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小娜,童 杰,周衍晶,徐晓玉
(西南大学药学院,西南大学中药研究所,重庆市药效评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 400715)
忍冬属植物药用历史悠久,最早见于梁代陶弘景(456-536)所著《名医别录》“忍冬……十二月采,阴干。今处处皆有,似藤生,凌冬不凋,故名忍冬”。北宋苏轼、沈括所著《苏沈良方》描述“生田野篱落,处处有之,两叶对生……经冬不凋。四月开花,极芬芳可爱,香闻数步,初开色白,数日则变黄,每黄白相间,故一名金银花”。可见我国本草著作中记载的忍冬属植物是一大类,处处生长,忍冬属植物之花即金银花。随着历史的发展,金银花逐步取代了忍冬藤,在临床上广泛应用。2010版《中国药典》中收载的忍冬属药材一共5种,即忍冬Lonicera japonicaThunb.、灰毡毛忍冬LoniceramacranthoidesHand.-Mazz.、红 腺 忍 冬Lonicera hypoglaucaMiq.、华南忍冬Lonicera confusaDC.及黄褐毛忍冬Lonicera fulvotomentosaHsu et S.C.Cheng。《中国药典》对这5 种药材(花蕾)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的描述完全相同,均为:“甘、寒,归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之功效,主治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用法与用量为6~15 g。”但5种药材分别列于金银花(忍冬)、山银花(灰毡毛忍冬、红腺忍冬、华南忍冬、黄褐毛忍冬)两个药名之下。因此,5种药材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是否相同一直在学术界存在争议。鉴此,本文系统整理了迄今为止国内外有关该属5种药材药效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成果,以期澄清事实。
忍冬属药材中有机酸类化合物主要包括绿原酸、异绿原酸、咖啡酸等。
1.1 绿原酸 绿原酸由咖啡酸和奎尼酸缩合而成,化学名为3-O-咖啡酰奎尼酸,分子式为C16H18O9。5种忍冬药材均含有丰富的绿原酸,不同品种之间其绿原酸含量有差异。产于山东和河南的忍冬花中绿原酸含量为2.398%~3.504%;湖南灰毡毛忍冬花中绿原酸含量为5.53% ~6.45%,而重庆秀山灰毡毛忍冬中绿原酸含量可高达9.03%[1];广西不同产地的红腺忍冬中绿原酸含量大约在2.54%~5.37%;华南忍冬以及黄褐毛忍冬中绿原酸含量分别是2.21%~3.94%,2.08% ~2.56%。
1.1.1 绿原酸药理作用
1.1.1.1 抗菌及抗病毒作用 绿原酸对多种对革兰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和革兰阴性菌(如脑膜炎双球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等)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抗菌机制与非竞争性抑制细菌体内的芳基胺乙酰转移酶(NAT)有关[2]。同时,绿原酸能够明显抑制呼吸道中最常见的合胞病毒、柯萨奇B组3型病毒、腺病毒7型等。此外,在研究植物次生代谢产物作为抗逆转录病毒剂时,发现绿原酸有望成为抗艾滋病毒(HIV)的先导化合物。
1.1.1.2 抗炎作用 杨斌等[3]通过体外抗炎实验证明,绿原酸能够抑制 TNF-α、IL-6,低浓度抑制6-keto-PGF1α生成,高浓度则诱导6-keto-PGF1α生成,对COX-2活性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说明绿原酸具有体外抗炎活性。
1.1.1.3 清除体内自由基作用 绿原酸属于小分子化合物,能与过氧自由基快速反应,继而转化成低活性产物,因此,可终止链自由基反应,是潜在的重要生物抗氧化剂。张伟敏等[4]对灰毡毛忍冬提取纯化物绿原酸进行研究,发现绿原酸的还原能力要明显强于抗坏血酸(P<0.05),表明绿原酸具有较好的抗氧化能力。同时,绿原酸对·OH和Fe3+分别具有较好的清除能力和还原作用,并与其浓度呈正相关性。可见,忍冬属药材作为天然抗氧化物质资源,具有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
1.1.1.4 降血糖及降血脂作用 绿原酸被确认为是葡萄糖-6-磷酸位移酶第一个新型特异性抑制剂,可以减少肝糖原的输出,降低血糖水平,这有助于降低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出现的较高的肝糖排泄速度,显示出绿原酸在治疗糖尿病方面的良好前景。梁秀慈等[5]通过高脂乳剂诱导小鼠产生胰岛素抵抗作用,给予绿原酸(20mg·kg-1)干预,也证明了绿原酸具有降血糖和降血脂作用,能够有效缓解高脂乳剂诱导的小鼠形成胰岛素抵抗作用。
1.1.1.5 其他作用 Chlopcikova等[6]的研究发现,绿原酸能保护心肌细胞免受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引起的氧化应激损伤,明显抑制铁离子依赖性DOX诱导的心肌细胞内微粒体及线粒体膜的脂质过氧化。此外,绿原酸对胃癌及结肠癌的发生具有预防及抑制作用;能明显增加胃肠蠕动,促进胃液及胆汁分泌;具有较强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和一定的免疫调节活性[7]。
1.2 异绿原酸 忍冬属药材中的异绿原酸是一种混合物,其异构体有7种,分别为3,5-O-二咖啡酰奎宁酸、4,5-O-二咖啡酰奎宁酸、3,4-O-二咖啡酰奎宁酸、1,3-O-二咖啡酰奎宁酸、3-阿魏酰奎尼酸、4-阿魏酰奎尼酸和5-阿魏酰奎尼酸,其中,以3,5-O-二咖啡酰奎宁酸为主。异绿原酸广泛存在于5种忍冬属药材中。刘敏彦等[8]测得平邑金银花、四川山银花、湖南山银花、湖北山银花中3,5-O-二咖啡酰奎宁酸含量分别为 11.33、17.96、30.45、23.82 mg·g-1。可见山银花中3,5-O-二咖啡酰奎宁酸的含量远高于金银花。
1.2.1 异绿原酸药理作用
1.2.1.1 抗乙肝病毒与艾滋病毒作用 二咖啡酰奎宁酸(dicaffeoylquinic acids,DCQ)对乙型肝炎病毒(HBV,部分双链,环状,嗜肝性DNA病毒)抗原表达、病毒DNA复制及DNA聚合酶活性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美国加州大学就DCQ对AIDS病毒HIV-1的作用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发现DCQ能够抑制培养组织中HIV-1的复制及整合酶的催化活性,抑制浓度分别为1 ~4 g·L-1和0.06 ~0.66 g·L-1;也能够抑制T细胞株中HIV-1的复制,浓度为1~6 mmol·L-1,抑制整合酶的浓度更低。可以预见DCQ有可能成为开发抗HIV药物重要的先导化合物,而作为含有DCQ的忍冬属药材便具有相当大的开发利用价值,尤其是含量较高的山银花。
1.2.1.2 抑制透明质酸酶 透明质酸是动物组织基质中具有限制水分及其它细胞外物质扩散作用的成分,而透明质酸酶(HAase)能使透明质酸产生低分子化作用,降低体内透明质酸的活性,关系到血管系统的通透性和炎症反应。研究证明,3,5-O-二咖啡酰奎宁酸(IC50为 1.85 mmol·L-1)有较强的抑制HAase激活的作用[9],间接表明了 3,5-O-二咖啡酰奎宁酸可能具有治愈创伤、使皮肤润湿健康、润滑关节和防止炎症等作用。
1.2.1.3 其他作用 异绿原酸对大鼠具有较强促进前列腺环素(PGI2)的释放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大剂量使用时具有抑制血压过低的作用。此外,3,5-O-二咖啡酰奎宁酸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自由基生成有关.。
1.3 咖啡酸 咖啡酸是绿原酸的水解产物,广泛存在于5种忍冬属药材中,其别名为3,4-二羟基肉桂酸,分子式为C9H8O4。王天志等通过RP-HPLC测得山东平邑忍冬、河南密县忍冬、重庆秀山灰毡毛忍冬中咖啡酸的含量分别为0.011%、0.0065%、0.021%;黄褐毛忍冬与红腺忍冬中咖啡酸含量范围分别大约为0.30% ~3.98%、0.10% ~0.22%,华南忍冬中咖啡酸含量有待进一步确定。
1.3.1 咖啡酸药理作用
1.3.1.1 抗病毒作用 李丽静等[10]通过实验证明咖啡酸在 0.2、2、20、200、2 000 mg·L-1剂量下均有抑制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的作用,且呈量效关系,同时咖啡酸(100 mg·L-1)对新城鸡瘟病毒(NDV)诱生人全血细胞干扰素作用有促进作用。
1.3.1.2 抗炎及免疫调节作用 文献报道[11],咖啡酸是核转录因子NF-κB抑制剂,具有调节炎性介质释放和免疫功能的活性,通过抑制NF-κB和5-脂氧合酶,下调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减少一氧化氮的合成,也可通过此途径抑制多种炎性介质的合成和释放,从而有效控制炎症反应造成的神经元氧化损伤,减轻炎性痛。
1.3.1.3 抗氧化作用 作为多酚类化合物,咖啡酸在反应中可提供氢原子,并具有芳环羟化作用,有较强的还原性,能通过清除具有反应活性氧的物质和以C-、N-、S-为中心的次级自由基,而保护皮肤的胶原蛋白不受自由基的损害,还可以抑制脂质的氧化、炎症的发展以及防止由自由基引起的Ⅲ型胶原蛋白的退化[12]。由于机体内源性氧化剂涉及多种病变过程,包括炎症、溶血、肿瘤、衰老和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因此,可以预见作为含有咖啡酸的忍冬属药材具有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1.3.1.4 其他作用 利用改进型的Ames试验方法、鼠伤寒沙门菌的变异种TA系列菌株、直接致突变物的1-硝基芘和间接致突变物的色氨酸热解产物(Trp-P-1)对酚酸类物质进行抗突变效果的测试,发现咖啡酸有抗突变活性。同时,咖啡酸是金银花的主要止血成分,能使凝血和出血时间缩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等多种致病菌有极强的抑制作用;具有抗缺氧和抗心肌缺血作用;还可以抑制致癌物质亚硝基胺的产生,其衍生物如咖啡酸苯乙酯也能抑制致癌基因的表达,避免恶性肿瘤的发生。
黄酮类物质也是忍冬属药材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主要包括木犀草苷、木犀草素、木犀草素-3-O-α-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β-D半乳糖苷、槲皮素及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金丝桃苷和5-羟基-3’,4’,7-三甲基黄酮等。5种忍冬药材均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陈锐等[13]测得忍冬中总黄酮可达4.57%;灰毡毛忍冬中总黄酮可高达8.69%;广西忻城各地的红腺忍冬和海南华南忍冬中总黄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4.83%,5.66%;贵州省安龙县多个不同来源的黄褐毛忍冬中总黄酮含量范围为10.1% ~20.8%。
《中国药典》规定金银花(忍冬)中木犀草苷含量不少于0.050%,而对于山银花未做要求,但这并不意味着山银花几种药材中没有木犀草苷。王艳艳等[14]通过HPLC测得重庆秀山灰毡毛忍冬中也含有木犀草苷,其范围在0.0187% ~0.0962%之间,浙江产红腺忍冬中也含有0.04% ~0.06%的木犀草苷。至于华南忍冬与黄褐毛忍冬中是否含有木犀草苷以及含量多少尚未见报道。
2.1 黄酮类药理作用
2.1.1 抗菌及抗病毒作用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忍冬属药材中的总黄酮最敏感(MIC≦0.5 g·L-1)。进一步研究证明,总黄酮中的木犀草素可提高抗菌药物在菌体内的蓄积浓度,逆转细菌的耐药性[15]。木犀草苷和木犀草素还具有较强的抗呼吸道病毒作用,木犀草苷抗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副流感3型病毒和流感A型病毒的作用比木犀草素强。王林青等[16]采用CPE法,测得忍冬黄酮类提取物对Vero细胞的最大安全浓度为1.954 g·L-1,山银花黄酮类提取物对Vero细胞的最大安全浓度为3.125 g·L-1。在安全浓度范围内,忍冬和灰毡毛忍冬黄酮类提取物均具有明显的抗病毒作用,体外对伪狂犬病病毒(PRV)分别具有明显的阻断、抑制和中和作用,其中,灰毡毛忍冬对PRV体外的抑制作用强于忍冬,而阻断作用和中和作用,两者差异不明显。
2.1.2 抗氧化作用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酚结构,能够提供活泼的氢质子与油脂氧化产生的自由基结合成稳定的产物,从而阻断油脂的自动氧化过程,对O-2、·OH自由基的消除有明显的效果。另外,从忍冬中提取总黄酮,通过烘箱储藏法以及H2O2-CTMAB-鲁米诺发光体系也证明了总黄酮提取物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其对油脂抗氧化作用呈量效关系。
2.1.3 保肝作用 用猪血清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为模型,观察金银花总黄酮对大鼠各项血清学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金银花总黄酮能降低肝纤维化程度,有效减轻肝细胞损伤,对免疫性肝纤维化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同时,总黄酮中的金丝桃苷在体内可通过抗氧化途径,减少炎症介质的释放,从而保护由四氯化碳诱导的肝损伤。
2.1.4 其他作用 黄酮类成分还具有调节免疫,调节血脂的作用,能明显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指数,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并有较弱的降血脂作用。提取自忍冬中的金连木黄酮还具有潜在抗炎活性[17];体外实验[18]显示,木犀草素具有抗多种肿瘤细胞株的作用,可诱导DNA破坏导致肿瘤细胞凋亡。
忍冬属药材中皂苷类成分主要为三萜类型,包括两种:以常春藤皂苷元为配基的三萜皂苷和以齐墩果烷型皂苷元为配基的三萜皂苷。目前,已分离出的主要有灰毡毛忍冬皂苷甲、灰毡毛忍冬次皂苷乙、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川续断皂苷乙、木通皂苷D,还有一些含有糖基的三萜皂苷。在5种忍冬属药材中均含有三萜皂苷。黄褐毛忍冬总皂苷含量较高,平均可达8.97%;河南西峡产忍冬中的三萜皂苷的抗炎活性成分忍冬苦苷C与忍冬苦苷A含量分别为0.166%、0.608%;秀山灰毡毛忍冬中皂苷类代表性成分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的含量分别可达4.83%、0.88%[19]。而关于红腺忍冬和华南忍冬中三萜皂苷类含量多少的研究报道较少。
3.1 三萜皂苷类药理作用
3.1.1 抗炎及抗菌作用 黄褐毛忍冬总皂苷具有明显的抗炎活性,可以降低OVA致敏小鼠肠道炎症因子IL-6、IL-17 A的过度表达,明显增强CD+4、CD+25调节性T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Foxp3的表达,故黄褐毛忍冬总皂苷可以改善肠道炎性疾病。同时,Pasi等[20]证明常春藤皂苷元、忍冬苦苷 A、α-常春藤皂苷、无患子皂苷 B、川续断皂苷乙对革兰阳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和革兰阴性绿脓杆菌、大肠杆菌、阴沟肠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均具有抗菌活性,MIC范围为1.8~2.5 mg·L-1,其中无患子皂苷B和川续断皂苷乙显示出与奈替米星相似的抗菌活性。
3.1.2 免疫调节及抗过敏作用 黄褐毛忍冬总皂苷(200 mg·kg-1)亦可诱导 OVA致敏小鼠脾脏中 CD4+CD25+Foxp3+T细胞,增强 Treg反应,相对削弱 Th2反应,改善Th1/Th2失衡状态,从而对IgE介导的超敏反应起到缓解作用。研究表明,所有皂苷元3位接单糖链的常春藤皂苷在30 mg·L-1的浓度时均能激活90%的免疫溶血,皂苷元28位接单糖链和3、28位接双糖链的常春藤皂苷具有抗补体活性。
3.1.3 保肝作用 忍冬和黄褐毛忍冬中的皂苷类对CCl4、扑热息痛及D-半乳糖胺所致肝中毒小鼠具有保护作用,能够降低肝中毒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的升高,降低肝脏甘油三酯含量,并明显减轻肝脏病理损伤的严重程度,使肝脏点状坏死总数及坏死改变出现率明显降低,且黄褐毛忍冬总皂苷对镉所致的小鼠急性肝损伤也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3.1.4 抗癌作用 采用MTT法检测灰毡毛忍冬次皂苷乙在体外对白血病细胞HL-60和结肠癌细胞LOVO的作用,结果表明,灰毡毛忍冬次皂苷乙对两种肿瘤细胞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对HL-60效果更好。同时,灰毡毛忍冬次皂苷乙还可诱导HepG2细胞凋亡。
3.1.5 其他作用 从灰毡毛忍冬中提取得到的葳岩仙皂苷C和α-常春藤皂苷为具有单糖链的皂苷,对具有血吸虫病传染性的光滑双脐螺显示很强的灭螺作用,而双糖链皂苷没有活性。另外,三萜皂苷类的木通皂苷F能够抑制尖孢镰刀菌菌丝体的体外增长,木通皂苷D对人和鼠类白血病细胞显示较强的细胞毒性,还可提高RAW264.7巨噬细胞NO的水平[21]。
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在5种忍冬属药材中广泛存在,且在藤茎、叶、花蕾等部位均有分布,是该属药材的另一有效成分。主要有马钱苷(loganin)、当药苷(sweroside)、番木鳖酸(loganin acid)、secoxyloganin、裂环番木鳌苷酸 (secologanic acid)、vogeloside等。马双成等[22]从忍冬中分离得到10种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并采用RP-HPLC方法测定了忍冬中的4种环烯醚萜苷的含量,其中山东平邑忍冬中当药苷、马钱苷、vogeloside、secoxyloganin的含量分别是 0.46%、0.14%、0.38%、0.41%,产自河南的忍冬中以上4种成分的含量范围分别是0.21% ~0.32%、0.02% ~0.08%、0.15%~0.32%、0.23% ~0.36%。关于山银花项下4种忍冬中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含量多少尚未见到报道,但灰毡毛忍冬中以裂环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居多。
4.1 环烯醚萜类药理作用
4.1.1 抗炎作用 对忍冬水溶性成分进行研究,发现环烯醚萜类成分能够明显抑制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对非特异性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23]表明,口服给药剂量为100 mg·kg-1时,马钱苷对角叉菜胶所致小鼠足肿胀的抑制率达44.4%,与阳性对照消炎痛的抑制率相当(7 mg·kg-1);尾 iv 当药苷 10 mg·kg-1时,对巴豆油所致小鼠耳肿胀的抑制率为 65.7%,ig 100 mg·kg-1时,抑制率为57.8%;而对于花生四烯酸所致的小鼠耳肿胀模型,尾iv当药苷 10 mg·kg-1时,抑制率为 69.1%,ig 100 mg·kg-1时,抑制率为45.7%。
4.1.2 抗病毒作用 马双成等[22]采用细胞病变法对忍冬中当药苷、马钱苷、vogeloside等10个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进行抗病毒作用的研究。结果证明,这些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均具有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作用,能够中等强度地抗RSV和抗PIV3的活性,其中活性最强的为secoxyloganin。但10个环烯醚萜苷类化合物均不具有抗Flu A病毒的活性。同时,当药苷也被证明是忍冬抗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活性物质之一。
4.1.3 镇痛作用 忍冬藤中环烯醚萜类成分的镇痛研究表明,尾iv 10 mg·kg-1对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的抑制率为76.9%,优于阳性对照药marobiven(抑制率56.5%);将提取物进一步纯化后得到当药苷,尾 iv 10 mg·kg-1对醋酸所致的小鼠扭体的抑制率为 89.7%,口服给药100 mg·kg-1时抑制率为 87.9%[23]。
4.1.4 保肝作用 从忍冬果实中提取环烯醚萜总苷进行实验,发现各剂量组均能够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中升高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且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说明其具有保护肝细胞的作用。此外,马钱苷、7-epiloganin和secoxyloganin在20 mg·kg-1的剂量下对小鼠显示出明显的肝保护作用。
4.1.5 其他作用 以环烯醚萜苷类为主要成分的忍冬提取物(6 mg·kg-1)对酵母菌所致SD大鼠发热模型以及内毒素所致家兔发热模型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忍冬果实中环烯醚萜总苷可使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糖含量明显下降,明显拮抗外源性葡萄糖引起的血糖升高,表明环烯醚萜总苷能够改善糖尿病症状。作为众多植物药中的有效成分之一,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还具有抗菌、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肿瘤、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等多种活性,但是,关于忍冬属中分离得到的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药理活性的报道还比较少,应加大该方面的研究。
5种忍冬属药材均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对忍冬属药材挥发油类进行分离鉴定,得出近200种化合物,包括酸类、酮类、醇类、萜类、醛类化合物等。研究较多的是棕榈酸、双花醇、芳樟醇、香叶醇、α-松油醇等。研究表明,忍冬中挥发油的含量为0.1%。黄褐毛忍冬中挥发油的含量为0.028%,但油中的双花醇、芳樟醇、香味醇等抗菌、抗病毒的有效成份含量都不低于忍冬。同时[24],药材部位、产地及干、鲜状态不同,所含挥发油的成分差异也较大。比如忍冬干花挥发油成分以棕榈酸为主,占挥发油26%以上,鲜花中以芳樟醇为主,含量占挥发油的14%以上;在湖南3个产地的灰毡毛忍冬花蕾中检测到26个相同的挥发油成分,其中芳樟醇含量最高,在湖南新宁产灰毡毛忍冬花蕾中所占相对含量高达31.88%,且3产地灰毡毛忍冬中所含芳樟醇的含量均高于忍冬;苟占平等研究红腺忍冬干燥花蕾中挥发油成分,棕榈酸含量最高占49.27%,其次是亚油酸占16.97%,而华南忍冬以棕榈酸甲酯最多,占20.59%,其次是棕榈酸15.29%。5.1 挥发油类药理作用 挥发油是舒风散热的物质基础,具有抗菌、解热和止咳平喘等药理作用。其中,双花醇有较强的体外抑菌作用,芳樟醇、香叶醇、α-松油醇亦有抗菌抗病毒作用,芳樟醇还可平喘镇咳,治疗小儿肺炎及扁桃体炎等。Su[25]使用超临界CO2萃取忍冬花蕾获得1.08%挥发油,经药理学实验证明,该挥发油能够对小鼠耳肿胀模型起到明显的抗炎作用。研究表明,对伪狂犬病病毒(PRV)在Vero细胞上引起的细胞病变,能够起到明显阻断作用(P<0.05)的挥发油最小有效含量分别为:湖南忍冬挥发油类提取物232.70 mg·L-1、湖南灰毡毛忍冬挥发油类提取物71.62 mg·L-1;对鸡新城疫病毒(NDV)在Vero细胞上引起的细胞病变,能够起到明显阻断作用的挥发油最小有效含量分别为:湖南金银花挥发油232.70 mg·L-1(P<0.01),差异极明显;湖南灰毡毛忍冬挥发油71.62 mg·L-1(P<0.05)。从对病毒的阻断率来看,对PRV和NDV的阻断效果均为湖南灰毡毛忍冬挥发油比湖南忍冬好。此外,忍冬属药材精油,在卷烟、食品以及高级化妆品等行业中是上等香精、香料,还可有效保护皮肤,防止皮肤粗糙、干裂。
综合迄今为止国内外有关忍冬属药材的研究报道,《中国药典》2010版所收载的忍冬、灰毡毛忍冬、红腺忍冬、华南忍冬、黄褐毛忍冬等忍冬属5种药材,均含有有机酸类、黄酮类、三萜皂苷类、环烯醚萜类、挥发油类物质,均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抗氧化、保肝、调节免疫等药理作用。忍冬属5种药材所含的主要药效成分种类和药理作用均没有明显差别。其中《药典》针对金银花与山银花分别规定的含量检测成分绿原酸、木犀草苷、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川续断皂苷乙,并非仅存在于某种特定的药材中。
忍冬属药材某种药理作用常常是多种成分共同产生的综合效应。即忍冬属药材所含的不同化学成分具有某些相同的药理作用。例如,具有抗菌作用的成分有绿原酸、咖啡酸、黄酮类、三萜皂苷类、挥发油类;具有抗病毒作用的成分有有机酸类、黄酮类、环烯醚萜类、挥发油类;具有保肝作用的成分有黄酮类、皂苷类、环烯醚萜类;具有抗氧化作用的成分有绿原酸、咖啡酸、黄酮类。这符合大多数中药疗效的特点。
由于《中国药典》1963年第一版仅收载了忍冬Lonicera japonicaThunb.作为金银花药材,所以,迄今为止其他忍冬属药材的研究相对不足,尤其是一些成分的含量测定报道较少。除绿原酸之外,其他药效成分的开发利用亦较少。
近年来,研究者从忍冬属药材中发现了更多的新化学成分,比如黄酮类中新发现的化合物5,3’-二甲氧基木犀草素、木犀草素5-O-β-D-葡萄糖苷,三萜皂苷中的新长春皂苷F等。但是关于这些成分所能产生的药理作用、构效关系、毒性等尚未见报道,值得进一步研究。
由于忍冬Lonicera japonicaThunb资源的不足,尤其是2003年“非典”和近年“禽流感”、“H7N9”等人类新型流行性疾病的发生,使金银花类药材严重供不应求。鉴此,《中国药典》分别于2005版增加了灰毡毛忍冬Lonicera japonicaThunb,2010版又增加了黄褐毛忍冬Lonicera fulvotomentosaHsu et S.C.Cheng。本文提供的资料显示,忍冬属5种药材主要药效成分与药理作用均无差异,本课题组近年来进行的灰毡毛忍冬与忍冬在抗菌、抗炎、解热、免疫调节等方面的比较研究[26],也证实了两者作用相当。这为解决忍冬药材资源不足的问题找到了解决的途径。
[1]冯彬彬,王小翠,张建海,等.不同产地金银花与山银花中绿原酸含量的比较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729-30.
[1]Feng B B,Wang X C,Zhang J H,et al.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ontent of chlorogenic acid in Lonicera japonicae flos and Lonicera flos from different producing ares[J].J Anhui Agri,2012,40(2):729-30.
[2]Tsou M F,Hung C F,Lu H F,et al.Effects of caffeic acid,chlorogenic acid and ferulic acid on growth and arylamine Nacetyltransferase activity in Shigella sonnei(group D)[J].Microbios,2000,101(398):37 -46.
[3]杨 斌,丘 岳,王柳萍,等.广西山银花绿原酸体外抗炎作用及分子机制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09,25(4):542-5.
[3]Yang B,Qiu Y,Wang L P,et al.Studies on the anti-inflammatory molecular mechanism of chlorogenic acid extracted from Lonicera confusa DCin vitro[J].Chin Pharmacol Bull,2009,25(4):542-5.
[4]张伟敏,魏 静,胡 振,等.灰毡毛忍冬提取纯化物抗氧化性研究[J].食品科学,2008,29(3):109-12.
[4]Zhang W M,Wei J,Hu Z,et al.Study on 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chlorogenic acid from Flos Lonicerae flowers and its antioxidation properties[J].J Food Science,2008,29(3):109 -12.
[5]梁秀慈,孟 文,钟英丽,等.绿原酸对高脂乳诱导小鼠胰岛素抵抗形成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3,29(5):654-8.
[5]Liang X C,Meng W,Zhong Y L,et al.Effects of chlorogenic acid on mouse insulin resistance development induced by high fat emulsion[J].Chin Pharmacol Bull,2013,29(5):654 -8.
[6]Chlopcikova S,Psotova J,Miketova P,et al.Chemoprotective effect of plant phenolicsagainst anthracycline-induced toxicity on rat cardiomyocytes.Part II.caffeic,chlorogenic and rosmarinic acids[J].Phytother Res,2004,18(7):408 -13.
[7]王多伽,畅丽芳,迟玉杨,等.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绿原酸对兔血清免疫指标的影响[J].饲料研究,2013,37(3):34-6.
[7]Wang D J,Chang L F,Chi Y Y,et al.Effects of dietary added with chlorogenic acid on rabbit serum immune indexes[J].Feed Res,2013,37(3):34 -6.
[8]刘敏彦,高淑丽,刘丽华,等.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金银花和山银花6种有机酸成分[J].中药材,2013,36(2):196-8.
[8]Liu M Y,Gao S L,Liu L H,et al.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six organic acid in Lonicerea Japonicae Flos and Lonicerea Flos in different habitats by HPLC[J].J Chin Med Mat,2013,36(2):196-8.
[9]杜延兵,裘爱泳.绿原酸生物活性、资源及其提取纯化[J].现代食品科技,2005,22(2):250-2.
[9]Du Y B,Qiu A Y.Bioactivity,resources,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of chlorogenic acid[J].Mod Food Sci Technol,2005,22(2):250-2.
[10]李丽静,王继彦,王本祥,等.返魂草提取物及其有效成分抗病毒机制的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27(6):65-6.
[10]Li L J,Wang J Y,Wang B X,et al.Antivirus mechanism of the extract and effective comoponents of senecio cannabifolius less(SCL)[J].J Shaanxi Coll Tradit Chin Med,2004,27(6):65-6.
[11]Mehrotra A,Shanbhag R,Chamallamudi M R,et al.Ameliorative effect of caffeic acid against inflammatory pain in rodents[J].Eur J Pharmacol,2011,666(1 -3):80 -6.
[12]South E H,Exon J H.Multiple immune functions in rats fed Echinacea extracts[J].Immunopharmacol Immunotoxicol,2001,23(3):411-21.
[13]陈 锐,王 韵,查建蓬.忍冬植株不同部位中金属元素及总黄酮含量的比较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12,29(3):20-3.
[13]Chen R,Wang Y,Cha J P.Determination of the contents of metal elements and total flavonoids in different parts of flos lonicera[J].Stud Trace Elem Health,2012,29(3):20-3.
[14]王艳艳,徐晓玉,邓 君,等.HPLC法同时测定灰毡毛忍冬中绿原酸与木犀草苷的含量[J].中药材,2009,32(21):1705-7.
[14]Wang Y Y,Xu X Y,Deng J,et al.HPLC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chlorogenic acid and galuteolin in L.macranthoides Hand.- Mazz[J].J Chin Med Mat,2009,32(21):1705 -7.
[15]Suzgec S,Mericli A H,Houghton P J,Cubukcu B.Flavonoids of Helichrysum compactum and their antioxid-ant and antibacterial activity[J].Fitoterapia,2005,76(2):269 -72.
[16]王林青,崔保安,张红英.金银花、山银花黄酮类提取物体外抗伪狂犬病病毒作用研究[J].中国畜牧兽医,2011,38(3):183-7.
[16]Wang L Q,Cui B A,Zhang H Y.Antiviral effect of Flos Lonicera japonica and Flos lonicerae flavonoids ing-redients to PRVin vitro[J].Chin Anim Husb Veterin,2011,38(3):183-7.
[17]Suh S J,Chung T W,Son M J,et al.The naturally occurring biflavonoid,ochnaflavone,inhibits LPS-induced iNOS expression,which is mediated by ERK1/2 via NF-κB regulation,in RAW264.7 cell[J].Arch Biochem Biophys,2006,447(2):136 -46.
[18]Leung H W,Wu C H,Lin C H,et al.Luteolin induced DNA damage leading to human lung squamous carcinoma CH27 cell apoptosis[J].Eur J Pharmacol,2005,508(1 -3):77 -83.
[19]卢凤来,蒋海英,陈月圆,等.HPLC-ELSD法测定山银花中绿原酸、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和川续断皂苷乙[J].中成药,2013,35(8):1821-3.
[19]Lu F L,Jiang H Y,Chen Y Y,et al.HPLC with UV and ELSD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chlorogenic acid,macranthoidin B and dipsacosacoside B in Flos Lonicerae[J].Chin Tradit Patent Med,2013,35(8):1821-3.
[20]Pasi S,Aligiannis N,Pratsinis H,et al.Biologically active triterpenoids from Cephalaria ambrosioides[J].Planta Med,2009,75(2):163-7.
[21]Jeong S I,Zhou B,Bae J B,et al.Apoptosis-inducing effect of akebia saponin D from the roots of Dipsacus asper Wall in U937 cells[J].Arch Pharmacol Res,2008,31(11):1399 -404.
[22]马双成,刘 燕,毕培曦,等.金银花药材中抗呼吸道病毒感染的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的定量研究[J].药物分析杂志,2006,26(8):1039-42.
[22]Ma S C,Liu Y,Bi P X,et al.Antiviral activities of iridoids isolated from Lonicera japonica Thunb[J].Chin J Pharm Analys,2006,26(8):1039-42.
[23]Kwak W J,Cho Y B,Han C K,et al.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method of active constituents from stem of Lonicera japonica Thunb.,its usage for anti-inflammatory and analgesic drug[P].KR:WO/2004/024172.
[23]Wie J K,Yong B C,Chang K H,et al.Extraction and purification method of active consituents from stem of Lonicera japonica Thunb.,its usage for anti- inflammatory and analgesic drug[P].U.S.Patent:US2007/011195A1,2007-5-17.
[24]Shang X F,Pan H,Li M X,et al.Lonicera japonica Thunb.:Ethnopharmacology,phytochemistry and pharm-acology of an importa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J].J Ethnopharmacol,2011,138(1):1 -21.
[25]Su X P,Song B W,Chen Z H,et al.Study on the volatile oil of Flos lonicerae by supercritical CO2extraction and its anti-inflammatory activity[J].Nat Prod Res Devel,2006,18(4):663 -6.
[26]张小娜,唐 清,侯 敏,等.灰毡毛忍冬与忍冬的药理作用比较研究[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2,28(11):1582-5.
[26]Zhang X N,Tang Q,Hou M,et al.Comparison of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s between L.macranthoides Hand.-Mazz and Lonicera japonica Thunb[J].Chin Pharmacol Bull,2012,28(11):15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