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江西发展的水资源优势

2014-01-29 08:49孙晓山
中国水利 2014年12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江西省用水

孙晓山

(江西省水利厅,330009,南昌)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水资源、水环境约束不断增强。江西山青水秀,水资源相对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优势、最好品牌。充分发挥江西的水资源优势,促进江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既是建设美丽江西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下优化生产力布局的重要探索。从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入手,在充分分析江西省水资源状况的基础上,就如何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新思路,发挥江西省水资源优势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一、水资源与经济社会的相关性

水资源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通常讲的水资源是狭义的水资源,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人类可直接利用的淡水。水资源包含量和质的概念,相比其他自然资源,具有利害两重性和可再生、可重复利用的特点。水资源分布呈年际和年内变化,具有一定周期和规律。地球表面超过70%的面积被水覆盖,淡水只占2.5%,能被人类利用的淡水仅占0.01%。全世界有80个国家和地区约15亿人口淡水供应不足,其中26个国家约3亿人口极度缺水。因此,水被视为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

1.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水资源既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会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一方面,水资源是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工农业生产的命脉。水资源参与人类活动的全过程,人类因水而生、依水而居,依托水资源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水资源以原料、溶剂、冷却降温介质、运输载体等形式几乎参与工业生产全过程,工业布局也集中在水资源条件较好地区。水资源是农业增产增收的保障,农业用水量占全世界用水量的70%。另一方面,洪涝灾害、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水污染等水问题,一定程度上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反过来也会影响水资源,如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提供更好物质和技术条件,影响水质、造成水污染、改变水的时空分布等。

2.从发达国家看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发达国家工业化过程中,通过大规模水利建设、水环境整治、水管理体制改革等措施,解决水问题取得很大进步,水资源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非常明显,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协调推进的和谐关系。

美国水资源总量29 702亿m3,但时空分布不均,西部17个州为干旱和半干旱区。为开发西部,联邦政府仅1933—1943年就兴建了34个大型调水工程,支撑了西部大开发。随着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美国的用水效率不断提高,近30年以用水总量零增长支撑GDP从1985年的42 175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156 815亿美元。用水结构也趋于稳定,居民生活用水所占比例较高,在1950—1980年的总用水量增长期内,工农业由于结构调整、降低成本以及严格限制废水排放,用水一直下降,仅城市居民和服务业用水保持较快增长。美国的水资源配置工程充分发挥了市场作用,如北水南调工程主体投资17.5亿美元,全部来自长期债券,再用水费还债。区域水资源配置方面,工程建设由受益方通过水费承担,体现了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用水行业间配置方面,通过价格杠杆促进用水户节约用水;国土空间开发方面,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在水的管理体制上,美国经历了一系列改革探索,创立了举世闻名的田纳西河流域综合管理模式。总体看,美国通过市场配置水资源,工程措施与管理措施相结合,基本实现了水资源的丰枯相济、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支撑了经济社会较快发展。

由于水资源总量有限,澳大利亚100多年来一方面通过大规模水利工程建设,促进水资源合理配置和水环境改善;另一方面经过建立流域管理体制,如著名的达令—墨累河流域综合管理体制,基本实现了流域水土与环境资源的公平、高效和可持续利用,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

以色列是世界上最贫水的国家之一,将水资源定为战略资源,把水资源开发、保护和管理纳入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完善的管理法律、有效的市场手段及健全的管理机构加强水资源管理,以开源节流增加水供给量、减少水浪费,用水效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以色列建国50多年来,农业用水量以3倍的增长支撑了12倍的增产。

西欧经济高度发达同样既得益于良好的自然条件特别是相对丰富且时空分布均匀的降雨条件,也得益于对水资源的科学认识和有效管理。

3.从我国发达地区看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 412亿m3,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水资源量约2 100 m3,为世界平均值的28%。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和水情。水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总量不足和水质恶化导致的水资源短缺也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大“瓶颈”。

在我国的发达地区,水资源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有力保障。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丰富的水资源为快速工业化、城市化提供了基础保障。广东省水资源总量1 830亿m3,2011年以25%的开发利用率(464.2亿m3)支撑了52 673亿元的GDP总量。水资源配置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已从支撑农业为主,转变为保障城镇和工业用水为主,利用效率和效益不断提高。

但是,水资源的制约性也在发达地区表现得日益明显。一些地区“有河皆干、有水皆污”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如海河流域即使通过高强度的地表水资源开发和地下水超采,也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得不实施“引滦入津”“引黄济津”“南水北调”及应急调水工程、跨流域调水;同时水污染严重加剧,2012年Ⅲ类水以上河长比例不到40%,水功能区达标率仅30%左右。南方丰水的发达地区同样饱受水污染危害,广东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分阶段出现的水环境问题已集中凸显,2012年水功能区达标率仅41%。经济发达的太湖流域,污染物大量排放使水体富营养化,蓝藻频繁暴发。

4.从我国欠发达省份看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

在欠发达省份,农业是主要用水部门,水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较低。但由于正处在加快发展阶段,水问题也日益复杂严峻。

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用水需求持续增长。城市和工业用水需求快速增加,对欠发达地区供水能力和保证率的要求不断提高,必须通过各种措施保障用水需求。特别是北方欠发达省份,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依赖更为明显,如新疆有水就有绿洲,有绿洲再有城市、农场、工厂,无水则一片荒漠戈壁;宁夏河套平原,灌溉条件造就了美丽的“塞上江南”,而水资源条件差的西海固则“苦甲天下”。

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性约束进一步增强。欠发达省份普遍用水基数小、水质较好,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背景下,国家基于现状下达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较紧,水功能区达标率要求较高。为保证经济社会发展的用水增长不突破国控指标,就必须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并加大水染污治理力度。

北方欠发达地区由于水资源短缺,工农业生产受到影响,如甘肃石羊河流域的农田大面积无法耕种,煤化工等耗水产业不能就近布局。南方部分欠发达省份的一些地区受水污染影响,农田无法耕种,“癌症村”出现,城市不得不舍近求远寻找新水源。可见,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受到的水资源制约也日趋明显。

二、江西省水资源现状及与经济社会的相关性

1.江西省水资源现状

相对而言,江西省水资源总体上量丰质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优势。主要体现在5个方面:

一是总量多。江西省降水丰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 638.4 mm,多年平均水资源量1 565亿m3,人均水资源量3 700 m3,多年平均水资源量和人均水资源量均列全国第七。境内河湖密布,五河来水均汇入全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由湖口注入长江,多年平均入江水量1 468亿m3,超过黄河、淮河、海河入海水量之和。

二是开发利用程度低。以2011年为例(枯水年),全省用水量262.86亿m3,仅占水资源总量的16.8%,低于全国22%的开发平均利用率,也低于多数省份的开发利用率 (北京97%、天津144%、河北95%、辽宁42%、河南28%、广东25%、浙江21%、江苏170%、湖北29%、安徽41%),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三是水质良好。江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江河湖泊及地下水受降雨补给,水资源更新速度快,水质总体良好。鄱阳湖水体每年可更新20多次,是全国大湖中唯一没有富营养化的湖泊。目前,全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稳定在8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6.4%。全省主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5.5%。

四是开发利用条件较好。江西省江河湖泊水量丰富,水质总体良好,地下水水量丰富,补给条件较好,埋藏浅、水质好。城镇和耕地多沿江沿湖分布或所在区域地下水资源丰富,生活和工农业生产可就近取水,水资源大多无需经过处理或仅需简单处理就能满足开发利用需要。

五是水系相对封闭独立。江西省地势南高北低,边缘群山环绕,四周渐次向鄱阳湖区倾斜,形成南窄北宽以鄱阳湖为底部的盆地状地形。五河来水汇入鄱阳湖后经湖口注入长江,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鄱阳湖水系,集雨面积15.67万km2,流域面积的96.6%在江西省境内,占全省土地面积的93.9%,形成一个“封闭圈”,开发利用基本不受其他省份影响,对其他省份的影响也相对较小,有利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

2.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

江西省是欠发达省份,正处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水资源在支撑江西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全省经济总量从2005年的4 056.2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12 948.5亿元,用水量由208.05亿m3增加到242.54亿m3。量丰质优的水资源基本满足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一是有力支撑了农业持续丰收。江西省农业生产条件得天独厚,农产品特别是粮食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全国新增1 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年)》分配给长江流域的增产任务115亿斤(57.5亿kg)中,江西省增产任务为32亿斤(16亿kg)。在保障粮食持续丰收的同时,优质水资源也有力保证了水产品质量,江西省是内地供港鲜活水产品的主要基地。

二是有力支撑了工业快速发展。2012年,江西省工业用水量58.72亿m3,支撑工业增加值5 854.6亿元。钢铁、冶金、火电等传统高用水行业发展较快,水资源提供了极大的保障。水资源优势也有力地促进了晨鸣纸业、晶科能源、百事可乐等一批化工、造纸、食品、光伏等高用水产业在江西省布局或追加投资。

三是有力支撑了城镇化发展。近年江西省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人口由2005年的1 599.5万人增加到2012年的2 139.8万人,用水量由7.34亿m3增加到12.8亿m3。水资源的有效供给直接保障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四是有力保证了良好生态环境。丰富优质的水资源是江西省良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一大批水库本身也是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鄱阳湖更是世界著名湿地、候鸟天堂。水美江西成为人们的共识。

3.水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

江西省水资源的一个不利特点,是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分布与需求不匹配。全年降雨量的60%左右集中在主汛期4—6月,而用水量的60%则集中在主汛期后的7—9月,由于控制性水利工程少,往往出现汛期洪水成灾、汛后无水可用的局面。水资源开发利用能力不足,特别是水资源调蓄能力不足、供水保证率不高、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偏低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一些水问题逐渐显现,甚至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一是一些地区无水可用。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气候异常,近年江西省区域性水资源供需矛盾开始凸显,不少地方出现资源型、工程型缺水,有的地方枯水期甚至非常严重。2003年、2007年大旱,全省一度几百万人面临严重的饮水困难,一些地方要靠消防车送水。2007年以来赣江连年出现极枯水位,导致南昌城区和丰城电厂取水困难;鄱阳湖都昌站水位多次刷新1952年有实测水文资料以来的历史最低纪录,造成沿湖多座县城连年取水困难;萍乡市不得不通过兴建山口岩水库进行跨流域调水以缓解用水困难;华能安源电厂由于无可靠水源,项目审批一度受阻。

二是部分河湖水脏不能用。近年全省河流湖泊水质下降趋势明显,部分水体污染严重。据统计,全省每年入河湖废污水排放量由20世纪末不足20亿t增加到现在的近40亿t。水污染已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如乐安河流域德兴、乐平等地由于重金属污染,出现水质型缺水,乐平市不得不从原用于农业灌溉的共产主义水库取水以保证饮水安全。

三是大量洪水无法利用。江西省降雨集中在主汛期,降雨集中、强度大,农业等用水相对较少,加之大型骨干控制性工程少,已(在)建大中型水库最大蓄水能力仅为254.63亿m3。大部分降水形成地表径流以洪水形式流走,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还往往形成灾害。

另外,国家实行用水总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三条红线”控制,核定江西2015年、2020年和2030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分别为250 亿 m3、260 亿 m3和 264.63 亿 m3。近年江西省用水总量已接近或超过国控指标。超出国控指标将面临区域限批,直接影响重大项目审批立项。

三、对发挥江西省水资源优势的几点对策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立足我国国情、水情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指明了方向。江西省要按照新的治水思路,在保障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用水安全的基础上,必须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具体可从4个方面努力:

1.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用好水资源,首先要管好水资源。把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举措。首先,严格用水总量控制,控制一些地方和行业用水过快增长。对接近或已达到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的地区,限制或停止审批新增取水,强化水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开展水资源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探索建立符合江西省实际、以用水指标交易为核心的水权交易制度,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其次,按照“节水优先”原则,立足江西省省情、水情,严格用水效率控制,健全水资源节约集约使用制度,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强化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落实节水“三同时”制度,把节水作为节能减污增效的重要手段,建设节水型社会。第三,严格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管理,加强水功能区和入河排污口监管,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保障城乡居民用水安全。第四,严格水资源管理和责任考核,把考核结果作为地方政府领导综合评价和行政区项目审批的重要依据。第五,推行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管理制度。顺应水的自然规律,推进区域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在赣江流域试点流域综合管理,并逐步推向其他流域;建立湖泊保护机构,强化湖泊管理,遏制湖泊面积萎缩和水环境恶化趋势。

2.树立与建设水生态文明

树立正确的水生态观。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系统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各要素,协调解决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灾害问题,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大力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构建水生态文明与经济社会成果交相辉映的新型人水关系。实施赣抚连通工程,构建赣江、抚河下游江河湖库水系连通体系,提升水资源调蓄能力、水环境自净能力和水生态修复能力。抓好南昌、新余等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在莲花、会昌等县开展省级试点,并配合全省“百强镇”建设开展水生态文明示范镇、示范村建设。探索建立水生态补偿制度,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水生态文明建设。通过以点带面,推进全省水生态文明建设。

3.充分利用雨洪资源

一方面,科学调度现有蓄水工程,在确保防洪安全前提下,对汛限水位、进入后汛期时间和区域进行科学调度,拦蓄洪水,特别是抓住洪水“尾巴”,尽可能多蓄水,确保汛后用水。另一方面,积极规划和兴建一批新的调蓄工程,提高水资源调配能力。通过必要的工程调配手段,使部分地区和江西省主汛期富余的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转移到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地区和时段,促进水资源的时空均衡。正在推进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及赣抚连通工程,就是典型的生态工程和水资源配置工程。

4.适度发展高效用水产业

若江西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从现在的17%提高到全国平均水平22%,则年用水量应为344亿m3;若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48提高到全国平均水平的0.51,仅此一项可节水10亿m3,开发利用潜力巨大。要抓住发达地区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准入门槛提高和产业转移有利时机,利用好江西省水资源环境较强的承载能力,以实施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及长江经济带建设等国家战略为契机,依托水资源优势,做足水资源文章,在确保水质安全前提下,适度发展高用水和水质要求较高的新材料、新能源、绿色食品等产业,使水资源成为推进“富民兴赣”的新动力。同时,为实现全国范围内的水资源“空间均衡”作贡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总编辑委员会.中国大百科全书·水利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

[2]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2010—2030年)[R].2010.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江西省用水
模拟成真
哪些火灾不能用水扑灭?
节约洗碗用水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贵州省2017年经济社会发展图表
“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
上海建立大用水户用水实时监管制度推进城市节水
推进实现“两个率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