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秋娟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梁秋娟
目的 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在外科ICU呼衰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ICU病房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使用呼吸机的危重呼衰患者84例, 依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人工常规气道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 严格无菌操作, 加强气囊、呼吸管路系统以及患者口腔等护理措施。结果 对照组发生VAP率高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呼吸机使用过程的护理干预, 可以明显减少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ICU;呼吸衰竭;护理干预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指采取气管内置管给予机械通气48 h以后或拔除人工气道48 h以内患者发生的肺部感染[1]。长时间使用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 常引起VAP的发生, 发生率可达18%~60%。本院ICU病房对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42例使用呼吸机治疗的呼衰患者采取了严格、有效的护理措施, 明显减少例患者VAP的发生率, 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院ICU病房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使用呼吸机的危重呼吸衰竭患者84例。依护理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42例。对照组男性26例, 女性16例;年龄49~71岁, 平均(61.3±2.6)岁;呼吸机使用时间3~20 d, 平均(10.8±1.4)d;观察组男性25例, 女性17例;年龄51~73岁, 平均(61.1±2.3)岁;呼吸机使用时间3~21 d,平均(10.9±1.2)d。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以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采用t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患者采取人工常规气道护理, 依据患者情况给予合适体位、雾化吸入、防止管道堵塞等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 重点加强无菌操作、气囊、呼吸管路系统以及患者口腔等如下护理措施。
2.1 无菌操作 严格的无菌观念和无菌操作是预防VAP发生的基础。呼衰患者多需多项侵入性操作均极易引发患者感染。因此, 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操作时, 严格无菌操作。护理人员必须戴口罩、手套、帽子, 在进行每项检查操作前后均需严格采用“八步洗手法”进行洗手。
2.2 气囊的护理 采用机械通气时, 气囊的压迫是造成呼吸道损伤, 从而引起患者发生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中,气囊压力的大小和压迫时间是决定气囊是否对患者气道黏膜造成损伤的两个最重要因素。气囊压力过大, 压迫时间较长,会对压迫处的黏膜血液循环造成严重影响, 造成黏膜损伤、甚至坏死[2]。因此, 作者对患者采用高容量低压气囊以及最小漏气技术进行通气。高容量低压气囊对气管黏膜的压迫程度小, 损伤较轻。而最小漏气技术可将气囊内压力降低, 对潮气量影响较小, 并且使气囊上分泌物不易滞留。另外, 在对呼衰患者鼻饲时应采取半卧位, 将气囊充分充气, 以减少误吸。
2.3 呼吸管路护理 呼吸机管路的污染是造成患者外源性感染的重要途径。在对呼吸衰竭患者采取机械通气时, 要定时对呼吸道进行湿化。湿化用水要注意采用无菌水可避免呼吸道感染[3], 加入时要采用一次性输液器将其注入湿化器内,防止污染。每天将湿化用水进行更换。集水瓶放在呼吸管道环路的最低处防止冷凝水倒流, 要及时将呼吸机管路中的冷凝水倾倒并集中处理。每周将呼吸机管道进行更换, 若有污染现象应及时更换。
2.4 口腔护理 口腔是细菌最容易残留和繁殖的部位, 因此, 加强患者口腔护理科减少感染的发生。日常护理中应适当增加口腔护理次数, 测定患者口腔pH值1次/d。口腔冲洗采用改良儿童电动牙刷, 在侧面固定1根连接注射器的吸引管, 使用0.1%洗必泰液进行口腔冲洗。冲洗时注意保持冲洗液的温度适宜, 减轻患者不适感。
在进行机械通气48 h后, ①患者出现发热, 体温>37.5℃;②肺部啰音;③于患者呼吸道发现脓性分泌物并培养阳性;④白细胞总数增高, >10.0×109/L;⑤X线胸片示新的浸润阴影。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发生VAP的例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对照组VAP发生7例,观察组发生20例,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χ2=35.11, P<0.05)。
本研究对84例采取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的呼衰患者进行研究发现, 采取严格无菌操作, 加强气囊、呼吸管路系统以及患者口腔等护理措施的患者VAP发生率仅远低于采取常规气道护理的患者。因为呼吸衰竭患者多具有慢性病程, 体质较差, 易发生感染, 尤其对于急性发病者, 一旦发生VAP,常可导致患者死亡。为预防VAP的发生,应重点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加强无菌护理操作观念, 从源头减少病原菌的滋生;第二, 加强患者呼吸道、呼吸管道以及口腔的护理, 减少病原菌的定植;第三, 应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 并避免重复插管。引起VAP的危险因素很多, 因此要严格护理操作, 针对重点环节进行针对性的预防管理, 才可有效防止VAP的发生。
[1] 谢修云, 刘萍.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体会.临床肺科杂志, 2008,13(6):807.
[2] 孙霞,侯珂君.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护理干预.中国当代医药, 2010,17(35):105-106.
[3] 李丽华, 王丽.综合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华西医学, 2010(9):1745-1746.
[4] 魏君.改良口腔护理法在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哈尔滨医药, 2012,32(1):23-24.
2014-03-17]
471400 河南省嵩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