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晓辉*
(吉林省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吉林 白城 137000)
输注机采血小板在血液病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许晓辉*
(吉林省白城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吉林 白城 137000)
目的 临床在对血小板缺乏或者功能不全的血液病患者进行输注血小板治疗时,手工法采集的浓缩血小板往往出现输注效果不理想。目前输注机采血小板已广泛应用到临床中,本次研究就其效果进行了分析,为临床输注机采血小板的使用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120例需要进行输注血小板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共使用输注机采血小板432次。结果 426例次的患者出血情况得到改善,约占总数的98.6%,413例次的患者血小板含量上升,约占总数的95.6%。结论 输注机采血小板能够显著减少患者的出血现象以及提升血小板的数量,降低血小板低下患者的出血概率和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机采血小板;血液病患者;出血症
因血小板缺乏或者功能不全导致的血液病最有效的方法是进行血小板输注[1]。输注血小板可以显著减少大出血事件的发生,从而减少其造成的患者死亡概率。在血液异常的患者体内,血液组分的不全很容易造成生命危险。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输注机采血小板渐渐代替了手工浓缩血小板。有多方研究表明[2]:输注机采血小板,可以显著降低大出血的出现,是当今视为最便捷,安全有效的血小板提升途径,本次研究为证实这一问题,对输注机采血小板在血液病患者中的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效果显著,具体内容如下。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08年至2013年我市120例需要进行血小板输注的血液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男性72例,女性48例,年龄7.5~71岁,平均(43.2± 14.6)岁,体质量为32~80 kg,平均(56.3±12.3)kg,患有的血液病种类:40例为AA(再生功能障碍性贫血),32例为ALL(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34例为MDS骨髓增生异常征,9例为ML(淋巴瘤),5例为其他类型血液病变。每个患者进行机采血小板的输注至少两次。各患者之间的年龄性别体质量病种以及血小板输注次数均不会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P>0.05不具统计学意义。
1.2 血小板采集
使用血细胞分离机对献血者提供的达标血液进行分离。分袋包装,每袋150~250 mL,也是一个治疗量,其中血小板的水平应≥2.5 ×1011。均要保持新鲜在24 h内(最好将血液经过射线辐射之后)为患者输注,必要时应去除白细胞再输注。单采血小板均由白城市血站提供。
1.3 输注原则
按照ABO血型同型输注原则[3],输注前应再次核对血小板与患者的血型搭配,一般均不对血小板之间配型的检测,核对无误之后严格按照规定为患者进行血小板输注。成人的速度应控制在35 min左右输注完毕,儿童需要更加缓慢一些。分别于输注之前和输注完毕使用全自动细胞分析仪器对血小板进行检测,并根据身高体质量进行校对。
1.4 血小板输注指标
当人体内血小板数量减少时,会出现表皮或者黏膜出血,牙龈出血,流鼻血,颅内出血,消化道黏膜出血,月经量偏大等现象,此时对血小板进行测定若在20×109以下,则此时应进行血小板的输注,否则进行其他相关的检验。
1.5 评定方法
根据患者输注后有无出血现象已及血液中血小板的含量是否增加分成3个等级:①显效:出血表现症状明显改善甚至消失,血小板数量显著增高。②有效:出血表现症状改善,血小板含量增高;③无效:出血表现症状无明显改善,血小板含量未增高。
1.6 统计学方法
所有研究数据资料均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采用秩和检验,以及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具统计学意义为评定标准。
2.1 血小板输注结果
120例患者共进行432次血小板输注,对每个例次输注之后绝对血小板上升的数目按照由少到多排序,并进行t检验,得出t=374,U=15.37,P<0.05。由此可以看出,使用血细胞分离机对血小板进行采集效果非常显著。其中当输注次数在6~8次之间时,输注的总有效率为76.3%,>8次时输注有效率为62.1%。
2.2 机采血小板使用与感染相关性
本次输注结果中有6例患者显著感染,输注机采血小板的有效率达62.3%。
2.3 输注效果分析
本次所有进行血小板输注的120例患者共进行432次输注,其中显效率占总数的52.3%,有效率占31.4%,总有效率为83.7%,出血表现症状有减轻现象的共415例次,占96.1%。
在血液病患者中大多数均存在血小板量不足够的现象。多方研究表明:使用机采血小板代替手工浓缩血小板会显著减少患者的出血现象以及提升血小板的数量[4],不失为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法。单采血小板输注可显著降低血小板低下患者出血的概率和程度,目前是治疗因血小板减少上起出血的主要治疗措施。单采血小板具备产量高、纯度高、白细胞及红细胞污染率低、节省血源等优势,其单一免疫特性可显著降低无效性输注(PTR)的发生概率,而手工法不仅需要供血人数多,而且混入的RBC量也大,易引起同种免疫,增加输血传播疾病的概率,且PTR概率高,因此值得临床上广泛采用单采血小板。但随着输血次数的增加,PTR概率也将增加,但这可以通过血小板交叉配型试验来解决。为验证这一问题,本篇笔者选取了120例血液病患者进行了432次机采血小板的输注,结果效果的总有效率为83.7%,出血现象的改善率为96.1%,由此看出效果确实显著。
从本次研究的详细结果来看:对每个例次输注之后绝对血小板上升的数目按照由少到多排序,并进行t检验,得出t=374,U=15.37,P<0.05,这充分表明了机采输注的有效性;另在本次输注结果中有6例患者显著感染,输注机采血小板的有效率达62.3%,充分表明了机采输注的安全性。
综上所述,输注机采血小板能够显著减少患者的出血现象以及提升血小板的数量,降低血小板低下患者的出血概率和程度,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是血液病治疗中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温秀明,詹卓玲.机采冰冻血小板的临床应用及分析[J].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176-177.
[2] 马会敏,王书勤,燕备战.机采血小板与手工血小板输注效果回顾分析[J].中国输血杂志,2009,62(12):45-46.
[3] 林富文,李彬,颜秀娟.南宁市机采血小板报废情况回顾性分析[J].现代医院,2011,62(2):36-37.
[4] 陈涵薇,陈建华.血小板输注的临床应用[J].临床急诊杂志,2012, 2(10):84-86.
R457.1
B
1671-8194(2014)20-0257-02
*通讯作者:E-mail:xxhs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