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为华
(任城区鲁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 济宁 272000)
人性化护理对门诊输液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
林为华
(任城区鲁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 济宁 272000)
目的 观察人性化护理对门诊输液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2013年3月至2013年6月接诊输液患者共1302例次,随机分至东西两组,东组接诊652例次,西组接诊650例次。东组参与成员,制定了严格的操作流程,突出人性化特点,在护理工作中按人性化护理操作标准实施。西组使用传统型护理操作程序。在患者治疗结束,离院前接受患者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配合意愿以及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心理状态及疾病可能带来的影响等。结果 两组接诊输液患者1302例在离院前均接受满意度调查,东组接诊的652例中满意651例,满意度达99.9%,西组接诊的650例中满意者547例,满意度为84.2%。东组满意度99.9%明显高于西组84.2%,P<0.05。结论 对门诊输液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也可以加速病情的康复,提高了患者对医院诊疗工作的满意度。
护理;人性化;应用;效果
在现代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大环境下,人本理念应运而生。为此,实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服务在护理界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1]。在护理工作中,提倡人性化服务及操作理念,不仅有助于提升医院的护理品质,也是新时期护理工作的具体要求。经过多年来的实践经验,对门诊输液日常工作中常用的几种护理操作模式,制定出相关人性化操作流程,并对相关护理工作人员实施了人性化护理操作服务的培训,并且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得到了具体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2013年3月至2013年6月,我院门诊输液室护士分成东西2组,参与者均8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2人,护士5人,平均年龄为(27.4 ±5.6)岁。两组按患者就诊顺序接诊输液患者共1302例次,年龄12~75岁;男725例,女577例;其中患上呼吸道感染558例,扁桃体炎186例,支气管炎153,哮喘89例,急性胃肠炎114例,高血压76例,冠心病95例,肢体外伤31例。东组接诊652例次,西组接诊650例次,两组患者年龄、病种、性别等资料均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东组参与成员,制定了严格的操作流程,为了突出人性化护理操作,从护士人员的仪表着装以及所用物品、操作目的、患者病情以及礼仪称呼等方面实施教育。在操作中,注意用语的技巧,多运用语言进行沟通,讲究动作的技巧及速度,对患者的隐私,是否能做到适当保护及尊重等。在操作完成后,对相关注意事项要进行交代,同时,对一些应急救护器材的使用要进行讲解及说明,对人性化护理不成功的操作表示遗憾及歉意等。要求东组人员平时要多加练习,争取都达到标准要求,并在护理工作中按人性化护理操作标准实施。西组仍使用传统型护理操作程序。在患者治疗结束,离院前接受患者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配合意愿以及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心理状态及疾病可能带来的影响等。通过项目调查来获取人性化护理对门诊输液患者的应用效果。
1.3 人性化护理服务的措施
1.3.1 消除就诊患者的恐惧心理,减轻患者的紧张情绪。通过沟通交流来增强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以及医疗技术的信心。任何一个患者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等待他的不是各种冰冷的操作就是形形色色的检查,有某种莫名的紧张以及恐惧心理都是正常的。因此,作为医护人员不仅需要向患者介绍医院的各种情况,也需要向患者讲解病理信息,对于患者本身的患病情况以及诊疗情况都要对其进行讲解[2]。护理人性化操作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患者的心理需求,而使其因此保持了良好的心理状态以及情绪。通过医护人员娴熟的操作技巧以及极具亲和力的语言,对人性化护理操作进行讲解,使患者了解相关人性化护理操作对解除患者的不安情绪和紧张心理产生的影响,因此,在操作进行中,多能够积极配合,也相信这种护理操作对其病情有所裨益,从中建立了对医护人员的信赖感。相对比传统操作模式而言,由于缺乏语言方面的沟通,也缺乏对患者病情的讲解,使得患者加重了紧张心理及恐惧情绪,从而给诊疗带来了一定负面影响,很不利于疾病的恢复。
1.3.2 努力建立良好的医护关系。在诊疗过程中,首先把医疗对象作为“人”看待,其次才看“病”。从入院那一刻起,我们就要把患者当作一个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来关注[2],积极调动患者的诊疗情绪,多与患者进行有关病情、病况的沟通,在医疗工作中,对于语言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受到重视,特别是体态语言的使用,更为准确地表达出护理人员的全部情感[3]。让患者感到自己的重要,体验到被重视的感觉。以此来满足患者的心理以及精神的需要。不仅可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也建立了良好的医护关系。从现代护理理念出发,以患者的需要为中心,以被动的诊疗转变成主动的参与,把自己置身于与患者等同的位置,尊重患者,架起与患者之间信任的桥梁,既满足了患者的心理的需要,也满足了患者精神的需要。调动医护人员以及患者的积极性,变传统护理为贴心护理,从而改善医护关系,树立患者的战胜疾病的信心。
1.3.3 提升患者的满意程度,打造良好社会效益。通过实施人性化护理操作,把医护人员的语言以及仪表等作为与患者沟通的一种方式,提升了患者的满意度,营造了一定的满意效果。在人性化护理操作中,医护人员从自身的仪表出发,注重个人形象以及举止,使用具有亲和力的语言,体现出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以及尊重。同时注重人性化环境以及氛围的营造,满足了患者的心理以及精神需求,体现出了医护人员对患者的关心及爱护,使得整个护理操作流畅,和谐,充满着人性化的关怀,提升了患者的满意程度。而传统型护理,在整个操作中不注重人性化服务,不能与患者进行语言上的沟通,也不能用动作表示出对患者的深切关怀,无法满足患者在整个操作中极度渴望被呵护的心理,还有很多患者,由于缺乏与医护人员的沟通,对于护理操作产生了曲解甚至是误解,他们认为护理操作是医院为了获取利益收益而进行的一种行为,因而会出现抵触情绪,而直接影响到诊疗效果。各种诊疗方法以及护理理念,都是医院文化的组成部分,医院文化作为支配医院一切活动的宗旨,医护人员的行为不仅体现了医院的形象,也是医院整体素质的真实展现。由于患者对医护人员操作行为的认可,满意度的增加,也相对提升了对医院诊疗工作的满意度,从而创造了一定的社会效益。
1.4 统计学方法
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有意义。
两组接诊输液患者1302例在离院前均接受满意度调查,东组接诊的652例中满意651例,满意度达99.9%,西组接诊的650例中满意者547例,满意度为84.2%。东组满意度99.9%明显高于西组84.2%,经统计学处理,P<0.05,两组资料有统计学意义。
所谓人性化护理是一种创造性、个性化、整体的有效护理模式,其目的是使患者在生理、心理、社会精神上处于满足而舒适的状态,减少或降低不适的程度[4],门诊患者由于环境改变及疾病的影响,会产生不愉快,愤怒、忧闷等情绪,有的患者会对打针特别紧张、恐惧,我院输液室护士将人性化服务理念贯穿于整个护理过程中,使门诊患者得到护理人员亲人般的照顾与关怀,获得人性关怀的温暖[5],消除不稳定情绪,获得患者的信任,引导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也可以加速病情的康复,提高了患者对医院诊疗工作的满意度。
[1] 韦燕.人性化服务在输液室护理中的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6,27(14):1761.
[2] 钟丽芳,庞慧霞,张萍萍,等.关于人性化护理之探讨[J],基层医学论坛,2009,13(5):464.
[3] 张革联,周志敏,陈玉翠,等.体态语言在护患关系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9,6(17):129.
[4] 张秀敏.人性化护理在输液过程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4) : 75.
[5] 李天萍,周梅.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室中的应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2,34(6):179.
R473
B
1671-8194(2014)20-032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