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钢中央研究院 郭朝晖
本文是笔者的一些琐碎想法,片面荒谬之处,敬请指正。
笔者认为:未来10年,可能是中国自动化行业发展的黄金10年。10年以后,制造业中基础自动化的总体发展水平将向西方发达国家看齐;同时,与生产、决策相关的智能化将走向深入。这两个领域的发展,决定着中国自动化的未来。
未来的机遇
自动化生产线的普及和自动化水平的提高会对自动化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本文所谓自动化产业,是指那些提供设备、仪表、软件、服务等与自动控制相关产品的公司。笔者预计,下面几个领域的发展可能面临机遇和挑战。
机器人产业
机器人产业可能有跨越式的发展。机器人不是新技术,机器人的应用程度主要与社会发展水平相关。笔者在10年前发现:中国钢厂中工人的很多工作,在日本是由机器人完成的。在工资水平较低时,购买机器人是不合算的。但随着劳动力价格的提升,机器人的使用势必扩大。几年前,富士康公司发生“十三跳”事件,引发社会的极大关注。此后,郭台铭开始重视机器人。笔者认为:机器人的制造、使用、服务将会成为未来自动化产业发展的热点。
生产过程智能化
自动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对智能化产生巨大的需求。例如,在钢铁冶金行业,有数百种称为“模型”的智能软件,能帮助实现复杂的过程和管理控制。“模型”应用的程度,是一个企业现代化程度的标志。类似技术在化工等大型流程行业也有。笔者认为:在未来十年中,类似技术将会在规模相对较小的制造行业中逐步普及。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的企业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数据。这些数据中包含大量有用的知识和信息,能有力推进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相关技术在用电预报、产品质量预报等方面有了很多应用案例,对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有人甚至指出:对利润微薄的行业来说,数据分析和知识挖掘带来的效益,可能就能决定企业的盈亏。笔者猜测:针对工业过程数据分析、挖掘的相关工作,可能会成为一个专门的服务性行业。
事物智能
事物智能(BI)是个老概念。尽管如此,BI的应用仅仅是开始。最近10年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为BI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I在未来10年的发展前景会更加光明。该技术不仅能促进中国的经济转型,也将成为政府行政改革的强大引擎。
笔者发现:在大型企业、政府机关,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管理“短板”。具体表现在居民和职工的抱怨很多,有些抱怨是历史的痼疾。而这些问题,本质上都是可以通过BI技术来实现的。换个角度看:在未来10年里,BI技术应用不好的企业,不可能成为世界一流的企业;BI应用不好的政府,也难以成为人民满意的政府。
智能交通
2009年,中国汽车产量步入世界第一。目前,中国大约20%的家庭拥有了私人汽车,跑步式进入汽车社会。然而,汽车的大量使用也带来了许多严重的问题:从一线城市到小县城,纷纷出现交通拥堵现象。汽车的能耗已经占据中国总能耗的20%,中国的原油一半以上需要进口。智能交通将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极其重要的手段。但目前为止,中国的软、硬件水平都还不够理想。智能交通的个性化很强,每个城市、每条道路、每个时间段的情况都不一样。硬件投入的价格也很高。预计这个产业的体量不会太小。社会呼吁能够推进这个行业的龙头企业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