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光法 (诸暨市枫桥镇文化站 浙江诸暨 311800)
枫桥镇位于诸暨市东北部,毗邻绍兴县,镇域面积16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6万人,是“枫桥经验”发源地、中国名品衬衫之乡。枫桥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古时为“吴越通衢”之要,是浙东名邑,江南古镇,曾有“上有枫桥、下有柯桥”之誉。枫桥文化源远流长,是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元、明年间曾出过王冕、杨维桢、陈洪绶三位艺术大师,被尊为“枫桥三贤”。近年来,枫桥镇在创建文化强镇中,注重突出新型城镇化理念,统筹镇村公共文化一体化布局,加快配套设施建设,倾力打造历史文化名镇和山水生态宜居新城。
近年来,枫桥镇坚持以民为本、共建共享,科学发展推进省级中心镇建设,努力培育发展成为诸东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和最具安全感、幸福感的宜居宜业小城,群众文化生活品质不断提高,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深入实施“文化兴镇”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公共文化服务,加强公益性文化建设,挖掘於越古都和三贤文化,修缮三贤故居、秦会稽刻石等人文景观,不断开发旅游资源,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江南古镇的魅力。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和红色旅游,枫桥镇每年接待各地参观团队达300批次、近万人,红色旅游正迅速兴起,也带来投资和贸易近亿元;参加各级各类研讨会、现场交流会达10多次,将“枫桥经验”、枫桥文化、枫桥品牌推介到了全国各地,枫桥在全国的知名度进一步扩大。
充分发挥乡镇公共财政的主导作用,加大对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力度。2011年以来,镇、村二级已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用于农村文化阵地设施建设,其中占地80亩的文体公园已启动建设、占地14000平方米的红枫广场基本完工。到目前,镇、村公共文化设施齐全,面积达2500平方米的镇文化活动中心,内设有图书分馆、培训室、共享工程、健身室、排练厅、历史文化展示,占地14000平方米红枫广场等,文化活动中心常年向群众免费开放,镇文化站在2012年省文化站评估被评定为特级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普及,全镇28个村都建有图书阅览室、文化培训、排练、棋牌等设施配套的文化中心,并免费向群众开放。
群众文化有活动才有生活力、吸引力、影响力,为此,镇采取各种措施,推动群众文化活动,满足群众基本文化要求。积极实施“2131”工程,每年免费放映电影在340场以上。同时,组织有关部门及文体骨干,经常性开展“文化、科技、卫生、法律”四进村活动,使僻远山村的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农村实用技术、卫生保险、法律、文艺演出等服务。这些活动的开展,极大的激发了群众对群众文化的热情,促进了群众文化的蓬勃发展。目前,文体队伍遍布各村,已经成为枫桥群众文化的主体和枫桥文化品牌,如镇文化站的民间吹打乐、舞龙舞狮队每年参加市元宵表演,枫桥铜管乐队还走出诸暨,走向全省,已成为群众致富的一个产业。枫溪威风锣鼓队还多次参加省、绍兴市、诸暨市重大庆典和文体活动,武术协会多次组队参加国际性武术比赛,取得了优异成绩,为枫桥争了光。可以这样说,群众自发性文化活动已在全镇兴起,群众求知、求乐、求美、求健康已成为一种潮流。
近年来,枫桥镇文艺创作成果显著,创作了一批有较高的思想性与艺术性,具有时代气息和浓厚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如陈炳荣老先生编纂的《枫桥史志》;陈佐天先生的《枫桥之歌》诗集,骆伯锦先生著《枫桥轶事》,枫桥籍骆焉名教授、葛焕标中将编著的《王冕》《杨维桢》《陈洪绶》等,以“枫桥经验”、梁焕木事迹为题材,创作的电视连续剧、广播剧,多次获得全国大奖,(电视连续剧《枫桥故事》《水魂》、广播连续剧《枫桥民警》分别在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电台播出,其中《枫桥故事》获全国“飞天奖”、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枫桥民警》《水魂》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在2007年“文化大省建设在浙江——浙江省百镇新貌图片展览”中获铜奖,调查撰写的《诸暨市枫桥镇枫溪村农民文化生活调查》获文化部全国第十四届群星奖(服务奖)。我镇与诸暨市文化馆联合创作的舞蹈《水乡渔娘》获首届浙江省农民文化艺术金奖,为宣传枫桥、弘扬枫桥、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文化强镇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抓好规划引领、财政投入、队伍建设、保护遗产等保障措施的配套和落实。
在高起点修编镇总体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基础上,不断完善镇村文化基础设施、公共文化服务、文化资源整合、文化产业发展等一系列专项规划,建立层次分明、功能清晰、统筹协调的中心镇发展规划体系。一是把文化强镇规划列入镇村一体发展规划,在镇村建设中统筹安排、协调推进,确保投入到位、建设到位;二是加快对枫桥江穿镇段的整治和两岸明清故居的修缮,加速对三贤故居、小天竺、紫薇山、东化城寺塔等人文景观开发;三是加紧建设文体公园等一批标志性建筑,逐步形成沿江文化、旅游、商贸、住宅等三产集聚中心,繁荣枫桥文化,提升城镇品位。
镇党委政府把文化建设作为增强综合实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高度来认识,把文化工作列入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文化经费专项列入镇财政预算,同步增加对文化事业的投入。近三年来,镇财政用于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入达600多万元,2008年预计投入文化建设经费320万元,其中数字电视250万,文化活动等70万元。政府每年对村兴办文体设施建设以及文化特色村创建进行奖励补助,每年补助经费在30万元以上。
基层文化建设关键在人,枫桥镇政府对文化站干部给予政治上关心、经济上保证,使文化干部安心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目前,全镇有在编文化干部5名,(均获得群众文化专业中级以上职称),其中2人专职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干部数及业务素质在全市名列前茅。同时,通过政府的引导和鼓励,村、企、单位、社会人士,对文化建设越来越重视,企业出资举办文体活动已成为回报社会平常事。群众文化需要文化骨干去带动。通过镇文化站组织、辅导、培训,全镇的民间文艺骨干队伍不断健全、壮大。到目前,全镇有枫江书画社、铜管乐队、腰鼓队、威风锣鼓队、舞龙舞狮队、文艺演唱队、戏曲队等10多个门类的民间文艺团队,文艺骨干有2000多名,如全镇有铜管乐队60支,腰鼓队60多支,镇级文体队伍11支,村、社区文体队伍90支,每村、社区一支以上,同时各村均建有文化指导员、文化设施员为文化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枫桥镇党委、镇政府在文化强镇创建过程中,立足长远发展文化,以超前眼光谋划文化,高度重视文化基础设施的整体规划、科学布局和有效利用,为新型城镇化夯实文化发展根基。
一是市、镇、村三级结合。实行市、镇、村一体规划,充分发挥枫桥镇在公共文化范围内的带动辐射作用,形成一个统筹协调、相互衔接的中心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二是功能定位与个性发展相结合。充分利用地域文化优势,编制特色明显、定位准确的中心镇文化发展规划,力争彰显特色、彰显形象。三是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相结合。注重规划的协调性,把中心镇的总体规划与文化专项规划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以科学规划促进协调发展的中心镇文化培育新路子。
一是按照人口集中、产业集聚和土地集约的要求,处理好城镇文化建设与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关系。二是处理好加快基础设施配套与有序推进的关系。在扎实推进城镇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城镇综合承载力的同时,要防止投入过快、利用率不高的情况发生。三是处理好开发和保护、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努力做到挖掘文化底蕴,放大个性,延续文脉,推陈出新。
参考文献:
[1]浙江省文化厅《关于开展浙江省文化强镇、浙江省文化示范村(社区)评选活动的通知》2012.8.
[2]诸暨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文化强镇”创建工作的实施意见》(市委办[2007]140号)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