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润玲
(云南省大理州森林资源管理总站,云南 大理 671000)
大理湿地特点与管理对策
杨润玲
(云南省大理州森林资源管理总站,云南 大理 671000)
根据大理湿地的现状和特点,针对湿地保护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积极有效的保护对策和管理措施。
湿地; 保护管理; 对策;大理
大理湿地类型多样,分布广泛,生物多样性丰富,湿地景 观资源知名度高,生态区位重要,生态服务功能显著,但湿地生态系统极其脆弱和敏感,面临着水能开发、旅游发展、污染加剧、过度垦殖以及外来有害种入侵等威胁,并受到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的影响,湿地退化现象明显,亟需保护与恢复。加强湿地保护,扩大湿地面积,增强湿地功能至关重要、 意义重大,是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重要内容和必要举措。
1.1.1 湿地类型和面积
大理州地处 “三江并流”世界遗产的腹心地带,湿地资源十分丰富。根据大理州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全州湿地有4个湿地类10个湿地型,其中自然湿地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3个湿地类7个湿地型; 人工湿地有1个湿地类3种湿地型。湿地面积(不含稻田和冬水田)59 187.20 hm2,占国土面积的2.01%。其中:自然湿地面积45 396.11 hm2,占湿地总面积76.70%; 人工湿地面积13 791.09 hm2,占湿地总面积23.30%。
1.1.2 湿地动植物资源
全州共有湿地植物101科319属606种,其中蕨类植物15科19属26种、裸子植物1科2属2种 、被子植物85科298属578种;有湿地脊椎动物5纲25目、51科208种,另外还有软体动物2纲3目9科76种、 节肢动物1纲2目4科19种。
1.2.1 湿地类型多样
大理湿地类型多样,分布广泛。全州有4个湿地类10个湿地型,即: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4个湿地类,永久性河流、季节性河流、洪泛平原湿地、永久性淡水湖、季节性淡水湖、草本沼泽、沼泽化草甸、库塘、运河、输水河和水产养殖产10个湿地型。
湿地资源分布不均,一是四大湿地类分布不均,自然湿地面积所占比重较大,且分布广泛,特别是其中的湖泊湿地面积最大,为28 668.93 hm2,占湿地总面积的48.44%,沼泽湿地面积最小,只占湿地总面积的1.00%;二是各县市湿地资源分布不均,湿地总面最大是大理市26 720.45 hm2,占湿地总面积的45.14%;湿地面积最小的是漾濞县,面积为1316.50 hm2,只占湿地总面积的2.22%。
1.2.2 湿地观景资源丰富
大理湿地具有河流、湖泊、草甸、沼泽、高山、森林一起构成的复杂多样的生境类型,具有很高的美学、观赏、文化和艺术价值,独特的湿地生态景观和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们前去旅游观光,是人们休闲、娱乐、观鸟、宣教、科研的理想场所。洱海是云南省第二个大内陆淡水湖,有“高原明珠”之称,为国家重要湿地。洱海、鹤庆草海等高原湖泊及沼泽湿地,是著名的观鸟、娱乐休闲之地。洱源西湖作为国家湿地公园,特色鲜明,景观独特,是旅游休闲的上佳之地。此外,还有众多河流,水质清澈,落差大,有不少瀑布蕴含其中,在高山森林的映衬下,格外的引人注目。
1.2.3 生态区位重要
大理州已列入国家重要湿地名录的有1处,即大理洱海湿地;列入国家湿地公园的有1处,即洱源西湖湿地,均为高原湖泊湿地。这些高原淡水湖泊湿地承接着冰雪融水和降雨后的径流,且湖水补给稳定,在有效防止和控制洪水以及对长江、澜沧江、红河中下游的水量均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着较高的国际、国家生态地位。
1.2.4 湿地生态服务功能显著
大理州的湿地在涵养水源、净化水体、调节小气候、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碳汇功能、减轻侵蚀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显示出极高的生态服务功能。虽然大理湖泊湿地数量较多,但面积小且平均深度低,集水区面积也不大,径流量小,受高原气候的影响使得蒸发量常高于湖面降水量,极易萎缩消失;大理湖泊为周围面山所包围,多为封闭型和半封闭型,一般只有一个出水口,相互之间无水道相通,湖水置换周期长,环境容量低,易受面源污染而富营养化,同时,易受陆生生态系统地表径流的影响而淤积。河流湿地的河谷地区多为干热性或干暖性气候,河谷地段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是生态系统的脆弱地段。另一方面,大理高原湿地在空间上相互隔离,有利于物种分化却不利于种群扩散,生物多样性丰富却较为脆弱。
2.1.1 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大理州高度重视湿地保护工作,实施了“水污染治理”“退耕还湖”“湿地恢复”“水源地保护”“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和“小流域治理”等项目,湿地保护和恢复工程、湿地公园建设等工作成效明显。目前,已建立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7处、国家重要湿地1处、国家湿地公园1处,部分湿地还被纳入了风景名胜区、水源地保护。洱海保护治理模式作为先进典型在全国推广,洱海保护治理带动了全州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湿地面积萎缩、生态功能退化的趋势得到基本遏制,湿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效果开始显现。
2.1.2 规划编制扎实推进
完成了第二次湿地资源外业调查工作及大理州第二次湿地资源调查报告的编制;编制了《洱海流域保护治理规划(2003—2020)》《洱海绿色流域建设与水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10—2030)》《洱海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等多项洱海保护治理专项规划;完成了洱源西湖、鹤庆草海、云龙天池、剑川剑湖、宾川县上沧海等湿地的专项规划编制。在编制湿地保护规划时,加强与土地整治规划的衔接,确保重要湿地受到严格保护,更好地发挥生态功能。严格对土地整治项目立项实施审查,土地管理部门主动协调林业、环保、水务、农业等部门参与方案审查,对破坏自然湿地、不利于生态保护的土地整治项目不予批准立项。
2.1.3 管理机制逐步建立
建立了湿地保护管理机构,成立了湿地保护管理办公室;设立了洱海保护管理局,负责洱海的保护管理;洱源、云龙、剑川、鹤庆等县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境内湖泊湿地的保护管理工作;其余各县也在县林业局安排专兼职人员负责湿地保护管理的日常工作。积极创新湿地保护管理模式,建立了湿地保护管理监督机制。积极探索建立社区参与湿地保护共管机制,以村委会和中小学为核心,组织“公众参与小组”和“志愿者协会”,带动公众参与湿地保护工作。建成了以滩地协管员、河道管理员和各镇洱海环境管理所、市级行政主管部门为主体的多层级流域管理体系。
2.1.4 科普教育成效显著
与相关科研单位及院校合作开展湿地科研项目,加强湿地恢复与保护技术研究。组建了“洱海湖泊研究中心”,开展了国家重大项目“洱海富营养化初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技术及工程示范项目”等7个课题研究;争取实施了“洱海弥苴河河口湿地恢复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项目”;剑川县依托西南林业大学、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开展对剑湖湿地水质、生物多样性进行科学检测和分析,积极开展剑湖水质湖滨带微生物和生物群落的动态研究。
2.2.1 天然湿地面积不断萎缩
随着湿地周边人口的急剧增长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水利、旅游业、渔业、房地产等一些不合理的开发活动,对湿地自然资源利用强度增加,导致湿地面积不断减少。主要原因:一是泄水造田,大量天然湿地转变成农用耕地;二是由于面山水土流失面积逐年增加,大量泥沙冲入湖泊,致使湖面逐年缩小,湖水逐年变浅;三是由于近年来持续干旱,总体降雨量偏少,湿地入湖水量严重不足,湿地水位下降,湿地面积萎缩;四是水资源利用不合理。在湿地上游建设水利工程截留水源,有的地方只注重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水,而不关注生态环境用水,使湖泊蓄水量逐年减少,导致湿地面积萎缩、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
2.2.2 湿地环境污染形势严峻
随着湿地径流区城镇化、工业化、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和旅游业快速发展,沿河沿湖污染物排放控制难度加大;农业农村面源、渔业、旅游等污染使湿地水质恶化,富营养化趋势严重、生态系统恶化,部分湿地水质指标处于富营养化临界状态,湿地环境污染日益加剧。
2.2.3 湿地保护管理体制不顺
虽然州、县都成立了湿地管理机构,但工作关系还没有完全理顺,管理主体不明确,职责不清晰,专职管理人员少,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由于湿地保护管理涉及面广,涉及多个部门,管理协调难度大。在国家和省层面湿地主管部门是林业,《大理州湿地保护条例》也明确湿地的主管部门是林业部门 ,但在实际工作中,涉及环保、农业、水利、国土等多个部门,各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开展湿地保护相关工作,职责不清的状况仍然存在。
2.2.4 湿地保护管理资金不足
由于国家对湿地保护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加之受地方经济条件的限制,州、县各级财政比较困难,在湿地调查、建设保护区及示范区、污水治理、湿地监测、湿地研究、人员培训、执法队伍建设等方面投入不足。同时,在湿地公园建设、湿地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项目少,资金筹措困难。
2.2.5 湿地保护管理意识有待提高
有的地方开发和保护湿地缺乏科学决策,破坏湿地资源的行为时有发生。将湿地当作“荒滩” “荒水”作为耕地占补和建设用地的牺牲品;盲目围垦和改造湿地用于私搭乱建、扩大种植面积、乱倒垃圾;由于湿地景观资源独特,成为地产、旅游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热区,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湿地功能的退化甚至散失;湿地保护土地政策支撑不足,造成土地难征、时租时退的情况;对外来物种的危害没有足够重视,随意放生现象较为突出,外来物种侵蚀原生物种的空间。广大公众对湿地的重要性、功能和价值缺乏足够的认识,在部分湿地周边仍存在人为破坏湿地资源现象;由于湿地保护和利用之间的责权不对等,没有建立群众参与保护湿地的共管机制,当地群众保护湿地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强,全社会保护湿地的意识还未完全形成。
充分认识大理湿地在生态安全上的重要地位,把湿地保护作为党政干部培训内容,使湿地生态科学、保护和利用知识成为公共行政常识,融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决策思想和行动。结合各种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以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为主要载体,依法建设对公众开放的湿地科普宣教基地,发挥湿地保护地科普教育功能。建立湿地保护宣传长效机制,利用多种方式开展湿地生态保护教育。积极开展“世界湿地日”“湿地保护宣传月”“洱海宣传月”“爱鸟周”等宣传活动,运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多种媒体,加强湿地保护宣传,增强全社会认识湿地、保护湿地的生态文明意识。各级教育部门要将湿地保护列入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普及生态文明知识,使全社会共同参与到保护湿地的行动中来。
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湿地保护条例》和《大理白族自治州湿地保护条例》,及时研究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各县市要结合实际,及时制定本区域的湿地管理办法。加大湿地保护执法力度,严格控制开发占用湿地,及时对违法占用、开垦、填埋以及污染湿地的情况进行检查,严厉打击各种破坏湿地的违法行为。要加强湿地普法,提高干部群众的法律法规意识,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机构和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
在加强重要湿地保护的基础上,按照湿地的生态系统功能、自然属性和典型性,启动一般湿地的认定工作。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一般湿地的认定标准,在认真调查和征求群众意见基础上,科学确定一般湿地的名录、面积和范围,报县市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并及时制定出一般湿地的保护管理办法。
退化湿地修复是湿地保护的一项长期重点工作。要尊重湿地自然规律,将珍稀野生动物栖息地和植物分布区域、污染湖泊湖滨带、饮用水源地的天然起源退化湿地作为重点修复区域,优先选择一批在湿地退化初期和可恢复阶段的湿地,在适合的水文条件下,采取自然恢复措施,实施抢救性修复。对于破坏严重的人口密集区湿地,可建设近自然的人工湿地,改善城乡生态环境状况。加大湿地监测站、点建设,开展湿地生态有效保护和资源动态监测,适时发布《湿地生态状况报告》。加快湿地保护恢复示范点建设,利用示范效应,推广好的经验。通过采取多种措施,改善退化湿地生态功能,切实减少湿地硬化面积,净化水质,维护湿地野生动物、植物的生存环境,构建安全防护屏障,确保生态系统稳定。
遵循可持续发展理念,选择符合条件的湿地,开展湿地资源利用许可试点,在试点成熟的基础上,制定湿地资源利用许可制度,探索妥善解决湿地资源保护与开发矛盾的方法,改变湿地资源低价值、不科学、不规范的利用方式。要在湿地保护规划的指导下,加大特色湿地产品培育力度,合理开发利用湿地景观资源,满足社会需求,增加群众收入,使湿地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统一。要加快建设一批集湿地科普教育、湿地资源合理利用、湿地文化展示的湿地公园,让公众有更多的机会体验湿地功能、了解湿地文化、接受湿地保护教育,有效促进湿地生态和民族文化传播。积极开展湿地知识进机关、进校园活动,让广大群众了解湿地知识,挖掘并弘扬民族湿地传统文化。建立湿地志愿者工作机制,采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建设湿地生态文化和普及湿地科学知识,形成热爱湿地、保护湿地,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
各级政府要建立财政扶持机制,将湿地保护专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不断加大湿地保护投入。各级财政要逐步建立湿地保护管理资金投入良性运行机制,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湿地监测站(点)建设、湿地规划编制、一般湿地认定、湿地机构能力建设、科普教育、退化湿地修复以及湿地资源合理利用示范工程等工作;将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纳入基本建设计划,确保国家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建设项目地方配套资金足额到位。积极探索湿地生态补偿机制,努力拓宽融资渠道,引进先进的理念、技术,广泛吸纳民间资金投入湿地保护,为湿地保护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1] 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的通知[S].2004.
[2]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湿地保护管理文件的通知[S].2004.
[3] 大理州人民政府.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湿地保护条例[S].2012.
[4]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大理分院.云南省大理州湿地资源调查报告[R].2013.
[5] 大理州统计局.大理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TheFeaturesandManagementMeasuresofWetlandinDali
YANG Runling
(Forest Resources Management Station of Dali, Dali 671000, Yunnan,China)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feature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wetland in Dali prefecture, then puts forward aggressive and effective measures for wetland protection and managenment.
wetland;protection management;measures;Dali
2014-04-04
2014-04-16
杨润玲(1976-), 女,云南云龙人,工程师,主要从事森林资源管理工作。
F326.2; P343.3
B
1003-6075(2014)02-003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