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彬
(昆明市五华区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 650000)
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指导
何 彬
(昆明市五华区人民医院,云南 昆明 650000)
糖尿病;健康指导
糖尿病是因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的缺陷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机体发生糖类、脂肪、蛋白质及水,电解质等代谢紊乱。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心血管、肾脏、眼底及神经病变,使患者致残或死亡。
糖尿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患病率正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化、生活方式改变而迅速增加,呈逐渐增长的流行趋势,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疗手段之一。良好的健康教育和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有利于疾病控制达标,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1 饮食指导
合理的饮食有利于减轻体质量,控制血糖和防止低血糖,改善脂肪代谢和高血压。
制定总热量:据患者的理想体质量及劳动强度计算每天所需总热量。理想体质量是由患者年龄和身高决定的,简易的计算公式为:年龄在40岁以下者:理想体质量(kg)=身高(cm)-105;年龄在40岁以上者;理想体质量(kg)=身高(cm)-100。成年人休息状态下每日每千克体质量给予热量105~125 kJ(25~30 Kcal),轻体力劳动126~146 kJ(30~35 Kcal),中度体力劳动146~167 kJ(35~40 Kcal),重体力劳动167 kJ(35~40 Kcal),儿童、营养不良及消耗性疾病、孕妇、乳母热量应酬情增加10%~20%,肥胖者酌情减少,使体质量逐渐恢复至理想体质量的±5%。
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的分配:碳水化合物应占饮食总热量的50%~60%,提倡用粗制米、面和一定量的杂粮。蛋白质含量一般不超过总热量的15%,成人每日每千克理想体质量0.8~1.2 g;儿童、孕妇、乳母、营养不良或伴有消耗性疾病者宜增至1.5~2.0 g;伴有糖尿病肾病而肾功能正常者应限制至0.8 g;血尿素氮升高者,应限制在0.6 g,其中至少有1/3来自动物蛋白。脂肪约占总热量的30%。
每餐热量合理分配:按食品成分将上述热量分配换算为食物重量,并制定成食谱。根据患者生活习惯、病情和配合药物治疗的需要进行安排。可按每日三餐分配为1/5、2/5、2/5或1/3、1/3、1/3;也可按4餐分配为1/7、2/7、2/7、2/7。
糖尿病患者饮食注意事项:①严格定时进食。对于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的患者尤应注意。②控制饮食的关键在于控制总热量。当患者因饮食控制而出现易饥的感觉时,可增加蔬菜、豆制品等副食。在蔬菜中碳水化合物含量<5%的有:南瓜、青蒜、小白菜、油菜、菠菜、西红柿、冬瓜、黄瓜、芹菜、大白菜、茄子、卷心菜、茭白、韭菜、丝瓜等。在保持总热量不变的原则下,凡增加一种食物应同时减去另一种食物,以保证饮食平衡。体质量过重者,忌吃油炸,油煎食物。炒菜宜用植物油,且要少食动物内脏、蟹黄、虾子、鱼子等含胆固醇高的食物。限制饮酒,每天食盐<10 g,以免促进和加重心、肾血管并发症的产生。③严格限制各种甜食,包括各种食糖、糖果、甜点心、饼干、冷饮、水果及各种含糖饮料等。患者需甜食时,可用食用糖精、木糖醇或其他代糖品。若偶然发生低血糖时,可立即饮用易于吸收的果汁、糖水或吃少量糖果予以缓解。经常出现低血糖者,应报告医师,调整饮食或药物。④患者进行体育锻炼时不宜空腹,应补充少量食物,防止低血糖。⑤保持大便通畅、多食含纤维素高的食物,包括豆类、蔬菜、粗谷物、含糖分低的水果等,每日饮食中使用纤维含量>40 g为宜。因食物中纤维素含量高可加速食物通过肠道,从而减少和延迟糖类食物在肠道的吸收,使餐后血糖下降,同时增加肠蠕动,有利于大便通畅;纤维素体积大,进食后使人有饱食感,有利于减肥。⑥每周定期测量体质量一次,衣服重量要相同,且用同一磅枰。如果体质量改变>2 kg,应报告医师。
2.2 休息与运动
适当的运动有利于减轻体质量,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糖和脂肪代谢紊乱,还可减轻患者的压力和紧张情绪,使人心情舒畅。糖尿病患者除并发酮症酸中毒、活动性肺结核、严重心血管病等并发症外,不必过多休息,尤其对2型肥胖患者应鼓励运动和适当体力劳动。但需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的体育比赛,以免兴奋交感神经A细胞等,导致血糖升高。
运动锻炼的方法:最好做有氧运动,如步行、慢跑、骑自行车、做广播操、太极拳、球类活动等,其中步行活动安全,容易坚持,可作为首选的锻炼方式。有氧运动可达到重复大肌肉运动,加强心肺功能及降低血糖的目的。合适的活动强度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每日一次,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者最好每日定时活动。肥胖患者可适当增加活动次数。
运动的注意事项:①运动前评估糖尿病的控制情况,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运动方式、时间以及所采用的运动量。②运动尽量避免恶劣天气,天气炎热应保证水的摄入,寒冷天气要注意保暖。随身携带糖果,当出现饥饿感、心慌、除冷汗、头晕及四肢无力或颤抖等低血糖症状时及时食用。身体状况不良时应暂停运动。③由于运动可加重心脑负担,使血浆容量减少,血管收缩,有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律失常的危险,还可使肾血流减少使糖尿病肾病加重;运动时血压上升,增加玻璃体和视网膜出血的可能性。因此,在运动中若出现胸闷、胸痛、视力模糊等应立即停止并及时处理。④运动时随身携带糖尿病卡,卡上写有本人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和病情以备急用。⑤运动后应做好运动日记,以便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运动的指导: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散步、慢跑、做广播体操、太极拳、球类活动等。步行可作为首选的锻炼方式。一般每周运动3~4次以上,每次时间为20~40 min。运动量:心率=170-年龄。
具体运动注意事项:①从静止到运动,身体需要逐步适宜。②运动后不要马上说话和进行冷热水浴。③根据个人体质、年龄情况选择适宜的运动方式和适当的运动量。④运动必须与饮食、药物治疗相结合,合理安排好三者之间的关系以获得最佳疗效。⑤运动安排在餐后30 min~1 h为宜。⑥方便手和腿部运动,注射部位最好注射在腹部;易发生低血糖的患者,应减少运动前胰岛素的计量。⑦糖尿病并发酮症酸中毒、活动性肺结核、严重心血管病等时应休息。⑧1型糖尿病者不宜在空腹时运动,并随身携带糖果,以防止发生低血糖。运动中注意补充水分,如出现头晕、面色苍白、胸闷、心悸、出汗等低血糖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运动,并及时食用糖果等处理。⑨运动时应注意保护双脚,穿软底鞋,鞋袜要宽松,并经常检查鞋内有无异物等。⑩运动时随身携带糖尿病卡,卡上写有患者的姓名、年龄、家庭电话号码、疾病和用药用备急需。
步行运动:三餐后30 min~1 h行走15~30 min。
具体运动项目:以下每一种运动,在相应的时间内,平均消耗约80 Kcal热量。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所消耗的热能会逐渐增加。①最低强度的运动(约锻炼30 min):散步,做家务,打太极拳,购物。②低强度运动(约锻炼20 min):跳交谊舞,下楼梯,骑车。③中等强度运动(约锻炼10 min):慢跑,上楼梯,做广播操。④高强度运动(约锻炼5 min):跳绳,游泳,打篮球。
R587.1
A
1671-8194(2014)27-03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