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强 姜彩红 曲 伟
(山东省荣成市石岛人民医院,264309)
22例溺水患者急救分析与体会
张 强 姜彩红 曲 伟
(山东省荣成市石岛人民医院,264309)
目的 探讨溺水者的急救措施。方法 对22例溺水者,先由院前急救人员指导第一目击者采取有效的现场急救,急救人员到达后接力救治,并及时转运至院内进行救治。结果 22例溺水者,存活15例、死亡7例。结论 应加强对溺水的院外急救培训,提升群众自救能力。同时做好院外与院内急救的一体化建设,科学、规范救治,才能有效降低溺水者的病死率。
溺水;急救;措施;分析;体会
溺水又称淹溺,是指人浸没于水或其他液体中,因液体充塞呼吸道及肺泡或反射性喉痉挛发生窒息和缺氧,严重者可出现心跳呼吸停止,是最常见的意外死亡原因之一。如何在最短时间内对溺水患者启动正确的急救措施,是提升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关键。笔者对我院2009年5月—2014年3月急诊救治的22例溺水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溺水者22例,男15例、女7例;年龄8~63岁,平均37.2岁;淹溺于淡水者12例、海水者10例;游泳溺水17例、自杀溺水5例;溺水至救治时间<5 min 12例、5~10 min 6例、>10 min 4例;救起时处于昏迷状态10例、休克4例、心跳呼吸停止7例,合并颈椎损伤1例。
1.2 救治方法
1.2.1 院前急救 急救人员接诊时,立即电话通知报警人或目击者,指导第一目击者采取有效的现场急救,急救人员到达后接力救治,保证救治不中断。首先尽快将患者从水中救出,采取头低俯卧位进行体位引流,迅速清除口鼻腔中的污水、污物、分泌物及其他异物,拍打背部促使气道液体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于无意识的患者立即启动心肺复苏,将患者移于平地或背部垫硬板,保持头侧位,避免胃内容物反流误吸,行胸外心脏按压及人工呼吸,有条件者可以现场气管插管或用简易呼吸器辅助呼吸,吸氧,建立静脉通道输液,淡水溺水者给予氯化钠、海水溺水者给予葡萄糖静脉滴注,地塞米松静脉注射减轻肺、脑水肿。初期救治成功者及时为患者换掉湿衣服,采取保暖措施,及时转运至医院。
1.2.2 院内急救 患者转运至医院后进行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意识、瞳孔、体温、呼吸、血压、皮肤色泽等,给予心电、血压、指脉氧饱和度监测。若发现患者呼吸道未清理干净,要及时清理并保证呼吸道通畅。对于意识不清者,如出现指脉氧饱和度明显下降,可以气管插管或用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通过气管导管清理误吸的水、胃内容物等。建立静脉通道,对于血压低的患者保暖,及时输液,必要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要求平均动脉压80~90 mm Hg。对于意识清醒者,给予高流量吸氧,必要时可机械通气。地塞米松静脉注射减轻肺水肿;输注甘露醇降低颅内压、缓解脑水肿;心衰者给予去乙酰毛花苷静脉注射;心律失常者及时进行相应处理。入院后若患者体温仍未恢复正常,可通过空调、电热毯等方式帮助其尽快恢复体温。
本组患者经院外院内连续救治,最终存活15例、死亡7例。死亡患者中,5例在急救前已处于临床死亡状态,1例因高位颈髓损伤致呼吸衰竭死亡,1例因肺部严重感染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存活患者中,2例现场曾心跳呼吸停止,经持续心肺复苏35~40 min后恢复自主心跳及呼吸。
溺水早期的死亡原因有水、污泥、藻草类等进入口鼻、气管阻塞呼吸道而窒息,因呛水、惊恐、寒冷等刺激,反射性引起喉头、气管、支气管痉挛所致呼吸道梗阻而窒息。另有少数患者跳水时可因头部撞击硬物或木桩等引起颅脑外伤,在水中发生昏迷而死亡。溺水轻者,意识清楚、面色苍白、口唇发绀、恐惧;重者,面部发绀、肿胀,口鼻充满泡沫或污泥、藻草等,皮肤黏膜苍白和发绀、四肢冰冷、腹部隆起、昏迷、抽搐甚至呼吸、心跳停止。
缺氧是溺水后造成的最严重、最有害结果。溺水患者的现场急救非常重要,急救的时间和方法都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存亡。最初和最重要的治疗是立即予以通气,迅速开始人工呼吸,能增加患者的生存几率。本组患者经急救人员指导第一目击者院外第一时间开展救治,现场人工呼吸12例、胸外心脏按压9例、控水8例,除现场已临床死亡的5例患者外,另2例患者因呼吸衰竭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笔者认为,采取如下急救措施可提高溺水者的抢救成功率。①在急救人员指导下,第一时间启动对呼吸、心跳骤停患者实施现场心肺复苏,是成功复苏、降低死亡率和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最有效方法。本组院外急救平均反应时间6.2 min,救治成功率明显增加。②现场急救不要过分强调控水,因为溺水者是否需要清除吸入下呼吸道的水尚未得到科学证明,大多数溺水者只吸入少量的水。而且淡水会很快由肺部吸收入血液循环,溺水者多死于喉痉挛或屏气。而头置于侧位时口腔中的水即能流出,如果一味强调控水,反而容易误入气管而呛水,同时可能延误启动心肺复苏的时间,降低抢救成功率。③对于已出现意识不清的溺水者,一定不要轻易放弃,对心跳呼吸停止者心肺复苏时间要长,因为有可能挽救一条生命。本组有2例患者心肺复苏时间>30 min而最终抢救成功。④加快院外与院内的急救衔接和一体化建设,是对初期救治成功者后续有效治疗的保障,可提高溺水者的后期救治成功率。
总之,溺水者病情急、危、重,死亡率高,应加强对溺水的院外急救培训,在急救人员指导下第一时间启动现场急救,提升群众自救能力。同时做好院外与院内急救的一体化建设,科学、规范救治,才能有效降低溺水者的死亡率。
1672-7185(2014)23-0040-02
10.3969/j.issn.1672-7185.2014.23.024
2014-04-11)
R6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