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县森林县城建设思路

2014-01-26 23:56王建文
中国城市林业 2014年5期
关键词:长汀县绿地绿化

王建文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福州 350119

长汀县原为我国南方红壤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20 多年来,经过努力,该县森林面积由1986年的18.3 万hm2增加到目前的24.7 万hm2,森林覆盖率由59.8%提高到79.4%,水土流失面积由9.7 万hm2减少到3.2 万hm2。长期以来,长汀县不断完善林业生态体系建设,实施了生态公益林保护工程,界定国家级生态公益林7.8 万hm2,建成了圭龙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和26 个自然保护小区及汀州省级森林公园,进行了城市林业建设的实践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人居环境不断改善。长汀县先后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生态文明和现代林业建设示范县、中国十大最具人文底蕴古城古镇等称号,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山城”之一,成为福建省全省城市林业建设的先行者,对全省城市林业建设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1 长汀县概况

长汀县位于福建省龙岩市西北部,地处武夷山南麓,为闽赣边陲要冲。区内山脉纵横交错向腹地延伸,东、西、北三面高,中南部低,自北向南倾斜。地形复杂,山地丘陵面积大,形成了“九山半水半分田”的自然地理格局。气候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森林植被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属闽西博平岭山地常绿槠类照叶林小区,低山丘陵温和常绿甜槠照叶林地段。全县有维管束植物231 科868属2 546种,其中蕨类植物42 科85 属217种,裸子植物10 科25 属48种,被子植物179 科758 属2 280种。全县土地面积3 099 km2,为福建省土地面积第5 大县。山地面积为22.53 万hm2,耕地面积为2.05 万hm2。

长汀县以先前创建国家园林城市为契机,连续深入开展了城乡绿化一体化“四绿工程”、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多项活动,在城市绿化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2013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9.4%,县城建成区范围内绿地面积达490.27 hm2。其中,公园绿地186.3 hm2,生产绿地2.49 hm2,防护绿地130.85 hm2,附属绿地为105.21hm2,其他绿地为65.39 hm2。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2.8%,森林覆盖率达25.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4m2。

2 森林县城建设理念和建设目标

2.1 指导思想

以“生态宜居”为基本理念[1],以生态化、人性化、城乡一体化为出发点,明确森林县城建设目标,提升城区森林绿地的生态和景观功能,统筹城乡绿化协调发展,构建网络化绿色廊道,全面拓展森林生态建设,持续深化生态保护和积极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完善的森林生态及文化体系,实现长汀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将长汀城市林业推向科学发展的新阶段。

2.2 建设理念

依据森林生态体系建设的思路,以森林保育为基础,以城区绿化和村镇森林植被恢复为重点,以道路、河流等森林绿色廊道为脉络,通过城区增绿改造,改善城市森林生态景观结构和功能,提高城市绿量,增加城市人居绿色空间;运用绿道理念及城市慢行系统理念,进行城市绿道的布局和建设,将城市各级绿化空间串联起来,形成网络化;通过沿路、沿江、环城一重山的宜林地建设以及山体复绿及生态景观重建工程,实现山体生态面貌和山体景观的全面提升,提高森林的质量和综合效益;通过主要交通干线及重点流域森林生态建设,完善城区到乡镇的森林廊道,最大限度地实现城市空间拓展,充分发挥森林廊道的连接作用、通道作用、交流作用,排解城市热岛效应、增强生物多样性交流,减轻城市生态环境压力;通过村镇扩绿,解决造林绿化的薄弱环节,提高村镇森林植被覆盖,改善村镇居民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完善长汀县森林生态网络的结构与功能,构建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2],建成以林木为主、结构合理、功能高效、景观优美、林水相依的城市森林景观。

2.3 建设目标

在森林县城建设提升期,长汀县将形成以绿脉为骨架,贯通城乡,以大片森林为屏障,城镇森林繁茂的新格局,点、线、面统筹发展,建立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森林文化体系[3];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级森林城市的标准,建成区森林覆盖率达到30.1%,绿地率达到37.8%,乔木栽植面积占城市绿地面积比例达到88%,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4.3 m2。

3 总体布局

长汀县森林县城建设总体布局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环中心城区建设绿色景观生态屏障,以汀江为纽带,周边乡镇集镇所在地为重点分布绿地组团,构建环状和辐射状的森林生态体系。在森林景观空间结构上形成“一心、一环、一带、多廊、多斑块”的总体布局[4]。

“一心”即以长汀县中心城区的城市森林建设为核心,结合长汀县的城市发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在现有绿化美化的基础上,对公园绿地、街头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及其他绿地进行改造提升,合理增加公园绿地面积,提高城市空间绿量,使森林县城建设向生态化、森林化、人文化发展。

“一环”即环长汀县中心城区生态风景林建设,对环绕中心城市一重山的森林植被景观进行改造提升,以“绿”为主色调,提高花化、彩化效果,使季相富于变化,建设区域性的生态绿地,营造大型城市绿色氧源地。

“一带”以贯穿长汀县域的汀江为纽带,重点开展河流两侧森林景观建设,结合防护林建设,沿岸营建宽50 ~100 m、乔灌草结合的连续带状的城市森林绿带,并在适当位置设置公共休闲绿地,打造滨河休闲走廊,作为长汀重要的水土涵养防护林和生态廊道。

“多廊”即依托连接中心城区与各乡镇的交通干道建设两侧绿化带,将中心城市森林景观区与各乡镇森林拓展区进行有效衔接,形成森林生态网络系统,重点建设长汀县境内的龙长高速及319 国道以及205 省道等,打造生态长廊,建成绿色廊道。

“多斑块”即分布于中心城区周围的18 个乡镇集镇森林生态系统建设,重点进行乡镇水岸宜林地段绿化、乡镇公园绿地建设、风景林或风水林建设以及林木种苗基地、花卉栽培、森林休闲观光旅游等特色生态产业建设,提高“四旁”(村旁、宅旁、路旁和水旁)绿化率。

4 建设内容

4.1 城市绿化工程

目前,长汀城市绿化还面临着诸多问题,包括现状公园绿地空间分布不均衡、过于零散、缺乏系统网络化连接、居住区级公园不足、公园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在营造公园的特色景观上设计手法不够丰富、灵活导致公园的景观性一般,城市园林绿化树种单一,管护成本过高不利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等。因此,应通过分析长汀县城市绿化工程建设现状,在完善建设现有森林绿地的基础上,加大城市公共绿地的建设力度,新建、扩建和改造公园绿地相结合,以乔木树种为主、乔灌草结合的形式,形成森林小片林,进一步提高城区森林覆盖率;通过旧城改造和社区建设,对学校、机关单位和厂区的绿地进行系统规划和布局,增加绿地面积;在繁华街区、居民区合理利用空间,大力发展垂直绿化、屋顶绿化,城区绿地向立体化、森林化发展。与此同时,加强城市交通干道森林景观绿化带建设,完善现有的森林廊道,将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绿地,包括公园、名胜区、历史古迹、高密度聚居区连接起来,形成网络化的城市森林绿化景观格局,构建和谐生态的城市森林景观[5]。

4.2 通道绿化工程

通道绿化将城市绿化网络体系与乡村绿化大背景融为一体,使城市融入乡村,让乡村渗透城市,形成整个县域范围的森林绿化网络结构。长汀县的高速公路可绿化里程绿化率已达到约100%,铁路等交通干线绿化里程绿化率也已达到100%,国道可绿化里程绿化率95.7%;但省道可绿化里程绿化率82.5%,县乡道可绿化里程绿化率68.8%,主要江、河等水岸宜林地绿化率74.6%,还未形成比较完整的森林生态网络廊道体系。根据城市绿化标准,长汀县应在现有通道绿化基础上进行更进一步的建设,对高速公路、国省道、县乡道、铁路、江河等进行全面绿化,增加绿带宽度,提高观赏价值,提升防护效果,形成绿色通道网络。

4.3 村镇绿化工程

长汀县现辖的18 个乡镇的绿化布局中缺少乡镇公园绿地空间及特色生态产业发展基地等,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远低于省级森林县城的最低标准。在后期的创建和发展过程中,有待进一步优化乡村绿化布局,加大各乡镇的公园绿地建设,提高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广大乡镇居民营造一个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并进一步拓展林木种苗、花卉栽培、观光采摘或森林人家等特色生态产业发展基地的规划建设。在建设中重点结合“一村一品”建设[6],实施村中道路绿化、空地绿化、庭院绿化,建设围村林带,对新修整修的进村路、街道以及村庄内空闲地、水塘四周、沟渠两岸等适宜地段进行全面绿化。

4.4 屏障绿化工程

屏障绿化工程包括主要交通干线及重点流域生态屏障建设,沿路、沿江、沿海、环城一重山的宜林地建,以及山体复绿及生态景观重建工程等。长汀县的屏障绿化还处于一个较为粗放的阶段,各项主要指标均未达到省级森林县城的标准,尤其是在重点流域绿化、沿江河一重山改造绿化等方面还有较大的工作空间。在现有绿化的基础上,应进一步以重点地段的绿化、彩化建设为重点,邻近居民区的地段按照城市公园的建设标准主要开展植树造林、森林保护、封山育林、林相改造工程建设,形成与中心城区森林生态系统相协调的环城森林生态圈。

4.5 生态文化工程

应打造具有长汀特色的山水、宜居、生态等生态文化品牌,建设一批生态文化基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完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景区建设,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开展新一轮古树名木普查建档工作,挖掘古树的历史文化和民间传说,规划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古树公园。同时,为让更多的人参与生态文化的建设和传承,应大力开展义务植树、推进生态旅游,多层次加强生态文化载体建设,丰富载体文化内涵,弘扬生态文化。可通过文学、影视、戏剧、书画等形式,大力宣传林业在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弘扬生态文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普及生态和林业知识,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态意识和责任意识,树立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形成爱护森林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风尚。

5 保障措施

为进一步落实好森林县城的建设,应稳步推进各项建设工作,需要在政策、组织、资金、技术、人才方面做好保障工作,建立强有力的保障体系[7]。首先,制定科学的“创森”工作实施方案,同时,在发展森林城市的进程中进一步完善政策法规制度,针对森林城市的规划编制、建设标准、土地供给、资金投入、农民权益、产权界定、管理权属、资源保护、法律责任等重大问题进行地方立法,提高森林城市建设的法治力度,建立健全森林城市建设的政策制度保障体系,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其次,应完善组织领导保障机制,理顺乡镇林业工作机制,深化社会管理,建立公众参与机制,认真组织义务植树活动,提高全民生态意识,加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再次,应增加政府对林业的投入,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大力发展非公林业经济,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创新林业建设主体,多渠道争取国家、省级专项建设资金和贷款,强化人才队伍建设,设立科学技术培训中心,引进和推广实用技术,建立各类林业科技示范基地。

[1]彭镇华.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2]彭镇华.论中国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城镇点的建设[J].世界林业研究,2002,15(1):53-60.

[3]彭镇华,王成.我国城市林业发展总体规划的研究[J]. 中国城市林业,2006,4(1):13-17.

[4]王成,郄光发,董建文,等. 厦门森林城市建设理念与布局研究[J].中国城市林业,2011,9(3):8-11.

[5]叶功富,洪志猛. 城市森林学[M]. 福建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6.

[6]刘滨谊.应对未来城市发展的创森理念与技术[J].中国城市林业,2012,10(6):1-4.

[7]王洪斌. 山区县森林城市建设现状及问题对策:以安徽省宁国市为例[J].华东森林经理,2013,27(3):67-70.

猜你喜欢
长汀县绿地绿化
长汀县优质烟叶种植气候适宜性分析
朱屺瞻《绿化都市》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福建省长汀县鸟类资源多样性与区系分析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长汀县推进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科学技术馆之屋顶绿化
走进绿地
基于RS与GIS的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