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本勇
(辽宁省动物疫病预防和控制中心,辽宁沈阳 110164)
无针头连续注射器在口蹄疫免疫中的应用
杨本勇
(辽宁省动物疫病预防和控制中心,辽宁沈阳 110164)
使用无针头连续注射器与普通针头注射器对猪、牛、羊进行口蹄疫免疫,分别在免疫前、免疫后30 d采血及在免疫后90 d采血,检测抗体水平,比较两种注射器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无针头连续注射器的免疫效果要好于普通针头注射器,并且可以避免交叉感染、能够防止断针头,避免针头残留于动物体内,减轻动物的痛感等优点,值得推广。
无针头连续注射器 口蹄疫 免疫 效果
1.1.1 无针头连续注射器 型号:MIT-Ⅳ,加拿大制造。
1.1.2 疫苗 政府招标采购的口蹄疫疫苗。
1.1.3 O型口蹄疫正向间接血凝(IHA)试剂 由兰州兽医研究所生产。
1.1.4 实验猪 28~35日龄、断奶后体重在10~15 kg、未进行口蹄疫免疫的仔猪100头。
1.1.5 实验牛 断奶后80~90日龄未进行口蹄疫免疫的犊牛100头。
1.1.6 实验羊 35~42日龄未进行口蹄疫免疫的羔羊100只。
1.2.1 试验分组 每种动物随机分为A、B 2组,每组50头(只),其中,A组为实验组,用无针头连续注射器免疫注射;B组为对照组,用普通针头注射器免疫注射。
1.2.2 免疫注射 按疫苗说明书提供的免疫剂量和注射部位进行免疫注射,猪、牛、羊的免疫剂量均为1ml/头(只),颈部肌肉注射。
1.2.3 采血 分别在免疫前、免疫后30 d和免疫后90 d采血,无菌分离血清后进行O型口蹄疫抗体检测。
1.2.4 抗体检测 按试剂说明书的步骤和要求操作,O型抗体效价达到5log2为免疫合格。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猪的O型口蹄疫抗体在免疫前、免疫后的30 d和免疫后的90 d做了检测,结果详见表1。
表1 猪实验组与对照组O型口蹄疫抗体检测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免疫后30d实验组的平均抗体效价和免疫合格率分别比对照组高1.5log2和17%;免疫后90 d实验组的平均抗体效价和免疫合格率分别比对照组高0.3log2和9%。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牛的O型口蹄疫抗体在免疫前、免疫后的30 d和免疫后的90 d做了检测,结果详见表2。
表2 牛实验组与对照组口蹄疫抗体检测结果
由表2可以看出,在免疫后30 d时实验组比对照组的合格率和平均抗体效价分别提高了7%和0.7log2;在免疫后90 d时实验组比对照组的合格率和平均抗体效价分别提高了5%和0.2log2。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羊的O型口蹄疫抗体在免疫前、免疫后的30 d和免疫后的90 d做了检测,结果详见表3。
表3 羊实验组与对照组O型口蹄疫抗体检测结果
从表3可以看出,在免疫后30 d时实验组比对照组的合格率和平均抗体效价分别提高了5%和0.2log2;在免疫后90 d时实验组比对照组的合格率和平均抗体效价分别降低2%和0.1log2。
比较免疫后相同时间猪、牛、羊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检测结果,可以发现,实验组的平均抗体效价和免疫合格率要高于对照组的,说明应用无针头连续注射器进行家畜口蹄疫免疫,其免疫效果要好于或基本等同于普通针头注射器的。笔者分析认为,无针头连续注射器是以压缩空气为动力,在注射的瞬间可以使疫苗形成一股极其微小的液体流,并以200~300 m/min的速度穿透皮肤,在组织中大面积扩散,这样有利于机体快速、充分的吸收,避免了普通针头注射器注射后形成的肌肉囊肿和组织机化等问题,大大提高了疫苗的吸收效果,因此免疫效果好于传统针头注射器的。
通过试验,笔者认为无针头连续注射器的优点是操作方便,可以避免针头注射造成的动物之间的交叉感染,能够防止针头折断残留动物体内而对肉品质量造成影响,并且可以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减轻动物的痛感。但在试验过程中也发现:由于羊毛太浓密,在免疫注射时必须先将羊保定,拨开被毛露出颈部皮肤后才能注射,增加了工作量;牛皮太厚,有时疫苗不能全部穿透皮肤进入体内,有少部分残留在体外,造成剂量不足和浪费。所以该注射器在对牛、羊的使用时不如猪方便,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如加大气体压力,改变注射部位等。
试验结果表明,只对家畜进行一次常规的口蹄疫免疫,其免疫效果十分有限,抗体持续时间较短,到免疫后90 d时,抗体合格率已经很低,因此,在一免后30 d再进行一次加强免疫是十分有必要的。
杨本勇(1973-),男,高级兽医师,从事动物疫病防控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