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嘉叶 映
(1 东莞市凤岗医院,广东 东莞 523690;2 东莞市凤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东莞 523690)
小儿腺样体肥大鼻内镜下吸切术60例分析
郑和嘉1叶 映2
(1 东莞市凤岗医院,广东 东莞 523690;2 东莞市凤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 东莞 523690)
目的 深入分析小儿腺样体肥大在鼻内镜下进行吸切术的方法和治疗优势。方法 本文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60例小儿腺样体肥大在鼻内镜下的手术和术后预防。结果 本组小儿腺样体在鼻内镜下进行完整切除,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小,并进行术后30~60 d的随访,尚未发现并发症和病症复发,相关症状逐渐消失。结论 小儿腺样在鼻内镜下采用切割吸引器进行切除,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在鼻内镜下进行小儿腺样体吸切手术具有出血少、不复发和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首选方式。
小儿腺样体;腺样体肥大;吸切术
小儿腺样体肥大可以导致小儿鼻塞、打鼾和分泌性中耳炎,其中分泌性中耳炎可以导致咽鼓管咽口和咽鼓管水肿,影响小儿的听力[1]。同时,小儿鼻塞和睡眠打鼾可以引发小儿阻塞性呼吸暂停,降低小儿的呼吸系统的通气性。如果小儿腺样体肥大得不到及时治疗,可以引起小儿腺样体面容和身体发育迟缓。一旦小儿腺样体肥大不能进行保守治疗,就应该进行早期小儿腺样体切除。小儿腺样体肥大一般采用腺样体刮除术,但存在手术视野模糊、腺样体切除不彻底和损伤咽鼓管圆枕。本文收集2008年1月至2013年1月60例腺样体肥大儿童患者的信息,并进行鼻内镜下的腺样体肥吸切术,下面对治疗效果进行如下报道。
1.1 一般资料
60例儿童患者中,男性为37例,女性为23例,平均年龄为4~8岁,患病时间为30~60 d。60例患者均出现张口呼吸、睡觉打鼾、呼吸暂停、鼻塞、流鼻涕、耳闷和听力下降等症状,部分患者甚至出现腺样体面容改变和发育迟缓。从病理学角度,60例患者经过病理分析,均确诊为小儿腺样体肥大。60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进行过扁桃体切除手术,5例患者出现扁桃体肥大的现象。
1.2 治疗方法
儿童采用全身麻醉的方式进行下行气管插管,用气垫垫着肩部,将Davis开口器放置于口腔内,对于患有扁桃体肥大的儿童,医护人员需要采用双侧扁桃体剥离手术。术后患者不再出血,将导尿管从鼻孔穿入,从口腔穿出,同侧导尿管进行末端固定,将软腭和悬雍垂向前拉伸,扩大患者口腔和鼻腔,经过口腔放置0°鼻内镜。医护人员通过观察监视器查看儿童两侧腺样体全貌和咽鼓管圆枕、后鼻孔、鼻中隔后端,并将吸切割刀头置入患者口腔内,切割刀的转速可以达到3000转/分。吸切刀从患者后鼻经过口腔两边向中央吸引,切除肥大腺样体组织,儿童患者在手术后需要进行压迫和电凝方式进行止血,儿童患者在腺样体手术过程中的平均出血量<10 mL。
1.3 疗效判定
小儿腺样体肥大内镜下吸切术应该依据儿童患病情况和身体特征进行。小儿腺样体肥大症状:睡觉打鼾、睡眠呼吸暂停、睡眠中气喘、呼吸鼻塞等[2]。儿童体征:术后3~6个月经过鼻内镜检查为出现腺样体残留、后鼻孔闭锁以及术后腺样体肥大未复发。治愈:儿童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症状消失,鼻内镜发现儿童鼻孔通畅、咽腔宽大,未出现鼻腔粘连和后鼻孔狭窄现象,咽鼓管圆枕周围也未存在多于的无腺体;有效:小儿术后仍有打鼾,睡眠呼吸暂停消失,分泌型中耳炎症状消退,鼻孔通畅,鼻内镜存在多于的腺样残留。无效:儿童术后症状未改善,相应症状逐渐加重,鼻内镜检查发现腺样体持续增大,后鼻孔堵塞情况加重,鼻腔气流不畅。
60例儿童患者对肥大的腺样体组织进行彻底切除,并进行3~6个月的随机访问,所有小儿腺样体肥大患者的呼吸暂停、呼吸气喘、呼吸鼻塞等症状均消失,其16例患者睡眠打鼾未完全消失。在鼻内镜下,医师发现儿童患者术后鼻道清洁、鼻咽部黏膜光滑、后鼻孔通畅、鼻咽腔宽大,均未出现黏膜粘连、鼻孔狭窄和咽鼓管圆枕周围腺体残留等问题。9例儿童患者出现腺样体面,在3~6个月访问期间面部未发生变化,在手术3个月后面部变化比较迅速。
小儿腺样体肥大属于儿童阶段的多发疾病,发生率在9.9 %~29.9 %,并多发于高寒、潮湿地区,其中5岁以上小儿腺样体肥大患者经常伴随慢性扁桃体炎。腺样体属于人体免疫器官,其内部存在很多吞噬细胞。有害物质通过血液、淋巴和其他组织进入人体后,腺样体就出现组织增生、腺样体肥大,甚至出现炎症。炎症的出现主要归咎于淋巴滤泡和滤泡之间的淋巴组织增生。小儿腺样体手术要根据患者病情来进行,既儿童腺样体体积大小,还要取决于腺样体肥大情况,防止出现中耳炎(分泌性)、鼻窦炎(慢性)、呼吸困难(阻塞性)和低通气综合征状。小儿腺样体吸切手术可以彻底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是目前儿童慢性鼻窦炎治疗的首先方法。肥大的腺样体可以阻塞儿童的咽鼓管咽口,进而引发儿童出现分泌型中耳炎,提高其他疾病的发病率。因此,小儿腺样体肥大已经成为影响儿童听觉系统的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甚至促进儿童OSAHS形成。一旦确诊小儿腺样体肥大,必须及时进行手术切除,否则就影响儿童面部发育和生长发育。儿童病理性腺样体肥大的首选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但必须选择恰当的方式。传统儿童腺样体刮出术可能造成腺样体残留和咽鼓管圆枕损伤等,这些附加的手术风险限制手术治疗腺样体肥大。Havas分析了130例刮除术治疗腺样体肥大的患者,通过鼻内镜检查发现,32例患者出现腺样体残留,28例患者出现鼻腔内腺样体残留,其中16例患者残留位置于鼻咽上前部,并不能通过刮匙方式进行治愈。因此,小儿腺样体肥大手术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进行广泛的应用。鼻内镜可以帮助医护人员进行手术治疗,清晰的图像可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小儿腺样体手术的方式比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①等离子射频消融术。经儿童患者的鼻腔进行等离子探针刺入腺样体,杀死腺体内组织细胞,达到缩小腺样体的目的。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后,儿童腺体表面出现伪膜,伪膜出现坏死和脱落,容易导致并发性出血,使得腺样体肥大再次复发;②腺样体肥大切割吸引器切除术。Parsons首次分析了电动微型切割器在鼻内镜下进行腺样体组织切除,并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切割器在鼻腔和口腔的治疗效果相同,所以一般采用经口腔治疗。切割器经鼻腔进行手术,容易导致鼻腔黏膜损伤,下鼻甲骨折外移,对鼻腔黏膜造成进一步损伤。同时,鼻腔空间相对狭窄,鼻腔中隔偏离和鼻甲肥大的儿童,不能进行切割吸引器切除术。切割吸引器切除术后容易出现鼻腔粘连、鼻黏膜功能损伤,术后恢复时间过长。
经口腔进行切割吸引器切除术具有以下优点:①视野大。口腔内放置Davis开口器,将导尿管从口腔两侧拉紧,方便儿童软腭的提起,这样可以保证肥大的腺样体完全裸露在外面。这样的方式适合岁数较小的患者,并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②切除彻底、出血少。鼻内镜下,医护人员可以清楚地看到腺样体全貌,并进行彻底地吸切手术,缩短手术的时间。儿童腺样体手术后可以通过浸有少量肾上腺素的纱布来止血,也可以通过电刀进行电凝止血。③减少对周围组织的破坏。通过调整鼻内镜和刀口的方向,对患者咽鼓管圆枕的结构进行保护,避免传统手术对相应组织的破坏,缩短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④切割深度容易控制。手术中控制切割深度,防止椎前筋膜受到破坏,减少不必要的损伤,降低术后感染率。⑤缩短手术时间。腺样体肥大患者经常伴有慢性扁桃体炎症,特别是5岁以上的儿童。切割吸引器切除术可以在同一体位下进行手术,减少手术的时间。
[1] 刘佳 辉.鼻内镜下电动吸切术治疗儿 童 腺样体肥大56例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4):431-432.
[2] 龚志云,王国强.小儿腺样体肥大鼻内镜下吸切术120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4):915-916.
R726
:B
:1671-8194(2014)01-006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