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丹,刘圣香,高 愫
(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湖北 荆门448000)
药品是用来预防、诊断、治疗人的疾病和缓解症状的物质,是医院医疗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药品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疗效果,确保药品安全、有效,保证医疗活动的药物安全是医院工作中药品质量管理的重点[1]。心内科患者多为老年慢性患者,且心内科高危药品较多,属于用药高风险科室。2013年9月,我院护理部开展了一次全院药品规范化管理的评比,我科在药品规范管理过程中,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我院为一所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心内科共有护理人员42名,其中主管护师8名,护师20名,护士14名,科室备用药品128种。实施药品规范管理前,科室将须常温存放的静脉针剂和瓶装药存放于治疗室药品抽屉内,需低温保存的药品存放于冰箱内,口服药存放于口服药车内,未对各区的药物进行分类及细化标识管理,备用药物存放的原则只是以整齐为标准,没有考虑临床使用的便捷与临床用药的安全等因素,未进行高危药品的管理。护士长每周、护理部每月对科室药品质量管理进行检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药品混放;(2)基数不固定;(3)放置不规范,未进行分区管理;(4)标识不醒目;(5)有过期现象;(6)护士药物知识欠缺。
2.1 成立科室药学部 药学部成员及分工:(1)护士长担任科室药学部组长,总体负责科室药品管理与指导;(2)药学部副组长1名,负责科室药品管理的具体实施工作;(3)药学部小组长3名,分别负责不同区域内药品的管理与培训工作。
2.2 规范存放科室药品
2.2.1 将科室药品分区分类 根据科室常用药品的性质、储存条件、药理作用等,将科室所有备用药品分为4区,即高危药品区、一般药品区、冰箱药品区、口服药品区。高危药品区又分为两类,即A类和B类,A类高危药品包括:高浓度药品 (10%氯化钾、10%氯化钠、10%葡萄糖酸钙、25%硫酸镁)、血管活性药品(硝酸甘油、硝普钠、多巴胺、多巴酚丁胺、间羟胺)、抗心律失常药品(阿托品、胺碘酮、利多卡因、异搏定、心律平、西地兰)、降糖类药物(胰岛素);B类高危药品包括泛影葡胺和异丙嗪。高危药品的分类是根据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 《用药安全项目组》中高危药品分级管理策略及推荐目录,并结合科室专科情况所制定。高危药品放置在配药治疗台第1、第2层专用药品区,以方便临床护士识别与取用。我院治疗台分为3层,从上至下第1层为高浓度药品区,第2层为除高浓度药品之外的高危药品区,第3层为配药区。一般药品区分为5类,即改善循环类、护胃类、护肝类、营养心肌类和其他类,位于治疗室药品抽屉内。冰箱药品区,位于冰箱内。口服药品区分为5类,即抗高血压类、降脂类、抗心律失常类、抗心衰类和利尿类,位于口服药车抽屉内。
2.2.2 严格按贮存条件存放药品 药品的贮存条件包括: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避光[2]。根据药物说明书规范贮存药品,需要避光保存的药品严格采取避光措施,使用麻醉药物的棕色塑料盒或原包装盒保存,不宜使用棕色塑料或原包装盒的药品使用深色遮光纸遮光[3]。将需要冷藏的药品列出清单,并制定科室冰箱药品检查登记本,加强对冷藏室温度的控制,选择专供冰箱温度监测的温度计,实时监测冷藏室的温度,每班交接班,每周由器保班对冰箱进行保养,每月由器械人员进行检测,确保冷藏室温度保持恒定(2~8℃)[4]。口服药一律使用原包装盒密封保存。
2.2.3 差异化存放药品 (1)遵照药物性质,差异化归类各种药物。如每一高危药品均单独存放在长20 cm×12 cm的白色带盖塑料盒内,避免混放;一般药品根据药物作用分别存放于2个抽屉里,1个抽屉为改善循环及营养心肌,另1个抽屉为护肝药、护胃药和其他药。(2)遵照药物的剂型和外观,差异化存放各类药物。一般药品抽屉内在差异化归类的基础上相对有规律,如一种药物有多种剂型,统一将大剂型放于抽屉的右侧,小剂型放于抽屉的左侧,如若有3种剂型,则中间剂型居中,以方便护士记忆和取用。对于外观相似的药物绝对分开存放,如将安瓿瓶药物与玻璃密封瓶药物临近放置,不同大小的玻璃瓶药物临近放置,颜色反差大的药物临近放置。(3)遵照科室药物备用的支数及使用的频次,差异化存放各类药物。一般药品抽屉内,将备用支数多、使用频次高的药品存放于抽屉的最外侧,以方便取用,防止药品混装。
2.2.4 规范药品标签 (1)统一药品标签:科室所有药品均统一制作标签,每一药品标签上均需注名药品商用名、剂量及基数,有药品别名的将别名注在商用名后面,并以括号标识。高危药品标签贴于白色塑料盒盒身的侧面,一般药品标签贴于抽屉内药格的横栏上,冰箱内药品标签贴于梯形塑料药格的最上面,口服药标签贴于口服药盒的侧面;(2)颜色标识:高危药品统一使用红色标签,并在标签左侧用大写英文字母A或B以示分类,一般药品统一使用绿色标签,口服药品统一用白色标签;(3)顺序标识:每一存放区域均按药品商用名拼音首字母顺序进行排序,以方便护士查找。
2.2.5 严格药品有效期管理 在使用药品时,根据“先进先出,近期先用”的原则有计划地提前在有效期内使用,合理用药,避免医疗资源的浪费[5]。我科对所有药品采取有效期3个月内管理,即对于有效期在3个月内的药品,将失效期写在白色粘贴纸上,将粘贴纸贴在瓶盖或瓶身处,避开药名、浓度及有效期的位置,放在同类药物的最上层,以提醒护士优先使用。
2.3 强化护理人员药品知识,提升专业能力 药学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能力是解决用药差错事件的重点[6]。针对临床护理人员药物知识缺乏,专业知识不够扎实的情况,科室确定2013年5—6月为药品知识培训月。由科室药学部副组长及小组长担任授课教师,护士长为指导教师,对科室4区的药品进行专题培训,每周1学时,连续8周,共8学时。护士长每周利用晨会时间对上周培训内容进行提问抽查,培训结束后由护士长亲自出题,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药物知识考核,以巩固培训内容,提升其专业能力,并将药物知识考核作为心内科护士单独值班的必要条件之一。
2.4 建立药品三级管理体系 建立以护士长为指导,科室药学部负责,药学部成员专人管理的三级管理体系。采用科室自行设计《心内科常用药品检查登记本》,由药学部小组长分别对科室药品进行检查清点,确保标签醒目,基数相符,摆放整齐,无混放、无过期、无变质,并将检查结果记录在常用药品检查登记本上。注射药品每天检查清点,口服药品每周检查清点。科室药学部副组长每周检查,护士长每月抽查。药学部小组长不当班时,注射药品由治疗班护士负责落实,口服药品由主班护士负责落实。
2.5 规范工作流程,完善管理制度 (1)为规范科室药品基数管理,科室细化了医嘱查对流程、摆药流程、治疗班护士职责及主班护士职责。在医嘱查对阶段,对于未生成的药物核对医嘱时一律在输液卡上注明;摆药时对未生成的药物不摆药,若确实需要摆药应在《心内科常用药品检查登记本》中相应药物栏内的备注格内注明药物去向;治疗班护士、药学部小组长及主班护士每日应核查科室药品的基数,如有基数不符应查找原因。(2)制定科室药品管理规定及药品执行规定。如执行一般药物治疗时,需双人核实药物,患者现场核对;执行高危药物治疗时,不仅需双人核实药物,患者现场核对,还需双人床边落实。
2.6 效果评价
2.6.1 药品管理质量 实施病区药品规范管理前(2013年 1—3月)与管理后(2013年 7—9月),护理部对科室药品管理分别进行了1次专项检查,护士长每周对科室药品进行不定期抽查,从药品混放、基数不固定、放置不规范、标识不醒目、有过期现象5个方面评价药品管理质量。
2.6.2 药品知识理论考试 由护士长出题,内容包括高危药物、一般药物和口服药,分别从药品的用途、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不良反应、适应证和禁忌证等7个方面考核[7]。总分100分,考试时间45 min。
2.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1.0中的统计学描述和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实施病区药品规范管理前(2013年1—3月)共检查13次,发现药品混放、基数不固定、放置不规范、标识不醒目、有过期现象5个方面药品管理质量问题分别5、9、8、5、4次,实施病区药品规范管理后(2013年7—9月)共检查25次,上述5个方面药品管理质量均未发生问题。实施药品规范管理前后护士药物知识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 1。
表1 管理前后护士药物知识理论考试成绩比较(±S,分,n=41)
表1 管理前后护士药物知识理论考试成绩比较(±S,分,n=41)
时间 理论考试实施前 70.42±3.56实施后 88.12±4.25 t 5.22 P<0.01
4.1 实施病区药品规范管理可以提高科室药品管理质量,增强护理人员药品专业知识 实施药品规范管理后,成立了科室药学部,制定了科室药品管理规范、科室高危药品目录及高危药品使用指引,按照管理规定分区分类规范存放科室药品,标识醒目统一,每日专人清理整顿,科室药学部副组长每周核查,护士长每周抽查,真正提升了药品管理质量。实施药品规范管理后,护士长及护理部25次检查中均无问题存在。在理论考试成绩评定上,规范管理后护理人员药品知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这表明药品规范管理能大大提高护理人员的药品专业知识。因本次研究时间有限,未考量护士是否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下一步,将重点引导护理人员将所学药品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让患者更受益。
4.2 实施病区药品规范管理可防范患者用药安全隐患 病房药品管理中发现的问题,已不是简单的护理工作质量问题,其潜在的是护理不良事件或纠纷,无论是过期药品还是无效期或保管不当、使用不当、效价低的药品,一旦用于人体,轻者损害健康,重者危害生命[8]。据统计,在我国医疗诉讼案件中涉及临床用药纠纷占37%[9],我院2012年护理安全事件中,用药错误占首位,而护士作为药物治疗的直接执行者和观察者,在临床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规范的药品管理和专业的药品知识更显得重要。通过此次药品管理,针对科室药品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规范化整改,科室所有备用药品能做到每天专人清理,确保备用药品质量,为护理人员创造了安全的用药环境;制定了高危药品目录、用药指引,增加了护士药品专业知识,提升了高危药品的安全性;规定了高危药品双人床边执行,科室护理人员取药、发药、存药、用药更加便捷、准确、规范,规范护士用药行为,防范用药差错事故,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1]管海燕,卢来春,孟德胜.JCI标准在医院药品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房,2011,22(41):3876-3878.
[2]朱丽青,沈丽平.持续质量改进在病区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1,18(3A):35-37.
[3]陈丽芳,彭幕莲,杨建群.病区药品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J].护理管理杂志,2006,11(6):39-40.
[4]蔡晓宇,倪卫玲.病区冷藏药品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学报,2009,16(2B):16-17.
[5]蒋 蓉.急救药品变更登记本与失效期封口胶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学报,2007,14(8):92.
[6]陈永春,陈晓艳.SHEL模式在门诊药房高危药品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警戒,2013,10(1):57-58.
[7]韦秀芬,李慧敏.产科病区实施高危药品管理的方法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0,10(4):291-292.
[8]吕翠萍.病房药品管理中的护理差错隐患[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6):67.
[9]曾繁典.药物流行病学与药物警戒[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4,13(6):285-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