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帝王的“自我批评”

2014-01-25 19:42杨三喜
蓝盾 2014年1期
关键词:轮台军士玄宗

杨三喜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优良作风,古代帝王贵为天子,九五之尊,也常常拿起“自我批评”的武器,对自己的言行深刻地反省。受限于认识水平,古人多把自然灾害、天象变化同人间的祸福相连,把这些当作是“天谴”、“天戒”。所以 “觉悟”比较高的帝王,也常做自我批评。

最早进行自我批评的帝王是大禹。相传,大禹登上了帝位后,有一次看到了犯罪之人,竟忍不住伤心地哭了起来。左右问他原因,大禹回答说:“尧舜之时,民皆用尧舜之心为心,而予为君,百姓各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禹看到民心涣散,认为是自己领导没当好,深感内疚,于是自省,做起了自我批评。《左传》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意思就是说禹和汤的自我批评使得国家兴旺发达了起来。“禹、汤罪己”成为了后世帝王效法的榜样,并在中国历史上形成了一个“罪已”的传统。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颇有作为的皇帝,但他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尤其是晚年听信神仙方士、挥霍无度、残暴滥杀。这位有着雄才大略的皇帝在晚年痛定思痛,颁下《轮台罪己诏》,“深陈既往之悔”,并决心“禁苛暴,止擅赋,力本农”。汉武帝的《轮台罪己诏》广为人知,应该是帝王里面自我批评做得最著名的。

自我批评做得最狠的当归魏孝文帝。他的罪己之举是绝食三日。想想很多皇帝“罪己”顶多也就是降下个诏书,痛骂自己一回,真心“罪已”又有几个?孝文帝以绝食三日以示自省自责,他对自己的“自我批评”是有多么的狠。

如果说自我批评最狠的是孝文帝,那么自我批评之最狼狈奖就应该颁给唐玄宗了。唐玄宗早年励精图治,开创了开元盛世,但是晚年耽于美色、重用奸佞,引致安史之乱,一代盛唐成为绝响。在逃亡的路上,军士哗变,不肯走了。军士们处死了杨国忠,又逼玄宗杀死杨贵妃。当着军士的面,玄宗做了自我批评,并赐死了他深爱的杨贵妃。当时有草民毫无客气地指出:“皇上昏庸,听信奸佞,把反贼当做宝贝。今天的灾祸,完全是自食苦果。”唐玄宗并没有生气,不得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他说,“此朕之不明,悔无所及”,“朕甚愧之”,动情之处更是声泪俱下。皇帝做自我批评做到这个程度,保不住自己深爱的女人不说,还一把鼻涕一把泪,获此殊荣,玄宗确实当之无愧。

自我批评做得最触及灵魂的应该归清顺治帝莫属。这位少年天子登基后,天灾不断,“水旱累见,地震屡闻”,“冬雷春雪,陨石雨土”。他把这所有的自然灾害及异常天象都归罪于自己的“不德”,屡屡下诏“罪己”。临终之际,又留下了一道罪己遗诏,从未能替母亲养老送终到姑息养奸、贪图安逸、自恃聪明,有错不改,一共14条。顺治亲政不过十年,以24岁的年纪结束了自己的一生,但这自我批评着实做得“触及灵魂”,实在是全面深刻。

虽然古代进行自我批评的帝王并不少,但也有不少或是在危急关头对群臣和百姓的一种敷衍,或是在临终前的“其言也善”。真要让皇帝进行真诚地自我批评,并且是发自内心地自我批评,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更多的还是要取决于帝王自己的反省精神。再有,帝王们做了自我批评之后,能否知错就改,没有约束和监督的力量,效果就更难说了。

(责编:边力一)

猜你喜欢
轮台军士玄宗
理论阐释与文献考证的结合
——薛天纬先生的盛唐边塞诗研究
全国首批定向培养军士开始招生
狡黠
从异乡人眼里认识我们的家乡
军士人才任用与管理对策
狡黠
汉武帝写《轮台诏》
合格的军士
西江月·乡愁
南京明孝陵成功申遗15周年“明代军士”穿越巡游帝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