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森林城市体系,构建宜居生态三明

2014-01-26 15:55
自然保护地 2014年2期
关键词:三明市三明森林

代 凤 贵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 365000)

建设森林城市体系,构建宜居生态三明

代 凤 贵

(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 365000)

通过分析三明森林城市建设中存在的可用地面积少、森林布局不合理、缺乏系统性,森林结构简单、树种选择及配置不合理、缺乏植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 苗圃发展与森林发展相脱节、苗木自给率低,森林城市建设缺乏有效的监管与养护机制等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发挥现有生态公益林的综合性生态功能,城市规划建设与宜居城市建设相结合,拓宽和续建现有生物防火林带,沙溪河城区两岸建设竹林生物林带,实施主干道两旁增绿添荫工程和调整树种、林种结构,保护和管理好区域内的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等对策,以建设森林城市体系,构建宜居生态三明。

森林城市,宜居;生态;三明

1 三明市建设森林城市体系的时代背景

三明市是我国南方集体林区改革试验区和海峡两岸林业合作试验区,素有“中国绿都”的美誉。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早在党的十七大就提出在全国开展森林城市体系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国家的战略高度,把森林引入城市,让城市坐落森林之中,恢复森林与人类和谐的本来面貌,建设以林木为主体具有城市个性特征和地域特色的山水城市、森林城市、生态城市、花园城市。三明市委、市政府近年来提出了构建“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环境”体系,秉承“工业强市、生态立市、科教兴市、开放活市”的发展战略,推动三明从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环境优势向竞争优势、潜在优势向现代优势的三大转化,促进了三明绿色产业原有的资源、技术、人才优势的发挥,为建设海峡两岸经济区提供强有力支撑。

2007 年三明市出台了《三明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2010年又将“生态立市”、“打造海西三明工贸区”作为三明在海西建设中的战略定位,做到以城带乡(镇)、以乡(镇)促城、城乡(镇)联动、整体发展,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绿化、美化、香化环境等活动。在第八次党代会上,还提出了建设“开放三明,幸福三明”的目标,建设生态环境优美、森林文化繁荣、林区社会和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

2012 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国家环境模范市和国家生态市等战略决策。2013年1月市十二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郑重宣布要“推进省级,国家级森林城市创建工作”,编制和制定了《三明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及《实施方案》,加大力度实施“四绿”工程,落实生态功能区区划,抓好自然保护区、湿地和森林公园的建设与管护,提高资源合理、科学利用水平,切实打造林在城市、城在林中、林水相依、林路相融的生态宜居新三明。

2 三明城市基本概况

2.1 自然地理条件

三明位于东经117019’至45’,北纬2601’至25’,地处福建省西北部,是典型的山区丘陵城市。闽江支流沙溪由西南向东北贯穿全市,四周山岭为海拔1000m以下的丘陵,城市处在狭长的山川河谷盆地内。盆地内地势平缓,海拔一般在130—150m之间。兼有大陆及海洋气候双重特点,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9.40c,极端高温40.60C,极端低温-5.50C。年均降雨量1726mm,年均蒸发量1504mm,年均相对湿度79%,无霜期306天,年均日照时数18227小时。

2.2 城市环境质量

三明是重工业城市,市区内分布有三钢、三化、化机、重机、农药、塑料、水泥、纺织等大中型企业,排放大量的有害气体,城市环境污染严重。据三明市环境监测中心测定,影响三明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是SO2、氮化物和悬浮微粒,环境空气质量煤烟型,主要是悬浮微粒超标,其次是SO2和氮化物,由于地处河谷地带,主导风向与山地、河谷盆地方向垂直,静风率、微风率较高,不利于大气中有害物质及烟尘的扩散,大气再净化能力不强。

3 三明森林城市建设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森林城市建设现状

三明是上个世纪60年代创建的工业城市,城市规划用地面积34平方公里,建城区面积18.33平方公里。经过五十多年的艰苦创业,森林城市随着城市发展而蓬勃发展,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的辛勤耕耘,三明先后被评为“国家园林城市”、“优秀旅游城市”。据有关部门资料,至十一五期末,三明市区周围森林面积6535.74hm2,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2378.07hm2,城市公共绿地163.61hm2,区级森林公园9个,面积为122.3hm2,苗圃面积43.68hm2,森林覆盖率为70.07%,人均公共绿地7.9m2;城市干道60条,绿化普及率为95.2%,干道绿化覆盖面积占主次干道总用地面积的25.11%;庭院绿化达标率达95%。

3.2 森林城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3.2.1 可用地面积少,森林布局不合理,缺乏系统性

三明是新兴工业城市,工业用地占全市用地的51%,沙溪河以西基本上是工业用地,可发展绿地面积十分有限,除沙溪河两岸绿化带贯穿市区及近郊风景区外,大部分森林缺乏科学区划,侧重于用材林、经济林建设,忽视防护林、生态林建设,林种、树种结构严重失调,森林生态环境质量低下。

3.2.2 森林结构简单,树种选择及配置不合理,缺乏植物多样性

为追求视觉效果,获得整齐划一的人工美,主要河流两岸一重山、城区周围、库区范围连片发展杉木、马尾松,树种单一,针叶化严重,森林结构简单,而忽视阔叶树种造林,生态稳定性强的乔、灌、草复层结构很少见,特别是近年来模纹花坛的流行、欧美式草坪的全方位推广,使自然景观融入太多人工痕迹。在植物选择上,为追求亚热带景观效果,采用棕榈科植物造景较多,层次简单,单位叶面积指数相对较低;外来树种多,乡土树种少,有抗性的树种也少,在工业污染较严重的市区,不能起到抗尘、抗污染等生态防护作用,造成生态系统同质性,不能有效发挥森林的综合生态效益。

3.2.3 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

近几年,从三明森林资源状况中可以看到:天然林面积仅占森林总面积的31.4%,大面积人工针叶纯林导致林分质量下降,林地地力衰退,林地生态环境恶化,使越来越多的物种受到濒危灭绝的威胁,生物多样性受到严重破坏。

3.2.4 苗圃发展与森林发展相脱节,苗木自给率低

尽管苗圃面积有43.68hm2,但苗木生产水平低,科研、生产、销售相脱节,没有注重苗木结构的长期规划,苗木品种少而单纯且产量低,不能适应森林城市的发展,苗木自给率只有35.6%,大量苗木需向外调购,不但影响了森林城市建设的进展,同时浪费大量资金,提高建设森林城市的成本。

3.2.5 森林城市建设缺乏有效的监管与养护机制

森林城市建设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管理不到位。部分市民对森林城市缺乏足够了解,不能形成共识,总认为森林城市只是山山水水、花花草草,造成随意破坏森林资源现象。

4 构建森林城市及生态城市的主要对策

4.1 发挥现有生态公益林的综合性生态功能

城市生态公益林建设充分体现了生态优先的原则,对城市的水源涵养、防灾减灾、美化环境、改善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三明城市的生态公益林界定工作于2001年5月完成,市区周围总面积为3378.06hm2,其中国家级生态公益林占65%,省级生态公益林占35%,它是森林城市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挥森林城市综合生态功能。

4.2 城市规划建设与宜居城市建设相结合

依托现有的山体、水系、绿地和道路,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和高效能管理的要求,构建区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提升城市人居环境为目的,结合地形、植被等自然资源和地理条件,保护周边地区的原生态功能,改善重要生态廊道及沿线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提升绿化、美化和香化水平。充分挖掘和突出地方特色和人文内涵,强化历史文化遗迹的有效保护,注重植被类型、铺装材料、功能策划、景点设计、游憩空间等方面的合理化和科学化,提升城市生态宜居环境。

4.3 拓宽和续建现有生物防火林带

三明市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营造火力楠生物林带,当时主要功能是森林防火作用,对三明市的森林资源起到预防森林火灾及保护森林资源的作用,有了这道天然屏障,三明市区因此而连续二十五年获得无森林火灾的殊荣。随着森林城市体系建设的引入,有必要对这道天然防火屏障进行拓宽和续建,沙溪河城区河段两岸一重山火力楠生物林带总长度约2×30km,若经拓宽改造后,可兼融防火及生态功能于一身,达到双赢双利的生态、防火效益,为森林城市体系建设增添一道别具特色的风景线。

4.4 沙溪河城区两岸建设竹林生物林带

三明竹类资源十分丰富,市区周围共有竹林面积980.6hm2,占森林总量的18.0%。若因地制宜,在沿河两岸营造以毛竹为主体的竹类生物林带,因竹类盘根错结、高风亮节,不仅有防洪固堤作用,又有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的作用。据专家测定,竹类林分中的负离子数量较一般森林的负离子数量高出1—2倍,可算是天然氧吧,是市民健身休闲的最好去处,有进入竹林犹如进入仙境的舒适感觉。竹类资源属难燃树种,具有一定的防火功能,因此,把竹林生物林带建设纳入城市森林体系建设是顺理成章的事。

4.5 实施主干道两旁增绿添荫工程和调整树种、林种结构

城市道路、河流是城市人工生态系统与其外围自然生态系统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物种流动的“廊道”,建设好城市干道、河岸绿化就像一条条绿色项链,连接着无数个绿色翡翠,构成优美街景体现城市的生态文明,也是城市景观的重要标志,若在沙溪河沿岸一重山和两主干道地段,选择浓荫高大具有季相变化的树种,如福建山樱花、含笑、木棉、八月桂、丹桂等树种,按适宜的株行距进行大规格苗木移栽,再按各植物的生态区位不同合理配置,形成观赏型、环保型、保健型、文化型和科普型等植物群落景观,增加休闲区“浓阴、碧水、蓝天、美城”的整体景观效果,把人行道改造成名符其实的林荫大道,为整个城市增添绿色和生机。

4.6 保护和管理好区域内的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

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是固有的原生态的森林资源体系,是公共资源财富,应纳入森林城市体系建设的范畴。闻名遐迩的格氏栲自然保护区面积1126 hm2,五处森林公园总面积约6000 hm2,可在森林城市体系建设中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它们集科研、观光、休闲和旅游于一体,是市民和域外游客在工作日以外进行户外健身活动和游览的好去处,对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应用创新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保护和管理,使它们自然融入森林城市建设体系之中,发挥其应有作用。

5 讨论

三明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森林覆盖率高达73.16%,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和气候优势,加上有良好的园林绿化基础,只要认真总结找出差距,发挥优势,科学规划,落实相关对策措施,严格遵循“生态是适应,生态是选择”的生态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切实抓住城市绿化的核心,建设好城市森林体系,发挥城市森林综合生态功能,相信构建“宜居生态三明”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S731.2

B

1004-7743(2014)02-0058-03

2013-12-15

猜你喜欢
三明市三明森林
三明市海斯福化工责任有限公司
三明市海斯福化公有限责任公司
林深水美佳人茶香——三明市妇联推动茶文化活动综述
哈Q森林
“三明联盟”能走远吗
“三明联盟”不是梦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聚焦三明市获得福建省政府质量奖和三明市质量奖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