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仲举
(云南巧家人民医院外科,云南 巧家 654600)
AF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徐仲举
(云南巧家人民医院外科,云南 巧家 654600)
目的分析AF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针对2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选用AF系统手术治疗。结果28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术后压缩的椎体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12例轻微神经症状者完全恢复正常,6例不完全截瘫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AF系统手术治疗复位满意,固定坚强,能达到有效椎管减压,手术效果好,是基层医院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有效而理想的治疗方法。
胸腰椎爆裂骨折;AF系统治疗;疗效
脊柱胸腰段骨折经椎弓根内固定治疗在临床已广泛应用,其主要特点是复位满意、固定坚强、手术创伤小、操作简便。自2010年至2012年我院采用AF系统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28例,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男22例,女6例;年龄23~48岁,平均39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6例,高处坠落伤6例,重物压伤3例,跌伤3例。损伤节段:T111例,T128例,L115例,L23例,L31例。骨折类型按Denis分类均为爆裂骨折,分型:A型5例,B型8例,C型6例,D型4例,E型5例。临床表现:无神经症状10例,有轻微神经症状12例,不完全截瘫6例。
1.2 治疗方法
患者入院后常规摄DR片,伤椎上下正常椎体CT扫描及相关术前检查,排除绝对手术禁忌证。全部病例采用气管插管全麻,患者俯卧,上下垫枕,腹部悬空。选择以病椎为中心作脊柱背正中切口入路,显露伤椎及上下两个正常椎体的椎板,关节突及横突,确定伤椎上下椎节椎弓根进钉点。胸椎为上关节突边缘的下方,关节中心向外3 mm,接近横突基底部位。腰椎为上关节突外缘垂直延长线与横突中轴水平线的交点或其附突处。螺钉在胸椎应向中线成角5°~10°,胸腰段5°~10°,下腰椎(L2~L5)10°~15°,术中最好先放入导针, C臂X线光机确认后再拧入螺钉。需做椎管减压者进行减压,神经探查。安装AF角度螺栓,连接并旋紧撑开。再次摄X线片观察压缩椎体撑开复位情况及椎弓根钉位置,情况良好后安装两棒之间的横连接杆。伤椎椎板减压后,以后凸之骨髓逐渐消失为度,随后行上下椎椎板,横突间后路植骨。生理盐水冲洗创面,放置引流并关闭切口。术后抗生素预防感染,负压引流48 h,指导患者进行腰背肌锻炼,卧硬板床8~12周,带腰围下地。
本组28例患者术后均摄DR片复查,压缩的椎体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Cobb角明显变小。椎体前缘术前平均高度为30%,术后95%。Cobb角术前平均为28°,术后为8°。28例患者全部进行了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1年。平均16个月。无神经症状10例仍无症状,有轻微神经症状12例完全恢复正常,不完全截瘫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AF系统的优越性:AF由自锁椎弓根螺钉角度螺栓、正反螺纹支撑套筒及连杆组成,通过预制的角度螺栓(6°~12°)撑开旋转正反螺纹套筒,可使压缩之椎体前方撑开及椎体高度恢复,并通过完整的前、后纵韧带等组织的伸展和牵张,使爆裂之骨块复位,椎管获得减压,恢复椎管容积的作用,因而AF系统具有三维多重矫正作用。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在轴向高能量暴力冲击下发生的垂直压缩损伤,使椎体四裂,椎体前后,左右径移位明显,椎体压缩程度往往较严重,脊柱畸形明显。临床上大部分患者脊髓、神经损伤以压迫为主,表现为不全性瘫痪。胸腰椎爆裂骨折是否手术治疗,我们遵循CT显示椎管矢状径减少30%以上,椎体压缩>50%或成角畸形>30°,骨折伴有小关节突脱位,脊柱明显失稳者,应作为手术指征的原则[1]。对无神经症状或有轻微神经症状的患者均行手术AF系统治疗,但不作椎板减压,而对有明显神经损伤导致不完全性截瘫者原则上施行椎板减压,均取得较好的效果。
AF系统是在其他椎弓根钉基础上改良而来的一种目前较为理想的脊柱后路内固定器械[2]。术中要掌握好进钉的方向及角度,进钉点的选择是胸腰椎骨折固定的基础,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尽量使螺钉靠近椎体上缘,并与终板平行,因为靠近终板处骨质较硬,使螺钉在椎体中更牢固。严重爆裂性骨折属于不稳定骨折,当AF固定将椎体高度恢复后,椎体内骨小梁支架结构并未同时恢复,椎体内存在空隙呈“空壳”样改变,无承重能力,容易导致应力集中在内固定物上而产生椎弓根钉疲劳断裂或松动,内固定取出后会导致椎体塌陷或矫正度丢失,因而需固定后作植骨。可以采用椎板、横突、关节突后路植骨及椎体内植骨[3]。
胸腰椎爆裂骨折用AF系统治疗后,由于创伤和手术破坏了脊柱的稳定性,虽然AF系统的固定和植骨弥补了脊柱的稳定性,但术后功能锻炼,对早期下床负重减轻AF系统的负荷,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有重要作用。术后需卧床8~12周。术后2~3周内在床上作双下肢的伸屈活动,可预防神经根的粘连,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组织修复。4~5周后逐渐在床上进行腰背肌的功能锻炼,增强腰背肌力。避免过早负重,2~3个月后,佩戴腰围下地也是预防术后Cobb角、椎体高度丢失的重要措施。
我们认为,只要术者掌握好进钉精确部位并熟练完成,椎弓根技术是一项用途广泛、安全有效的短节段脊柱内固定手术。而AF系统的生物力学设计合理,复位确实坚强,操作简便,具备三维空间可调的多种矫正力,灵活而易操作,能达到精确复位固定及有效椎管减压的目的,临床疗效满意。AF系统在脊柱内固定器械中具有较明显的优越性,是一项前景广阔的脊柱外科手术方法。
[1] 邹德威,海涌,马华松.AF三维椎弓根钉系统的研制及其临床应用[J].中华外科杂志,1995,33(4):219-221.
[2] 刘谨,周其荫,杨世祥,等.改良R-F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J].临床骨折杂志,2000,3(4):300-301.
[3] 王春,刘请平,刘成招,等.经椎管椎体植骨加AF固定治疗腰椎爆裂骨折[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2,17(6):415-416.
R683
B
1671-8194(2014)25-0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