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静 唐小平
江泽民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他的讲话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创新意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创新的发动机。伴随着教改的轰轰春雷声,教学手段也愈加先进,现在的教师授课有录音机、投影仪、电脑多媒体。五彩缤纷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学生已经尝到了多媒体课件教学的甜头,它不仅容量大、效率高,而且极大地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进而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接受和创新意识的完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如: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春》时,我选用了乐曲《江南春》来创设春天的意境。播放前,我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学生仔细听,然后发挥想象为所听乐曲描绘画面。刹那间,课堂上,同学们静静地倾听着,音乐悠扬,教室静谧,而同学们的思绪都似火山口下的岩浆,强烈地沸腾着。乐曲一完,同学们纷纷举手,有的说:“看到了一条小河,河边,柳条儿露出了嫩芽、河里,几只鸭子在游水。”有的说:“有一片茂盛的小树林,林中鸟儿在欢唱……”有的说:“似乎闻到了春泥的气息,看到大片生命力顽强的小草……”一首乐曲引发了学生无穷的遐想,联想中感悟到春天的脚步,很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培养创新精神
1.鼓励质疑问难
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启发、诱导学生多思考、多质疑,以疑启思,提高思维的变通性,对同一问题、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进行全方位的思考和揭示,使其思维产生矛盾,意见纷呈,这时教师再放开让学生各抒己见,使学生置身于思考探索的气氛中,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力,促进创新能力的发展。
2.讲究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提问法”“点拨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电化教学”等教学手段,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课堂教学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主要阵地。
1.营造愉悦的氛围
愉悦的氛围是激发学生思维活动的催化剂,能刺激学生大
脑,把贮藏在大脑中的知识闸门打开,使学生产生回忆、想象、联想,让其使学生的思维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促进思维的发散,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创新性地解决问题。
2.提问题的艺术
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是由遇到要解决的问题而引发的,提出问题不是单向的,教师不仅要有目的性地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而且教师提问如果能够让学生产生思维上的矛盾,往往会使学生得到超常发挥。
3.加强学生逆向思维心理训练
所谓逆向思维就是反过来想。它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对学生思维心理是一个很好的训练,可以开拓学生视野、大胆创新。
(1)课文训练
例如,教《皇帝的新装》一文,让学生讨论:①故事中的人物谁最聪明,谁最愚蠢?②皇帝、大臣是否愚蠢,为什么?经过讨论,皇帝、大臣并不愚蠢,只是因为他们昏庸虚伪,才造成他们的愚蠢。讨论中逆向思维活跃,讨论的结果,主题明确而清楚。
(2)指导写作进行逆向思维的训练
例如,上完《皇帝的新装》时,我要求学生把皇帝在大臣们簇拥之下游行之后的情况,写一篇后续。并要求学生把皇帝写成更加残酷的人物形象或者表现皇帝有所悔悟。结果有一部分学生以此发生了逆向思维,写出皇帝由于此次所受欺骗及羞辱。回宫后,痛定思痛,励精治国,变成了一个令人敬重的皇帝。这是逆向思维的一大成效,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开拓精神的发挥。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1.实现自主学习
课堂上,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加动手训练的时间。在阅读中让学生动脑又动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这既是构建新教学模式的基本点,又是培养思考能力乃至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基础。
2.举办各种语文学习活动
当今的语文教学强调的是在社会中学语文、在生活中学语
文、在交际中学语文,社会处处有语文。在实践中学语文即是时下所提倡的“大语文观”。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有利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使学生从书本上、课堂上学到的东西付于实践,这样,不但提高了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而且使他们在学语文后有成功的体验,从而从内心深处更加热爱语文。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长期的积累。新课程需要创新型的教师,如果教师不能够常创新,就不可能培养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很强的学生。因此,我们还应该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真正成为适应新课程的新型教师。
(作者单位 重庆市合川大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