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凤霞 张三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驻马店 463000)
河南省驻马店市当前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控对策
朱凤霞 张三军
(河南省驻马店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驻马店 463000)
通过收集河南省驻马店市的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组织市流行病学调查小组人员深入各养殖场户进行交流与实地查看,分析实验室诊断数据,发现全市猪蓝耳病自2009年以来的流行特点有了新变化,主要表现为流行时间上无明显季节性、临床表现及症状多样化、发病原因复杂化等,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控对策。
蓝耳病;流行特点;发病原因;防控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诊断分析,河南省驻马店市猪蓝耳病自2009年以来的流行规律、临床症状及发病特点等方面较前几年相比,有了新变化。主要表现为流行时间上无明显季节性(以往每年7~9月份的高热高湿夏季为发病高峰期)、临床表现及症状多样化(不单一以急性、热性、高致病性和致死性为典型特征)、发病原因复杂化等。目前,蓝耳病带毒现象严重,难以控制,给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现对河南省驻马店市近几年来猪蓝耳病的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发病原因及防控对策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总结如下。
近年来,通过收集全市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组织市流行病学调查小组人员深入各养殖场户,进行面对面交流和实地查看,综合分析该病的流行特点。与往年相比,流行特点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1 部分区域流行,呈慢性或亚急性经过
2006~2009年间,河南省驻马店市于每年5~8月开始陆续有蓝耳病病例出现,之后病情逐渐扩散蔓延,隔年1月左右可波及全市所有区域,发病范围较广,传播速度较快,呈急性、高致死性暴发流行。但2010年以来,该病只在市部分县区的局部发生,临床上无大面积暴发流行,一般呈慢性或亚急性型。
1.2 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的猪群均易感
通过近年来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分析发现,不同年龄、不同品种的猪群均易感。断奶前后的仔猪发病比较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育肥猪和保育猪也常见发病,但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对较低;少数妊娠母猪有流产、死胎、弱仔等情况发生。
1.3 阳性带毒猪场日趋增多
通过近三年的实验室监测数据分析发现,未免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苗的场猪群带毒阳性率达90%,发病率为13%;已免疫的场猪群带毒阳性率达80%,发病率为8%。较往年相比,猪群带毒阳性率较高,发病率较低,说明大部分猪场呈隐形感染的亚临床状态。
1.4 混合感染较常见
猪蓝耳病单一存在时造成的危害并不很大。但是猪群一旦感染蓝耳病,将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减弱,甚至造成免疫失败,当有其他病原或应激因素存在时,很容易与其他疫病并发感染,造成严重的危害,引起猪只大批死亡。
1.5 无明显的季节流行性
从近年来的发病情况来看,全市蓝耳病于2010年9月上旬开始发病,中下旬达发病高峰,10月中旬基本平息;2011年较2010年的发病范围扩大,发病时间推后,10月下旬开始发病,11月上中旬达发病高峰,下旬基本平息;2012年至今呈散发状况,无季节性流行,基本没出现2007年前后一到高温高湿季节就暴发的情况。
发病猪体温常升高至40.0~42.5℃,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食欲废绝;皮肤发红,耳后耳缘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身体多处皮肤有紫红色斑块;呼吸困难,喜伏卧,部分猪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气喘急促,有的表现为喘气或呈不规则呼吸;部分患猪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眼分泌物增多,结膜潮红充血,目光呆滞;部分患猪便秘,粪便秘结,呈球状,尿黄而少、混浊,颜色加深。病程稍长的猪全身苍白,出现贫血现象,被毛粗乱;部分病猪后肢无力,个别病猪濒死前不能站立,最后全身抽搐而死;部分母猪在怀孕后期(100~110天)出现流产现象,产死胎、弱仔和木乃伊胎。
猪群发病率高,尤其是仔猪及生长猪,死亡率也很高,有的猪场甚至高达50%~70%。临床上用青链霉素、氨基比林、磺胺类药物、阿莫西林、氟苯尼考等治疗基本无效。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发病原因有很多,主要归纳有以下五个方面。
3.1 猪蓝耳病毒株的变异
猪蓝耳病毒株容易变异,不易防控。通过2006年以来实验室检测的数据分析发现,早期猪场以感染经典猪蓝耳病毒株(PRRSV)为主,后来多数猪场检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毒株(H-PRRSV),现在猪场常检出PRRSV与H-PRRSV双重阳性,还有少数猪场在不同时期检测出不同的毒株。
3.2 猪群的流动性大
由于猪蓝耳病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进行传播,如空气、粪便、唾液等,病原分布也较广,加上现在的交通四通八达,猪群的跨区域频繁调运给该病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3.3 免疫不到位
通过现场问卷调查、查阅相关档案资料等方式对该病的免疫情况进行调查,调查中发现全市有40%的猪场未曾用过猪蓝耳病疫苗,有些场以前免疫过但后来又不用了,还有个别猪场只给部分猪群进行免疫。
3.4 饲喂劣质饲料
很多养殖户为了降低饲养成本,购买一些低廉的饲料或玉米,造成营养价值不达标或饲料发霉变质。长期饲喂这些饲料导致猪群营养不良或慢性中毒,免疫力低下,易继发感染猪蓝耳病。
由于猪蓝耳病近期具有病原分布广,流行无季节性和无区域性,易与其他病混合感染,所有猪群均易感染等特点,随时都有发生的可能,因此猪场和防疫部门必须做好长期的防控工作。
4.1 加强免疫
4.1.1 加强猪蓝耳病疫苗的免疫
猪蓝耳病灭活疫苗经推广使用以后,虽然对猪群有一定的应激作用,但是对当时的疫情确有很大缓解;而活疫苗替代灭活疫苗以后,不但克服了应激大的不良反应,而且保护作用更好,通过血清学抗体检测,免疫合格率较高。临床实践表明,注射过疫苗的猪场发病率较低,即使发病,也较温和,表现为慢性或亚急性经过,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控制。因此,加强猪蓝耳病的免疫尤为重要。
4.1.2 加强其他疫苗的免疫
因为猪蓝耳病常伴有其他疾病而发生混合感染,所以也要同时做好其他重点疫病的防疫,特别是猪瘟、猪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的免疫工作,只有确保不发生其他疫病,才能尽量减少猪蓝耳病的发生。
4.2 药物预防
由于猪群携带猪蓝耳病病毒后,很容易继发其他细菌性疾病,所以猪场也要做好日常保健工作,定期投放氟苯尼考、泰妙菌素、强力霉素、黄芪多糖等药物,能控制细菌继发感染,提高猪体免疫力。
4.3 加强管理,提高技术
4.3.1 搞好卫生和消毒
定期对猪舍和环境进行消毒,将卫生消毒工作落实到猪场管理的各个环节,最大程度地控制病原的传入和传播。
4.3.2 降低应激因素
猪舍要经常通风换气,冬季对猪舍进行保温,夏季对猪舍进行降温,降低饲养密度,减少转群等各种应激因素。
4.4 饲喂优质饲料
生猪食用霉变饲料后会引起机体免疫力下降甚至中毒发病,因此要保证饲喂优质饲料,降低经济损失。
4.5 自繁自养
目前阳性带毒猪场普遍存在,不同猪场感染毒株有异,因此最好选择自繁自养的饲养方式,同时实行全进全出的制度以减少病毒在不同场间的水平传播,对发病带毒的猪及时进行治疗或淘汰等无害化处理。
S858.28
A
1673-4645(2014)03-0038-03
2013-11-06
朱凤霞(1977-),女,汉族,高级兽医师