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应用的护理

2014-01-26 18:02:07云汪小云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2期
关键词:表面活性药液呼吸机

罗 云汪小云*

(1 重庆市万州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重庆 404100;2 三峡中心医院,重庆 404100)

肺表面活性物质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应用的护理

罗 云1汪小云2*

(1 重庆市万州区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重庆 404100;2 三峡中心医院,重庆 404100)

呼吸窘迫综合征;肺表面活性物质;护理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又称肺透明膜病(HMD),多见于早产儿,是由于肺表面活性物质(PS)缺乏所致,临床表现出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1]。在活产婴儿中其发生率为0.31%,占早产儿死亡原因的50%~70%,严重威胁新生儿健康[2]。因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替代治疗NRDS可增加肺的顺应性和通气量,改善肺氧合功能,提高存活率,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而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的使用能否达到最好的效果则依赖于良好的护理配合。我科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采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例98例,疗效显著,现将有关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我院NICU自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所有病例均符合《实用新生儿学》NRDS诊断标准;其中男65例,女33例,胎龄28~36周;出生体质量<1500 g 46例,≥1500 g 52例;HMD分级:Ⅱ级68例,Ⅲ级30例。

1.2 方法: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给药方法患儿采用仰卧位正压密闭气管内注入药物法。具体操作如下:患儿取仰卧位,首先确定患儿气管插管位置正确,然后吸净气道分泌物,一名护士挤压复苏囊正压通气,另一名护士将抽吸好PS的注射器连接5号头皮针,消毒气管导管外壁(距患儿唇缘1.5~2.5 cm处)左手固定气管导管,右手持头皮针以30°~45°角进针,将针梗全部插入气管导管内,缓慢匀速地注入药液。药液注入完毕用复苏囊持续加压通气1~2 min,使药液在肺内均匀分布,且SpO2在90%以上,再用呼吸机辅助通气。

2 结 果

所有病例给药后1 h呼吸机参数氧浓度FiO2、呼气末正压(PEEP)、吸气流速(FLOW)下调;6 h后血气分析结果:与用药前相比,PaO2及PH值明显上升,PaCO2明显下降。疾病转归:治愈78例,治愈率79.6%,死亡5例,病死率5.1%,后期家属放弃治疗15例。

3 护 理

3.1 给药前的准备

①家属的准备:患儿家属由于对本病认知不足,对患儿目前现状的恐惧和对预后的不确定性以及PS昂贵的价格,对使用PS会有所疑虑,往往不能及时同意用药。因此需耐心与家属沟通使其了解早期、足量、反复用药的作用及必要性,从而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并签署用药知情同意书,尽早给患儿用药。②患儿的准备:a.监测患儿病情、血气、血糖、血生化及心电监护指标。注意保暖,使患儿皮肤温度维持在36.5~37 ℃,同时注意纠正酸中毒及缺氧。b.呼吸道准备:气道分泌物的积聚会阻碍药物的均匀分布,在气管插管前,应帮助患儿翻身、叩背,充分吸净气道分泌物,配合医师行气管插管,避免多次插管以减少损伤和喉头水肿,避免插入右侧支气管,导致固尔苏在肺内分布不均匀而影响疗效。痰液黏稠者插管后可给予气管内滴入生理盐水灌洗或雾化后再行吸引,从而使PS在两肺均匀分布。c.保持患儿安静,对烦躁、啼哭的患儿可适当使用镇静剂,减少或避免用药后药液返流。③药物的准备:PS为生物制剂,应低温(4~8 ℃)避光保存,固尔苏为白色/乳白色混悬液。珂立苏为干粉剂,需以2 mL注射用水溶解。使用前须复温至37 ℃左右,可置于手心温热10~15 min,还可放在暖箱或辐射抢救台上复温。复温后可轻轻转动药瓶使药液混合均匀,再用注射器抽取使用。避免用力摇晃药瓶,否则会产生大量的泡沫,不利用药液的吸净。

3.2 给药中的护理

①观察病情: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测患儿的生命体征 、面色、皮肤颜色、肢端温度及SpO2的变化。若出现呼吸暂停、心率下降及SpO2下降,应暂停给药,迅速加压给氧,待SpO2上升到90%,心率恢复正常后方可继续注入。②给药中的注意事项:a.给药前必须吸净患儿呼吸道分泌物,因给药后清理呼吸道会导致药液吸出,影响疗效。b.推注药液时,速度要缓慢均匀,配合好患儿的呼吸运动,以免患儿呛咳时喷出药液造成浪费,影响疗效。c.挤压复苏囊的力度和频率应大小快慢适中,以免进入肺内气体过多导致肺大泡甚至肺泡破裂。

3.3 给药后的护理

①保暖。将患儿置于暖箱中保暖,据体质量调节箱温33~36 ℃,室温24~26 ℃,使患儿肛温维持在36.5~37.4 ℃,体温过低患儿可发生酸中毒等导致或加重肺损伤,甚至继发肺出血死亡。②气道管理。保持患儿呼吸道通畅,但给药后6 h内尽量避免气管内吸痰,避免因吸痰人为导致的注入肺内的PS减少。必须吸痰时,护士应严格无菌操作,同时必须2人配合。一人负责操作吸引,另一人负责吸引前后挤压复苏囊。吸引时动作要轻柔,压力应低于13.3 kPa,每次吸引约10~15 s,尽量缩短吸引时间。吸引结束后复苏囊加压给氧,待SpO2上升到90%以上再连接呼吸机。③体位护理。给药后6 h内不必改变体位,仍取仰卧位,可抬高头部,并保持颈部轻度后仰,保持气道通畅。6 h后可改变体位,最好使用俯卧位,有利于扩大肺的通气,改善患儿的呼吸。④密切观察病情。给药后根据患儿的病情选择使用有创或无创呼吸机。若患儿X线胸片为重度HMD,自主呼吸弱,则继续以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若患儿X线胸片为轻中度HMD,有自主呼吸则迅速连接NCPAP,我科使用改良后双鼻孔式新生儿一次性使用鼻氧管,避免了鼻孔压伤的发生。呼吸机使用过程中护士注意密切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面色、皮肤颜色、肢端温度及SpO2的变化和血气指标等。加强呼吸机管理,注意观察患儿使用呼吸机是否顺应,有无人机对抗等,根据患儿病情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争取尽早撤机。⑤静脉营养。供给积极纠正酸中毒和水电解质紊乱,用药时禁食,病情好转后根据患儿病情给予鼻饲(或口饲)法,由胃管内注入配方奶,我院采取重力泵泵入奶液。不能满足能量需要者,根据医嘱静脉补充高营养,通常用输液泵控制速度,将全天液体质量24 h均匀输入,并准确记录24 h出入量,做好交接班,每日称体质量1次,若每日增长超过10~20 g,应警惕肺水肿的发生。⑥防感染。加强病室环境和医疗物品的院内感染管理,接触患儿前后必须洗手,并用速干手消毒剂擦手。加强基础护理,动作轻柔,防止皮肤损伤。加强口腔护理,应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由于气管插管的刺激,使分泌物增多,气囊漏气时,易误入肺内造成感染。严格执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预防措施。

4 小 结

PS是一种混合物,以磷脂和特异蛋白为主组成,含41%~48%的卵磷脂、51%~58%的其他磷脂和1%疏水蛋白[4]具有降低肺泡表面张力,防止肺泡萎陷功能。NRDS是由于缺乏PS所致,肺脏一般出生后72~96 h才能产生足够的PS维持正常呼吸。而外源性PS能降低肺泡表面活性张力,增加肺泡表面顺应性,使萎陷的肺泡重新扩张,减少肺内分离改善通气/血流比值,使肺的换气功能和通气功能均得到改善。在NRDS的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而护理人员在给药前做到充分的准备、给药时做到精确的给药、给药后给予良好的后续护理是保证患儿治疗效最佳化的关键,对于外源性PS的应用有着重要的意义。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421-428.

[2] 余加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防治[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3, 18:643-646.

[3] 罗志英,卿国忠,杨玉丽等.固尔苏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肺透明膜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07,22(1),45

[4] 刘博,韩万凤,黄晓戈.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分析[J].中国伏生与遗传杂志,2010,18(12)99-104

R473.72

B

1671-8194(2014)22-0354-02

*通讯作者:E-mail: zhangxr1974@163.com

猜你喜欢
表面活性药液呼吸机
PB840呼吸机维修技巧与实例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药液匀速滴落的原理
呼吸机日常养护结合护理干预对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
表面活性类温拌剂对SBS改性沥青性能影响
石油沥青(2021年4期)2021-10-14 08:50:52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灌巢法毒杀红火蚁
农技服务(2020年7期)2020-12-17 20:45:50
治斑秃
妇女生活(2018年12期)2018-12-14 06:43:30
新型金刚烷基杂双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表面活性
合成化学(2015年9期)2016-01-17 08:57:24
新型双苯基型季铵盐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其表面活性
合成化学(2015年10期)2016-01-17 08:5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