调度平台,在枯水期间,对晋江西溪和山美水库水源进行联合调度,年可增加晋江水资源有效利用量1亿m3以上,相当于在晋江流域新增一座大型水库。目前,正在开展系统二期工程建设,计划投入2 900万元对系统平台进行更新改造和增设水质水量监测、取用水远程计量、视频监控、闸门控制设备等。系统二期工程建成后,全市的水资源监控体系将更加完善,水资源监控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将进一步得到加强。

3.模式创新,水权交易平台协调分配

泉州水权制度建设起步于1996年制定的 《泉州市晋江下游水量分配方案》。方案对晋江流域金鸡闸以下的水资源量按县级行政区进行分配。流域重点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按照水量分配方案将建设资金分摊到有关县(市、区),初步形成以水权管理为核心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框架。为了进一步促进水权的流转,泉州于2008年出台了 《水资源调度配置管理规定》,明确流域上下游、各县(市、区)、各引水工程因超出或结余水量分配方案的分配定额,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进行跨流域、跨县(市、区)、跨工程水权转让,通过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收取的水权补偿费,对相应的县(市、区)或水利工程管理单位进行补偿。在水权交易平台,可以进行市县之间、县与自来水厂和大工业用水企业之间、自来水企业与用水户之间的水权交易。例如,石狮市建设二期引水工程从晋江流域引水,其配额已全部用完,超配额2.54 m3/s水量全部通过购买水权获得。

为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调动上游地区保护水资源的积极性,泉州出台《晋江、洛阳江上游水资源保护补偿专项资金管理规定》,建立晋江和洛阳江流域下游地区对上游水资源保护补偿机制。从2005年开始市政府每年从下游受益县筹措2 000万元补偿上游供水县,2010年补偿专项资金调整为3 000万元,2011年提高至1亿元,2012年提高至2亿元,其中明确补偿专项资金的30%按流域面积、流域水质水量、年度主要污染物削减任务完成比例等因素分配,70%以项目补助形式安排,补偿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晋江、洛阳江上游地区有关县(市、区)政府组织实施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饮用水水源保护整治及水污染防治等项目。到目前全市共下达补偿资金5.24亿元,带动上游地区投入流域整治资金近40亿元,推动了400多个水资源保护项目的建设。

通过几年的努力,目前泉州已经建立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工作体系,水资源科学管理水平大幅度提高,用水效率、效益明显提升,水资源科技支撑不断增强,成功实现以全省8%的水资源量养育了全省22%的人口,支撑了全省24%的经济总量。

泉州将站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新高度,以更广阔的视野、更大胆的探索,继续深化水资源综合管理改革,按照水利部“四个率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模式、经验和做法,发挥试点地区的示范和带头作用,为水利事业作出新的贡献。

猜你喜欢
水权水资源量晋江
基于SWAT模型分析嘉陵江流域蓝、绿水资源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论建立水权登记制度
晚霞如歌正飞扬
——福建晋江老年大学之歌
“晋江经验”之探啧:梳理及评析
灌区农业水权的界定与分配问题探讨
工程与建设(2019年1期)2019-09-03 01:12:40
浙江省近期各分区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
在晋江发现“她力量”
海峡姐妹(2018年8期)2018-09-08 07:58:44
晋江奇迹,其他老区也要做到、也能做到
红土地(2018年12期)2018-04-29 09:16:48
区域地下水资源量计算与分析
可交易水权分析与水权交易风险防范
中国水利(2015年5期)2015-02-28 15: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