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艳杰
(吉林省吉林中西医结合医院,132012)
煤气中毒也称一氧化碳中毒,是吸入过多的一氧化碳引起的全身中毒性疾病。一氧化碳是碳物质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一种无色、无味和无刺激性气体,不溶于水,吸入过多即可发生一氧化碳中毒[1]。每年冬季来临,各地气温逐渐下降,很多人仍采用传统的煤炉取暖,在室内吃炭火烧烤,为了保暖,屋子里面一般没有通风,导致煤气中毒事件屡见不鲜。煤气中毒是我国北方地区气体中毒常见的致死原因之一。煤气中毒的危险性不被普通民众重视。
我院急诊科于2013年11月收治6例煤气群体中毒的患者,现将急救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本组男2例,女4例;年龄8~65岁。根据临床表现、碳氧血红蛋白浓度、病史描述,明确该6例患者为煤气中毒。该组病人是周末家庭聚会,两位老人住20m2左右的平房,外间是土灶,8m2左右,内间是卧室。当天天气较冷,17时左右吃完晚饭,20时左右老父亲去屋外烟囱通风处把插板插上,防止屋内的土坑热气外散,致使未充分燃烧的一氧化碳不能排出室外,而进入室内,6例患者接触煤气至发病时间为2~10h,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疼、眩晕、恶心呕吐、多汗、烦躁、困倦乏力、意识模糊、昏迷等症状。有2例患者皮肤黏膜呈现煤气中毒特有的樱桃红色,1例患者症状重,发现时间过晚,吸入一氧化碳过多,入院时呈深昏迷状态,数分钟内病情发展迅速,各种生理反射消失,经抢救无效死亡。其余5例患者立即给予心电监护,面罩高浓度吸氧,脱水、利尿、糖皮质激素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给予脑细胞功能恢复治疗,高压氧治疗3~8周,5例患者治愈出院。
1.迅速成立抢救小组。预检护士接到患者时,立即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急救预案,值班医护人员通知院总值,组成应急救护队,紧急赶往急诊科,同时通知相关科室主任,做好药品、器材等物资及各项服务的准备,组织急诊科医生、护士和医院急救组成员构成医疗救护小组,同时制定救治方案,中毒患者由指定护理人员进行专人护理,因无家属,只有1位邻居,每2名护士负责1名病人,负责实施救护措施、病情记录和转运护送。
安抚清醒的患者:由于中毒事件发生后有1例患者死亡,存活的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躁动、呕吐、昏迷的症状,这些使其中2名较轻的患者十分紧张和焦虑,又因不了解此病,全家中毒,经济受限,医院安排专人负责与患者沟通,告知相同治愈病例,同时通知亲属。收集患者及家属对抢救治疗的要求,做好解释工作和煤气中毒知识的健康教育,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保证患者第一时间得到有效的治疗。
2.急救措施。①对症处理:来院患者均有恶心呕吐、头晕,其中2例意识丧失,合并抽搐,1例患者即刻死亡,1例经高压氧治疗后症状缓解。患者入院后首先给每位患者高流量面罩吸氧,4例患者应用密闭的面罩吸氧,氧流量5~10L/min,通常持续吸氧2d才能使碳氧血红蛋白浓度降至15%以上,临床症状才能缓解,当病人碳氧血红蛋白浓度降至5%时才可停止吸氧[1]。建立静脉通路,甘露醇250mL快速静点6~8h,重复注射,以预防和减轻脑水肿的发生。患者均有呕吐,病人头偏向一侧,护士不得离开病人,及时清理呕吐物,防止窒息。病人衣领、腰带完全松解开,保证呼吸通畅。煤气中毒患者冬天较多,很多人发现中毒即转移至屋外,致使病人温度降低,为病人盖棉被,热水袋用毛巾包裹后,为病人取暖,但要定时更换位置,防止病人烫伤致二次伤害发生。室内保暖的同时,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有吸烟的患者及时制止。②病情观察及临床用药:入院患者注意观察意识状态恢复情况,同时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有无缓解。2例患者皮肤黏膜呈现樱桃红色,已经是中度中毒,1例患者入院后吸氧、静点后仅有头晕、无力症状,5例患者经紧急处理救治,按病情轻重安排做高压氧治疗,1例昏迷患者做影像学检查排除脑血管意外后安排最早做高压氧治疗。高压氧治疗2h,每日2次。其余4例患者等待做高压氧治疗的同时遵医嘱应用脱水药物、糖皮质激素注射,减轻脑水肿。三磷酸腺苷、辅酶A、大量维生素C等药物的应用,促进脑细胞功能恢复。1例患者抽搐、躁动,做高压氧治疗前肌注地西泮注射液1支。
本组病人平均住院4周,出院的每位患者电话随访2个月,了解患者意识障碍恢复情况。
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是最严重的并发症,一般在2个月内发生。患者出院时医务人员有义务告知患者及周围的人,了解一氧化碳中毒,引起足够认识。一氧化碳是无色、无味,常在意外情况下,特别睡眠中不知不觉地侵入呼吸道,与血中的红细胞结合,致使血中含氧量明显下降,从而导致人体缺氧。中枢神经系统对缺氧最敏感,故首先产生中毒症状。一氧化碳中毒症状出现的时间、中毒的严重程度等均与一氧化碳在室内的浓度密切相关,也与中毒患者年龄有关。青年人较老年人敏感,孕妇、肥胖者和慢性心肺疾病患者也易发生中毒。所以本组患者临床表现不一、轻重不等。生活中用燃气热水器洗澡、煤气做饭、取暖、室内用炭火锅涮肉、烧烤用餐等,而室内门窗紧闭,通风不良,容易造成一氧化碳停留时间过长。发现煤气中毒患者,应立即打开门窗通风,迅速将患者转移至空气新鲜流通处,并注意保暖,保持呼吸道通畅;神志不清者应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窒息;昏迷或抽搐者,用手按压刺激人中、十宣等穴以使患者苏醒。
[1]沈洪 .急诊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