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生命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014-01-26 12:58苗春霞刘欣黄晓静
关键词:生命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大学生

苗春霞+刘欣+黄晓静

摘 要:大学生生命质量评价的目的是测评大学生生命质量的薄弱环节,进而通过干预,促进大学生的良性发展。文章运用文献法、访谈法、会议法等初步构建了大学生生命质量评价指标框架,以此为基础形成条目池,并形成量表。通过项目分析、信效度检验等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最终形成5个维度(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48个三级指标的大学生生命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大学生;生命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4)01-0061-03

大学生生命质量是不同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促进其全面发展等相关状态的优劣程度和主观体验[1]。大学生生命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以和谐为导向,测评当前我国大学生生命质量的不和谐体现在哪些薄弱环节,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旨在促进大学生的良性发展,提高大学生生命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紧密围绕着这个目的展开,过程分为五步:(1)借鉴相关量表,借助调查和访谈以及团队编制,初拟大学生生命质量评价指标框架;(2)以评价指标框架为基础,借鉴相关量表,借助调查和访谈以及团队编制,形成条目池;(3)通过大学生的建议、研究团队的反复讨论,经过专家的多次修改,对条目池进行修改和润色形成大学生生命质量调查表初稿;(4)分层抽取410人作为样本进行预调查,通过项目分析、效度分析、信度分析对条目和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形成大学生生命质量调查表修改稿;(5)重新抽取389人进行调查,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验证构想模型,确定评价指标体系。

一、大学生生命质量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一)目的性和可干预原则

大学生生命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是以和谐为导向,从多个维度区分生命质量低的大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干预,以期尽可能提高大学生生命质量。干预无效或无法改善的方面则不列入指标体系,如近视等。

(二)导向性和代表性原则

大学生生命质量评价指标旨在通过评价采取干预措施,因此应体现大学生良性发展的导向功能,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方面和代表性强、综合性强的指标,准确地测评出大学生生命质量的差异。

(三)全面性和可比性原则

全面性是强调大学生生命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能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其相互配合中能比较全面、科学地达到评价目的。指标在评价时应有可比性,即既可纵向比较各期的同一指标,也可横向比较同一期间的评价主体单元。

二、大学生生命质量评价指标框架

研究主要采用综合文献法、访谈法、会议讨论等方法来构建评价指标框架,基本过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通过文献整理,综合比较生命质量和大学生生命研究的相关文献,结合前期理论研究初步构建大学生生命质量的评价维度(也称为一级指标)[2-3]。对文献资料进行全面汇总分析,得出维度不同主要是因为研究对象、研究目的和研究着眼点存在差异。如病人的生命质量与所患疾病带来的躯体功能、社会角色、心理状态的改变息息相关,因此不同疾病患者生命质量的测评重点不一,维度也就不同。大学生作为评价对象时,最接近普通人群,因此测量维度以世界卫生组织颁布的WHOQOL-BREF为主,适当考虑SF-36。前期研究已证实这两个量表评价大学生的敏感性差[4],根据大学生生命的特殊性对维度稍有调整[5],设为生理、心理、行为、环境、社会支持五个维度。

第二,对相关的学者、管理者、教师和学生进行了访谈,并邀请专家参加研讨会议,仔细讨论推敲大学生生命质量各维度的具体二级指标。多数访谈对象对大学生生命质量二级指标的看法与WHOQOL-BREF和SF-36出入较大。结合访谈结果,删除WHOQOL-BREF中不合适的指标,如身材与相貌、行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对药物及医疗手段的依赖性、性生活、社会安全保障、经济来源、交通条件等,对保留的指标进行重新归类调整,并补充一些预测大学生生命价值实现的指标。行为、环境、社会支持三个维度的二级指标重新归类调整;新加入的二级指标主要对心理维度重新诠释,另外将学术界普遍重视、访谈对象特别强调的自我意识纳入心理维度评价指标。经过研究团队的反复研讨,形成了包括5个维度和15个二级指标的大学生生命质量评价指标框架(详见表1)。

三、大学生生命质量评价指标的修订

大学生生命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修订分为三个阶段:形成条目池和大学生生命质量量表初稿,修改大学生生命质量量表,验证大学生生命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第一阶段,根据大学生生命质量评价指标框架,形成量表的条目池,对条目池修改形成量表初稿。研究主要采用文献检索对比、调查和访谈等方法编制对应的条目池。研究团队对条目池进行反复讨论修改,并请大学生试填写并提出修改意见,最后请专家进行增减。经过筛选、归并以及专家评判,在条目池的基础上形成67个条目的初稿。

表1 大学生生命质量评价指标框架和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阶段,将大学生生命质量量表初稿施测于410名大学生,其中随机抽取了45份作为重测对象,其他365份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开展调查。抽取为重测对象的45名大学生在预调查两周后接受再一次测试。调查回收395份问卷,有效回收389份,回收率为94.9%。根据预调查的结果,对大学生生命质量量表初稿的每个条目进行逐条的项目分析,并对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最终删除了16个条目,形成了51个条目的修订稿。

第三阶段, 采用问卷修订稿调查了445个大学生,有效回收了418份问卷。为了考察构想模型与实际模型的拟合度,以及条目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应用Lisrel 8.50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性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结果模型较好,详细拟合指标:χ2/df=2.05(χ2=2291.39,df=1120),RMSEA=0.052,SRMR=0.064,GFI=0.83,AGFI=endprint

0.81,CFI=0.91,IFI=0.91,NFI=0.84,NNFI=0.90。所有拟合指标均达到可接受的水平,说明模型拟合度较好,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可见11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模型是比较理想的。

四、大学生生命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经因子分析的调整和修订,大学生生命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5个维度,11个二级指标,48个三级指标(详见表1)。

(一)生理

生理维度是所有生命质量量表的共同维度,它体现的是生命体本身的生存和代谢以及过程中的各种表现或规律。大学生刚好处于青春期,生理状态非常好,但大学生个体之间的生理状态仍有明显的差异,而且这些差异影响着大学生个体未来的生理状态和生命长度,因此本研究也将生理维度列入其中。个体生理差异有先天和后天之别,也有暂时和长久之分,考虑到个体生理的可干预性,一些无法干预或干预效果很弱的指标未纳入,如近视、先天遗传、后天肢体残疾等。当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减少和行为生活方式的不健康导致许多大学生的体能明显下降,而睡眠问题不同程度地困扰过多数大学生,因而大学生群体较为突出的精力、体能、睡眠成为生理维度的三级指标。因意外、患病或健康状态导致的疼痛和行动受限是绝大多数量表共有的指标,根据前期的研究得出大学生的疼痛体验和影响也存在个体差异,因而也列入生理维度的三级指标。考虑到个体生理的先天差异,生理维度的指标采用了相对的评价方法,用调查对象的主观评价取代了绝对的量化评判。

(二)心理

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是教育界的学者、专家、工作者以及家长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是大学生生命质量的重要维度。心理维度是多数生命质量评价量表共有的维度。不同量表的研究视角、研究对象和研究侧重点不同,它们对心理的关注程度不一,测评内容也不同。本研究将心理维度从心理过程和个体心理两个方面切入评价;另外根据访谈等定性研究,加入学者、专家、教育者和大学生均认可的“自我意识”。

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意志。大学生的认知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且难以干预,因此未列入二级指标。情感分别从积极感受、消极感受两方面测量。意志的测量参考了意志力量表,经团队讨论,结合专家建议,测评意志的五个方面,即自觉性、独立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

个体心理分为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是指决定一个人态度、行为和积极的选择性的动力系统,如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世界观等。该指标对大学生的发展起着导向作用,但所包含的内容很多,经过因子分析的调整,整合形成了动机、学习观、生命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等三级指标,并重命名为“价值观念”。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倾向性稳固化和概括化的结果,如能力、气质、性格等。尽管个性心理特征非常重要,但涉及面太广,且相对稳定、可干预的空间较小,干预效果很难测评,因此未列入评价指标体系。

自我意识经因子分析的调整和修订后,分解为2个二级指标,即自我认知和自我体验、自我调控。自我认知涵盖了对有关“自己”的一切属性的认识,指个体对物质自我(生理自我)、精神自我、社会自我的认识。自我体验是通过认识和评价而表现出来的情绪上的感受,包括自我感受、自尊、自爱、自信、自卑、责任感、义务感、自豪感、成就感等层次[6]。其中,自尊和自信是自我体验中最主要的方面,也可称之为自我效能感和自我价值感。自我调控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与心理活动的主动掌握,包括自立、自主、自律、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等层次。就大学生而言,其中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教育是最主要的方面。自我监督是主体根据内在和外在刺激对自身行为进行监察。自我控制是主体根据内在和外在环境的变化对自身行为有目的、自觉地进行调整的程度[7]。自我教育是主体自我按照社会要求对客体自我所实施的教育,是大学生完善自我、形成人格、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经过访谈、专家讨论和几轮调查,心理维度分为情感、意志、价值观念、自我认知和自我体验、自我调控5个二级指标,包含19个三级指标。

(三)行为

行为维度是指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实现具有深远影响的活动和作为。大学生大多数时间生活在校园中,对未来有深远影响的行为多表现在学习和生活中。评价指标框架将行为分为学习行为和生活行为,然而在指标的进一步分解后,发现学习行为和生活行为的三级指标中代表性较好的指标有部分交叉和重合,如对时间的管理等,因此经因子分析重新整合为学习管理、时间管理和生活行为3个二级指标。大学生的学习管理包括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专业态度。时间管理包括生活作息是否规则、时间分配是否合理,以及人生规划是否有计划、是否有方案、是否有落实的举动。生活行为分为大学生个体生活行为和群体生活行为,包括锻炼身体、人际相处和人际信任,分别影响着个体长远发展的生理基础和人际关系基础。

(四)环境

环境本身的内涵很广,无论是硬环境还是软环境,在教育研究中均有相关的量化比较。地区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都会影响校园的环境。本研究从研究目的出发,对环境相关数据的量化存而不论,不考虑各学校环境的绝对差异,仅考虑大学生对所处校园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的主观评价。研究如此设计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认可不同学校的环境差异,但大学生对环境的评价是结合客观现实的;二是大学校园硬环境虽有差异,但绝大多数高校具备了培养大学生的必备条件。因此软环境的差异对人才培养的影响更大,而软环境的差异是难以客观量化的,采用大学生的主观评判更为合适。因此,环境维度的评价采用大学生的主观评判,包括学习环境中学校、教学环境、学风、教师、教学的评价和生活环境中日常生活的便利及相关评价。

(五)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通常是指来自社会各方面包括父母、亲戚、朋友等给予个体的精神或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的系统[8]。社会支持能增加大学生的喜忧感、归属感,提高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影响。大学生的主要社会支持包括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等,这些关系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为其提供重要的社会支持。研究根据访谈等定性研究结果,将大学生社会支持调整为长辈、同辈、其他3个二级指标。初稿和修改稿的调查显示恋爱学生的比例分别为29.9%和30.1%,恋爱尚未大范围普及,且支持作用是否正向也得到质疑,因此删除了“恋人”的三级指标。经因子分析的拟合调整,形成了老师、家长、亲戚、同学、朋友5个三级指标。

综上所述,经过研究构建的大学生生命质量评价指标包括5个维度,11个二级指标,48个三级指标。5个维度分别是生理维度、心理维度、行为维度、环境维度和社会支持维度。其中心理维度有5个二级指标,分别是情感、意志、价值观念、自我认知和自我体验、自我调控;行为维度有3个二级指标,分别是学习管理、时间管理、生活行为;生理、环境、社会支持三个维度未划分二级指标。生理、心理、行为、环境、社会支持维度分别有5个、19个、12个、7个、5个三级指标。

参考文献:

[1][2]苗春霞,张万红.大学生生命质量评价的理论建构

[J].现代教育管理,2012,(5).

[3][5]苗春霞,张万红.大学生四维生命初解[J].黑龙江高

教研究,2012,(4).

[4]苗春霞,张万红,黄水平.大学生生命质量研究工具的敏

感性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09,(4).

[6]朱文斌,赵淑文.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7.

[7]冯正直.大学心理素质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4.

[8]程虹娟,张春和,龚永辉.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研究综述

[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endprint

0.81,CFI=0.91,IFI=0.91,NFI=0.84,NNFI=0.90。所有拟合指标均达到可接受的水平,说明模型拟合度较好,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可见11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模型是比较理想的。

四、大学生生命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经因子分析的调整和修订,大学生生命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5个维度,11个二级指标,48个三级指标(详见表1)。

(一)生理

生理维度是所有生命质量量表的共同维度,它体现的是生命体本身的生存和代谢以及过程中的各种表现或规律。大学生刚好处于青春期,生理状态非常好,但大学生个体之间的生理状态仍有明显的差异,而且这些差异影响着大学生个体未来的生理状态和生命长度,因此本研究也将生理维度列入其中。个体生理差异有先天和后天之别,也有暂时和长久之分,考虑到个体生理的可干预性,一些无法干预或干预效果很弱的指标未纳入,如近视、先天遗传、后天肢体残疾等。当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减少和行为生活方式的不健康导致许多大学生的体能明显下降,而睡眠问题不同程度地困扰过多数大学生,因而大学生群体较为突出的精力、体能、睡眠成为生理维度的三级指标。因意外、患病或健康状态导致的疼痛和行动受限是绝大多数量表共有的指标,根据前期的研究得出大学生的疼痛体验和影响也存在个体差异,因而也列入生理维度的三级指标。考虑到个体生理的先天差异,生理维度的指标采用了相对的评价方法,用调查对象的主观评价取代了绝对的量化评判。

(二)心理

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是教育界的学者、专家、工作者以及家长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是大学生生命质量的重要维度。心理维度是多数生命质量评价量表共有的维度。不同量表的研究视角、研究对象和研究侧重点不同,它们对心理的关注程度不一,测评内容也不同。本研究将心理维度从心理过程和个体心理两个方面切入评价;另外根据访谈等定性研究,加入学者、专家、教育者和大学生均认可的“自我意识”。

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意志。大学生的认知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且难以干预,因此未列入二级指标。情感分别从积极感受、消极感受两方面测量。意志的测量参考了意志力量表,经团队讨论,结合专家建议,测评意志的五个方面,即自觉性、独立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

个体心理分为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是指决定一个人态度、行为和积极的选择性的动力系统,如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世界观等。该指标对大学生的发展起着导向作用,但所包含的内容很多,经过因子分析的调整,整合形成了动机、学习观、生命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等三级指标,并重命名为“价值观念”。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倾向性稳固化和概括化的结果,如能力、气质、性格等。尽管个性心理特征非常重要,但涉及面太广,且相对稳定、可干预的空间较小,干预效果很难测评,因此未列入评价指标体系。

自我意识经因子分析的调整和修订后,分解为2个二级指标,即自我认知和自我体验、自我调控。自我认知涵盖了对有关“自己”的一切属性的认识,指个体对物质自我(生理自我)、精神自我、社会自我的认识。自我体验是通过认识和评价而表现出来的情绪上的感受,包括自我感受、自尊、自爱、自信、自卑、责任感、义务感、自豪感、成就感等层次[6]。其中,自尊和自信是自我体验中最主要的方面,也可称之为自我效能感和自我价值感。自我调控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与心理活动的主动掌握,包括自立、自主、自律、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等层次。就大学生而言,其中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教育是最主要的方面。自我监督是主体根据内在和外在刺激对自身行为进行监察。自我控制是主体根据内在和外在环境的变化对自身行为有目的、自觉地进行调整的程度[7]。自我教育是主体自我按照社会要求对客体自我所实施的教育,是大学生完善自我、形成人格、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经过访谈、专家讨论和几轮调查,心理维度分为情感、意志、价值观念、自我认知和自我体验、自我调控5个二级指标,包含19个三级指标。

(三)行为

行为维度是指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实现具有深远影响的活动和作为。大学生大多数时间生活在校园中,对未来有深远影响的行为多表现在学习和生活中。评价指标框架将行为分为学习行为和生活行为,然而在指标的进一步分解后,发现学习行为和生活行为的三级指标中代表性较好的指标有部分交叉和重合,如对时间的管理等,因此经因子分析重新整合为学习管理、时间管理和生活行为3个二级指标。大学生的学习管理包括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专业态度。时间管理包括生活作息是否规则、时间分配是否合理,以及人生规划是否有计划、是否有方案、是否有落实的举动。生活行为分为大学生个体生活行为和群体生活行为,包括锻炼身体、人际相处和人际信任,分别影响着个体长远发展的生理基础和人际关系基础。

(四)环境

环境本身的内涵很广,无论是硬环境还是软环境,在教育研究中均有相关的量化比较。地区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都会影响校园的环境。本研究从研究目的出发,对环境相关数据的量化存而不论,不考虑各学校环境的绝对差异,仅考虑大学生对所处校园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的主观评价。研究如此设计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认可不同学校的环境差异,但大学生对环境的评价是结合客观现实的;二是大学校园硬环境虽有差异,但绝大多数高校具备了培养大学生的必备条件。因此软环境的差异对人才培养的影响更大,而软环境的差异是难以客观量化的,采用大学生的主观评判更为合适。因此,环境维度的评价采用大学生的主观评判,包括学习环境中学校、教学环境、学风、教师、教学的评价和生活环境中日常生活的便利及相关评价。

(五)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通常是指来自社会各方面包括父母、亲戚、朋友等给予个体的精神或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的系统[8]。社会支持能增加大学生的喜忧感、归属感,提高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影响。大学生的主要社会支持包括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等,这些关系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为其提供重要的社会支持。研究根据访谈等定性研究结果,将大学生社会支持调整为长辈、同辈、其他3个二级指标。初稿和修改稿的调查显示恋爱学生的比例分别为29.9%和30.1%,恋爱尚未大范围普及,且支持作用是否正向也得到质疑,因此删除了“恋人”的三级指标。经因子分析的拟合调整,形成了老师、家长、亲戚、同学、朋友5个三级指标。

综上所述,经过研究构建的大学生生命质量评价指标包括5个维度,11个二级指标,48个三级指标。5个维度分别是生理维度、心理维度、行为维度、环境维度和社会支持维度。其中心理维度有5个二级指标,分别是情感、意志、价值观念、自我认知和自我体验、自我调控;行为维度有3个二级指标,分别是学习管理、时间管理、生活行为;生理、环境、社会支持三个维度未划分二级指标。生理、心理、行为、环境、社会支持维度分别有5个、19个、12个、7个、5个三级指标。

参考文献:

[1][2]苗春霞,张万红.大学生生命质量评价的理论建构

[J].现代教育管理,2012,(5).

[3][5]苗春霞,张万红.大学生四维生命初解[J].黑龙江高

教研究,2012,(4).

[4]苗春霞,张万红,黄水平.大学生生命质量研究工具的敏

感性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09,(4).

[6]朱文斌,赵淑文.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7.

[7]冯正直.大学心理素质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4.

[8]程虹娟,张春和,龚永辉.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研究综述

[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endprint

0.81,CFI=0.91,IFI=0.91,NFI=0.84,NNFI=0.90。所有拟合指标均达到可接受的水平,说明模型拟合度较好,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可见11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模型是比较理想的。

四、大学生生命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经因子分析的调整和修订,大学生生命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体包括5个维度,11个二级指标,48个三级指标(详见表1)。

(一)生理

生理维度是所有生命质量量表的共同维度,它体现的是生命体本身的生存和代谢以及过程中的各种表现或规律。大学生刚好处于青春期,生理状态非常好,但大学生个体之间的生理状态仍有明显的差异,而且这些差异影响着大学生个体未来的生理状态和生命长度,因此本研究也将生理维度列入其中。个体生理差异有先天和后天之别,也有暂时和长久之分,考虑到个体生理的可干预性,一些无法干预或干预效果很弱的指标未纳入,如近视、先天遗传、后天肢体残疾等。当前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减少和行为生活方式的不健康导致许多大学生的体能明显下降,而睡眠问题不同程度地困扰过多数大学生,因而大学生群体较为突出的精力、体能、睡眠成为生理维度的三级指标。因意外、患病或健康状态导致的疼痛和行动受限是绝大多数量表共有的指标,根据前期的研究得出大学生的疼痛体验和影响也存在个体差异,因而也列入生理维度的三级指标。考虑到个体生理的先天差异,生理维度的指标采用了相对的评价方法,用调查对象的主观评价取代了绝对的量化评判。

(二)心理

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是教育界的学者、专家、工作者以及家长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因此是大学生生命质量的重要维度。心理维度是多数生命质量评价量表共有的维度。不同量表的研究视角、研究对象和研究侧重点不同,它们对心理的关注程度不一,测评内容也不同。本研究将心理维度从心理过程和个体心理两个方面切入评价;另外根据访谈等定性研究,加入学者、专家、教育者和大学生均认可的“自我意识”。

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意志。大学生的认知已经达到较高的水平,且难以干预,因此未列入二级指标。情感分别从积极感受、消极感受两方面测量。意志的测量参考了意志力量表,经团队讨论,结合专家建议,测评意志的五个方面,即自觉性、独立性、果断性、坚韧性、自制性。

个体心理分为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倾向性是指决定一个人态度、行为和积极的选择性的动力系统,如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世界观等。该指标对大学生的发展起着导向作用,但所包含的内容很多,经过因子分析的调整,整合形成了动机、学习观、生命价值观、社会价值观等三级指标,并重命名为“价值观念”。个性心理特征是个性倾向性稳固化和概括化的结果,如能力、气质、性格等。尽管个性心理特征非常重要,但涉及面太广,且相对稳定、可干预的空间较小,干预效果很难测评,因此未列入评价指标体系。

自我意识经因子分析的调整和修订后,分解为2个二级指标,即自我认知和自我体验、自我调控。自我认知涵盖了对有关“自己”的一切属性的认识,指个体对物质自我(生理自我)、精神自我、社会自我的认识。自我体验是通过认识和评价而表现出来的情绪上的感受,包括自我感受、自尊、自爱、自信、自卑、责任感、义务感、自豪感、成就感等层次[6]。其中,自尊和自信是自我体验中最主要的方面,也可称之为自我效能感和自我价值感。自我调控指个体对自己的行为与心理活动的主动掌握,包括自立、自主、自律、自我监督、自我控制和自我教育等层次。就大学生而言,其中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教育是最主要的方面。自我监督是主体根据内在和外在刺激对自身行为进行监察。自我控制是主体根据内在和外在环境的变化对自身行为有目的、自觉地进行调整的程度[7]。自我教育是主体自我按照社会要求对客体自我所实施的教育,是大学生完善自我、形成人格、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

经过访谈、专家讨论和几轮调查,心理维度分为情感、意志、价值观念、自我认知和自我体验、自我调控5个二级指标,包含19个三级指标。

(三)行为

行为维度是指对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和生命价值的实现具有深远影响的活动和作为。大学生大多数时间生活在校园中,对未来有深远影响的行为多表现在学习和生活中。评价指标框架将行为分为学习行为和生活行为,然而在指标的进一步分解后,发现学习行为和生活行为的三级指标中代表性较好的指标有部分交叉和重合,如对时间的管理等,因此经因子分析重新整合为学习管理、时间管理和生活行为3个二级指标。大学生的学习管理包括大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和专业态度。时间管理包括生活作息是否规则、时间分配是否合理,以及人生规划是否有计划、是否有方案、是否有落实的举动。生活行为分为大学生个体生活行为和群体生活行为,包括锻炼身体、人际相处和人际信任,分别影响着个体长远发展的生理基础和人际关系基础。

(四)环境

环境本身的内涵很广,无论是硬环境还是软环境,在教育研究中均有相关的量化比较。地区不同、学校不同、专业不同都会影响校园的环境。本研究从研究目的出发,对环境相关数据的量化存而不论,不考虑各学校环境的绝对差异,仅考虑大学生对所处校园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的主观评价。研究如此设计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认可不同学校的环境差异,但大学生对环境的评价是结合客观现实的;二是大学校园硬环境虽有差异,但绝大多数高校具备了培养大学生的必备条件。因此软环境的差异对人才培养的影响更大,而软环境的差异是难以客观量化的,采用大学生的主观评判更为合适。因此,环境维度的评价采用大学生的主观评判,包括学习环境中学校、教学环境、学风、教师、教学的评价和生活环境中日常生活的便利及相关评价。

(五)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通常是指来自社会各方面包括父母、亲戚、朋友等给予个体的精神或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的系统[8]。社会支持能增加大学生的喜忧感、归属感,提高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大学生的社会适应和心理健康具有积极影响。大学生的主要社会支持包括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等,这些关系涉及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为其提供重要的社会支持。研究根据访谈等定性研究结果,将大学生社会支持调整为长辈、同辈、其他3个二级指标。初稿和修改稿的调查显示恋爱学生的比例分别为29.9%和30.1%,恋爱尚未大范围普及,且支持作用是否正向也得到质疑,因此删除了“恋人”的三级指标。经因子分析的拟合调整,形成了老师、家长、亲戚、同学、朋友5个三级指标。

综上所述,经过研究构建的大学生生命质量评价指标包括5个维度,11个二级指标,48个三级指标。5个维度分别是生理维度、心理维度、行为维度、环境维度和社会支持维度。其中心理维度有5个二级指标,分别是情感、意志、价值观念、自我认知和自我体验、自我调控;行为维度有3个二级指标,分别是学习管理、时间管理、生活行为;生理、环境、社会支持三个维度未划分二级指标。生理、心理、行为、环境、社会支持维度分别有5个、19个、12个、7个、5个三级指标。

参考文献:

[1][2]苗春霞,张万红.大学生生命质量评价的理论建构

[J].现代教育管理,2012,(5).

[3][5]苗春霞,张万红.大学生四维生命初解[J].黑龙江高

教研究,2012,(4).

[4]苗春霞,张万红,黄水平.大学生生命质量研究工具的敏

感性分析[J].中国卫生统计,2009,(4).

[6]朱文斌,赵淑文.高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7.

[7]冯正直.大学心理素质教育[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

版社,2004.

[8]程虹娟,张春和,龚永辉.大学生社会支持的研究综述

[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命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以家爱提升生命质量
浅谈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内容
消癌平片联合TACE术治疗老年原发性肝癌的疗效和生命质量的临床观察
民办高职院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