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承伟 张慧家
【摘要】在传统的急性酒精中毒教学过程中,大多不能让学生用更简明的方式方法来记住其知识要点及解救办法,为了让同学更容易理解并学会解救急性酒精中毒的方法,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采用情景教学法促进学生学习,在本次实施中也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急性酒精中毒 “教学做”模拟教学
急性酒精中毒俗称“醉酒”,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但很多人在面对生活?工作中的各种压力下,很多人或多或少会接触到,但在“醉酒”后,很多人苦于解酒方法的认识不全面而不能很快从“醉酒”的状态中恢复过来?
在以往《急诊医学》的教学过程中,多以理论讲解为主,很少能在实践教学中模拟出来?为能更好的让学生从感性的知识记忆到理论深度的理解,全面掌握急性酒精中毒的症状及解救方法,现将本人初步组织方法思路介绍如下?
1.野外场景模拟
此环节为教学模拟的第一个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1 分组及准备:将一大组内的所有同学分成三组,第一组同学扮演不同程度的醉酒者,第二组同学扮演针对不同程度的醉酒情况的处理者,第三组同学先做观众及评委?
分好组后由教师为第一组同学表述病案,给10分钟时间进行准备?
1.2 由第二组同学做用物准备:静脉输液全套用品?部分解酒水果(西瓜?橙子?果汁饮料等)?少量醒酒常用药物(50%葡萄糖?蜂蜜?葛根花等)?
1.3 操作:在30分钟内,前10分钟由第一组同学模拟喝酒到醉酒的过程,中间15分钟由第二组同学表演发现后及时进行急救的方法(操作的同时讲解作用及原理)?后5分钟由第三组同学做评委进行点评(方法是否得当等)?
1.4 场景模拟后分析:主要为授课教师及学生评委点评?点评的主要内容包括:解救所用物品准备是否充分,所用方法是否正确;在扮演“醉酒”与解救“醉酒”过程中是否有“医者仁心”的观念及态度;在整个解救过程中的优点?不足之处,评委的态度及认可程度?
2.授课教师演练
此环节为教学模拟的第二个核心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2.1 授课教师提问醉酒的原因?症状?诊断?急救处理方法,在提问过程中结合同学模拟中的优缺点进行讲解;
2.2 授课教师讲解并演示不同程度醉酒者的野外急救方法,同时讲解急救注意事项;最后按原先的学生分组组织学生进行操作练习?
3.待野外场景模拟讲解完毕后,转移到实验室内,主要讲解急性酒精中毒中症状较重患者的急救方法:
3.1 讲解醉酒的原因?机制?症状分级?诊断;
3.2 运用多媒体辅助下对不同程度的醉酒进行急救:边讲解边操作;
3.3 同学间组织练习(含野外训练部分的综合练习);
3.4 授课教师以提问方式进行总结本次课的具体内容;
3.5 同学提问相关问题,如喝酒后脸红与不红的原因?发生宿醉的原因?酒量不同的原因等这些都是学生比较关注的问题?
【效果评价】
本期参与此方法进行教学达156人次,通过在野外急救配合实验室内模拟训练,要求每位学生都必须掌握不同程度的醉酒解救方法,85%的同学认为通过此种教学方法更容易理解“醉酒”的全貌,学习后能补充以前对醉酒的解救方法的不足之处,让他们掌握了一项生活中比较实用的基本技能,尤其是男同学在整个上课过程中的积极认真表现;10%的同学认为与实际解救方法不一致,认为老师的解救方法太过复杂;5%的同学因上课态度不端正,考核不通过而不认可此种教学法?
【总结】
1.组织方法及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因为都是模拟教学,不能真实的让同学喝酒后进行解救,在整个模拟的过程中,部分同学带着玩的心态上课,不乏恶意嘲弄他人的现象,要注意及时制止?
(2)要不断关注同学在解救过程中的操作方式方法,防止出现意外状况?
(3)少量同学不愿意“被解救”,喜欢“醉”状态不醒,故意刁难他人,所以在往后组织中要提前交待好此类问题,尽量相互配合?
2.组织实施过程中的亮点;
(1)同学上课积极性较高,不固定同学在解救时只能按教师的教法来操作?能更多的发挥各自的主动性,开阔思维想法?
(2)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迅速提高的同时,能更快捷的掌握“醉酒”的相关知识?
参考文献
[1] 黎艳鲜.纳洛酮治疗慢性酒精中毒患者的护理[J].南方护理学报2002.9(6):44~45.
[2] 翁奇,韩斌,郝江. 急性酒精中毒的分级分期及其治疗. 《第十一次全国急诊医学学术会议暨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成立二十周年庆典论文汇编》2006年.
[3] 张忠汉,王媛.急性酒精中毒的院前急救.继续医学教育.2007年2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