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旭
核心提示:中国在自身经济转型升级的背景下,将逐步提升并推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体系,形成亚洲命运共同体,而2014年则是这一战略的开局之年。
继2010年,中国GDP赶超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亚洲的最大经济体后,2012年中国再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贸易国。在此基础上,中国与亚洲周边国家的经济关系继续积极发展。同时,与中国贸易的重要程度,也在这些国家悄悄的改变。
事实上,中国在2013年已经成为各周边国家身边最大的市场与前两位的贸易伙伴。而2013年10月,中共中央召开的周边国家外交座谈会,为未来十年进一步发展这种关系,并最终将周边国家与中国紧密结合成为命运共同体奠定了总体战略。
同周边国家货物贸易总体稳定
去年以来,世界经济总体上出现复苏,但基础不稳、速度不均。发达经济体经济复苏势头增强,发展中经济体则由于发达经济体政策调整,全球能源矿产资源价格下降,增速放缓,而这种情况在中国周边国家也得到充分体现。
过去一年间,中国与周边国家贸易总额预计将超过1.3万亿美元,总量接近中国对外贸易总额35%。就国别而言,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货物贸易增长速度有快有慢,总体上,呈现出“北低南高”,且老贸易伙伴增速低,新兴经济体发展增速高的趋势。
从东北亚前三季度数据来看,中国与俄罗斯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下降13.3%,日本与中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下降9.7%,而中韩贸易情况相对较好,双边货物进出口额增长6.5%,截止到去年9月,中国一直是韩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
对东盟,情况则相对更好。其中,中国对东盟的出口增长为21.9%。
南亚情况由于印度受到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的政策预期影响,卢比大幅度贬值,导致中印贸易总量下降。2013年1至6月,印度与中国双边货物贸易额下降12.4%。中国在印度出口贸易中居第五位,在进口贸易中为印度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总体上看,中国同周边国家货物贸易较稳定,“北低南高、旧低新高”,出口增长稳定,进口有所降低。
贸易格局取决于各经济体结构契合度
分析2013年中国与周边国家贸易发展的状态,可以看出中国周边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还存在脆弱性与不稳定性,这是导致中国周边贸易在目前阶段发展速度相对和缓的主要原因。
就北部而言,俄罗斯经济过度依赖能源出口,在全球能源价格下跌的背景下,俄罗斯陷入通货膨胀和经济低迷中。过去十年俄罗斯政府对此问题有非常清楚的认识,但一直没有找到根本性的解决方法。
就中日贸易而言,除中日关系存在问题外,日本自身发展也出现问题。大型日企普遍创新不足,全球市场份额有所下降,电子工业被美韩全面超越。加之国内右翼化倾向严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产品在周边国家的销售。日本虽然极力希望打破这种相对孤立局面,但也缺乏有效政策。
而东盟之所以成为中国周边贸易的最大亮点,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由于东盟(尤其是新东盟四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普遍采取相对开放的投资政策加大外资吸引力。同时,大批国际企业借助这些国家相对廉价和优势劳动力发展一些高附加值的制造工业,使得中国同东盟形成了水平互动的贸易体系,带来了市场发展。
第二,中国的产品特征更符合东盟国家的需要。中国商业创新意识和学习能力较强,能够迅速学习西方相对发达的制造和产品技术,然后迅速低成本化,形成完整产业体系。在发达国家仍然高价销售的产业当中,有明显竞争优势。例如,中国大客车的价格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二分之一,但是品质和质量却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所以这些产品,在经济发展程度相对落后、购买力有限的东盟国家就具有很大吸引力,例如奇瑞QQ汽车在缅甸就大受欢迎。
第三,中国同东盟国家建立自贸区的战略取得了巨大突破。目前东盟自贸区关税相对较低、贸易壁垒较低,形成了较好的贸易条件,促成了中国与东盟贸易的增长。
第四,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家。最近几年,中国通过积极投资,带动周边国家贸易,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商贸发展。
亚洲命运共同体战略自今年开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全面开展转型升级,中国经济主轴将从中国制造发展到中国创造,在这一大背景下,中国经济同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也将随着转型升级。
这种转型升级的核心,是由过去的简单产品型贸易,转型为金融、投资、服务与产品贸易的立体贸易,贸易合作的形式,也将由现在相对较低开发程度的合作关系,升级为同周边国家联系更加紧密、合作更加深入、开放程度更高的自由贸易区、关税同盟和经济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10月举行的中国周边外交座谈会上,提出来的建立亚洲命运共同体的设想,在很大程度上揭示这样一个新的合作趋势。从这一大背景出发,2014年中国同周边国家经贸关系将呈现以下几个非常明显的特点:
第一,贸易将会进一步稳定的发展,发展速度将有望与发达经济体同步;
第二,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将在产品贸易基础上加大服务市场和品牌的管理,从而形成以中国品牌服务和品质技术为中心的高满意度贸易体系,实现贸易的品质升级;
第三,投资与金融合作将成为贸易合作关系升级的主导领域。中国将在主权货币互换方面、对周边国家的基础设施和关键经济领域的投资方面加大力度,带动中国同这些国家的贸易发展;
第四,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升级将继续加强。中国将继续推动和加强同东盟、中日、中日韩、东北亚等自贸区建设,找到启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印缅孟经济走廊、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中巴经济走廊等重大经济体系建设恰当的合作机制。同时,将适当超前探索在周边国家建立劳动要素、资本要素自由流动的局部新经济合作体系。例如建设以人民币为主导货币的跨境局部经济共同体,推动周边相对发展程度较低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中承接中国转移出来的制造能力;
第五,加强对民间投资的扶持,加强信息服务,扩大民间交流,并通过国际援助加大对周边国家的培训与服务。(支点杂志2014年1月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