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静1 刘丹丽1 纪 娟1 许李娜1 王 浩1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8;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31
张念志教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医案两则
胡蝶1张念志2周涛1陈炜2吕园园2刘玲2董梅2张辉1
陈静1刘丹丽1纪娟1许李娜1王浩1
1.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 合肥 230038;2.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合肥 230031
张念志教授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方面博采众长、颇有建树,临床疗效甚佳。笔者主要列举其治疗肺间质纤维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两则医案。
呼吸系统疾病;医案;名医经验;张念志
张念志系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方面颇有心得,疗效显著,求诊者门庭若市。余有幸拜师学艺,遂整理医案两则介绍如下。
郭某,女,64岁,2013年6月2日初诊。患者劳力性气促3年,去年年底胸部CT检查:肺间质纤维化。此次就诊症见:呼吸急促,动则加剧,咳嗽,咳白黏痰,胸闷,神疲乏力,自汗盗汗,口干苦,纳寐差,二便正常,舌质紫暗,苔白厚腻,舌下瘀斑,脉细弱,听诊双下肺可闻及Velcro啰音。西医诊断:肺间质纤维化;中医诊断:肺痿,气阴两虚证(兼痰凝血瘀)。治法:益气滋阴润肺,祛痰化瘀通络。处方:太子参30g,黄芪30g,白术20g,茯苓20g,杏仁10g,浙贝10g,紫苏子10g,葶苈子10g,五味子10g,虎杖10g,百合20g,枇杷叶20g,金银花30g,三七3g(冲服),川芎10g,炙甘草6g,7付,水煎,每日1剂,早晚温服。二诊时,咳痰喘较前减轻,偶有胸闷,神疲、乏力、纳差稍有改善,其他症状未见明显好转。原方加南沙参20g,麦冬10g,玉竹10g,浮小麦30g,14剂。三诊时,气喘大减,偶有咳嗽,痰少质稀,易咯出,无口干苦,自汗盗汗减轻,纳食增加,睡眠时间延长。上方去虎杖、枇杷叶,加酸枣仁10g,柏子仁10g,继服14剂。四诊,诸症均减轻,睡眠时间、质量明显提高,苔厚转薄,舌质紫暗、舌下瘀斑较前减轻,听诊Velcro啰音减少。继服30剂,症状完全解除,病情稳定。
按:《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并治》:“寸口脉数,其人咳,口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肺间质纤维化多属于中医学“肺痿”的范畴。张师认为本病的病机关键在于“虚”、“痰”、“瘀”。此案患者余热未清,气阴两虚,痰瘀互结。拟益气、养阴、清热、化痰、活血之法。方中选用太子参、黄芪、白术、茯苓补益肺脾之气;虎杖、金银花、百合、枇杷叶清热解毒养阴;杏仁、浙贝清热降气化痰;紫苏子、葶苈子降气化痰;五味子收敛止咳;三七、川芎活血化瘀;炙甘草调和诸药。二诊,患者口干苦,自汗盗汗,寐差等症未见好转,可见阴伤不足,加南沙参、麦冬、玉竹滋阴清热生津;并辅浮小麦止汗固表。三诊,诸症明显好转,邪热已去,去虎杖、枇杷叶,少佐酸枣仁、柏子仁养血安神。本案切中病机,方药相符,并能因病情变化而随证论治,故能邪去正安,药到病除。
陈某,男,70岁,退休老干部,2013年8月3日初诊。患者诉慢阻肺病史20余年。此次因室内吹空调时间过长,诱发和加重病情。刻下症:咳嗽,咳痰,色白质黏难咯,气喘憋闷,夜不能平卧,纳差乏力,四肢冰凉,后背发冷,无下肢水肿,大便尚可,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腻,脉沉。西医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中医诊断:肺胀 寒痰阻肺证。治法:温肺散寒,降气平喘。处方:麻黄10g,杏仁10g,熟地30g,补骨脂10g,葶苈子15g,苏子10g,法半夏10g,干姜6g,细辛3g,五味子6g,陈皮10g,茯苓20g,代赭石10g,旋复花10g,炒谷芽20g,炒麦芽20g,炙甘草6g,14付,水煎,每日1剂,早晚温服。二诊时,患者诉气喘大减,咳嗽、咳痰明显减轻,四肢、后背发冷稍好转。原方去代赭石、旋复花,加用党参20g,白术10g,益智仁10g,乌药10g,28剂。三诊,患者偶有咳痰喘,夜可平卧,四肢、后背发凉改善明显,二便正常。上方去葶苈子、法半夏、干姜,加麦冬10g,玉竹10g,三七粉3g(冲服)。继服1月余,诸症缓解,嘱其避风寒、调饮食、和起居。
按:《诸病源候论》:“肺虚为微寒所伤则咳嗽,嗽则气还于肺间则肺胀,肺胀则气逆,而肺本虚,气为不足,复为邪所乘,壅塞不能宣畅,故咳逆,短乏气也。”张师认为,肺胀多由肺系其他疾病缓慢发展而来,肺气早已亏虚,若外感六淫,时邪疫毒犯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则为咳嗽,气还于肺间,则肺气胀满,不能敛降,日久累及脾、肾、心[1]。此证因外感风寒乘虚而人,肺气失于宣降所致。故方中麻黄、杏仁、炙甘草宣肺散寒解表;干姜、细辛温肺化饮;葶苈子、苏子泄肺降逆平喘;旋复花、代赭石重镇降逆平喘;法半夏、陈皮燥湿降气化痰;炒谷芽、炒麦芽健脾消食和胃;熟地、补骨脂补肾纳气平喘;茯苓渗湿健脾、利水化饮;五味子收敛肺气,防诸药辛燥太过、耗散肺气;炙甘草调和诸药。全方遵循“治喘先治痰,治痰先治气”原则,擅长经方化裁(三拗汤、小青龙汤等)治疗,标本兼顾、温散并行、开合相济[2]。二诊,主症好转,四肢、后背发冷未见改善,去苦寒之性的代赭石,加用党参、白术健脾暖脾,取“脾主四肢”、“培土生金”之意;二泉丸固肾缩尿。三诊,诸症明显改善,虑方中以苦辛温之药为主,易耗伤肺阴,故去葶苈子、法半夏、干姜,加麦冬、玉竹甘寒顾护阴液,“存得一份阴液,便有一份生机”。又思“久病必瘀”、“久病入络”,故加三七粉活血祛瘀通络。纵观本案,谨察病机,辨证严密,祛邪不伤正,扶正不留邪,故能力挽沉疴,收效良好。
[1]周仲瑛.中医内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12-119.
[2]邓中甲.方剂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331-333.
胡蝶(1989-),2012级硕士研究生,E-mail:837782615@qq.com。
张念志,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医药防治呼吸系统疾病。E-mail:zhangnianzhi6809@sohu.com。
R256.1
A
1007-8517(2014)11-0161-02
2014.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