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荣的水保梦

2014-01-30 22:00兴国县水土保持局
中国水土保持 2014年6期

兴国县水土保持局

(江西 兴国 342400)

兴国县东村乡,有个叫东坑子的地方。蜿蜒起伏的丘陵中,有一块130多hm2的绿洲。这里,青山滴翠,绿草如茵;油茶果木,层层叠叠;满山遍野,瓜果飘香;田园农舍,错落有致。既不失古朴、原始的田园风韵,又充满现代农庄的时尚气息,二者交相辉映,如诗如画,人们置身其中,就仿佛穿越时空,走进了童话般的梦幻世界。这,就是兴国“东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农业开发基地。

然而,谁能想象,三年前,这里竟还是一个草木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荒坡呢?这是一个奇迹,一个梦,而筑梦人就是公司的创业者——年轻的女企业家李冬荣。

(一)

有梦的人生是美丽的。

说起李冬荣,在东村一带几乎无人不晓。她今年39岁,却有着颇具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她出身农家,当过农民,进过工厂,担任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也打过工,当过店员,干过销售,直至成为大企业的部门经理。然而,就在她事业蒸蒸日上,过上有房有车、令人羡慕的小康生活之际,她却悄然离开了自己所熟悉的岗位,回到家乡,与山林为伍,以种养为业,以水保为本,以生态为魂,把人生的坐标定位在了水土保持、生态环保事业上。也因此,她的生命之花绽放出灼灼光华。

李冬荣出生在兴国县东村乡坝子村的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地质条件的特殊与人为破坏的影响,家乡早已沦为重度水土流失区,就像茫茫沙漠中的一片沙丘。“天空无鸟、山上无树、地面无皮、河里无水、田中无肥、灶前无柴、缸里无米”,成为了她沉重的儿时记忆。她无法忘记,小小年纪的她,为了砍上一担柴,要爬山过岽走上几里、十几里路,直至双脚发颤,才能勉强砍回一担芦箕草;每当天旱时,下河洗衣衫,常常要东寻西觅好半天,才能找到一个浅浅的水洼,草草地把衣服搓洗一把。面对如牛负重的生活景况,以及严酷的生存环境,她常常叩问苍天:老天,你为什么那样残酷?家乡,你几时能变得山清水秀?于是,一个改变家乡贫穷落后面貌、建设美丽富饶家园的梦,像种子一样,播在了她幼小的心灵里。1991年,当李冬荣初中毕业时,许多农村青年都踏上了外出打工之路,可她却留在了家乡,栽树种果,她要用绵薄之力,像燕子衔泥一样,一点点垒筑她心中的梦之巢。

正当李冬荣准备扎根农村的时候,她迎来了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次重大转折——她被招聘为计划生育专干,成为了一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其时,市场经济大潮正风起云涌,各地乡镇企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由于她的商业天赋,不久,上级把她调到了梅窖乡乡企办下属的大理石建材商店,当了一名营业员;随后,通过竞聘,又出任了国兴水泥厂驻赣州办事处销售经理,负责市场开拓。几番风雨,几许艰辛,李冬荣始终像一只矫健的苍鹰,在茫茫商海中搏风击浪,奋发前行。有道是有志者事竟成,凭着她的执着、她的真诚,初出茅庐的她竟然打开了赣州市场。也正是这段难忘的经历,磨炼了她的意志,启迪了她的心智,李冬荣不仅收获了丰收的果实,品尝到生活的甘甜,更掘得了她人生路上的“第一桶金”,为以后的事业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003年,国兴集团成立,企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李冬荣在销售领域如鱼得水,干得红红火火,水泥销售量仅赣州一地每年就达到40多万t,她本人的年薪加奖金高达50多万元。2008年,企业重组,国兴集团并入大型国企万年青集团,李冬荣也随之成为了大型国有企业的部门经理,可谓是春风得意,前程一片光明。

(二)

企业的兴旺,给李冬荣带来了成功的喜悦,但同时,潜藏在心底的困惑、烦闷、躁动、不安,也渐渐地滋生、萌发。按理说,企业重组之后,已经建立了完善、规范的销售网络,多年的打拼,也建立了广泛的人脉关系,只要按部就班,无需多费脑筋,就可做得风生水起,一帆风顺。可是,李冬荣偏偏是个“不安分”的人。她常常扪心自问:自己才30来岁,正是人生创业的黄金时期,难道,剩下的大半辈子时光,就这样在舒适安乐、平淡无奇的生活中白白流逝?那么,人生的价值在哪里?生命的意义又在哪里?此时,儿时的水保梦,就像是蛰伏已久的火种,在她心中熊熊燃烧,碧水青山的田园风光,成了她心灵深处挥之不去的情结。人们常说,说千道万,不如真抓实干。既然自己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何不亲自动手,开创一条生态环保的路子?正当她辗转思虑之际,又传来一个让她激动不已的消息:家乡兴国已被列入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建设县。天时、地利,机遇难得,可谓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追梦圆梦,正当其时。于是,她作出了一个令常人难以理解的重大决定:离开国企,回到家乡,创办自己心中筹谋已久的“东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一边是安逸舒适的生活,轻车熟路的营销工作,令人称羡的社会地位;另一边却是用青春赌未来,前途未卜。消息传来,亲戚、朋友、家人一片哗然:冬荣呀,搞农业开发,投资大、周期长、回报率低,万一失败,开弓没有回头箭,你可要考虑清楚哟!李冬荣却诚恳地回答说:山清水秀,生态优美,是我向往的生活,是我灵魂的归依。虽然艰苦,但实现心中的理想,是我人生最大的追求和快乐,即便失败了,也无怨无悔!

就这样,2011年7月,李冬荣以破釜沉舟、壮士断臂的决心和勇气,举家搬迁,来到山上安营扎寨。

有道是“万事开头难”。东荣公司遇到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开发基地的选址。其时,经过多年的努力,兴国的水土流失状况已得到极大改善,过去的光山秃岭,早已是层峦叠翠。如果按照常规方法进行农业开发,必然要清山毁林,甚至对整座山头进行“开膛破肚”,不仅已有的治理成果将毁于一旦,而且要造成新的水土流失,这和李冬荣开发山地的初衷显然背道而驰。而要想保护植被,就必然要加大投入成本。鱼和熊掌,二者不可兼得。两难之下,李冬荣毅然选定了长岗水库库尾一处花岗岩红土区的稀疏林山地,进行保护性开发的新尝试,她要把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农业开发与水土保持、环境综合治理有机结合,闯出一条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路子。

新基地选定后,接下来便是规划、设计、修路、建房。那些日子里,李冬荣就像一个普通农妇,头戴草帽,脚穿胶鞋,高卷裤腿,一身泥浆。每天,一大早从县城出发,中午在附近老表家搭伙做饭,晚上回到家中,尽管已是精疲力尽,但是仍然要强打精神,筹划第二天的工作。

农历九、十月间,本应是秋高气爽的季节。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一切有条不紊、顺利进展之时,一场倾盆大雨突如其来,雨水裹挟着山上的松土、泥沙,奔涌而泻,工地上一片狼藉,惨不忍睹。在严酷的自然灾害面前,她也有过犹豫,也曾想过退缩,但是,一丝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希冀,一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支撑着她鼓起勇气,一往无前。她带领工人们重新清基、修路。可是,没过多久,一场更大的暴雨再次降临,数个月的心血,统统化为乌有。

就在李冬荣彷徨无助之时,水保局领导来到了现场,语重心长地对她说:小李呀,你是兴国第一批敢吃“螃蟹”的人,通过水保治理模式进行农业开发,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方向。你的困难,就是我们的困难,我们一定全力帮助你、支持你,做你的坚强后盾。在县、乡各级政府和水保局领导的支持、关怀下,水保工程师来了,环保顾问来了,园艺专家来了,他们按照水土保持生态文明的建设理念,逐条逐项,对原有的开发规划重新进行梳理、调整、充实。防沙坝、蓄水池、排水沟、土壤改造、种树植草、循环利用,各种水保措施逐一跟上;并按照现代农业园区的管理标准和规范,座座山头公路纵横、四通八达,3万余m灌溉水管密如蛛网,龙头一开,清水哗哗流淌。东荣公司租赁的山地面积也一下子扩展到80余hm2。

风雨过后见彩虹。东荣公司峰回路转,开发基地上呈现一片勃勃生机。

(三)

冬去春来,寒暑更替,两年时光弹指过去。而今,当你站在基地山顶瞩目四望,呈现在眼前的,是怎样一幅让人心旌摇荡的动人图景啊!

远山,33 hm2新栽的油茶林长势喜人,1 500余株丹桂、数千株红豆杉郁郁葱葱;近处,桃、李、枇杷、葡萄、甜橙、红肉蜜柚……四时鲜果漫山遍野,苗木中套种的西瓜、花生如颗颗翡翠、粒粒珍珠,遍布山岗;山下,牛满栏、鸭成群、鱼(草鱼、甲鱼)满塘,万余只珍贵的竹鼠(荷兰鼠)更成为了市场的抢手货。尤为可贵的是,基地按照生态、环保的模式,不仅全部采用有机肥料,而且实现了循环利用:山上栽种的草,用作牛、鸭饲料;牛粪、鸭粪,用于养鱼;鱼池里的塘泥再作果木肥料。整个生产流程,在实现真正绿色、无污染养殖的同时,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2012年,刚刚起步运营的公司产值就达六七十万元。而随着果树、油茶陆续进入挂果期,前景将更加诱人。

报效桑梓,造福家乡,一直是李冬荣最大的心愿。基地初具规模之后,如何引领群众共同投身生态文明建设,营造绿水青山美丽富饶的家园,就一直萦绕在李冬荣的心头。俗话说“要致富,先修路,多栽树”,可眼下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是解决群众的温饱问题。为此,李冬荣采用了双管齐下的办法:一方面,公司的20余名长期固定工、四五十名临时季节工,全部雇用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外出打工的当地村民,尤其是家务缠身、心挂两头而又缺少一技之长的家庭妇女,让她们既可以照顾家庭,又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另一方面,采取公司+农户的形式,把从外地引进的竹鼠、珍贵苗木,分送给邻近数十户农户,手把手教给他们饲养、育种、繁殖技术,实行包种苗、包技术、包收购的“三包”政策,主动上门服务。仅竹鼠一项,村民们每年就能获得10余万元的收入。而更为重要的是,公司全新的生态农业经营理念、管理方式,如缕缕清风吹入心田,为村民们打开了神奇世界的另一扇窗户。当地村民纷纷效仿,栽树种果,并利用地处长岗水库库尾的特殊地理条件,开展围栏、网箱养殖,进行商品化生产的尝试。一花引来百花鲜,而今的东村,到处以东荣公司为榜样,弹奏着动人的绿色交响曲。

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而今的东荣公司,一座座崭新的餐厅、宾馆、游泳池、林中别墅,正在紧张施工之中。在公司远景规划图前,李冬荣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如数家珍地诉说着:三到五年之内,公司将投资3 000万元,拓展山地面积53.3 hm2、库湾水面18.7 hm2,把基地建成集种植、养殖、观光旅游、垂钓、农家乐于一体,并拓展科研、培训、娱乐、休闲等项目的立体化生态农业园。在李冬荣勾勒的宏伟蓝图中,一座现代化水土保持生态农业示范园已呼之欲出。

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生命在延伸,李冬荣脚下之路也在拓展、延伸,她要用燃烧的青春,绽放出生命的多彩与绚丽,追逐她心中蓝天碧水、青山绿地的水保经济美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