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丽娟,吴昌新,姜建波,周凤扬
(江苏省淮安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23005,淮安)
水利部、财政部2012年5月启动了《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试点规划》编制工作,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一批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开展综合整治和水系连通试点项目区。本文是在分析县乡河道面临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在治理规划设计中的基本思路以及需要注意的几个要点,以期为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在相关规划设计中提供借鉴和参考。
长期以来由于投入资金不足,大多数县乡河道,特别是河道沿岸的县城、重要集镇和粮食生产基地的已建防洪排涝设施不足,遇到常遇洪水就可能造成较大洪涝灾害。一些河道因水土流失严重、侵占河道的问题,致使河道萎缩,行洪排涝能力降低,对所在地区防洪排涝安全构成威胁。
县乡河道虽已进行了多轮治理,河道淤积问题得到了很大改善,河网引排能力和调蓄能力得到提高,但仍有部分乡级河道和村组沟塘未得到疏浚,淤积情况仍然存在。这些河道不同程度存在引排不畅、水体交换缓慢、灌排效益下降等问题,亟须进行整治。
农村水环境通过多年治理已取得明显效果,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部分河道靠近居民生活区,垃圾入河现象仍未杜绝;部分乡级河道水面狭窄,水草丛生,蚊蝇滋生,影响河道引排通畅,也影响了居民的生活。
由于河道疏浚后相关配套工作未能及时跟上,部分建筑物老化、破损,加上原设计标准低,阻水、束水现象突出,极大影响了河道整体引排水功能,影响了农业增收、农民增效。
河道长效管护工作还存在管理范围未实现全覆盖、管理经费不够、管理人员不多等问题,管理中还有薄弱环节,如有的河道水生植物较多、少数水面有漂浮物,有些河坡被垦种、倾倒垃圾,有些河堤存在违章搭建现象,需要进一步强化管理,完善河道长效管理机制。
由于缺乏经费投入,相当一部分县乡河道治理的前期工作十分薄弱,大多处于空白状态,基本情况不明,治理目标和任务不明确。随着当地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河道行洪、除涝、水资源利用等功能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已有前期工作远不能满足河道治理和管理的需要,难以有效指导近期河道的治理和保护。
县乡河道治理面广量大,河道上没有水文站,雨量、水位、流量等均没有系列的实测资料,资料收集有一定难度。
相比大江大河和骨干河道,县乡河道和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河道治理需兼顾的内容较多,主要包括水安全(防洪排涝为主)、水资源(灌溉供水为主)、水健康(水质改善为主)、水景观(营造局部休闲空间为主)、水文化(彰显当地文化为主)等,相应的治理措施有清淤疏浚、清障、水系沟通、岸坡整治、堤防加固等。
县乡河道广义包括流经广大农村地区,直接为农村生产生活服务的河流、湖泊和沟塘等。按水利部《河道等级划分办法》划分,县乡一般为4级、5级以下河道;按行政管理权限区分,一般为县级以下河道。根据《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试点规划工作大纲》要求,治理对象为县级及以下行政管理的县乡河道水系,原则上集水面积为50~200km2。每个项目区涉及的河道较长,建筑物数量较多,但河道堤防及建筑物等级较低,均为5级。
治理必须坚持“全面规划、先急后缓,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集中治理、整体推进,建管并重、长效管护”的原则。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充分考虑河道现状,兼顾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以及工程实施的需要,全面科学规划项目,做到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
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规划指导思想应以贯彻落实2011年中央1号文件精神为核心,结合各县(市、区)相关文件精神,针对本区域县乡河道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有针对性地提出县乡河道综合整治指导思想。作为基础性专项规划,中小河流重点县治理规划应与项目所在地区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水资源综合规划、河道整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规划相协调。
根据规划设计的需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加强调查研究,重视基础资料的搜集、整理、分析。
①收集项目区的基本资料,包括自然、地理、人口、社会经济状况等,以及水文气象、地形地质、水环境和历年洪涝灾害情况等资料。
②收集河道相关的治理规划和具体实施情况,已建工程相应的建设任务、标准、主要建设内容和工程投资等,河道断面、滩地及堤防上下游、左右岸衔接情况。
③根据流域规划,参照原建筑物设计参数以及沿线地形情况确定河道节点水位,统计河道沿线汇流口、流量,逐段推算河道水位。
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和治理目标,并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地提出治理标准。主要遵循以下原则:与骨干河道及上下游相协调原则,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协调原则,与前置规划文件相协调原则,与相关规范相协调原则。
①项目区的划定主要是以乡镇为基本范围,但不限于按乡镇划分。根据规划投资控制规模,统筹考虑各级政府资金配套、资金整合和资金筹措能力,遵循“相对集中、地方自愿、公开公正”的原则合理选择项目区。
②根据县乡河道存在问题及综合整治目标,综合整治措施主要包括河道疏浚、水系沟通、河道清障、岸坡整治、堤防加固等。通过上述整治工作,实现项目区主要河道水系基本功能得到有效恢复,河道内无阻水障碍物,水系基本畅通,水面无有害漂浮物、岸边无垃圾,配合农村环境保护工程措施,河道水环境有明显改善,河道、滩地自然形态得到有效保护。
工程设计人员应仔细勘查现场,优化设计,分析计算挖河、废弃土和堤防加固的土方工程量,并进行土方平衡计算。如果局部河段的开挖土方量不能满足该河段堤防加固所需土方量,则通过对调土方案和就地取土方案进行比选,分析不同河段土方调配平衡,选择技术经济合理的方案。
若堤防有软弱土层地基,需通过渗流、抗滑稳定来分析安全系数,确定加固堤防断面以及处理措施,确保安全稳定计算指标符合规范要求。对于有软弱土层的建筑物,其地基处理方案、基础形式要在安全、技术可靠、经济合理、施工方便、施工周期等方面进行充分比选后确定。当该持力层层厚较薄、下卧好土层时,可考虑换填黏土、水泥土、砂石垫层等方法进行处理;如持力层层厚较厚,考虑采用预制桩或者木桩进行地基处理,桩与桩间土形成复合地基。
根据整治河流和地形自然特点以及生态要求,合理确定河道岸线走向,尽量维护河流的自然形态,避免裁弯取直、侵占河道。对崩岸、塌岸、迎溜顶冲、淘刷严重河段的堤岸,采取护坡护岸措施;对岸坡垃圾堆积、杂乱的河段,采取河岸整坡措施;对水土流失严重、有预留用地的堤岸,采取植物护坡措施;对人口聚居区域,应考虑护岸工程的亲水和便民。在选择岸坡方式和材料时,应充分利用当地原有材料,在满足结构及防冲安全的基础上,注重生态技术与工程技术相结合,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避免河道渠化,减少河岸硬化,从而实现美化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的目标。
因河道施工期导流、截流成功与否对河道施工方案有重要影响,直接影响工程造价以及工程实施的难易程度。河道整治可采用分段施工,利用现有水系交替导流,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方案,做到最优、最省。
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工程是今后水利工程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做好前期规划设计工作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虽然该项目河道治理技术上并不复杂,但仍然需要严肃对待,精心设计。要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县乡河道存在的问题,制定切实可行的治理规划设计方案,从当地实际出发统筹处理好中小河流治理与城镇发展、河流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关系,实现本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