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占秀
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主动探究问题的学习模式。目的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自我创新、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如何以探究性学习来构建生物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常言道: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究。教学中巧妙设置问题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发学生探索意识的重要方法。
如学习“显微镜的使用”时,在学生练习使用显微镜的基础上提出如下问题:“怎样区分显微镜视野中的细胞和气泡?” “当被观察的标本不在视野中时,如何判断焦距已初步调好?” “视野中出现一些黑点,如何判定它的位置?”通过问题进行引导,使学生对显微镜的使用有更深入的认识。
现代社会的竞争实际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在教学中进行创新是教学理论与实践变革的必然趋势。创新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创新性思维活动。常用的方法是启发式,即教师在课堂上不仅教授基础知识,还应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想,使学生独立寻求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植物叶子上的气孔大多分布在叶下表皮,教师针对这一点在课后留下作业:在进化中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有没有上表皮气孔多或气孔只分布在上表皮的植物?这些问题书上没有答案,要求学生课后查资料解决。通过开放式教学,便可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训练。
学习过程是一个静态的接受过程,更是一个动态的思维过程和创造过程,怎样让学生在学习中发现、探索、创造,增强自身的动手能力,是生物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考虑的问题。
我在教授“细胞的观察”一节时,就采用了创设探究情境的方法。在实验中,为学生提供多种不同的供观察的材料,营造自主实验氛围。由于学生对“显微镜”、“细胞”等较陌生,对怎样通过“显微镜”看到“细胞”产生了极大的兴趣,积极性很高,很快便融入实验中。
自己动手实践后,学生产生了迷惑、出现了质疑,便会主动请求老师帮助。这时,我先肯定他们的探索精神,然后在全班征答解疑。这一过程激发了学生探根求源的欲望,促进了学生独立操作、独立思考进而独立创造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综上所述,在生物教学中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让学习过程变被动为主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培养创新意识并提高动手能力,是符合学生心理特征和终身发展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