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打造江西神经系统领军团队
——访江西省人民医院副院长、神经内科主任吴晓牧教授

2014-01-29 07:43文图中国医药导报
中国医药导报 2014年29期
关键词:神经病神经内科江西省

文图/《中国医药导报》记者 王 霞

坐落在赣江之畔的江西省人民医院有一支团队,他们致力于脑血管病、脑炎、帕金森氏病、癫痫、痴呆等神经内科疾病的诊治工作。在这所集医疗、科研、教学、保健任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中,神经内科更像是一张医院的名片,是江西省神经系统疑难、危重疾病的诊断治疗培训中心;而这个团队的领衔者,就是江西省人民医院副院长、神经内科主任吴晓牧教授。

十年砥砺,领先全省迈入“国家队”

在2013年的述职报告中,吴晓牧博士曾经幽默地说:“十年前,我来到医院工作,在神经内科向大家说要把科室建设成为全省第一、全国知名的神经内科,大家茫茫然,我也惶惶然。今天,这个梦想终于实现了!”述职现场笑声伴随着掌声,职工们为神经内科的蓬勃发展喝彩。

1973年,江西省人民医院内科开始有了神经内科专科医生;1976年在内科成立了神经内科专业组;1985年神经内科正式成立,当时有半个病区5位医生。1993年,历经20年风雨锤炼,神经内科有了一个病区,从此走上了真正独立的发展轨道,但整体实力还很羸弱。

2003年,吴晓牧博士结束了长达12年的国外留学生涯,放弃了美国克利夫兰医院研究员位置毅然归国,来到该院神经内科主持工作。采访时吴晓牧教授回忆说,2003年春天,在美国从事博士后研究的他放弃了稳定的工作、较高的薪酬、优裕的生活,说服了在美国有稳定工作的妻子和正上高中的儿子,在亲朋好友无法理解的情况下,怀着报效祖国、服务家乡的决心,举家回到了他眷恋的故乡,在江西省人民医院重新开始工作,此后他便将自已的全部所学投入到提升全院的科研水平和神经病学的发展上去;而那时,神经内科有36张床位,医生护士技术员总共21名;但到了2012年7月,神经内科便已发展成为全国屈指可数的、原卫生部认定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由此成为江西省神经内科领域唯一的 “国家队”。

记者了解到,该院神经内科还是国家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基地、国家卫计委临床路径试点单位,药物临床实验机构,江西省优秀科技创新团队,江西省神经病学研究所、江西省干细胞重点实验室依托科室;现有3个普通病区、1个神经重症监护病区,180张床位、100名医护技人员;开展了脑电、肌电、诱发电位、TCD、呼吸睡眠监测、神经肌肉病理,以及遗传病基因、细胞及分子免疫学等检查项目。年收治患者5000余人,成为医院的支撑科室之一;尤其是该科的重症监护室(NICU),配备有经验的医师、护士,实行24小时无缝监护,实行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保证了危重病人的全面护理和及时抢救。目前,该科NICU的综合实力和规模已与国内发达省份同行NICU看齐。

此外,该院神经内科还开展了微创颅内血肿碎吸技术治疗脑出血,血管内介入治疗脑动脉瘤、脑血管狭窄,神经、肌肉病理学,脑血管造影检查……一项项高超的技术在神经内科的沃土上生根、发芽,呈现出蓬勃的生机。

然而,这一切都与吴晓牧教授不计名利、辛勤付出密切相关。在国外多年的科研工作中,吴晓牧教授首次提出了口服微量抗原诱导特异性Th2细胞免疫耐受的论点及机制,为免疫性疾病、特别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移植免疫排斥的治疗,开拓了一条新的可能途径;他还成功进行了转基因鼠的制作及携带白细胞介素的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硬化模型鼠的研究;在《European Journal of Immunology》《Journal of Neurological Science》《Journal of Neuroimmunol》等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

作为江西省人民医院分管科研工作的副院长,吴晓牧教授负责建立一个能够开展免疫、生化、遗传、细胞培养及分子生物学的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研究室,从图纸设计到现场施工;从仪器采购到安装使用,他无不亲力亲为,为全院开展科研工作打下了基础。通过努力,该院建立了江西省卫生系统唯一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及江西省干细胞重点实验室。吴晓牧教授带领他的团队积极申报科研课题,开展科学研究,使全院科研活动在几年内有了飞速发展;课题数量由过去每年十几个发展为一年一百多个。博导、博士生从无到有,硕导、硕士生数量也增加了几十倍。他与神经内科的同仁们一起承担了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研究项目30余项,在多发性硬化病变基因多态性与中药治疗、脑血管病的介入治疗新技术、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干细胞治疗难治性疾病等医学难题的基础与临床科研中,均取得了新进展,其理论研究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在《Multiple Sclerosis》《Asia Neurology》 等国内外SCI及核心期刊发表60余篇论文,其中关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不同神经元分化研究”的科研成果获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关于“多发性硬化的临床及分子遗传学特点研究与应用”的科研成果,获江西省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据吴晓牧副院长介绍,2012年7月18日,江西省科技厅批复同意依托江西省人民医院成立江西省神经病学研究所。该所成立后,以江西省人民医院为依托,优化整合了江西省神经疾病诊断治疗、基础研究相关部门与人力资源,发挥现有优势,积极搭建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神经电生理、神经病理、神经影像等相关学科治疗研究平台和科技创新团队,大力引进各级各类人才,形成了多层次、高效率的人才构架体系。他们继续完善学科平台软件、硬件配套设施建设,加强与国内外科研单位的横向合作,建立资源、信息、技术共享基础与临床科研合作网络,同时整合省内外合作单位相关专业领域的科研力量,加强整体协作和力量集成,努力增强科技创新和公益服务能力,促进江西省神经病学的整体提升,使江西省神经病学研究所成为江西省神经疾病的研究重地,并顺利跃升于全国先进行列。

厚积薄发,练就精兵成大业

要想打造一流的科室,一流的技术是必不可少的;但要想有一流的技术,就必须有一流的人才。吴晓牧教授说,神经内科能有今天的辉煌,是“神经内科人”凭着对这一医学领域执着的追求,打下厚实的技术和人才基地的见证。

记者了解到,该学科的带头人吴晓牧副院长及张昆南主任均为博导,高幼奇、曹文锋、谢旭芳、屈新辉、熊英琼主任均为硕导,近年培养了数十名研究生。科室成员兼任了中华老年脑血管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委员,江西省神经病学分会主委、省康复医学会副会长、省神经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吴晓牧来到该院神经内科后,与科室同事一起做了大量工作,改善了科室的硬件环境,同时派出多名科室人员到国内知名的大医院进修。脑血管的介入检查及治疗就是在吴晓牧教授的主持安排下,率先在省内开展起来的。因为做得早、做得好,不少地区及地市医院的医生都介绍病人来省人民医院检查治疗,使神经内科在治疗手段上有了新的突破,求医者络绎不绝。原来医生没有参与脑电图检查,仅依靠技师,脑电生理的诊断水平低,而且也没有动态脑电图检查,许多发作性疾病的诊断难以确定。在协和医院学习的同事回来后,不仅使脑电生理的诊断水平得到了提高,还带来了原来没有开展的新技术。

为了打造一流的技术团队,他们采取了广泛学习、加强交流的方法。从2004年开始,定期组织参加神经病学分会组织的“神经疾病沙龙”,并邀请了南昌市各个医院神经科的医生参加,大家一起对一些疑难病例进行探讨。参加这样的沙龙对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同时他们还“走出去,请进来”,加强与国内外、省内外的学科交流,与多家医院和科室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吴晓牧教授说:“作为医院的特色专科,神经内科定期组织医生进行学术讲座,带领医生搞科研、写论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每周组织疑难病例讨论及教学查房,创造浓厚的学术氛围,并承担了多项科研课题。”目前,科室成员已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百余篇论文,多项研究成果通过了科技成果鉴定。

为了加强学术交流,他们多次主办了全省范围内的大型学术研讨会,坚持每月开展“神经病学学术沙龙”活动,并出版了内部刊物《神经病学学术沙龙通讯》几十期。为了使基层医生也能有机会参加学术活动,吴晓牧教授还多方积极筹措资金,免除了学员的会费及食宿费,为提高全省专科医生的学术水平做了大量工作。

大医精诚,视同事、患者如亲人

自2012年7月16日以来,江西省人民医院门诊大楼4楼神经内科亚专科门诊的病人逐渐增加,患者纷纷来这里找相关适应症的专科门诊。原来,该院新开设了11个神经内科亚专科门诊。

目前,脑血管病及介入诊治、神经免疫病、痴呆、癫痫、帕金森病、运动障碍、神经肌肉病、头痛、头昏、眩晕、睡眠障碍等亚专科门诊的开设,极大地提高了神经内科的专业细分,方便了病人对症就医,满足了江西省神经内科疾病患者的诊疗需要。

“把患者当亲人”这句话,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却很难,但在江西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把患者当亲人”已经成了一种习惯。神经内科医生查房的过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位来自宜丰的病人因为脑部疾病而出现了行为幼儿化的症状,查房医生则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轻轻地抬脚、抬手,查完后还细心地帮病人把被子盖好。“这里的医生对待病人认真负责,问长问短,有问题随叫随到,这样好的医生是病人的福。”走在住院病房中,不少病人如是说。

“病人的病情是复杂的,我们医生能做的、要做的,就是尽心尽力地治疗患者。”吴晓牧说,“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病人着想,视病人为亲人。与家属谈话、手术方案的制定、药品的选择、术中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并发症的处理、伤口的护理等等,我们为守护患者的生命安全尽心尽力。”

吴晓牧教授从到医院的第一天起,就成了每天在科室时间最长的人。身为院领导,本来他的办公室在行政楼,但是全院的同事都知道,到神经内科找到他的可能性最大。因为他早上上班前半小时就来到科里,准时开早会。以前不少早上有些拖拉的科室人员看到主任每天都准时交班,很快都改掉了拖拖拉拉的习惯,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到了晚饭后,很多人又能看到吴晓牧教授在科里工作的身影——晚上来到科里看看有没有危重病人,已经成为他多年的习惯了。有一天晚班接班后,来了一个脑出血病人,已深度昏迷,病情十分危重。吴晓牧教授立刻穿上工作服,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阅读CT片,查看医嘱并进行修改。家属知道吴教授在休息时间还在看病人,感慨地说:“病人的情况我们家属心里都有数。看到你们对病人这么负责,我知道你们已经尽力了,无论最后是什么样的结果,我们都对医生感激不尽。”对有些重病号,只要吴晓牧来到科里,都会询问一下病情;实在抽不出时间,也不忘打个电话询问病人的情况。吴教授家离医院较远,但只要病人有事找他,无论什么时候他都会及时赶来。平时全省各地的会诊也不少,他常常利用休息时间欣然前往。有一次为了赶上第二天的工作,半夜3点多才回来;第二天一早,他仍照常上班。

吴晓牧教授虽然事务繁忙,但对科里同事的关怀却心细如发。有一次,一位大夫的孩子发高烧,她必须带孩子去儿童医院看病,但当时那位女医生正在门诊值班,“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谁能顶班。吴教授知道后二话不说,叫她安心带孩子看病,自己去顶普通门诊。不知内情的人都很奇怪,神经科主任怎么亲自来上门诊了?知道的人都说,还是神经科的主任好,体恤下属。科里有的同事在工作中遇到些挫折,有了思想包袱,吴晓牧就主动找他们谈话,促使他们放下思想包袱,以轻松的情绪投入到工作中去。有段时间,一位大夫因为与病人的对话语气生硬了些,被病人投诉。吴晓牧并没有不问清红皂白地批评他,而是到党办了解了实际情况后,既肯定他的工作,也指出了他的不足,并指导他如何改正。现在那名医生进步最快也最大,再也没有被患者投诉过。

还有一名护士发药时没有核对清楚医生的医嘱,使病人多服了几片药,虽然没有造成严重后果,但这也是临床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事故。这个事件被发现后,全科同事心里忐忑不安,认为出了这样的差错,真不知道副院长会怎样地大发雷霆。但让他们感到意外的是,吴晓牧首先是对自己提出了自我批评。他认为首先是自己在工作上没有对大家做好监督,才出了这件事儿,他这个科主任应该第一个接受教训。在作了自我批评后,吴晓牧也没有一味指责谁的错误,而是要求大家都要引以为戒。从那以后,神经科再也没有发生过类似的情况,医疗服务质量上了一个新台阶……

猜你喜欢
神经病神经内科江西省
模拟成真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系统护理干预在神经内科对脑卒中护理中的应用探讨
考了个大的
糖尿病人应重视神经病变
越测越开心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慎玩,当心成神经病!
神经内科下呼吸道感染的危险因素
PDA在神经内科预防跌倒发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