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联合大学中医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因地辨质治病探析
王洪彬赵舒崔建美孙娜
河北联合大学中医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由于地域性气候、水土、生活习惯等不同而造成人体体质的差异,这种差异导致人体易患疾病的不同,因此在疾病防治过程中应该考虑地域性的体质因素,根据不同地域体质的差异选择药物、明确药物剂量及精准的选穴施针,做到因地辨质,防病治病。
地域性;体质;防病;治病
不同的地域由于气候、水质、土质、物产、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各不相同,长期居住,便形成了地域性体质,从而导致易患疾病不同,因此患病时治疗方法也不相同,应因地辨质施治。《素问·异法方宜论》指出东方之人易患痈疡,其病在肌表,热毒血壅,故宜取砭石宣泄热毒,排除脓血;西方之人多内伤,宜服药物调治;北方之人多脏寒腹满,宜用艾火烧灼,以温经散寒;南方之人易生筋脉拘挛、肢体麻木,宜用针刺,以疏通经络气血,祛除湿热之邪;中央之人,生活安逸,易发生肢体痿弱、厥逆、寒热等病证,宜用导引按跷等方法,以活动肢体,疏通经脉气血。说明我国古代人民在同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结合各自的自然条件,创造出适宜各种不同体质病证的治疗方法[1]。因此,《疡医大全·卷六·论疮疡分五方治法不同》记载“东西南北中,五方人之土产厚薄,居处高下,风寒暑湿,各地不同,日用谷蘖颇异。所以黄帝举五方之问,岐伯进五治之功,针砭溻淋灸之法,乃五方得宜之用,兼之年力衰壮,禀赋厚薄,五土之别,学者当详察之,不可不备也[2]。”
由于地域性体质差异的存在,药物的应用应考虑其体质特点。《医门棒喝·卷二·方制要妙论》记载:“吴人气质薄弱,略感微邪即病。质弱,则不胜重药;邪浅,止可用小剂。此所以多用轻清小剂,即有里邪,亦不须大黄之厚重也[3]。”《本草正义·卷之二·柴胡》记载:“东南之人,体质多薄,阴液本虚,而在膏粱之家,又复多逸少劳,嗜欲不节,肝肾阴虚,十恒八九,而脾胃阳虚,十不一二,则治虚热而不辨阴阳,浪用柴胡者,真杀人惟恐其不速矣[4]。”《张志聪医学全书·本草崇原》记载:“西北之人,土气敦厚,阳气伏藏,重用大黄,能养阴而不破泄。东南之人,土气虚浮,阳气外泄,稍用大黄,即伤脾胃,此五方五土之有不同也。又,总察四方之人,凡禀气厚实,积热留中,大黄能养阴,而推陈致新,用之可也。若素禀虚寒,虽据证,当用大黄,亦宜量其人而酌减,此因禀质之有不同也[5]。”
《中国医学源流论·地方病》记载:“吾国地大物博,跨有寒温热三带,面积之广,等于欧洲。是以水土气候,人民体质,各地不同,而全国医家之用药,遂亦各适其宜,而多殊异。即以长江流域论,四川人以附子为常食品,医家用乌附动辄数两,麻黄柴胡动辄数钱,江南人见之,未免咋舌,然在川地则绝少伤阴劫津之弊者,则以长江上游,由青海西康雪山中急流入川,寒性正盛,川人饮此寒水,故用乌附热药适得其平,解表亦非多量麻柴无能为力。迨长江既出巫峡,徘徊于两湖之间,平流数千里,经赣皖至江苏以入海。水质经日光之蒸晒,寒气已退,则需用遂少。且江苏土性,滨海而多湿,平原而多热,湿热交蒸,腠理松懈,故乌附在四川为常食品者,至江苏则罕用,麻黄柴胡在四川以钱计者,至江苏则以分计。彼旅沪川医,讥苏医为庸懦,苏医斥川医为狂妄,是皆一隅之见,不明了地方性质者也[6]。”
因地域性体质差异,患同一疾病治疗所用药物不同。
如治疗中风,《证治汇补·卷之一·似中风章》中云:“中风之有真假,限南北而分治者……缘西北土地高寒,风气刚猛,真气空虚,卒为所中,名曰真中,已列前幅,颇详审矣。若夫大江以南,两浙八闽,及滇南鬼方之域,天地之风气既殊,人之禀质亦异。且肥人气居于表,瘦人阴亏于内,肥人多痰,瘦人多火,煎熬津液,凝结壅蔽,以致气道不利,蓄积成热,热极生风,亦致僵仆,故曰类中……丹溪以东南卑下,湿热生痰,痰热生风[7]。”
如治疗便秘,《格致余论·脾约丸论》中云:“今以大黄为君,枳实、厚朴为臣,虽有芍药之养血,麻仁、杏仁之温润,为之佐使,用之热甚而气实者,无有不安。愚恐西北二方,地气高厚,人禀壮实者可用。若用于东南之人,与热虽盛而血气不实者,虽得暂通,将见脾愈弱而肠愈燥矣。后之欲用此方者,须知在西北以开结为主,在东南以润燥为主,慎勿胶柱而调瑟[8]。”
如妇人产后治病用药,《中国医学大成·客尘医话·卷三·产后述略》中云:“妇人之病,莫重于产后,因气血大亏,内而七情,外而六气,稍有感触,即足致病。且多疑似之症,毋徒以逐瘀为事,以致变端百出。读《金匮》书中,有用大黄等峻剂者,非古人立法之不善也,盖以古时禀气之足,或西北地土坚厚,人亦强壮,用之良善。至于吾地(浙江地区),体质柔弱,深闺娇养,岂能受此侵克,此看病之不可泥于古也[9]。”
药物的剂量也应随地域性体质差异而调整。如《医学衷中参西录·风温兼喘促》治疗风温兼喘促时:“仿《金匮》小青龙加石膏汤,再加贝母开豁清泄,接方用二石蒌仁等清镇滑降而痊。先开后降,步骤井然。惟五岁小儿能受如此重量,可见北方风气刚强,体质茁实,不比南方人之体质柔弱也。正惟能受重剂,故能奏速功[10]。”
误用药物,因体质不同预后不同。《王孟英医案·卷一·霍乱》记载:“误服青麟丸钱许……脉微弱如无,耳聋目陷,汗出肢冷。音哑肌削,危象毕呈……可见浙人禀赋之薄。若幽冀之人,即误服青麟丸数钱,亦不至如斯之甚也[11]。”
采用针灸的方法预防养生,也应考虑地域性的体质差异,否则将会产生不良后果。如《幼科类萃·卷之一·芽儿戒灸》中云:“小儿初生,世人多于头额前发际穴灸之,盖取其可以截风路也。殊不知地有南北之分,其河洛土地多寒,儿生三日灸囟以防惊风固宜也。今者东南土地多湿,气禀薄弱,岂堪灸焫?若执以关中地寒为论,自取危困耳[12]。”
综上所述,人体体质存在着地域性的差异,因此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应该考虑地域性的体质因素,根据不同地域体质的差异选择药物、明确药物剂量及精准的选穴施针,做到因地辨质防病治病。当然,随着我国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物产日趋丰富,人口流动性增加,人们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等不断地进行交流和糅合,这些因素对地域性体质差异存在着哪些方面的影响,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1]谭素娟,艾华.传统中医药学的地理思想特色[J].中医研究,2008,21(4):1-3.
[2]顾世澄.疡医大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253.
[3]章楠.医门棒喝[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6:66.
[4]张山雷.本草正义[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77-78.
[5]郑林.张志聪医学全书·本草崇原[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9:1157.
[6]谢观.中国医学源流论[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18.
[7]李用粹.证治汇补[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6-17.
[8]朱震亨.格致余论[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1.
[9]计寿乔.中国医学大成·客尘医话[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1.
[10]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74:802.
[11]徐衡之,姚若琴.宋元明清名医类案(三)王孟英医案[M].上海:上海三民图书公司,1934:35-36.
[12]王銮.幼科类萃[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4:14-15.
TheDiscussionofTreatmentbyDistinguishingtheRegionalConstitution
WANG Hong-bin,ZHAO Shu,CUI Jian-mei,Sun Na
Hebei United University,Tangshan 063000,China
The regional constitution causes by the different climate, soil and water quality, living habits in the region. The different regional constitution leads to the unlikeness of susceptibility to diseases. So we should choose drugs and acupuncture method to prevent and treat disease base on distinguishing the regional constitution.
Regional; Constitution; Prevent; Treatment
唐山市科技计划项目(No:12130289b);河北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计划课题(No:2012043;2013069)。
王洪彬(1977-),女,医学博士,讲师,河北联合大学中医学院。
R242
A
1007-8517(2014)06-0035-02
2014.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