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淑明
(1.浙江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2.浙江省湖州市菱湖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浙江 湖州 313018)
教育在当代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与先导性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教育体系,即终身教育的体系。而农村成人教育对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不能替代的作用。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农业人口仍占绝大多数。即使是地处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湖州市,2010年全国第6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市农村居住人口为136.3万,占常住人口总数为的47.1%。2012年湖州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7188元,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2987元。与全国各个地区横向比较,湖州市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属于相对不大的地区,但综合城乡居民的养老、医疗等福利合计起来比较,湖州市农村居民人均总收入不及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的50%。因此,在加快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缩小城乡差距,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是一项重要内容。提高农村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的关键在于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这必然要求大力发展农村教育,除了需要继续加强农村基础教育以外,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
改革开放走过了30多年,社会的各个层面正处于改革的深化之中,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一环,湖州市的农村成人教育也急需要转型升级。
湖州市的成人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乡镇成人学校 (以下简称成校)大多成立于90年代初,历经20多年的发展,湖州市目前共有乡镇成校57所,在编教师248人。湖州市的成人教育一直走在浙江省乃至全国前列。特别是从2004年浙江省开展实施《千万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以来,在湖州市及各县区教育局的引领下,全市各乡镇成校均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从成立之初的扫盲教育,协助政府开展非培训类的工作,发展到现在以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开展农村劳动力技能及素质培训,开展社区教育培训及活动,以及开展成人高中及业余高等学历教育等类型众多的农村成人教育。
虽然湖州市的乡镇成校在抓好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农村的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可喜的成绩。但是针对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对照现代化农业发展的需求,对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人的素质的要求,农村成人教育事业离目标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1.1.1 保障措施难以完全落实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是为了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每一条均与农村居民的文化与技能素质有关,均离不开农村成人教育的支持。但是,在当前乡镇政府财政普遍紧张,而教育的效能存在迟滞性的情况下,乡镇政府在资金给付上往往拖欠,甚至是不拨付。以南浔区的9所乡镇成校来说,近3年乡镇成教资金能足额拨付到位的仅一二所,劳动力技能与素质培训乡镇配套经费能足额到位的情况也类似。社区教育经费是这几年才在省、市有关文件中有所提及,配套到位情况更差。
1.1.2 村级培训体系没有真正形成
农村成人教育的体系主要为县 (区)、乡(镇)、村三级培训网络,但村级教育基本只是一种说法而无实际内容。虽然在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当前村委会办公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好多村委会均设有培训教室,但真正由村级负责,村委会筹办的培训活动基本没有。
1.2.1 硬件设施不足,教学条件还难以完全满足农村成人教育的要求
以南浔区为例,全区9所乡镇成校,办公与培训场地只有南浔、练市、双林及菱湖4个镇有单门独院,其他5所乡镇成校均是政府在其他单位有空余的地方划拔一块出来作为成校的办公及培训场地。全区9所成校中,只有双林与菱湖有属于自己的百人以上的多功能培训大教室,其他成校办培训大班均要借场地。只有南浔、双林、菱湖3个镇成校配备有50座以上的电脑室。
4个大镇成校的这些设备与设施均是靠以前自己办中职教育、业余学历教育及会计继续教育培训等创收型培训时建设的。其他小成校,如没有政府的支持,是很难创设这些设施与设备的。
1.2.2 软件建设发展不足,教学质量还难以保证
注重技能培训,农村居民素质培训缺乏。自从2004年湖州市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以来,全市各乡镇成校在针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方面确实迈出了实质性的一大步,各乡镇成校都在努力兴办以农村实用技术及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为主的培训业务。至2010年,全市基本完成了所有农村劳动力参与的普惠性培训。从2011年起,全市启动了农村劳动力素质提升培训。但是,从主管部门的定位及乡镇成校培训机构的实际操作来看,整个培训仍旧侧重于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虽然涉及乡土文化方面的培训有所增加,但整体还是偏少,与农村居民生活实际紧密结合的,能够短期内见到农村居民素质提升的培训不多,与农村居民素质提升具有长效作用的文化类培训则更少。由市、区教育部门主导的业余初、高中“双证制”成人学历教育虽然属于农村居民素质培训的范畴,但整体计划的量太少,以菱湖镇为例,全镇7万多人口,“双证制”学历教育每年能给予经费补助的培训人数指标仅为85人。
注重农业实用技能培训,对于二、三产业培训能力不足。从2004年开始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及素质培训中,一直有转移培训的要求,这一要求整体上就是开展二、三产业的技能培训。但是由于各个乡镇二、三产业发展状况的差异,转移目的地的缺失,乡镇成校师资队伍的不足,对于二、三产业认识的不够,技能转移培训的能力是缺乏的,转移培训的效果并不如意。
专业师资队伍缺乏,影响整个培训过程的设计与安排。湖州市的农村教育事业位列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市、区教育局等相关部门一直重视乡镇成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但至今各乡镇成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还是不足的。就南浔区来说,还没有一所学校在职在编教师达到乡镇人口数的万分之二这一要求,而且各校教师基本属于普教师资,专业师资队伍缺乏。非专业师资对于需要培训的专业无法全面认识,影响着整个专业培训过程的设计与安排。
专业培训体系建设不足,培训缺乏系统性。任何专业都具有一定的广度与深度,相对于当前开展的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时间与次数安排,各专业很难在一次培训过程中全面介绍。以菱湖镇的水产专业为例,养殖有鱼类、虾类及龟鳖类3大种类10多个品种,有种苗繁育、商品鱼养殖及淡水鱼加工3种类型,养殖环节包括水质、放养、投料、用药、增氧等多种措施要求。近10年来的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及阳光工程培训中菱湖成校每年均开设有特种水产养殖的培训,整个培训人数超过3000人,但至今没有完成全部种类养殖的细化培训,培训过程中有人员分年度重复培训的现象,但菱湖成校没有办法做到培训人员的年度与专业衔接,这些都证明了专业培训体系建设的不足,影响着整个培训的效果。
教学内容陈旧,缺乏与时俱进特性。教学内容陈旧跟教师缺乏专业知识与对教育科研工作的不够重视有关。专业知识缺乏与对教育科研工作不重视导致了成校教师对于当前的农村工作重点与热点无法准确把握,在培训准备过程中只能在没有针对性的情况下聘请外部门专家与老师来上课,如果外面聘请的教师责任心强的话还能结合当前的形势与专业发展的方向做出效果显著的培训,但如果碰到聘请的教师本身钻研性不强,整个培训效果就要大打折扣,甚至与当时的政策环境冲突。例如在当前“三改一拆”、“水环境整治”的背景下,如果大力宣传发展生猪养殖业或温室龟鳖养殖,宣传以增加民生福利为宗旨而不顾环境影响的培训就是不合时宜了。
1.2.3 政府资金支持的培训项目产出率低
当前,主导培训的部门虽然在省市有长期规划,但存在年度之间不确定的变动因素,地方主管部门与乡镇成校都没有较长期的规划。如此,导致乡镇成校对相关部门安排的培训基本是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体现在没有长远的培训规划与布局,培训是对上级部门负责。如此,把培训工作当“事”来做,而没有上升到“事业”的层面,产生的后果是实际培训操作过程中“拉郎配”的现象,包括学员组成的“拉郎配”与培训师资的“拉郎配”。这种现象的存在导致政府资金支持的培训项目“产出率”低下。
湖州地处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农村经济相对开放。但长期以来受封建意识的消极影响,一部分农民思想观念陈旧,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对学习新知识及掌握新技术的要求不高,对继续教育观念淡薄。在当前经济高速发展的大潮中,可以说农民的思想正受当前农业市场经济的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念正处在复杂的转变之中,正处于新旧价值观交替时期,而新的价值观体系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与过程。小农经济思想在他们的头脑中仍然根深蒂固,致使广大农民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性,一部分农民仍然是安土忌迁、安贫乐道,思想过于保守,这与新型职业农民应具备的思想格格不入。这种消极的观念势必影响农民对于成人教育的认识,也严重制约着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
湖州市乡镇成校的教师们要建立起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己任的思想,树立起宣传意识、经营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及品牌意识,通过探索创新社会管理来开展成人教育,围绕美丽中国建设来实施成人教育,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拓展成人教育。以“合力”、“借力”、“给力”、“努力”四力合一的办学理念,广泛营造氛围、协调多方参与以及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将乡镇成校打造成集教育培训、文化交流、社区教育、就业服务、科技推广及信息传播于一身的现代化成人教育中心,从而真正实现农村成人教育的现代化发展目标,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早日实现小康社会的建设目标。
农村成人教育首先要确立大教育观念,大力调整教育结构,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改革专业设置和调整相应的教学计划,专业设置应紧紧围绕经济发展的要求,拓宽思路,处理好长线专业与短线专业的关系,要站在经济改革的前沿,有着超前意识,提前介入,为社会培养实用人才和备用人才。教学计划的制定应本着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少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打破条条框框的束缚,建立起与当地经济建设相适应的教育框架体系。
其次,广泛地宣传发动,与普中教育接轨,利用广告牌、宣传栏、现场会、广播电视等形式大造舆论,大力宣传成人教育既可以学习文化知识,又可以学习专业技术,收费低,投入少,时间短,见效快等各种优势。搞好新技术的示范和辐射,让人们看得见,摸得着,让农村居民切实感到参加成人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农村成人教育要开展对回乡高、初中毕业生的实用技术培训,就离不开教育部门、共青团组织的宣传发动;要提高农村干部和妇女的文化技术素质,就离不开组织、妇联的密切配合;要开展对农村科技户、专业户的知识更新,就离不开农业和科技部门的大力支持。从农村成人教育的任务和培养目标看,随着农村商品生产的持续发展,成人教育的任务越来越重,它既要为农、林、牧、副、渔业培养技术人才,又要为工、商、建、运、服培养技术骨干;既要培训乡、村、组干部,又要培训专业户和回乡高、初中毕业生;既要办普及班,又要办提高班;既要培养技术人才,又要培养大批有一技之长的新型农民;既要办文化班、又要办技术班,如此繁重的任务,光靠教育部门显然不能完成。没有相关业务部门的参与,更是无法办好的。因此,实事求是开展农村成人教育必需协调多方参与,这是农村成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单个乡镇由于产业的集中度不够,有必要加强乡镇成校之间的横向联系,以地域相近、产业类似情况为基础,协同打造专业培训品牌,建设专业培训体系。如菱湖成校与和孚成校可以合作开设水产专业培训,如此可以同时节省师资,在单位班级人数不多的情况下合作办班,可以节约培训经费。又如菱湖成校能成功举办全区范围的《动物疫病防治员》培训班,其一是菱湖成校从2007年举办首届畜牧大专班至今已开设7届畜牧及畜牧兽医大专班,毕业142人,近3年举办畜牧专业初、中级培训班7期,共培训466人,其中考取中级技能证书137人,另外还有兽药GSP管理培训班等,菱湖成校的畜牧专业培训在南浔区已有一定的知名度;其二是本次培训班受到了南浔区畜牧局及南浔区各个乡镇的大力支持,并给菱湖成校推荐了合适的参加培训人员。
2.3.1 加强资金的自筹与合理使用,保证农村成人教育高效发展
在政府资金支持缺位的情况下,乡镇成校要自筹资金办好农村成人教育。政府资金缺位是不得已的事,乡镇财政状况也难以在短期内得到改善,要办成人民满意的农村成人教育还得靠自己。按照成校的经营范围,各乡镇成校有开展文化补习、技能培训、业余学历教育等多种类型的培训经营活动的权力,成校要充分挖掘自身的潜力,增训创收。利用创收资金补贴免费或少收费的公益培训项目及开展文化类公益活动。
要充分利用好已有项目的培训资金,使已有项目的培训效益最大化。农村成人教育事业也必须是量与质的统一。已有资金支持的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阳光培训工程、成人“双证制”高中学历教育、预备劳动力培训等项目要以办好农村成人教育事业、提高农村居民素质的理念去抓实抓好,节约每一分资金,在保证当年培训量与质的情况下,利用节余资金增大培训面,使已有项目的培训效益最大化。
2.3.2 加强调查与科研,制定行之有效的培训规划
实施有效培训的关键是有的放矢。技能型培训应与市场需求挂钩,文化提升与素质培训要广泛宣传与发动,开展提高社会文化生活水平为目的的文体项目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只有在农村居民自愿参加的前提下才能实施有效培训。这3个方面都需要充分的社会调研。
要使培训效能最大化,就要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合适的内容针对合适的人群开展培训。因此,在培训人群的调研基础上,重点在于制定培训规划,包括培训时间的选择,师资的选择以及培训内容与培训模式的选择。
例如菱湖成校2013年11月开办的《动物疫病防治员》高级技能培训班。该校于2013年6月开始计划,分析该项目的可行性,9月初申报项目并获批准后,严格按照《动物疫病防治员》高级工技能鉴定培训要求制定教学计划与招生计划,于10月23日通过区畜牧局利用浙江省农民信箱这一网络平台面向全区招生,短短4 d(至10月27日),就组建起了由全区畜牧养殖大户、饲料生产企业业主及兽药经营户们组成的符合高级工技能培训要求的60人培训班 (计划50人)。该培训班的定位符合了市场的需要,培训的时间、培训的师资、培训的内容及培训的模式均获得了参与学员的认可。
2.3.3 加强培训的台账及档案管理,打造电子分类平台
农村成人教育事业将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作为乡镇成校,需要了解本镇农村居民的文化、产业、已参加的培训等情况,才有可能科学地、合理地制定培训规划。因此,培训台账及档案管理很重要,最好能建成电子分类平台。
2.3.4 加强举办各类教育,提高劳动者受教育年限及居民文明程度
湖州市农村当前的整体学历水平不高,农村各类文化学历教育及社会文化生活教育也是当前乡镇成校开展农村成人教育的“短板”。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早日实现,乡镇成校必须努力跨出这一步,通过教育使农村居民进一步树立市民意识,提升农村居民的文明程度。
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与经济的紧密关系大大超过以往任何时期,成人教育更应直接融入知识经济之中。知识经济的发展,主要取决于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并有创造能力的劳动者。劳动者知识技术的不断更新,能力的持续提高,必须依靠不间断的在职学习。由于成人教育具有可持续的特征,在知识经济的影响和作用下,它可以把教育的内涵在时间、空间上作进一步的扩展。时间的扩展将呈现教育终生化的趋势,空间的扩展将展现教育社会化、国际化的趋势,从而使成人教育能够顺应迅速变革的世界。因此,在农村开展多方位、多渠道、多内容、多形式的终身教育,走多样化发展的道路,鼓励、扶持乡镇成校办学,发挥乡镇成校多功能的作用,为社会成员创造多种接受各种教育的条件和机会,为农村培养多层次、多类型人才。乡镇成校要实行一校多牌,融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多种教育为一体,充分发挥多功能综合作用,积极主动开通终身教育渠道,开展多内容的终身教育,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
总之,把提高办学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放在首位,这是农村成人教育的活力所在。农村成人教育是社会性教育,必须坚持实用性教育、终身教育,必须走出一条自我发展的路子。只要遵循“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的理念,求真务实,多方参与,农村成人教育必将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的早日实现做出一份贡献。
[1]杨向群.关于当前农村成人教育目标定位的思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10):47-49.
[2]刘秀红.遵化市农村成人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