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弋思,王亚楠,黄 欣,林德贵,金艺鹏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 海淀,100193)
白内障是一种可导致视力障碍或失明的常见眼病。超声乳化术是人类和动物医学上常用的白内障手术治疗方法。在进行超声乳化术和人工晶体植入术的过程中,为使超乳探头和人工晶体进入到晶状体囊内,需要进行撕囊术或截囊术。最常用的人工撕囊方法包括连续环形撕囊术(CCC)和开罐式截囊术(COC),随着医学和宠物医疗事业的发展,很多宠物医院已经采用脉冲电崩刀(PEAK-fc)进行截囊。本文综合国外的研究结果对比了这3种方法的利弊。
对于初学者来说,超声乳化术的操作过程中,撕囊和超乳这两个环节较难[1]。其中,撕囊的难度在于,在操作时和操作后,要使晶状体前囊上形成一完整的囊袋开口,不能使囊膜开口产生放射状的撕裂。囊袋开口的大小不仅要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还要让人工晶体能进入囊内并保持位置。
传统的撕囊方法包括连续环形撕囊术(CCC)和开罐式截囊术(COC),与老龄犬相比,幼龄犬的前囊更薄,所以采用COC法比较容易控制,相反,CCC法则更适用于6~8岁以上的老龄犬[2]。相比其他的撕囊方法,CCC法造成放射状撕裂的机会相对较小[3-4]。
不管是CCC还是COC方法,两者的操作都需要有足够的后部光照反射,成熟白内障时后部光照反射减少,增加撕囊难度,这时可使用台盼蓝和吲哚菁绿等染色剂使前囊着色,有助于判断撕囊的边缘。在面对成熟期白内障、浅前房、前囊增厚或纤维化皮质液化等情况时,CCC的难度大大增加[8],这时截囊比撕囊更有好处。
与CCC相比,近期引入的脉冲电子崩解刀(PEAK-fc)是一种新型无牵引作用、操作更精确的冷切割工具,可避免放射状撕裂的发生。
Carl Zeiss公司研制的脉冲电子崩解刀(PEAKfc)通过高电压和短电脉冲,在电极头端组织中,创建出一微小的等离子流区域。等离子流伴随放电现象,引发了液体介质的爆破性挥发。这种放电现象作用于组织,使之变成机械性碎块,实现组织的切除或使组织裂开,最终形成切口[9]。由于脉冲时间短,热效应传播范围不超过10μm,这种技术也被称为冷切开技术。
在2004年,Izam等人比较了CCC和COC的撕囊效果[5]。使用猪眼进行CCC和COC撕囊后在扫描电镜下观察,发现CCC组的囊袋开口边缘平滑整齐,而COC组的囊袋开口边缘则出现向外的缺口,边缘不整齐。在人类医学临床上COC并不常用,因为这些缺口日后可能会向赤道部撕裂而导致严重的并发症[2]。Assia等人曾经评估了囊袋撕裂与人工晶体(IOL)稳定性的关系[6]。他们发现,在没有放射状撕裂的囊袋中,90%的IOL稳定性良好,而随着撕裂数目的增加,IOL的袢脱出囊外的几率增加,使其光学部发生偏离。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通过CCC方法进行撕囊可以减少囊袋撕裂的几率,而完整的囊袋开口可降低IOL发生偏离的可能性。
为使IOL安全固定于囊内,撕囊的大小也是关键。植入IOL时,撕囊直径应小于IOL光学部直径1mm。为控制好撕囊大小,可先在前囊上方作一弧线形切口,通过切口进行超乳和IOL植入[2]。理论上,此方法可减少超声乳化过程中探头释放的能量对角膜内皮的损伤[7],完成超乳后,可通过后部反光,参照已植入的IOL光学部大小完成CCC。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很容易造成前囊的撕裂[2-7]。
Palanker等人对猪眼和兔眼使用CCC撕囊和PEAK-fc截囊,并作了效果对比[10]。他们在电镜下观察囊袋开口的边缘,发现采用这两种方法的边缘都是锐利的,没有造成放射状撕裂,而前者比后者边缘平滑,机械截囊会残留下微细结构。
PEAK-fc的一个缺点是会形成气泡阻挡术野[8]。新型PEAK-fc对探头形状进行优化,可使用连续脚踏来控制切割速度,使用更高的频率(2MHz)来减少气泡的形成[10]。在Palanker的研究中,观察到新型PEAK-fc完成的囊袋开口边缘光滑[10],没有额外的热损伤或缺口,也没有过多的气泡产生。以下是Palanker在研究过程中使用的参数:脉冲重复率(pulse repetition rate)通过脚踏控制在20Hz至200Hz之间,电压振幅(voltage amplitude)±350 V至±450 V,脉冲串间隔(burst duration)20μs,切割探头以约1.0mm/s的速度在前囊上缓慢地进行圆形切开,减少对晶状体囊造成的牵引力和压力。切割的速度可以通过脚踏控制脉冲重复率来调控。通过参数设置,可避免气泡过度产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
撕囊是超声乳化术中一个最基本的重要环节,COC较适用于幼龄犬,但操作时间较长,撕囊边缘不整齐,容易造成放射状撕裂。CCC最早被Neuhann and Gimbel提出[11],也是目前最常用的撕囊技术。撕囊边缘平滑整齐,能减少撕裂的发生,且成本较低,但对于个别情况,如成熟的白内障、前囊增厚或纤维化等情况时撕囊难度会增加。随着宠物行业的发展,PEAK-fc的使用越来越普及,它对组织无牵引作用、能更精确地控制截囊的大小和形状,且截囊效果好,不容易造成撕裂,但在操作过程中会产生气泡,影响术野。
笔者认为,练好撕囊是完成超乳手术中重要的一步,特别是没有机械辅助时也应具备人工撕囊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应对各种问题时,在不同时机选择最合适的撕囊方式。
[1]Dooley I J,O'Brien P D.Subjective difficulty of each stage of phacoemulsification cataract surgery performed by basic surgical trainees[J].JCataract Refract Surg,2006,32:604-608.
[2]Kirk N.Gelatt JPG.Veterinary Ophthalmic Surgery[J].1 ed:Saunders Ltd,2011,302-352.
[3]Assia E I,Apple D J,Tsai JC,et al.Mechanism of radial tear formation and extension after anterior capsulectomy[J].Ophthalmology,1991,98:432-437.
[4] Wilson M E,Jr.Anterior lens capsule management in pediatric cataract surgery[J].Trans Am Ophthalmol Soc,2004,102:391-422.
[5] Izak A M,Werner L,Pandey S K,et al.Analysis of the capsule edge after Fugo plasma blade capsulotomy,continuous curvilinear capsulorhexis,and can-opener capsulotomy[J].JCataract Refract Surg,2004,30:2606-2611.
[6] Assia E I,Legler U F,Merrill C,et al.Clinicopathologic study of the effect of radial tears and loop fixation on intraocular lens decentration[J].Ophthalmology,1993,100:153-158.
[7]Ndiaye P A,Eboulabeka E,Tchabi S,et al.Analysis of implant position after envelope technique in"white"cataract surgery[J].Dakar Med,1999,44:16-19.
[8]Priglinger SG,Haritoglou C,Palanker D,et al.Pulsed electron avalanche knife for capsulotomy in congenital and mature cataract[J].JCataract Refract Surg,2006,32:1085-1088.
[9]Palanker D,Vankov A,Jayaraman P.On mechanisms of interaction in electrosurgery[J].New Journal of Physics,2008,10:123022.
[10]Palanker D,Nomoto H,Huie P,et al.Anterior capsulotomy with a pulsed-electron avalanche knife[J].JCataract Refract Surg,2010,36:127-132.
[11]Priglinger SG,Palanker D,Alge C S,et al.Pulsed electron avalanche knife:new technology for cataract surgery[J].Br JOphthalmol,2007,91:949-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