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力 任广秋 谢莉 杨梅
新建、改建、扩建的游泳场所工程选址、设计,在可行性论证阶段或设计阶段以及竣工验收前,应当委托具有资质的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卫生学评价。游泳场所应将设计说明、水质处理设计参数、场所总平面布置图、装修原材料、池水循环净化消毒装置及其工作规程、空调通风系统的设计安装情况以及其他有关资料,报当地卫生监督机构备查[1]。受某人工游泳场所委托,市卫生监督局会同市疾病控制中心于2013年10月对其进行了建设项目卫生学评价。
1.1 对象 本次评价对象为某改扩建室内人工游泳场所(游泳馆),包括急救室、更衣室等配套设施。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建筑物、功能区布局、设备布置、水处理工艺、通风排气设施、消毒设施、卫生辅助设施和主要健康危害因素控制效果。
1.2 评价方法 参考《建设项目卫生学评价》[2],采用现场卫生学调查、检测、卫生工程分析等方法,对该项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
2.1 选址评价 经现场卫生学调查,该项目是在某宾馆原有游泳馆基础上进行改建和扩建,周围500米内无工业污染源,无垃圾场,公共设施齐全,符合人工游泳场所的选址条件。
2.2 总体布局、功能区划分 该项目设计可同时容纳200人游泳,分为成人和儿童游泳池、男女更衣室、男女淋浴室、男女卫生间、设备房、急救室等,各不同功能区之间有通道连接。该工程项目的总体布局、功能区划分基本符合规范要求。
2.3 主要健康危害因素控制效果总体评价 基本符合《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要求,主要健康危害因素基本能得到预防和控制。
2.3.1 池水循环消毒设施 配有游泳池水循环消毒一体化设备,含补充新水、消毒系统。
2.3.2 更衣室 入口处设有流动水洗手及消毒设施。地面铺设了防滑地板砖,地面坡度约1%,设有排水设施。墙壁及内顶用防霉、防水、无毒涂料覆涂。女更衣室设密闭更衣柜80个,男更衣室设密闭更衣柜120个。
2.3.3 淋浴室 男淋浴室设 8个淋浴喷头,女淋浴室设 5个强制性淋浴喷头。淋浴喷头位于淋浴室与浸脚消毒池之间,设有S形强制通过式通道,其上设有淋浴花洒,安装高度为2.3 m,采用光电感应自动控制。设置强制通过式浸脚消毒池,宽与通道同宽,深度25 cm,长2.5 m。
2.3.4 游泳池 成人游泳池深度为2.2 m,面积约300 m2;儿童涉水池深度为1.2 m,面积约400 m2。儿童涉水池和成人游泳池相连通。
2.3.5 急救室 配备氧气袋、医药箱、救护床。
2.3.6 卫生间 男女淋浴室内分设公共卫生间,地面低于淋浴室地面2 cm。男卫生间设 2 个水冲式大便池,4个小便池;女卫生间设2个水冲式便池。
2.3.7 水质检测设备 设有水质监测仪,可自动显示池水的浑浊度、游离余氯、pH值;水温度计。
2.3.8 卫生管理制度健全,制定了《游泳池卫生管理制度》、《浸脚消毒池水更换消毒操作规程》、《池水循环、净化、补充、消毒操作规程》、《池水循环净化设备维护、污水处理排放操作规程》、《公共用品用具清洗消毒操作规程》等,并由专人管理。
2.4 建筑卫生学评价
2.4.1 建筑材料 该游泳场所建筑物为混凝土建筑,周边及地面均铺设防滑地砖。更衣室、淋浴室、卫生间墙壁均贴瓷片至顶,采用防水材料吊顶,吊顶距地面2.7 m。游泳池池壁、池底均贴有浅色瓷片,建筑材料符合卫生要求。
2.4.2 给排水设施 该游泳场所使用市政自来水作为水源。池壁分布有溢流口、补水口、吸污口、放空口,布局合理;池底设有回水口,泳池外缘设有溢水沟。男女淋浴室地面设地漏排水,坡度为 2%,各地漏均设防虫防鼠反逆流装置,设置符合卫生要求。
2.4.3 采光照明 游泳池场馆玻地比约为2/3,同时在游泳池、更衣室等工作间设有室内灯光照明设施,设置符合规范要求。
2.4.4 通风排气设施 男女淋浴室、更衣室、卫生间及设备房均设有机械排风设施,施设置符合规范要求。
2.5 卫生检测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对游泳馆空气质量和游泳池水质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依据《游泳场所卫生标准》进行评价[3]。其相对湿度、室温、风速、空气细菌数、二氧化碳等空气卫生质量监测指标均合格。游泳池水温度、浑浊度、pH值、尿素、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游离性余氯等水质监测指标均合格。
3.1 本项目在设计施工过程中,考虑到卫生方面的要求,其选址布局、设备布置、消毒设施和卫生辅助设施设置合理,水处理工艺符合游泳场所规范的要求。综合现场卫生学调查和卫生检测情况,卫生工程分析结果认为该游泳馆建设项目基本符合相关的卫生要求,但是儿童涉水池与成人游泳池相通,不符合现行游泳场所规范的要求。
3.2 建议应将儿童涉水池与成人游泳池相隔离,并分别设独立的循环净化消毒系统。
3.3 公共场所建设项目卫生学评价的意义在于①在建设项目设计施工阶段,从卫生专业技术角度对建设项目设计方案进行审核,识别项目建成后可能出现的健康危害因素,通过综合评价,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使委托方进一步优化原有方案,避免建成后不能如期投入使用的情况,减少浪费。充分体现预防为主的原则。②每一个新项目都会出现一些新问题,存在的健康危害因素各不相同,不断对现有的法规、标准、技术手段提出新的要求,大大促进了公共卫生学科的整体全面发展。③建设项目卫生学评价可以为卫生行政部门的卫生许可审核提供技术依据,提高了卫生许可审核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建议推广和严格要求公共场所建设项目卫生学评价工作的实施。
[1]卫监督发[2007]205号,游泳场所卫生规范.
[2]吴世达.建设项目卫生学评价.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