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一号文件与2014年化肥市场

2014-01-30 12:34:29
中国化肥信息 2014年6期
关键词:化肥有机肥肥料

热点聚焦

中央一号文件与2014年化肥市场

1月19日,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标题为《关于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若干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连续第11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说明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

有专家分析说,今年的一号文件与往年相比有一个明显不同,往年一号文件都写“今年的具体工作是”,而今年的提法是“201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说明本次一号文件的分量非常重,是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部署。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2014年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八项“三农”工作重点是:一、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二、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三、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四、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五、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六、加快农村金融制度创新;七、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八、改善乡村治理机制。此次中央一号文件对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土地制度、农村金融等三方面的改革做出深度规划,强调市场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这反映出政府在坚决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决心,将对2014年及今后的化肥市场产生比较大的影响。

粮食安全战略奠定化肥稳定需求

我国人口总量多、粮食需求量大,依靠国际贸易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并不现实。据不完全统计,新一届政府就任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视察时,至少四次公开强调“自己的饭碗主要要装自己生产的粮食”、“粮食安全要靠自己”。

去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将“切实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列为2014年各项经济工作之首,并提出“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20字方针,这次中央一号文件则提出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将其上升到基本国策。

为保障粮食安全,本次一号文件提出了六项具体举措:

1.抓紧构建新形势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国内粮食生产,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更加积极地利用国际农产品市场和农业资源,有效调剂和补充国内粮食供给。在重视粮食数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品质和质量安全;在保障当期供给的同时,更加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大力度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的粮食安全责任与分工,主销区也要确立粮食面积底线,保证一定的口粮自给率。

2.完善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继续坚持市场定价原则,探索推进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与政府补贴脱钩的改革,逐步建立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切实保证农民收益。2014年,启动东北和内蒙古大豆、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探索粮食、生猪等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试点。继续执行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和玉米、油菜籽、食糖临时收储政策。据农业部消息,国家已公布2014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每斤提高0.06元,达到1.18元,近期还要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

3.健全“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完善财政支农政策,增加“三农”支出。公共财政要坚持把“三农”作为支出重点,中央基建投资继续向“三农”倾斜,优先保证“三农”投入稳定增长。拓宽“三农”投入资金渠道,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通过贴息、奖励、风险补偿、税费减免等措施,带动金融和社会资金更多投入农业农村。

4.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按照稳定存量、增加总量、完善方法、逐步调整的要求,积极开展改进农业补贴办法的试点试验。继续实行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政策,新增补贴向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产区倾斜。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按实际粮食播种面积或产量对生产者补贴试点,提高补贴精准性、指向性。

5.加快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增加对商品粮生产大省和粮油猪生产大县的奖励补助,鼓励主销区通过多种方式到主产区投资建设粮食生产基地,更多地承担国家粮食储备任务,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加工业。降低或取消产粮大县直接用于粮食生产等建设项目资金配套。支持地方开展耕地保护补偿。

6.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大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基地建设和技术集成推广力度,推动发展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协同创新战略联盟,支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继续开展高产创建,加大农业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和农民技术培训力度。发挥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引领作用。将农业作为财政科技投入优先领域,引导金融信贷、风险投资等进入农业科技创新领域。

近10年,我国粮食单产提高了近70公斤/亩, 2013年已达到358.5公斤,但我国的单产水平与发达国家还有差距,而化肥对提高粮食单产作用巨大,是提高粮食产量的重要保障。化肥与农业息息相关,农业好则化肥好,农业兴则化肥兴。中央对“三农”问题高度重视,把粮食安全战略上升为国家基本国策,财政投入和补贴力度越来越大,农民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这对化肥市场构成明显利好,有利于调动农民的种田积极性,为化肥需求奠定稳定基础。

食品安全和生态文明对化肥行业提出更高要求

本次一号文件不仅提出要保证粮食安全,而且还要保证食品安全,从农田到餐桌、从数量到质量都要保安全,以化解人们对农产品的信任危机,这是此次文件与以往最大的不同。文件提出要强化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落实地方政府属地管理和生产经营主体责任。支持标准化生产、重点产品风险监测预警、食品追溯体系建设,加大批发市场质量安全检验检测费用补助力度。加快推进县乡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监管能力建设。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大力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畜禽规模化养殖、水产健康养殖等创建活动。完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考核评价制度,开展示范市、县创建试点。

这对化肥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首先必须保证化肥是无毒的、安全的,然后才能生产出安全的农产品,今后可能种植企业特别是绿色食品生产企业会对化肥产品提出更苛刻的检测指标,要求重金属含量不超标,进行毒性评估与检测。现在是合格的化肥,以后可能不一定会合格,这意料着肥料行业的科技含量也将不断提高。

另外,生态文明也对化肥行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一号文件要求开展农业资源休养生息试点。抓紧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建立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重要水生态修复治理区和蓄滞洪区生态补偿机制。专家指出,我国农业资源环境已到了承载极限。土地重金属污染、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过度使用化肥农药等问题,急需得到切实有效改善。耕地、林地、水等农业资源到了该休养生息的阶段,必须实现制度创新才能从根本上转变发展方式。农业资源要得到休养生息,政府必须要有配套措施,保证农民收入水平不降低。

而促进生态友好型农业发展,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2013年10月10日,农业部发布了《中国三大粮食作物肥料利用率研究报告》。《报告》表明,目前我国水稻、玉米、小麦三大粮食作物氮肥、磷肥和钾肥当季平均利用率分别为33%、24%、42%。其中,小麦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分别为32%、19%、44%,水稻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分别为35%、25%、41%,玉米氮肥、磷肥、钾肥利用率分别为32%、25%、43%。进入国际上公认的适宜范围,但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分析人士指出,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用去了世界1/3的化肥,单位面积用量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7倍,而每公斤养分所增产的粮食却不及世界的1/2,且肥料的消费仍呈上升趋势。每年有超过50亿吨的有机废弃物不能很好利用,环境与生态压力很大。

在这方面,新型肥料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新型肥料有别于传统常规的肥料,能够直接或间接地为作物提供必需的营养成分,调节土壤酸碱度、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生物化学性质,调节或改善作物的生长机制,改善肥料品质和性质或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目前我国新型化肥正处于发展阶段,仍有很大上升空间。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国从事各类新型肥料生产的企业已超过2000家,占全国肥料生产企业总数的1/4。新型肥料产业资产规模约为500亿元,新型肥料产业的总产出每年约为164亿元,产品正在向着高效、增值、多功能、生态环保的方向发展。

有机肥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本次一号文件提出,要加快实施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支持开展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支持高效肥和低残留农药使用、规模养殖场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有机肥、推广高标准农膜和残膜回收等试点。这是时隔四年之后,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及有机肥。

有媒体对历年来中央一号文件进行了梳理,自2004年至今,中央一号文件一直都是“农业”主题,其中2004年至2009年的一号文件均涉及有机肥,2010年至2013年期间,除2011年外其他都提出了推进测土配方施肥,今年是时隔四年再次提出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使用有机肥。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搞好“沃土工程”建设,增加投入,加大土壤肥力调查和监测工作力度,推行有机肥综合利用与无毒化处理,引导农民多施农家肥,增加土壤有机质。2006年提出,科学施用化肥,引导增施有机肥,全面提升地力。增加测土配方施肥补贴,继续实施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和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试点。2007年提出,加快“实施沃土工程”,重点支持有机肥积造和水肥一体化设施建设,鼓励农民发展绿肥、秸秆还田和施用农家肥、扩大土壤有机质提升补贴项目试点规模和范围。积极发展新型肥料、低毒高效农药、多功能农业机械及可降解农膜等新型农业投入品。优化肥料结构,加快发展适合不同土壤、不同作物特点的专用肥、缓释肥。2008年提出,加快“沃土工程”实施步伐,支持农民秸秆还田、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2009年提出,继续推进“沃土工程”,开展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奖补试点。

实践证明,单施无机肥存在明显的局限性,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才是科学的施肥方法。有机肥不仅能为农作物提供全面营养,而且肥效长,可增加和更新土壤有机质,促进微生物繁殖,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活性,是绿色食品生产的主要养分。随着中央文件对有机肥的再次强调,今后有机肥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

(原野)

猜你喜欢
化肥有机肥肥料
7月我国化肥进口量增加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4
化肥农药减量,怎么减?
今日农业(2021年4期)2021-06-09 06:59:44
猪粪变有机肥一年卖了3个亿
今日农业(2020年19期)2020-12-14 14:16:52
保障粮食安全 有机肥行业如何先行?
2019年3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2019年3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2018年12月肥料购、销、存统计
肥料是否正规 教你快速辨别
今日农业(2019年15期)2019-01-03 12:11:33
化肥需求增长不均 有人欢喜有人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