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斌 翟国炜
汽化电切治疗女性膀胱颈硬化症临床探讨
刘斌 翟国炜
目的探讨汽化电切治疗女性膀胱颈硬化症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在本院接受汽化电切治疗的66例女性膀胱颈硬化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观察患者治手术情况、疗前后排尿通畅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患者随访期内尿流量及复发情况进行观察。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 相较治疗前患者术后排尿通畅率明显较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1%;患者随访期内尿流量平均为(17.18±2.02)ml/s;未出现复发患者。结论汽化电切治疗女性膀胱颈硬化症操作简单, 有助于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 复发率低, 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气化电切术;女性膀胱颈硬化症;排尿通畅率;尿流量
中老年患者是女性膀胱颈硬化
症的主要发病人群, 患者下尿路梗阻, 表现为排尿困难, 疾病发生临床较低, 然而患者承受着较大的生理及心理负担, 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导致女性膀胱颈硬化症的因素较多, 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因此结合患者临床表现、膀胱镜检查及尿流动力学等对患者进行综合诊断, 并给予有效的治疗方法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1]。气化电切术是临床治疗女性膀胱颈硬化症的常用手术方法,为对其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作者对本院近年来收治的66例女性膀胱颈硬化症患者进行研究分析, 现将具体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 本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66例女性膀胱颈硬化症患者, 年龄25~71岁, 平均年龄(54.32±3.06)岁;患者均伴随尿频、排尿困难、排尿不尽、下尿路反复感染等症状, 术前最大尿流量为7.9 ml/s, 平均(4.13±1.05)ml/s;经膀胱镜检查膀胱小梁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增粗、增大现象, 存在下陷状、三角区黏膜充血水肿。
1.2方法 术前对患者机体状况进行全面检查, 对于合并感染、肾衰、尿量残余量较大患者, 常规留置导尿管, 对感染积极控制, 同时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患者肾功能的改善。硬膜外麻醉, 膀胱截石位, 使用Storz 24F 电切镜, 在膀胱颈后唇5、6、7 点做切口(弧形), 直至颈肌纤维, 深度为0.5~0.8 cm,范围为1.0 cm×2 cm~1.5 cm×2 cm, 保证后尿道、膀胱三角区处于同一平面, 环形狭窄时进行膀胱镜电切术治疗;手术结束后, 将生理盐水注入膀胱内, 镜鞘退至尿道中段时, 压迫耻骨上膀胱区, 若能够感受到较大水流冲力, 膀胱颈有水柱状经过时, 则说明手术效果较为理想, 术后对膀胱持续冲洗, 术后3~5 d常规留置 18~20 F三腔尿管。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治疗后对患者排尿通畅率进行观察比较, 对术后出现并发症患者进行详细记录并给予相应的处理措施;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随访, 观察患者随访期内尿流量及复发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 治疗后患者排尿通畅率为92.4%(61/66), 相较治疗前排尿通畅率62.1%(41/66),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出现4例切口感染,经积极处理后均痊愈, 患者感染发生率为6.1%。
2.2对患者进行为期1年随访, 患者尿流量为11.25~32.06 ml/s,平均为(17.18±2.02)ml/s, 相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1年随访期内未出现复发患者。
膀胱黏膜、膀胱周围腺体及黏膜下层炎症导致患者肌肉增生、膀胱颈口神经支配失调, 进而引起膀胱颈纤维痉挛增厚, 引起膀胱颈硬化症的发生, 患者出现尿频、排尿困难、夜尿增多等下尿路症状, 病症严重者可发展为尿潴留[2], 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导致膀胱颈硬化症原因较多, 同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其中中老年女性患者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导致的尿道周围腺体增生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目前临床诊断膀胱颈硬化症的方法较多, 通过患者具有价值的重要症状诊断是疾病早期诊断的有效手段;尿流动力学检查是客观评价患者排尿状况最为有效的指标;测定排尿期压力-尿流率能够对梗阻程度改变下尿流曲线改变、膀胱内排尿压力及尿流率减少进行准确反映[3], 同时可提供逼尿肌收缩性、顺应性及稳定性等功能的具体情况, 术后标本病理检查结果是最终诊断疾病的最为有效方法。
在对膀胱颈硬化症患者进行诊断时, 对于病程较短、症状较轻患者, 可给予α受体阻滞剂及尿道扩张治疗, 然而治疗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 患者排尿困难等现象并未得到有效缓解, 因此必要的手术治疗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临床治疗膀胱颈硬化症方法主要有膀胱颈后唇楔形切除术、尿道内口切开术、扩裂术、经尿道膀胱镜电切术、膀胱镜Y-V成形术及汽化电切术, 其中汽化电切术是最受关注治疗方法,手术通过对膀胱颈部平滑肌及增生组织切断, 对膀胱经形狭窄进行离断, 有效解除膀胱颈梗阻, 患者膀胱颈部正常开放,膀胱内压力明显降低, 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4]。同时手术对患者机体损伤较小, 患者术中出血量较少, 手术时间短,减少了切口暴露, 有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手术在直视下进行, 术野清晰, 操作简便, 掌握容易, 患者痛苦明显减轻, 同时术后恢复较快, 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在手术操作中,为保证良好手术效果, 医护人员要严格掌握膀胱颈切割长度及深度, 在切断膀胱颈部增生纤维环时尽量完整, 避免对膀胱壁穿透引起的尿道阴道瘘、膀胱穿孔及尿失禁等现象。研究表明, 汽化电切术治疗黏稠性膀胱颈硬化症能够有效改善患者排尿困难症状, 同时术后并发症少, 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马晨霞, 许亮, 包凌云, 等.经阴道超声诊断女性膀胱颈硬化症.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2004, 20(9):711-713.
[2] 杨博宇, 傅耀文, 吕洋, 等.膀胱憩室膀胱颈硬化症尿潴留肾积水梗阻性肾病患者合并泌尿道感染与慢性肾功能不全的诊断与治疗.时珍国医国药, 2007, 18(4):834-836.
[3] 谢平, 张旭, 盛畅 , 等.女性膀胱颈硬化症手术前后尿动力学对照观察.中华医学杂志, 2011, 91(46):3281-3283.
[4] 张琍萍, 杨成规, 张雅红, 等.经腹及阴道超声诊断女性膀胱颈硬化症的对比研究(附42例分析).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6, 17(8):472-474.
2014-07-02]
455000 河南省安阳地区医院泌尿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