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俊克(河南省济源市畜牧局)
近年来,河南省济源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畜牧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政策。济源市畜牧局抢抓机遇,科学谋划,大力实施“退川进山、龙头带动、科技兴牧、依法治牧”战略,不断加快双汇生猪、伊利奶牛、柳江蛋鸡、阳光肉兔“四大”集群建设,强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组织化、生态化、品牌化、信息化“七化”进程,实现了济源畜牧业跨越式发展。
在加快畜牧产业发展的同时,养殖环节病死动物乱扔乱弃、违法上市现象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济源市畜牧局着力思考这一难题,经过反复探讨,认为要想根本解决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规范难问题,让动物参保是一个很好的途径,确立了“抓保险,促发展,严规范,保安全”的工作理念,与中华保险济源支公司通力合作,探索建立了畜牧保险联动机制,破解了生猪保险和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工作的许多难题,不仅将保险这一项党的惠农政策落到了实处,更有效规范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保障了公共卫生安全,促进了畜牧业健康发展。
1.强化组织领导。济源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农业保险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农业保险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部门都明确了分管领导和责任科室,出台养殖业保险工作方案,指导全市养殖保险工作有序开展,为做好养殖业保险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并将养殖业保险工作纳入到目标考核范围,层层签订责任书,并列入工作台账,跟踪问效,促进了工作的落实。济源市政府每年将养殖业保险配套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及时拨付到位,为做好养殖业保险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
2.强化以防促保。济源市畜牧局组织全市200多名防疫、检疫人员经过岗前培训参与到养殖业保险的各个环节中,承担信息采集、保费收缴、死因鉴定、无害化处理监督等工作,并把养殖业保险工作纳入防疫员的绩效考核成绩,防检人员的全面参与,解决了保险公司网点少、人员少和信息采集难的困惑,促进了养殖业保险的有序开展。
3.强化政策宣传。为让广大养殖户真正了解保险、正确认识保险、积极参与保险,济源市畜牧局同中华保险工作人员认真梳理、整理,将保险政策、条款简单汇集成怎样入保、怎样赔付、能赔多少等几个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编成宣传彩页,由防疫员进村入户向养殖户进行算账式宣传。此外还采取广播、电视、宣传车、群众会、手机短信、固定标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养殖业保险的好处、做法,使保险惠农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为做好养殖业保险营造了良好氛围。
4.强化科学测算。养殖业保险,特别是育肥猪保险,入保头数非常难确定。怎样确定出一个既符合生产实际,又使养殖户、承保公司双方认可的入保头数,不仅涉及保险惠农政策的真正落实,更事关养殖保险的成败。如果按每天生产,每天入保的方式,工作十分繁重。经过深入调研,科学测算,对育肥猪投保数量采取三种方式计算,三种方式都和耳标佩戴挂钩,实行入保、耳标、出栏三对照,确保数字准确。
5.强化机制创新。探索建立了“清查登记三签字、投保签单两统一、死亡查勘两到场、无害化处理两集中、保险理赔一卡通”的32221承保理赔无害化处理工作机制。
清查登记三签字:入保时工作人员必须到场到户按要求对入保动物进行清查、核查,防疫员为清查责任人,镇办畜牧专干为核查责任人,与养殖户三方共同签字确认承保数量。对未按规定实施强制免疫、建立免疫档案、佩戴畜禽标识、上传免疫信息的养殖场户,督促限期整改后再进行保险,切实规范基层防疫行为。入保登记结束后及时将信息公示,接受群众监督,确保数字真实,做到应保尽保,从源头上杜绝骗保行为发生。
投保签单两统一:以镇办为单位,一个镇办所有养殖场户设立统一的入保日,统一与保险公司签订保单,有效解决了保险公司网点少、人员少、单多易乱等问题。
死亡查勘两到场:投保动物死亡后,养殖户立即拨打保险公司服务热线,保险公司接到报案,通知保险工作人员和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人员共同到现场对死亡动物进行身份确认、死因鉴定、保险定损。
无害化处理两集中:监督养殖户将病死动物集中装入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专用运输车,运往处理厂集中处理,确保了死因鉴定更准确、保险定损更公正、无害化处理更到位。
保险理赔一卡通:符合赔付条件的死亡动物,保险公司在7个工作日内将赔款打到养殖场户的“一卡通”账户上,对于损失较大,急需用钱恢复生产的,及时启动大灾理赔应急预案,保证当日理赔资金到位,确保受损农户快速全额领到保险赔偿金,迅速恢复生产。
6.强化保险联动。为彻底解决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规范难的问题,农业部印发了《建立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试点方案》,济源市被确定为第一批试点,按照农业部文件精神,济源市投资1000余万元的无害化处理中心即将建成投用,投资35万元建成的涧南庄无害化处理站已经投入运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实施保险联动,保险查勘车换成病死动物运输专用车,现场查勘结束后,直接将病死动物装车运往无害化处理厂集中处理,将无害化处理作为出险动物理赔和享受无害化处理补助的必要条件,通过保险这一市场化手段的运用和标准化处理方式的实施,彻底解决了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工作中群众报案难、病死动物组织运输难和无害化处理规范难的问题,有效杜绝了病死动物乱扔乱弃现象发生,保障了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
7.强化防控到位。济源市政府不断加强动物防疫工作的组织领导和资金投入力度,市畜牧局紧紧围绕“建机制、促规范,抓创建、树典范,提质量、保平安”的工作思路,以“动物防疫规范年”、“动物防疫标兵评选”、“养殖环节病死畜禽专项整治”等活动为载体,扎实开展各项防控工作,努力规范基层动物防疫秩序,全面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防疫质量,有效降低了畜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了保险部门做好养殖业保险的积极性,保证了养殖业保险工作持续开展。
8.强化信息共享。研究开发了手机视频查勘系统,并与畜牧兽医综合信息系统联网,鼠标一点轻松实现信息共享,确保各项工作规范到位。一是规范入保查勘行为,现场工作人员随时将入保查勘现场视频情况上传入网,监管人员可随时打开视频,监督、指导现场人员规范工作程序、严格入保理赔标准。二是确保查勘工作及时到位,实行“三定、两查、一回访”,利用手机视频查勘系统进行现场查勘工作,既节省人力物力,又解决了查勘到位难问题。三是规范执法行为,提升监管能力。
养殖业保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农民参与、保险运作、政府支持,三者缺一不可。实施畜牧保险联动机制,不仅破解了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并且实现了“五促三赢”,做到了群众满意、社会认可、政府放心,夯实了持续开展基础。
1.“五促”。一是促进养殖户防疫意识和行为转变。开展养殖业保险,将防疫和无害化处理规范作为承保理赔条件,承保登记实行“三签字”,死亡查勘实行“两到场”,使养殖户由“被动监督”向“遵纪守法”转变,由“模糊防疫”向“规范防疫”转变。二是促进监管效率提高。通过保险这一市场化手段的运用,使免疫、无害化处理等行政管理要求转化为养殖户的自觉行为,降低了行政执法的难度和成本。三是促进畜产品质量安全。“死亡查勘两到场”、“无害化处理两集中”工作机制,强化了对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的监督,截断了病死动物乱扔乱弃和违法上市而引起的疫病传播,保证了畜产品质量和公共卫生安全。四是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开展养殖业保险工作,不仅可争取到上级配套资金,加大对畜牧业的支持力度,而且在养殖户遇到灾害时能及时得到赔款,迅速恢复生产。同时还可以用保险保单作抵押申请银行贷款,改善生产条件,扩大生产规模,促进了畜牧业发展。据统计,济源能繁母猪存栏量由2007年能繁母猪保险开办之初的6万头增加到2013年入保时的9.4万余头,增长了50%;生猪出栏数量也由2007年的60万头增加到2013年的110万头,增长了83%。五是促进基层防疫员队伍稳定。基层防疫人员参与养殖业保险,协助保险公司开展清查、登记、保费收缴等工作,保险公司按规定支付工作经费,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防疫员的收入,稳定了防疫员队伍,促进了防疫工作的开展。
2.“三赢”。一是农民赢得增收。由于各级政府的补贴,农民乐于投保,以较低的保费获得一定风险保障,消除了养殖场户的后顾之忧,激发了养殖场户的生产热情。据统计,2007—2013年全市共参保能繁母猪61万余头,育肥猪30万头,养殖户缴纳保费910余万元,养殖户已获得赔款2400余万元,是养殖户缴纳保费的近3倍,农民从中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农民人均牧业收入由2007年的2944元增加到2013年的7000元,增长了133%。二是保险公司赢得业务壮大。承保公司通过与政府协作开展养殖业保险,顺利获得大量客户,省去了大量组织成本,同时开拓了农村市场,扩大了业务范围,公司实力得以壮大,更增强了持续做好养殖业保险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三是政府赢得赞誉。对政府而言,在实现了开展政策保险,惠及广大农民政策目标的同时,稳定了防疫队伍,规范了防疫行为,保障了畜牧业健康发展和公共卫生安全,赢得了群众的赞誉,进一步加大了对养殖业保险的支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