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锡君
(黑龙江省农科院牡丹江分院,黑龙江牡丹江157041)
牡丹江温春省级农业科技园区坐落在牡丹江市西安区温春镇桥南,位于牡丹江市西南方25km,牡丹江左岸,距离G11高速公路2km。园区总面积约6000亩,可开发利用的科研、教学实验用地3000亩。辐射区分布在牡丹江各县(市)共25万亩。园区拥有各级各类科学技术人才500余名,其中高级知识分子60多人,中级知识分子300多人。园区拥有在校学生 8600人,并面向全国招生。核心区规划为农业科技攻关区、科技成果转化区、科技培训中心、科技信息工程区、农产品出口加工区、农业旅游观光休闲区六个功能区。
园区立足于科研教学一体化,以“科技兴园、产业强园、生态立园”为中心,基于牡丹江地区对俄农业经济的特点,搭建中俄农业科技平台,以农业先进技术的组装集成和成果转化为支撑,通过农业龙头企业及农产品加工企业集聚发展,带动种、养殖农户生产的集约化生产,并通过强化园区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逐步形成技、贸、工、农一体化的经营模式,为区域对俄现代农业发展构建科技集成创新的平台,逐步实现园区的农业科技研发功能、生产功能、孵化培育功能、示范功能、休闲观光功能、生态功能,带动牡丹江市及周边地区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的运行质量和效益,带动当地农民增收。
牡丹江温春农业科技园区分为核心区和辐射区。核心区坐落在牡丹江市西安区温春江南,地理中心坐标是:N 44°26′,E 129°31′。位于牡丹江市西南方25km,牡丹江左岸,距离G11高速公路2km,包括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牡丹江分院和黑龙江农业经济职业学院及所属科技开发企业。南、东、北三面环山,牡丹江水经南、东、北三面依山环绕流过,面积为6000亩,科教一体,合二为区;辐射区分布在牡丹江市各县(市)、区,包括现有的对俄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面积为25万亩。
牡丹江市属于高纬度大陆性季风气候。东部临近东亚大陆东海岸,受海上回流影响,境内有张广才岭和老爷岭阻隔,这种山峦起伏、群峰林立的复杂地形地貌,形成了小盆地气候,空气湿润,四季分明,素有“塞北小江南”之称。与省内同纬度的地、市比较,受海洋气候调节而具有明显优势:一是热量资源丰富。全市年平均气温3.6℃,比全省的年平均气温高1~2℃,特别是冬季,高于全省其它地区3.6~4.8℃,有利于越冬农作物安全越冬。二是光照充足。日照时数年平均为2500~2600h,其中5~9月农作物生长季节的日照时数为1149.7h,占全年日照时数的45.2%。全市平均无霜期为131d。三是雨热同季。年降水量579.7mm,5月初至9月末,多年平均≥10℃活动积温为2620℃,同期降水440mm,占全年降水量的80%,这种雨热同季的特点,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需要。四是昼夜温差大。特别是8月下至9月下旬,农作物籽粒结实期,昼夜温差一般在10~15℃,这是牡丹江市一些农产品和山产土特产品质量优越于其它地区的关键因素。五是小区域性气候产生了一些特殊效益。由于地形及植被条件的影响,在山区半山区及丘陵地区造就了“阳坡效应”;由于张广才岭的天然屏障和全市处于本省寒流末端,形成了局部区域高温;在“圈椅式”地形的南向“背风”处形成了一些特殊种植区域;还有湖泊的“水域效应”等,为发展特种种植和养殖业提供了多种适宜性小区气候条件。
牡丹江市是黑龙江省东南部的中心城市,是这个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中心,北临鸡西,西邻尚志,南与吉林省舒兰、蛟河相连,东接俄罗斯远东地区,边境线长达211km。总面积4.05万km2,总人口280万,其中市区人口81万,农业人口108万;辖五县(市)四个城区。全市56个乡镇,876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076万亩。2013年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为325.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198元,在省内处前列。
目前已建成沿G10、G11两条高速公路以甘蓝、圆葱、胡萝卜为主的对俄蔬菜出口基地25万亩;以早甘蓝、青椒、黄瓜、西红柿为主的棚室蔬菜出口基地1万亩; 对俄水果出口基地10万亩;对俄食用菌出口基地栽培数量约7.3亿袋(块)左右(牡丹江食用菌栽培总量为28.3亿袋);水稻出口生产基地35万亩; 肉鸡出口生产基地饲养量在300万只左右;新建并扩建境内外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批发市场16个,年交易量160万t,交易额45亿元。每年通过绥芬河、东宁两个口岸出口的地产农产品总量在20万t左右,出口额在3.5亿元人民币左右。已在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波格拉尼奇内区和米哈伊尔洛夫卡地区建立了两处合作农场,现耕种土地规模220万亩。
园区依托牡丹江分院先后与中国农科院、中国科学院、吉林农科院、南京农大、东北农大、吉林农大等科研院校建立技术合作;加入全省水稻、食用菌产业技术战略联盟。牡丹江建有比较完善的技术推广体系,全市形成了县、镇、村、示范户四级科技、管理、应用服务网络,为农民开展技术服务、宣传、培训提供有力保障。园区内科研、教学单位与牡丹江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拥有一批具有高级职称的农业技术人才,专兼职开展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组建了各种专业协会和经济合作组织;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每年培训农民5万人次,加快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
建立了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水稻、苹果、蜜蜂、食用菌综合试验站、中国农业大学牡丹江学院、博士后工作站、黑龙江省果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寒地果树育种与栽培重点实验室农作物原种繁育基地、国家大豆改良中心牡丹江试验站、农产品研发检测中心等科研工作与农业服务平台。农业教学建立有星火科技产业培训平台(自建网站)。完成种植类、养殖类、农产品加工类、农业经济管理类、特色农业类视频资料50期。建立5个独立网站服务平台,完成大豆栽培技术共享教学资源库、春小麦栽培技术共享教学资源库、农产品营销共享教学资源库;完成山特产品加工与检测技术共享教学资源库、玉米栽培技术共享教学资源库。建立农经大讲堂电视讲座服务平台,每年依四季农业生产实际需求开展48期农业生产技术讲座。
近五年来,园区依托单位和相关企业共承担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98项,获得资金资助1970万元。2个项目列入国家星火计划;获得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项目1项;国家973项目1项、863项目5项;国家财政专项资金项目4项;参加国家科技支撑项目5项;参加国家农业公益性行业专项4项;承担省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资助项目3项;省产业化项目3项;省自然基金项目5项。5年来共审定水稻、玉米、大豆、果树新品种8项,获省部级用行业专项成果奖6项。
园区依托单位与俄联邦科学院系统及农科院系统所属的20余个科研单位建立了科研联系与合作关系,引入了20多项俄罗斯先进技术,多个项目都属农业高新技术,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填补了我国的空白。引进并交换了水稻、大豆、玉米、马铃薯、黑穗醋栗等20多个种质资源和先进技术。有5个课题被列入中俄政府间合作项目。为两国间的农业科技协作、高新技术成果共享、智力和人才交流打下良好的基础。自2012年园区承担国家科技部对外合作交流项目《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农作物品种改良计划》,在园区内展示俄罗斯玉米、高粮、大豆、马玲薯、小麦、牧草等6个作物品种1200余份,全方位展示了俄罗斯农作物生产的基本现状。
黑龙江省是农业大省,牡丹江农业与俄罗斯具有科技合作与交流的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和地理、自然条件。在黑龙江省与俄罗斯经贸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合作领域逐渐拓宽的形势下,在未来几十年甚至更长期的时间里,对俄农产品出口与境外农业开发将是牡丹江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农业科技园区具有技术研发攻关、集成组装、示范展示、推广应用及产业推动等功能,对生产起到引领与带动作用。农业发展需要科技引领。在区域发展大环境下建设的牡丹江温春农业科技园区,将对区域农业的发展起到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与产业助推作用。园区将为牡丹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突出的贡献。园区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和长久的生命力。
牡丹江温春省级农业科技园区目前要解决的瓶颈有:政府的扶持与投资力度;加强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大的龙头企业,院企共建,校企联办,共谋发展;加强原始基础育种科研强度,科技创新缺少大项目的支撑;继续培育大的产业项目等。很多问题和其它科技园区一样都是共性问题,解决起来说易不易,说难很难。牡丹江温春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最主要的运营方式就是院校共建、科教一体、资源整合、发展联动,而中俄农业高新技术的发展又是园区最具特色的优势之一,这是园区发展的关键和主线,围绕这一主线,考虑园区各项事宜的发展与延伸才是关键。一是推进“产学研联合”,构建企业自主创新研发体系。园区要加强引导和服务,促进产学研联合,快速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要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并根据省市科技部门安排,开展农业企业创建科技型、创新型企业活动,扶持具有特色、增长方式先进的中小型农业企业,同时要进一步完善产业质量认证体系,强化企业的标准化、创品牌、外向型经营、新产品开发等创新活动,推进农业企业的现代化发展和进步。二是政府从财政、税收、价格等方面建立、健全激励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不断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注重农业科研体系的建立。围绕园区建设,从相关合作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聘请专家作为技术顾问,主要负责园区发展规划、年度计划、项目建设方案的论证和科技开发指导。聘请高校、科研单位的科技人员,利用业余时间或节假日到园区兼职,从事高新技术创新活动。三是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技术培训机制,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和健全的科技服务机构,充分利用园区、高校、科研单位、人才及科技资源,在坚持讲究实效的原则下,大力开展对职工、农民的科技培训,提高他们的科技文化素质,适应园区建设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通过对农民和当地农业技术人员的专业培训,形成一个覆盖周边农村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四是利用园区对俄农业的科技优势和社会影响,扩大对外交流合作,把农作物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到俄罗斯及周边国家,为黑龙江省创汇农业服务,同时可创办外向型农业园区,引进外国农业企业进驻园区,吸收外国先进农业技术,提高科技示范水平。五是建设完善农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集成、积聚、公共、公益和服务,以科教一体化做好园区产业链上的共性技术研究、示范和推广等具有公共属性的科技工作,以对俄农业特色为基础,把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发展工作和现代农业发展与新农村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牡丹江温春省级农业科技园区丰富的科技平台资源,重点要研究探索平台工作的体制和机制,落实保障措施,使其成为体现“一流园区”的水平和形象的标志,用科教一体化的方式,把握对俄农业的优势,使牡丹江温春省级农业科技园区成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具特色的技术支撑和示范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